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风八万里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明风八万里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作者:紫钗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50:11 来源:爱上中文

一旁的张博易完全赞同周之升的判断:“我现在反而担心左梦庚与刘泽清、刘良佐都是咱们的手下败将,让他们去对付建虏恐怕成不了气候!”

周之升非常兴奋地讨论着细节问题:“能成气候,肯定能成气候,现在建虏这么一场大败之后肯定是人心思变,左梦庚、刘泽清、刘良佐只要肯站出来,肯定能牵制建虏好几个月,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最重要的休养生息时间,而且我还听武安侯自报奋勇要策应曹州!”

张博易知道王之仁是打了败仗想要把面子捞回来,但是他也不反对在大规模休养生息的同时向北方发动攻势:“能多占几个州县对国家来说都是好事,反正现在徐州城外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我们接下去的重中之重还是怎么收拾多尔衮这位摄政王!”

周之升也很关心多尔衮的问题,毕竟多尔衮从凤阳败回肯定要经过徐州附近,而且还有王普祥在多尔衮身后紧追不放,不借机好好来个前后夹击实在对不起如此有利的形势:“对,咱们追杀到山东地面上就差不多了,关键还是怎么收拾这位摄政王,彭城伯,你觉得应当如何对付多尔衮,是专门截杀这位摄政王,还是放过多尔衮象徐州这样杀个痛快,或者是把建虏全部留下来!”

周之升现在是提出了三种可行方案,第一种就是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多尔衮这位摄政王身上,只要干掉了多尔衮这位大清国实际的第一号人物,自然能在北方与大清国内部制造巨大的混乱,但是这种方案虽然能尽可能截杀多尔衮,但肯定会放过清军大多数主力。

而第二种方案自然是象徐州之役追求杀伤效率,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清军行动不便的辎重、炮兵与步兵身上,以潮水般的连番攻势将这些行动迟缓又自卫能力较弱的部队尽数吃掉,但是缺点就是清军最精锐最能战的部分兵力肯定会借机逃走。

而第三种方案则是反其道而行,专门抓住清军精锐往死里打,双方拼个两败俱伤但一定要把清军精锐彻底打垮打残,而张博易当即笑了起来:“陛下这次西征之前可是专门对我面授机宜,当时他就已经考虑到这样的问题!”

周之升一下子就好奇起来:“彭城伯,这话怎么说?”

张博易当即说道:“陛下当时亲口对我说,如果我们在徐州与建虏拼得两败俱伤或是只是小胜,自然要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多尔衮,只要解决多尔衮建虏肯定会支撑不住!”

周之升已经明白张博易的意思:“但是现在我们在徐州既不是两败俱伤也不是小胜,而是大获全胜!”

张博易极其兴奋地说道:“既然是大获全胜斩获无数,那么多尔衮就是没牙的老虎,陛下自然希望多尔衮能平平安安地帮我们镇守北地几个月!”

周之升已经明白过来了。

在多尔衮两次南征最终都是惨败的情况下,一个活着的多尔衮比被越明军击毙的多尔衮更有价值,而且更重要的事情在刘永锡与承天朝都不希望在多尔衮死后北方出现军阀全面混战的局面。

对于刘泽清、刘良佐、左梦庚之流,越明军与承天朝可以说是占有绝对的心理优势,知道这些手下败将掀不起多少浪花来,如果不是清军两次南征都以惨败告终,这些残兵败将甚至连起事反清的勇气都没有。

但是北方如果出现全面军阀混乱的局面,肯定会有承天朝与越明军完全意料不到的强敌杀出来,虽然承天朝与越明军觉得不管什么样的强敌都能应付过来,但是这样的意外强敌越少越好,特别是那种占据数省地盘的北地汉人军阀更是越明朝统一道路的强大敌人。

而多尔衮活着回到北方却正如张博易所说的那样,纯属“没牙的老虎”,可以帮助越明军压制北方的军阀混战,当然越明军也不会让多尔衮与清军从容养伤,所以才会有刘泽清、刘良佐与左梦庚的曹州起事。

这是承天皇帝刘永锡最希望的局面,而周之升当即答道:“那我们就按徐州之战的章程来办,到时候战果还会特别好看!”

他正说到这,外面已经传来了明确的消息:“我们的骑兵已经发现建虏摄政王多尔衮正率大军从南面退回!”

张博易不由大笑起来:“多尔衮来得极好,今天就让他知道什么是夹着尾巴逃跑!”

