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金棺陵兽(鬼吹灯前传) > 第36章

金棺陵兽(鬼吹灯前传) 第36章

作者:天下霸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4:42:34 来源:免费小说

  要说什么是“电甩”?早年间,人们将飞机称为“电甩”,那会儿大部分人没坐过飞机,认为飞机是个大铁鸟,有俩翅膀,把人塞到铁鸟肚子中,千百里地,通上电一甩就到。

  我说顺了口,接着对白玉说:“我这趟回来,一是把房子收拾出来屯货,二是找关系要车皮,然后就到中俄列车上当倒爷。”

  杨四把儿在旁边听得两眼放光:“哎哟,兄弟,有这么好的买卖算我一个,你吃肉我喝汤都行。”

  我说:“咱俩谁跟谁啊,我吃肉怎么也得让你啃两块骨头,哪能让哥哥你喝汤。”

  白玉说:“我听说那边乱,你素常冒冒失失的,过去可得留神。”

  杨四把儿说:“放你一百二十个心,下回我跟去,看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动我兄弟,不是你哥哥我在挑水胡同里说大话,不信你出去打听打听,咱这两下子,对付几个老毛子还不绰绰有余?那是老太太摊鸡蛋,一勺一个!”

  我站在白玉面前,耳朵里听着杨四把儿自吹自擂,闻到杨奶奶家炸酱的肉香,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光,心想还是挑水胡同四合院儿舒服自在,却不知“险道神”快要找上门了。

  【6】

  如今说“险道神”,只怕大部分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有位好汉名叫郁保四,征方腊时他挨了一飞刀,殒命阵前。郁保四的绰号叫“险道神”,那是形容他身材高大,当道一站,万夫莫开。老时年间,抬棺送葬去坟地,出殡队伍中往往有一个纸糊的恶神开道,高有一丈开外,下边至少要两三个人才抬得起来,这个开道的凶神就被称为“险道神”。路上撞见“险道神”,等于看到了死人。过去说“险道神找上门”,或说“走路遇上险道神”,往往是指凶多吉少。

  怎么个凶多吉少是后话,咱们不提后话,先说白玉帮我收拾了屋子,扫完房过遍水,又从杨四把儿家里搬来铺盖,这会儿杨奶奶的炸酱面也做得了,夏更天黑得晚,大伙搬了马扎和板凳,坐到院子里一边说话一边吃饭。

  我们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包子、饺子、馒头、花卷、馄饨、烙饼”一概属于面食,但是说到吃面,必定是指面条,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过去老天津卫有事儿没事儿吃面条,做寿吃寿面,生孩子吃洗三面,死人吃接三面。逢年过节吃好的,主食除了饺子也是捞面。不过遇上事儿吃的是打卤面,平常以炸酱面为主。炸酱面好不好,全在炸酱上,上好的炸酱,必是“肉丁红亮,香气四溢”。冬天吃面条要吃热的,完全不过水,内行话叫“锅儿挑”。夏天则吃过水面,劲道爽口,并且要配上“面码儿”,比如掐头去尾的豆芽菜、青豆嘴、鲜豌豆、黄瓜丝儿、小水萝卜缨,外带两瓣青蒜,再浇上过年吃剩下的腊八醋。面条、炸酱、菜码儿,缺了哪一样儿,也不算是正宗炸酱面。杨奶奶做的炸酱面,在我们挑水胡同堪称一绝,闻到这炸酱面的香味儿,简直能把人的魂儿勾走。

  那天我是饿狠了,炸酱面吃了一碗又一碗,噎得我直翻白眼。杨奶奶让我这吃相吓到了,几年没见,怎么变得这么没出息?杨四把儿急忙端来一碗面汤,让我来个“原汤化原食”。

  我这炸酱面还没吃完,杨四把儿又说起到了吃黄花鱼的时候,杨奶奶该熬黄鱼了。老天津卫的人口儿高、嘴刁,专爱吃海鱼,没人愿意吃河鱼。河鱼有股子土腥味,你放佐料压住这个土腥味,就会同时遮住鱼的鲜味。如今大多饭馆烹鱼河海不分,全是一个味道,吃不出分别了。过去的鱼也真是不一样,一平二净三蹋目,其中的净是指黄花鱼,拿俩字形容“鲜亮”。

  我忍不住口水往下流,以为明天能吃上黄花鱼了。没想到杨奶奶转天要去山东,杨四把儿行四,二哥三哥早夭,他还有位大哥在山东娶妻生子,老太太想孙子了,要去看孙子,这一去,少说要住上三四十天。杨奶奶在小蘑菇坟挑水胡同住得最久,她不走还好,她这一走,可没人劝得住前边门口挂桃木剑和八卦镜的两家了。

