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 第175章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第175章

作者:南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6 04:47:18 来源:免费小说

  季衡又问,“倭寇大约有多少人?”

  那人答道,“并不清楚具体,说有三千以上。”

  汪秉直看向季衡,说道,“贤侄,必须马上派兵救援苏州。这便让赵都指挥前去。”

  季衡却道,“汪大人,苏州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只怕倭寇攻苏州不下,要转而侵犯南北,且苏州周围河道密集,赵致礼善于陆战,不善于海战水战,恐怕还得再重新考量后再派人。”

  他说着,就又对汪秉直道,“还请大人传唤几位指挥使和参将前来商议。”

  汪秉直不是不听进言之人,一想之后就点了头,让人马上去传人前来。

  而他和季衡便又到了书房里去,书房里墙上是东南沿海海防图,又有沙盘。

  在留在余杭的各参将和指挥使前来之前,季衡已经指着东南沿海海防图和汪秉直讨论起来,季衡指着地图道,“倭寇来犯,非得斩尽杀绝,不然他们只会流窜到其他地方为祸,且让他们一旦入海,又有时间休养生息,就更是力量绵延不绝了。”

  季衡如此说,便也是因为他下东南以来,发现倭寇海贼为患之时,各地卫所或者城镇守军,皆以将倭寇海贼抵挡住或者赶走为要,并不对他们进行追击赶尽杀绝。

  各地卫所和城镇守军如此作为,自然是有原因的,便是官军驻守一地,便是只管自身这一地,并无追击敌寇的思想和意图,且认为那也不该是自己的事,所以即使倭寇被打退,向朝廷上报打了胜仗,但其实只是将倭寇赶走了而已,真正的大胜仗,也就是季衡所想的全歼敌寇,自季衡下东南以来,季衡还没有遇到过一次。

  季衡的这个意思,汪秉直是明白的,而且他也是季衡这个意思。

  只是他也才接任闽浙总督这个职务不到一年,这段时间里,第一便是查看各地情况,第二是造船和练兵,练兵又分练陆兵和水兵,第三,就是倭寇和海贼勾结,这一年里对东南沿海骚扰严重,他便是在指挥各地征战,因为朝廷战力在这短短时日里没有特别大的提高,故而想要做到对敌寇全歼,也没能达到。

  207、第三章

  季衡这般说,汪秉直便点了头,“正是如此。”

  季衡便和汪大人商量起此次的战术来,季衡道,“苏州乃是江南一等一繁华之地,倭寇定然早早就打起苏州的主意,但是也当会知道苏州城墙坚固,守军不少,定然不是好进犯的,他们这是第一次进犯苏州,只三千人,当知是不可能攻下苏州的,且闽浙之兵,现在有几万驻守余杭,余杭距离苏州极近,苏州前来求援,余杭之兵便能够驰援,他们进犯苏州,便不可能成功。如此看来,此次倭寇进犯苏州倒并不简单。”

  汪秉直虽然善于用兵,却没有季衡这样灵活的心思,听他一说,也沉吟起来,道,“那以贤侄看,倭寇如此行事却是为何?”

  季衡盯着那地图看,过了一会儿才又说,“倭寇海贼之乱,近十年来一直都有,但之前一直是小打小闹,朝廷也没有太过重视,是前两年开始才渐渐愈演愈烈了,更是从今年福州之案后,海寇开始猖獗起来。其原因,已经十分明了,其一是倭国内乱,大批官军带着平民贼寇沦为海贼入侵我大雍,其二是吴王之前的手下入海为寇,有两人力量最为强大,便是徐铁虎与王启,两人之前是同僚,现在却是分了开来,徐铁虎整合了沿海一带的很多小股力量,且大肆从沿海招揽亡命之徒,力量壮大之后便肆无忌惮起来,大肆侵扰沿海内陆,多次劫掠尝到了甜头就更加放肆,而王启带着吴王那逃脱的第三子杨钦治,占领了好几个海岛,也是四处招揽人,打起旗号想要立杨钦治为王。海寇之祸,亟待杀一杀他们的威风,不然之后恐怕会愈演愈烈。这次倭寇敢只带着三千人马侵犯苏州,定然是还有后招。苏州不易攻下,但是向北就有常熟和无锡,向南则是嘉兴和余杭,特别是西边太湖,太湖广阔,他们要是抢到了入太湖的船只,就更是可以无所顾忌,我方官兵就不易追捕。就怕这三千人马只是诱饵,将余杭之兵调去驰援苏州,之后又被分散往常熟无锡驰援,海寇便会有别的力量前来攻打余杭,余杭现在有火器厂和造船厂,就怕他们是打的火器厂和造船厂的主意。倭人一向是劫掠了就走,不该会考虑朝廷新设的火器厂和造船厂,会考虑火器厂和造船厂的,只有海寇如徐铁虎和王启等,他们的本意不仅是想要劫掠,更想的是攻回陆上来,图谋的是长远,自然是想要摧毁朝廷的火器厂和造船厂。这样也算是消减了朝廷的力量,让我们没有尽快入海的力量。所以,这次该是倭寇和海贼联合起来了。”