对于多尔衮来说,光是一个王普祥就怕他焦头烂额,而现在徐州守军与越明军精锐突然杀出来更是让他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发现日子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难过。

到处都是越明军的精锐部队,骑兵、步兵、炮兵还有不计其数的民间义军,而且多尔衮也确认徐州附近的清军已经全面崩溃:“摄政王,咱们大清国在徐州附近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咱们快走吧!”

“是啊,汉人说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快点撤吧!”

“摄政王,再不撤咱们就走不了!”

事实上大家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希望多尔衮抛弃那些行动迟缓而没有什么自卫能力的辎重、炮兵、包衣、奴仆,大家都觉得如果不是这些单位的拖累清军早就过了徐州,甚至还有可能把大部分徐州附近的清军都接应出去。

而多尔衮也觉得再这么拖下去的话,自己这支已经被王普祥一路追击的大军肯定要全线崩溃,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说道:“赶紧撤,到现在这个时候只能赶紧撤了,只要能撤回山东都是大功一件!”

他甚至觉得只要自己能撤回山东都是十全十美,毕竟他已经放弃了全取江淮的目标,现在只要能守住山东甚至黄河以北都心满意足了,而在场的王爷、贝勒听到多尔衮这么说都是欢呼起来:“摄政王说了,赶紧撤!”

“只要撤到山东去就是大功一件!”

“我们都有马,肯定会比汉人跑得快!”

“让马儿快点跑起来!”

清军的行动一下子就突然加速,虽然越明军仍然不断发动潮水般的攻势,但是他们并不与清军最精锐的满蒙马队与精锐步兵一决胜负,而是扑向那些行动最快而且没有自卫能力的单位,而这些单位自然牵制了越明军的大部分精力。

因此大部分清军精锐还是在多尔衮的带领冲出了越明军的伏击圈,现在多尔衮更是得意洋洋地宣布:“虽然金华贼号称天下精锐,但今天看来也不过如此,如果换了刘永锡这小贼来指挥今天的金华贼,恐怕咱们谁也走不了!”

但不管清军精锐能逃出来多少,这次南征清军并不是全都是精锐清军,事实上多尔衮是直接丢掉了一半还多的兵马,而清军精锐虽然大部分突围出来,但是在战斗也损失了不少人马,而且更重要的是经历这么一场血战的清军精锐从现在开始已经不能叫作清军精锐了。

虽然大部分牛录损失的人马不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少,但是在这次徐州之战之后,不管是多尔衮与诸位王爷、贝勒都决定不再提什么南征的问题,两次南征折损了如此之多的精锐人马,让多尔衮这位摄政王现在说话都不管用。

虽然有人在多尔衮面前要求严格处置在徐州率先逃跑的多铎、豪格与代善三位亲王,但是多尔衮还没说话马上有人提出了异议:“刚才摄政王可是说过了,只要撤到山东去就是大功一件!”

“没错,三位亲王都把队伍撤到山东去了!”

“摄政王,你可要想清楚啊!”

多尔衮身边这些满洲亲贵都是他最信任的一批人,平时不管多尔衮怎么说都是一声叫好声,哪象今天这样当面把多尔衮的话堵回去。

实在是两次南征让多尔衮威信全无,大家甚至觉得换个阿猫阿狗上去都会比多尔衮干得出色,很多人甚至觉得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阿济格请回来:“这次英王果断决定中止南征,是国家幸事,大清国接下去怎么善后,得请英王过来一起商量!”

“对,得把英王请过来!这次南征最大的幸事就是英王没莽撞到底,不然大清国就完了!”

“英王保存了十万精锐,对国家有大功啊!”

虽然英王阿济格在南阳一直按兵不动,但是大家却觉得对于大清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幸事中的幸事。

如果英王阿济格跟着多尔衮把十万大军都投入南征,那么大清国肯定是这次南征之中输得干干净净,但是英王阿济格却是及时止损中止了南征,这样一来大清国至少有了与明国谈判的本钱,而多尔衮的脸色也变得铁青起来。

他知道在经历了两次南征的严重失败之后,所有人都对他都出现了信任问题,事实上连多尔衮自己都怀疑再这么下去努尔哈赤与皇太极辛苦经营几十年的江山要彻底败在自己手上。

因此多尔衮长叹了一口气之后说道:“就按你们的意思来办,反正大清国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我多尔衮一个人的责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