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风八万里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最后的机会

明风八万里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最后的机会

作者:紫钗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50:11 来源:爱上中文

刘永锡没想到柳如是会在这个时候说这么一段话,毕竟她与李香君都有过那么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所以关系还算亲近。

但是后宫之间争风吃醋也是常事,何况外人已经把李香君视为“女皇”,而最近邢夫人也正式封了皇后,所以柳如是有这样别苗头的想法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刘永锡当即说道:“当然不止一本《国策论》,但是现在你先帮香君姐事情办好了才能谈其它问题,香君姐在这上面可是用了许多心思,如果手艺学不好自然不好出师。”

柳如是知道刘永锡的意思是让她辅助李香君一段时间,争取把李香君的本领都学到家,刘永锡才会支持她出来自立门户。

毕竟办这么一本《国策论》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是大有学问,光是挑选、修饰杂志上的文章就费了李香君一整年的精力,中间还有着无数次试错的经历。

而柳如是当即答应下来:“那我跟丽珍妹妹这就去准备了!”

刘永锡只能苦笑着点了点头。

他再怎么神通广大,也控制不住后宫之间拉帮结派,张皇后与长平皇后关系自然最为亲近,而朱媚儿与卞玉京曾经是张皇后身边最亲近的女官所以也是一个小团体,不过她们不但跟张皇后关系很好,跟李香君也很亲近。

而高皇后与邢皇后出身于闯营,所以这次西征湖广的时候总是在一起伺候刘永锡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至于西营出身的那四位皇贵妃与贵妃更是不用说,她们四个人几乎全程尽心尽力地侍候刘永锡,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凝聚力自然也不在话下,而现在柳如是与阮丽珍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姐妹花组合。

但刘永锡也知道这种情况无法避免,只能找些事情让她们来负责,现在柳如是与阮丽珍主动提出来要加担子,刘永锡当然不会拒绝她们的美意:“反正这段时间《国策论》不能出乱子,很多人都在盯着”。

钱程这段时间就一直盯着《国策论》,今天一进家门他就喜气洋洋地向屋里的众人宣布着自己的收获:“不负众望,已经从省城取来这一期的《国策论》。”

县里的几位缙绅听到这个消息都是齐齐跳了起来:“《国策论》到了就好,先看看目录!”

“我准备好抄手了,看看有没有什么急需的文章。”

“大家不要急,大家轮流看,谁需要抄录的话提前说一声。”

钱程是绍兴府萧山县的一个秀才,虽然萧山县内有不少人在这场惊天动地的震荡中因为跟随承天皇帝刘永锡起事抗清所以得以荣华富贵,即使没有荣华富贵也因为跟随承天皇帝的功劳在县里得到了许多特权,但是这并不包括钱程这位早早就退到乡下避难的秀才。

钱程不但没有因为承天朝的建立有所收获,反而因为战事的动荡损失了许多实际利益,甚至有可能从“诗书传家”的中上之家成为普通人家,所以战事结束之后他是肠子都悔青了。

当时他若是跟着承天皇帝一同起事,现在哪怕没有一官半职,但总能落得不少好处,不至于象现在这么窘迫,所以在战火结束之后钱程反而变得活跃起来,千方百计地寻找钻营手段。

但是机会既然错过了就很难挽回,虽然钱程在这件事情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他始终是一无所获,反而有坐吃山空的嫌疑,直到他在省城发现了这本定期出版的《国策论》才有了转机。

最初钱程觉得这本杂志简直不可思议,这上面讨论都是真正意义的国策,是诸位宰相才能议定的大事,怎么能放到这么一本公开出版的揭贴之上,但是钱程很快就发现这本杂志有着官方性质所以才能在市面上流通,而且里面记载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

光是文章的目录与标题就能大有收获,具体内容更是堪比金山银山,甚至可以掌握朝廷的具体动向,而且《国策论》提出的诸多细节很快就落到了实处,这让钱程更是如获至宝。

但是钱程虽然是秀才,但在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他并不能挤入萧山县真正的权力阶层,因此他很快就找到了几位相熟的缙绅与他们定期分享这本《国策论》,很快这群人就组织了定期集会,而且有人成功地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而在这个读者小圈子也流传某个武夫与穷书生因为在《国策论》登载了一篇文章而谋得一官半职的消息,所以这个小团体内部越来越积极越来越热情,但是一般的秀才、书生、商人虽然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圈子却没办法参与进来,这个小圈子甚至隐隐有能办成大事的迹象。