  【7】

  转天一早,我和杨四把儿送杨奶奶上火车去山东,回来下了过水切面,放上头天晚上吃剩的炸酱,端起碗刚吃了没两口,耳听前边又乱成了一团。

  大杂院儿前边住户多,后院儿是三家,前院儿有六家,晌午天热,屋里待不住人,二嫂子和三姥姥分别坐在自家门口。二嫂子捅炉子做饭,一抬头正好看见对门八卦镜,心里这股无名邪火再也按捺不住,过去说门上的铜镜是“照妖镜”,她住在对门,出来进去躲不开那面铜镜,岂不摆明了拿她当妖怪?她家门口挂的桃木剑,也让照妖镜挡了回来,再想不出别的招儿了,前几天打算撕破脸闹一场,结果让邻居们劝住了,两家没动上手,但是积怨已深,此刻她火往上撞,拎起通炉膛使的火筷子快步上前,要将对门的“照妖镜”捅下来。

  开出租车的二哥和买菜的三哥,当时都不在家。三姥姥坐在门口包饺子,一眼瞥见二嫂子手拎火筷子到了近前,她是打旧社会过来的人,起五更爬半夜,戳香头练功夫,手中大杆子一抖,三五条壮汉也近她不得,况且当初还做过“红枪会”的大师姐,怎会将三嫂子放在眼内。民国年间,有各种“会、门、道”,“红枪会”是其中之一,清朝末年闹义和团的时候已成气候,成员大多是庄户人家,头裹白巾,手持扎枪,尊常山赵子龙为师祖,近似于民间的练武会,打过洋兵,也抢过官府的军粮。别看三姥姥八十多岁,一身武艺搁下好几十年了,说到动手绝不含糊,刚好手边有擀面杖,随手抓过来往外一挡,早将二嫂子手中的火筷子拨在旁边。

  二嫂子双手握不住火筷子,院儿里地方又狭窄,火筷子被砖墙撞了回来,正磕到她额头上,擦破点儿皮,这可不饶了,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杀猪般惨叫:“可了不得了……出人命了!打死人了!”

  我和杨四把儿听到声音不对,三步并作两步跑出来,到前边一看姥姥和二嫂子两位,一个抓着火筷子躺地上打滚,一个握着擀面杖坐那儿运气,我们俩大吃一惊:“好么,您二位是要华山论剑啊?”

  其余在家的邻居,此时也都出来劝解,明说是劝架,也不乏有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思,在旁边煽风点火,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斗得越厉害越好。但是邻里纠纷,停留在口舌之争的层面,左邻右舍尚可劝解,一旦抄家伙动上手了,那可要归派出所处理。有几位好心的邻居苦劝二嫂子和三姥姥,千万别把事情闹大了。其实两家好说好了,同时摘掉门口的木剑和铜镜,什么事儿也没有,根本犯不上动手。又有人看见是二嫂子拎了火筷子先动手,告到派出所她不占理,况且三姥姥八十多岁快九十了,你说她把二嫂子揍了,派出所的人也不信不是?

  二嫂子发作不得,一肚子邪火没处撒,打电话叫开出租的二哥回家,她恨得咬牙切齿,找出条麻绳搭在房梁上,声称要上吊变鬼,掐死对门一家四口。

  【8】

  开出租的二哥一向惧内,怕老婆怕丈母娘,他老婆一哭二闹三上吊,对付他是真管用,问题是对门的三姥姥也不好惹,打不打得过先两说着,你找上门去跟人家动手,三姥姥那么大岁数,一旦打出个好歹儿来,咱们不得给人家偿命吗?

  两口子商量来商量去,不能动手,又不能让卖菜的“老坦儿”这么欺负,除非想个高招儿出来,破了对门的八卦镜。

  如果能想出法子,早该想出来了,比方说同样在门楣上钉一面八卦镜,你照我我照你,至多斗成个平手,如何分得出高低胜负?

  二嫂子为人迷信,想起挑水胡同住了位“瞎话黄”黄老本儿,懂得看阴阳风水,她先到点心铺拎了盒绿豆糕,匆匆找上门去请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您听“瞎话黄”这绰号,也该猜出这是个什么人。“瞎话黄”说他爹以前专给人家看阴阳风水,然而他爹只是个在马路边念报纸的。旧社会,识文断字的人很少,平头老百姓,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九个半是文盲,他爹也认不全报纸上的字儿,多说认识一半,连蒙带唬,外带自己胡编,添油加醋将报纸上的文章念得耸人听闻,比如报纸上写“有一女子投河自尽,没有找到尸首”,短短几个字的简讯,从他爹嘴里说出来能翻云覆雨:“海河中淹死一个人,在原地打捞不到尸首,因为早让河水冲走了,这会儿应该到高庄泥窝去找。海河在高庄有个大拐弯,浮尸到了那个大拐弯,一般就过不去了,并且来说,河中的浮尸,男的脸朝上,女的脸朝下,无一例外,为什么呢?女尸**沉,男尸屁股沉,不信您上河边看去……”扯起来都没个边儿了,比摆野摊儿说评书的还能白话。那时候真有许多半个大字儿不识的闲人,愿意掏钱听这套胡说八道。虽说是马勺儿上的苍蝇——混口饭吃,但是凭一张嘴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可也不简单。过去有那么句话,说是“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可见会练的不如会说的,那叫本事。等传到“瞎话黄”这辈儿,胡说八道的本事比他爹还要加个“更”字,由此得了“瞎话黄”这么个外号。

  二嫂子找到“瞎话黄”诉苦,说她家对门卖菜的不安好心,在门楣上钉了一面八卦镜,照得她们一家三口抬不起头,提起来是一天二地的仇,三江四海的恨,她恳请“瞎话黄”支个高招儿,怎么做才能把对门的照妖镜压下去?

