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风八万里 > 第九十三章 承天

明风八万里 第九十三章 承天

作者:紫钗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50:11 来源:爱上中文

只是文人杀人从来不用笔,虽然大家表面对于刘永锡与柳如是的八卦视若未见,但是小道消息已经传遍了整座南京城甚至传遍了大半个江南,而且很多文人已经在笔记与诗集里非常含蕴地提到了这件事,甚至有好事者连写了十几首影射的小黄诗。

但是不管怎么样捕风捉影,大家都不敢在刘永锡与几位相国面前提及这件事更不要说批评刘永锡这个当事人,只能把全部火力倾泻到钱谦益这位东林领袖的身上,十首影射的小黄诗之中倒有首是指向钱谦益,甚至公开指责钱谦益献妻求荣无耻至极,真正直接影射刘永锡与柳如是事迹的却只有一二首。

毕竟钱谦益现在只是个无害的落水狗而且还有降清的黑历史,他们想怎么打落水狗都行,就是当面嘲讽都没问题。

可是指责刘永锡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了,因此大半个江南都知道了曾经落水降清的钱谦益又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新故事。

换个人面对这样的风口浪尖肯定是完全坚持不住,而钱谦益却表现得异常出色,他有惊人的心理素质,不但把这件事全部的责任大包大揽下来,而且到处放出风声:“小诚意伯当初就跟我有过约定,等他光复南京时就让我入阁为相。”

大家越发觉得钱谦益无耻,但是无耻也是一种境界,现在南京城内敢称刘永锡为“小诚意伯”的人也就是那么几位,都是刘永锡最亲近的自家人。

既然钱谦益可能有机会入阁,而且他敢公开把爱妾献给越王殿下的秘密,自然是有恃无恐得到了刘永锡的亲口承诺,所以大家很快就从公开嘲讽改成了暗中嘲讽。

而现在柳如是对于这位钱谦益是充满了歉意:“河东君,钱牧斋在这件事确实很有风度,虽然我跟他根本没有什么约定,但肯定不会亏待他!”

柳如是却很清楚钱谦益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她很明确地告诉刘永锡:“永锡公子想错了,钱谦益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风度,而是因为自保,他这人虽然有无数好处,但就不是大英雄!”

柳如是很清楚钱谦益不是大英雄,却是个足够精致的利已主义者,所以他在明清易代之际才会上演那么多出悲剧与喜剧,她很明确地说道:“国家新造,陛下承天即位,阁臣与部臣的人选决不可孟浪!”

刘永锡点了点头说道:“国家现在需要的是托孤之臣,怎么可能用钱谦益这样的降臣,但是钱谦益这位文坛领袖自然也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我不会因私废公,河东君,我已经想好了,国家准备编修清国志,钱牧斋亲历其事,可以说是最佳人选!”

虽然东林复社中人都建议编修“德昌实录”,现在越明朝廷还是定下“弘光实录”的名义并已经开了史馆,但“弘光实录”只是解决了越明朝的正统问题,编修“清国志”才是真正把越明朝放在大一统王朝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虽然从某种意义来说,虽然刘永锡与越明军已经光复南京与整个江南,但是阿济格、张献忠尚且占据长江上游,唐王的隆武小朝廷也在与越明朝争夺正统位置,两广、云贵都还没有奉表纳土,北方与关外更是在清国统治之下。

但越是尚未没有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就越要站在大一统王朝的角度来看问题,所以刘永锡才会与柳如是探讨编修所谓“清国志”的问题。

柳如是虽然是青楼出身却是真正的才女而且精通文史,刘永锡一开口她就明白过来:“清国志总裁这个位置不错,正好适合发扬钱谦益的一身本领,只不过正因为陛下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才觉得柳如是这步棋走对!”

宋史有“夏国志”专章,直接把西夏定义为大宋藩属,而现在大家都觉得南北对峙的局面还会维持相当久的一段时间,所以有好事者觉得应当修《清国史》。

但是刘永锡提出修《清国志》自然是把清国定义为无足轻重的割据政权,越明朝才是真正的大一统王朝。

刘永锡听到柳如是这么说也觉得相当得意:“既然柳如是慧眼识人,我怎么能让河东君所托非人!”