只是大家虽然讨论得非常热烈,甚至在这一期的杂志上看到自己最想要的内容而准备摘读、摘引,但是从杭州取来最新一期杂志的钱程却是陷入了思考。

钱程在路上已经提前翻阅过了这一期的《国策论》,甚至有了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大胆想法,他已经注意到《国策论》虽然讨论着是真正意义的国家大事,而且建言也称得上大胆,但是并不包括那些“国是已定”的大政方针。

即使在如何北伐的关键问题上,虽然引用了多方观点,但是钱程已经注意到虽然有很多建议暂缓北伐的意见,但是朝廷的意思还是让大家尽量支持尽早北伐,而且大家在看过杂志之后也觉得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北伐,不然以后要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

与许多既得利益者一样,钱程并不喜欢北伐,因为一旦发动北伐肯定要征收格外的赋税,崇祯朝的三饷就是典型例子,而他这样的有产者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自身利益受损。

但是在看过两遍《国策论》之后,钱程又觉得这不但是一种挑战,而且也是一次机会。

如果放在崇祯朝、弘光朝或是万历朝,钱程这样只有秀才功名的普通书生既然有再多机会也抓不住,毕竟一个秀才哪怕能进国子监出来最多也就是一个县令的结局,而且这已经是破格用人的结果了。

但是承天朝完全不一样,国家新创自然有开国气象,萧山县有许多人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甚至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但因为跟着承天皇帝一起渡江起事,现在已经是南京城里的体面人,甚至已经有人因为功勋卓著当了知州、知县。

这种暴发户让钱程格外眼红恨不得取而代之,但是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来,现在承天皇帝刘永锡身边谋臣如雨、精兵良将不计其数,而当时却是一时犯了迷糊躲到乡下去,只到承天皇帝刘永锡拿下杭州才敢露头,平白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而现在机会既然来了,他就觉得自己不能错过,而一旁把这本《国策论》暂时让出来的缙绅说道:“咱们能不能也登一篇文章上去,我听说只要登上去了,身价就不同凡响!”

“是啊,后面留了地址,只要我们文章够硬,肯定能登上去!”

“我可听说了,省城有人一篇文章就升了县丞!”

“这可不容易,要知道黄老三真刀真枪才拼出来一个知州,可这小子一篇文章就混成了县丞!”

一说到黄老三钱程就有些心烦意外,毕竟大家都是一个村子出来的,可当初黄三石混得比自己差多了,不但没有秀才功名甚至连老婆都讨不到,可就是因为跟着余煌余状元投效了奉天皇帝,据说现在已经是知州老爷了,而且因为他是不扣不扣的开国功臣,以后还能继续飞黄腾达,可自己还在想着怎么谋个好差使。

而且他也知道省城的那位幸运儿确实升了县丞,但他本身就是跟着张皇后一起渡江的老人,而那篇文章也说出了朝廷想说却不敢说的声音,所以才能一步登天升了县丞。

可是在场的几位缙绅都想着怎么找位大才子写一篇有份量的文章,而钱程越听越心烦,他干脆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了:“这事没这么容易,文章再怎么漂亮,也就是一个县丞的功名,咱们想要飞黄腾达就得走黄三石当初走过的路子?”

这几位缙绅都觉得钱程的说法完全不靠谱:“走黄三石当初走过的路子?哪有这么容易?现在承天皇帝已经连广州都拿下来了,咱们想上车都没机会了!”

“有机会!绝对有机会!”

钱程的大嗓门甚至吓了他自己一跳,但是这一刻他却是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北伐,咱们错过了跟陛下一起渡江的天赐良机,不能再错过北伐了!如果错过了北伐,咱们就再也没机会!”

北伐?

在场的几位缙绅突然来了兴趣,马上有人大声说道:“快把国策论拿来,我们好好再看一遍!”

“没错,北伐是个机会,我们看看书上到底写了什么?”

“北伐确实是个机会,但是我们有机会上车吗?”

虽然大家七嘴八舌,但是包括钱程在内的每一个突然都觉得这确实是最后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