  “瞎话黄”自称前知八百年,后知五百年,天下的事,只要你提个头,没有他不知道尾的,别说阴阳宅风水了,即便是诸葛亮、姜子牙在世,也没有他这般计策,对付个卖菜的“老坦儿”算得了什么?不过他看二嫂子只拎来一盒绿豆糕,还是最便宜的,心里不情不愿,两眼一翻,来个金鱼望天,嘬牙花子说:“绿豆糕太腻,不喝茶没法吃,但余走肾喝不了茶,早起喝牛奶,临睡喝红酒,没有膻味儿,没有腥味儿,一水儿的品味,配上绿豆糕那成什么味儿了?”

  二嫂子明白“瞎话黄”的意思,答应只要能把对门的照妖镜挡住,往后少不了“瞎话黄”的好处。

  “瞎话黄”眼珠子一转,给二嫂子出了个主意,他说:“一个卖菜的会在门楣上钉八卦镜,能想出这么个高招儿来,只怕不是等闲之辈,多半是道门儿里的人,高明归高明,可也得分跟谁比,在余面前,那是王老太太碰上玉老太太——还差了那么一点儿。你按余的话,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压死对门不在话下。”

  【9】

  “瞎话黄”凭嘴皮子到处混饭吃,咬文嚼字,故弄玄虚,他也不全是胡说八道,如果说出的话来无根无据,绝不会有那么多人相信,总结他的特点是“耳尖、目明、心富、口夸”。耳尖,有什么消息他都听得来记得住;目明,别人不注意的他能注意到;心富,肚子里有货,大事小情他没有不知道的;口夸,则是指言过其实,他打河西说出来的话,您得上河东听去。

  且说二嫂子问上门来,“瞎话黄”信口开河:“余以为,阴阳宅斗风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金口玉言,半点不错。门楣上钉八卦镜这招儿够绝的,你出什么招儿都得让人家照回去,如何是好呢?”

  说到此处,“瞎话黄”两个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损招儿:“二嫂子你个傻娘们儿,傻到你姥姥家去了。余点拨你一句,道高,高一尺,魔高,高一丈。人家门上有八卦镜,你不会在门前种一株成形的李子树吗?别的树不成,说到连攻带守,非是李子树不可。李子树形如伞盖,不仅可以遮挡对门的八卦镜,而且以东南和西南的形势来看,你家是上,对门是下,常言道‘李子树下埋死人’,借得此树形势,可不是把对门的一家压成死人了?”

  二嫂子闻言心喜,不愧是“瞎话黄”,换谁也想不出这么个高招儿,李子树形如宝伞,不止对门的照妖镜照不到她了,三姥姥家西南角的房子,也成了“李子树下埋死人”的坟头,看那个挨千刀的三姥姥一家还不死绝户了!

  “瞎话黄”说:“泄露天机,必遭天报,但是余吃祖传看风水这碗饭,挣的是这份钱,老天爷怪罪下来,余甘愿一人承担,所以二嫂子你多少也得意思意思,一千两千不嫌多,三百二百不嫌少,可不能白让余给你出主意。”

  二嫂子能省会过,一咬牙一跺脚:“过几天再给你拎盒绿豆糕来!”

  “瞎话黄”大怒:“余搜肠刮肚想出的高招儿,才值两盒绿豆糕?也罢也罢,余是半夜下馆子,有嘛是嘛了,你千万别忘了把那盒绿豆糕给余拎过来。”

  简短节说,二嫂子兴冲冲回到家,半夜找不来成形的李子树,但她是急脾气,等不到天亮了,催促二哥在门口挖坑,要在当天晚上刨一个栽树的土坑。夏更天,人们在屋里睡觉,门户关得并不严实,夜里十一二点了,听到开出租的二哥两口子还在院儿里连刨带挖,不免有邻居出来看,黑灯瞎火看不清,误以为是在通水沟,谁也没过问。

  二嫂子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不在乎惊动邻居,旁人愿意说什么说什么,她痛快了就行。二哥耳根子软,全听媳妇的,两口子埋头在门前掘地,谁知挖到三更半夜,从土里挖出个不得了的东西。到头来,未祸他人,先害自身,应了那句话:“劝人莫做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说起二嫂子家门口出土的这个东西,你别说小蘑菇坟挑水胡同的人没见过,整个天津卫,不是一百岁往上的人也没见过。

  ━━━━━━━━━━━━━━━━━━━━━━━━━━━━━━━━━

  本文内容由【穿云一枪。喵】整理,海棠书屋网()转载。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