只是说起这几天的经历,刘永锡还是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虽然已经做好了美人恩重必不相负的准备,但是刘永锡没想到进南京城的第二天晚上就被柳如是逆推,而且是毫无抵抗力地被直接推倒了,毕竟柳如是是带着阮丽珍一起过来献身。

阮丽珍本来就是刘永锡的青梅竹马,而柳如是也是名重天下的才女,更不要说柳如是把青楼中学到的全套本领都在刘永锡身上。

虽然刘永锡经历过无数大场面,但是遇到这样的温柔阵仗也照样抵挡不住,第一时间就宣告沦陷并见到了柳如是媚起来到底有多美,所以才会有他与柳如是、阮丽珍一起同桌吃饭同床睡。

而且阮丽珍与柳如是的归来也帮刘永锡解决了大问题,如果说阮丽珍的文笔已经有大家风范可以帮上大忙,他是真没想到柳如是会如此多才多艺,不管是厨艺、女红还是琴棋书画还是调和后宫之间的关系甚至是治国理政,柳如是都能帮上刘永锡的大忙。

唯一的缺陷就是柳如是确实是那种极精致的丽人,虽然谈不上挥金如土,但这样的丽人不管到了谁家都必须富养才行,所以才会有钱谦益为了柳如是建绛云楼把最珍视的宋本汉书卖给谢三宾的故事。

但是刘永锡既然已经进了南京城,自然能让柳如是过上最精致的生活,而柳如是也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

虽然她知道虽然满城风雨都在钱谦益身上,但肯定有很多文人墨客把全部责任压在她身上甚至骂她为,但是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更不后悔主动投怀送抱的举动,因为眼前这位刘永锡才是她命中注定的良人。

因此她非常坦然地接受了刘永锡的承诺:“陛下若是能办到这句话,柳如是这辈子无憾了!只希望陛下不仅是承天而生,也是为了承爱而生!”

刘永锡不由笑了起来:“河东君真是我的贤内助,刚才我跟几位阁臣聊过了,大家都觉得你选定的承天年号不错,!”

虽然越明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继承了大明朝的大部分政治遗产,但实际却是空手起家重新创业,而且现在为止仍然是监国皇后、监国公主与越王刘永锡三驾马车的政治框架,与传统的大明王朝完全不是一回事。

收复南都以后,越明朝的政治体系一定程度要向传统的大明王朝回归,但是又不可能彻底回归到朱明王朝的框架体系,毕竟过去是朱氏天下,而现在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越明朝将是刘氏天下,但是按照刘永锡与许多老臣的意思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的名义又必须保留。

但是具体是怎么样的政治架构,朝野议论纷纷提出了无数种框架,而诸位阁臣、部臣以及张皇后本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对于新朝的年号问题都有七八种方案,而且本朝惯例不仅仅是宰相不读书,朝堂诸公同样不读书,举出的年号都不妥,童屹立甚至提出要用“炎兴”年号。

只是马上有人指出这个年号不妥,因为这是蜀后主刘禅的最后一个年号,而且没用几个月蜀汉就亡国了,而且童屹立这是典型重复造轮子,宋高宗在南京府商丘即位的时候,就有人建议用炎兴年号而且大家一致同意,幸亏宋高宗身边还有明白人最终才改用建炎年号。

而柳如是就给刘永锡提出了一套妥协方案,首先就是给“监国懿安皇后”张氏上尊号为“大明应天监国秉政懿安皇太后”,而“监国坤兴公主”朱氏则按刘永锡的意思上尊号“大明顺天监国长平皇后”,而刘永锡则是“大明承天皇帝”,年号也用“承天”年号。

“应天”、“顺天”、“承天”三号齐用,正好反映了从朱氏天下向刘氏天下的巨大转变,而“承天”这个年号同样反映了这样的巨大改变。

而几位参与议事的阁臣、部臣对这样的政治架构好评如潮,刚刚在年号上出过大丑的童屹立更是第一时间用后周故事认为这是最佳选择。

毕竟监国懿安皇太后是应奉天命高瞻远瞩地选定了刘永锡与坤兴公主这对金童玉女,所以越明朝才能收复南京应天府,长平皇后则是顺应天意决定将江山由朱氏转入刘氏,而大明承天皇帝则是承奉天意成就中兴事业的天命之人。

唯一的反对意见来自于张皇后,张皇后觉得“应天监国秉政懿安皇太后”的名位对她来说实在太高,而且国家如果有监国秉政皇太后容易政出多门,所以她让刘永锡与诸位大臣把皇太后之位去掉,只愿意成为“应天监国秉政懿安皇后”,而刘永锡最明白张皇后的一片心意自然是从善如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