  季衡这般一说,汪秉直也就反应过来了。

  他倒没想到季衡竟然有如此深的思量,心里不由生出佩服,又见季衡面无表情眼神深沉,便又在心里打了个突,心想如此之人,幸好他之前没有和他当面闹僵。

  汪秉直于是就道,“若真是如贤侄所说,此次倭寇施的是调虎离山之计,那我们要做的,便是将计就计了。”

  季衡点头,“正是如此。”

  两人商讨了一阵,几位参将和都指挥使便到了。

  前去传唤他们的兵士,当已经将苏州被海寇进犯的事情对他们说了,所以每个人都是神情严肃。

  参将刘毓玄最是沉不住气,进门就说,“汪大人,季大人,倭寇进犯苏州,卑职愿带兵前往解苏州之围,此事宜早不宜迟,不然苏州就怕被攻下了。”

  另一参将欧阳樊也道,“正是如此,此事宜早不宜迟,我军当立即前往苏州,正好趁着倭寇没有逃窜开,与苏州内守军里应外合,形成合围之势,将倭寇歼灭。”

  赵致礼倒是没有说话,发现季衡朝他看过来,他才说道,“从苏州往哪边都容易逃窜,苏州附近河道众多,更是紧邻太湖,倭寇要是抢到船只,怕是不好追捕。这次恐怕不仅是兵贵速,还要想想如何形成合围之势。”

  季衡点了点头,便将他的猜测说了出来,房中的参将们平常都是杀敌之人,却是没有那种拐弯抹角的心思的,所以季衡提出来,他们最开始甚至是面面相觑,然后想了一想,又觉得季衡所说有道理。

  那刘毓玄便问,“照季大人这般说,此次倒不能简单去做驰援就行了。”

  汪大人道,“所以此次恐怕是场大战,我同季大人商议之后,便准备将计就计。”

  汪大人便把之后的计策和安排说了,还是派赵致礼带领赵家军往苏州驰援,因为赵致礼的赵家军名头甚大,要是他不带兵前去驰援,恐怕海寇也不会上当。赵致礼前去驰援后,要是倭寇逃窜,他便也追击,不过不必追击过深,然后在另外一股海寇主力登岸往余杭来时,他直接回防,并且堵住海寇往海中回返的路径。

  而参军刘毓玄善于水战,则领兵去堵住倭寇往太湖的路径,且让太湖水军御敌,又派了欧阳樊同赵致礼一道,在赵致礼回援时,欧阳樊就带兵继续追击,除此,汪大人更是下令各水陆官军对此次倭寇会剿,务必要全歼倭寇。

  因为汪大人同季衡相信倭寇只是先行,之后应该还有海寇在别处骚扰以扰乱他们的视线,故而别的官军则是留着之后策应,而季衡则是会带着留下来的两千人守住余杭。

  计议已定,汪大人便下了令。

  赵致礼领命而去,出门去之前又回头看了季衡一眼,季衡也正好抬头看他,便对他点了点头,赵致礼便也点了点头。

  季衡曾经对海寇的力量做过猜测估算,不过却并没有算出海寇具体到底有多大力量,只是有个大概了解罢了,所以这次会战,要是海寇力量过大,恐怕会是一场死战。

  赵致礼大约也是明白的,不过他并没有什么言语,只是知道季衡是个弱质书生,这次他亲自督战,怕他会出事。

  赵致礼带着军队驰援苏州最先出发,然后几位参将也领命出发,季衡没有回住处,就留在了总督府里,和汪大人一起等候结果。

  在当日傍晚,果真又收到信报,宁波也遭到海寇进犯,且一部分海寇朝绍兴而来,汪大人便又分兵前去驰援。

  季衡整晚在总督府里,汪大人知道季衡身体较弱,便让人安排客房让他先去休息,季衡想了想,便也没客气,真下去休息了。

  这种时候还能睡着觉,大约也没几个人能够做到。

  到第二日早晨,果真收到信报,围攻苏州的倭寇看苏州一时半会儿攻不进去,又有赵家军前去驰援,便分兵两路,一部分往常熟江阴一带流窜而去,另一部分则是抢了船往太湖去了。

  这些倭寇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途百姓皆受其害。

  赵致礼同欧阳樊往北追击倭寇,歼敌数十,之后欧阳樊继续追击倭寇,赵致礼却带着人悄悄回援,而那深入太湖的倭寇,因为刘毓玄没有及时阻住,之后水军追击,也并不是倭寇对手,便在太湖里对峙起来了。

  十月十七日,海寇又有一支进犯嘉兴,汪大人亲自驰援前往督战,自此,海寇认为余杭必定空虚,便有数十艘战船直接从钱塘江到余杭,共有主力千余人登岸直接往余杭而来,除此,原来骚扰绍兴和嘉兴的海寇更是放弃攻城也往余杭而来,至此海寇力量便有三四千人直击余杭。

  季衡同参将吴霄守城。

  海寇主力进犯余杭,正好印证了季衡之前的猜测,虽然季衡同汪大人定好了将计就计打击海寇的计划,但是战场之上,一向是靠力量说话,面对绝对武力,取巧也是毫无作用的。

  所以季衡心里是丝毫不敢放松。

  海寇前来,余杭一带海警拉响,因总督和巡抚皆驻守余杭,又有水陆之兵在此练兵,故而余杭一带的百姓是最早被教导如何避海患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