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重生香江之大亨时代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晶圆代工

重生香江之大亨时代 第三百四十三章 晶圆代工

作者:樟树下一书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1 09:18:41 来源:88小说

张仲谋其实心里也有点猜测,雷蕴荣亲自过来商谈合作,也有想要邀请自己加入荣耀电子公司想法。

尽管心里暂时还没有考虑过离开德州仪器公司,但是张仲谋还是对雷蕴荣很好奇,想要亲自了解一下他是什么样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初次见面,张仲谋就邀请对方来自己家里,以家宴来招待人家。

不过虽然有了这个猜测,但听到雷蕴荣亲口说出来之后,张仲谋还是笑着问道:

“邀请我加入荣耀电子?半导体行业的人才非常之多,为什么是我?”

雷蕴荣笑着回道:

“张先生能够在德州仪器这种大型的阿美利加科技公司坐上副总裁的职位,自然是能力非常出众的,这样的人我为什么不选择?”

“更不要说,我们都是华人,同根同源,交流起来也简单,我们荣耀电子要在亚洲建厂,一个理解亚洲文化的掌舵人更符合我的要求。”

张仲谋问道:

“晶圆工厂是建在香江吗?”

“不是,我准备将工厂建在湾湾!”雷蕴荣说道:

“香江虽然也工厂众多,但在高科技领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港府对培养科技人才也没有什么兴趣,如果不是我们荣耀电子公司的推动,现在香江更加没有科技的土壤。”

“更不要说,香江地价高昂,而且今后会更加的高昂,工业用水也困难。相比之下,湾湾就更合适很多,人口与科技力量都比香江强出一大截。而且当地政府也会给予非常大的支持。”

“最后说句悲观的话,将工厂建在湾湾就算未来国际局势出现了变化,未来受到的政治干扰也会少上很多。”

张仲谋点头道:

“这些年湾湾的大学确实培养了不少科技人才,而且目前在阿美利加的华人之中,从事半导体行业的大部分都是来自湾湾,在湾湾建立晶圆工厂的话,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雷蕴荣不由笑着问道:

“那这么说,张先生同意了?”

张仲谋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

“雷先生这家工厂规模如何?投资多少?”

雷蕴荣回道:

“目前一条三英寸晶圆生产线全套售价大概是一千万美元左右,不过这是新的生产线,如果二手的话,要便宜不少。”

“我打算在湾湾投资五千万美元,先购买两条二手生产线。因为我们荣耀电子有一款个人电脑在明年一月份就要上市,而这款个人计算机将要搭载我们最新研制的处理器。”

“所以先会将工厂建立起来,只要开工和成品良率到位,工人和技术人员能够支持后续发展,以后还会引进两条三英寸生产线甚至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四英寸生产线。”

“这应该已经远超过荣耀电子本身的需求了吧?”张仲谋作为专业人士,自然清楚这其中数量的问题。

雷蕴荣点点头道:

“荣耀电子目前暂时确实不需要这么多芯片,不过张先生你可能不太了解我们的产品出货量,不用多久,甚至可能还需要继续扩建增添生产线。”

“而且,这座工厂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承接外界的订单!”

“外界订单?”

“没错!”雷蕴荣缓缓地说道:

“现在阿美利加所有的it企业都是自己设计芯片,然后再由自己的晶圆工厂进行生产,大部分公司的重心主要放在芯片研发上,而不是芯片生产上。”

“那有没有可能独立成立一个公司,无需考虑芯片的研发,只专注于晶圆生产,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芯片良品率!”

张仲谋眼前一亮,却有些疑惑地问道:

“雷先生,贵公司也有芯片研发业务吧,那么两者关系又该怎么处理?”

雷蕴荣笑着说道:

“在我看来,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完全可以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新芯片的设计,而晶圆工厂则专注于降低芯片制造的成本。”

在后世随着晶圆工厂造价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尝试放弃自建晶圆工厂,而走所谓的“h”模式(轻晶圆厂模式,即不再继续投资晶圆工厂,不足产能交由晶圆代工厂)。

历史上adm公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减少亏损,它直接就把自己的晶圆工厂给独立拆分出去,只专注于芯片研发。

而即使是有厂模式最坚定的支持者英特尔公司,也开始把一部分芯片生产外包出去。另一个idm(整合组件制造)巨头——三星电子,却开始进入芯片代工行业,承接其他公司的订单,与台积电进行竞争。

张仲谋皱了皱眉,思考着雷蕴荣的话。

“随着制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晶圆生产工艺的投资也会越来越高,现在主流的光刻机售价在几十万美元,而下一代光刻机造价至少在一百万美元以上。”

“建设晶圆工厂所需要的投资越来越高,这就势必要求工厂必须有足够的开工率,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现在大部分晶圆工厂只承接自家的生产任务,造成了产能的极大浪费。”雷蕴荣解释道。

雷蕴荣喝了口茶接着说道:

“如果能把晶圆工厂独立出来,在满足自家芯片的生产任务之余,也可以承接外部订单,无疑可以更好地利用产能!”

“晶圆工艺的更新换代很快,这也意味着设备的折旧费用很高,如果能提高开工率,平摊在每块芯片上的折旧成本就会降低。”

“雷先生,目前芯片市场已经开始饱和,一本公司又在拼命扩大产能,这个时候阿美利加同行大多数都是亏损严重。”

“而且正如你所说,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晶圆厂,连自身工厂的产能都无法填满,有怎么会把芯片生产外包呢!”张仲谋突然笑着问道,似乎在考雷蕴荣。

“张先生,你觉得限制进入半导体产业的真正门槛是什么?”雷蕴荣没等对方回答,就自问自答的说道:

“在我看来,最大的门槛就是晶圆工厂的投资太高。即使建设一座最小规模、落后工艺的晶圆工厂也至少需要几百万美元的投资。”

“这对于大多数有志于加入芯片研发产业的公司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但如果仅仅只是成立一个纯粹的芯片设计公司,只需要几个人,几万美金即可!”

“当出现一家专门的企业,愿意帮他们完成这么巨额的投资,成立一家芯片代工企业承接生产订单,立刻会跟着涌现无数的小型芯片设计公司。”

“而且就是因为现在的阿美利加半导体公司亏损,才是我们的机会!亏损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工厂效率太低而造成的。”

“但只要我们在湾湾的工厂成本够低,阿美利加的一些半导体公司就可以专心的研发芯片,生产这一块全交给我们来做,这样一来何愁没有订单?”

后世的很多科技公司都是如此,因为投资晶圆工厂的成本太高,而且后续必须保证足够的开工率,不然持续的投钱比开着卡车将美元倒入大海还要快。

而大型的晶圆代工厂经过多年的竞争,唯二能在二十一世纪存活下来的就只有台积电和三星。

在全球大部分领域,研发的地位超然,远重于生产。但是在芯片行业不一样,生产的技术含量比研发还要高得多。

后世整个内地能够研发芯片的企业不少,但能够低成本大量生产的一家也没有,就算是中芯国际也是如此。

不过现在这个年代还完全不一样,晶圆投资还不算太贵,只要现在进入这个行业,再慢慢培养大量员工,形成自己的生产技术积累,这样在未来的竞争中就能建立起足够的优势。

张仲谋点点头说道:

“这种方法理论上的确可以,和一些家电行业代工一样,一家工厂承接不同品牌的订单,未来的可能性的确不清楚,不过一旦成功,必然能够改写半导体的行业格局。”

这时,雷蕴荣也郑重地说道:

“不知道张先生有没有兴趣,为荣耀电子筹建一家专门的芯片生产公司。对半导体产业的新模式做一次伟大的探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