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 第78章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第78章

作者:道门老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5:14 来源:免费小说

  如此杀机,怎么会从一个老头子的身上散发出来?

  想到这,杨开再次抬起头,细细的观察了一下巴图鲁。这位老人家的脸上爬满了皱纹,驼着背,面色和蔼可亲,完全没有任何破绽。

  难道是这几天历经山魈,猎人坟,雪狼湖等事件,自己的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所以才产生了误判?越想越乱,杨开决定不去再想,旋即拿起筷子。

  “哦,我是说呀……”此刻,巴图鲁的声音业已恢复了往常的热情朴实:“九筒小兄弟不多吃点山鸡蛋,以后在外边,就尝不到这些大兴安岭的特产了。”

  巴图鲁解释道。

  “但也不要光盯着一道菜吃,我觉得呀,巴老的其他菜,做的都挺好的,这味道,我喜欢。”杨开说着,拣了一筷子腊肠片放进了嘴里。

  “嗯,我听指战员的。”九筒嬉皮笑脸的说道。

  华伯涛和刘雨薇两人,吃东西的动作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说不出的温文尔雅。杨开看了眼,便不去看了,他琢磨着,自己吃东西要是这么慢,这么磨叽,恐怕一餐能等到太阳打西边出来。独眼龙,石头还是保持着在教导队里的一贯作风,只要手上有食物,那就是专心致志的对付,一声不吭。

  众人里面,最为疯狂的莫过于赵勇德这个浑人。看来是真饿了,右手筷子上的肉还未完全递进嘴里,左手的馒头就送过来了。如此吃饭,不噎着才怪。

  杨开淡淡一笑,拿起一个馒头,从中间掰开了一条缝,然后将两块腊肉塞进了缝里,合上馒头,递给了赵勇德。

  “老赵,这么吃吧!味道好一点。”杨开说道。

  “谢谢。”赵勇德傻乎乎的摸了摸后脑勺,将馒头拿在了手上,这么一尝,又有肉又有馒头,的确不同凡响。

  “好吃,好吃。”他连连点头。

  “这是陕西的吃法吧?”华伯涛瞧出了点端倪,说道。一边说,一边也学着杨开的样子,做了个特殊的馒头。

  “对,陕西的小吃,叫肉夹馍。”杨开说道。

  “嗯,方便,省事,而且肉和馒头合在一起,肉吃着不腻了,馒头吃着也不淡了,算是综合吧!”华伯涛咬了口,闭上眼品尝片刻,说道。

  “华教授也拜师陈老板,研究上吃了?”看着华伯涛专注的样子,像是在做学问,杨开忍俊不禁的说道。

  “不是,只是有所耳闻。不过杨开你不是上海人吗?怎么知道陕西的东西。”华伯涛问道。

  “以前在黄埔军校,我一个陕西的同学就喜欢吃肉夹馍。经常偷偷的带到夜课上,从中间撇开来,他一半,我一半。”杨开回忆道:“只可惜,毕业后就不见了他的踪影,听说是分配到了朱绍良的第九集团军,在杭州湾闪击战中殉国了。”

  说到这,杨开狠狠地撕了口馒头,鼓起腮帮子咬了起来。

  第一三四章 不死传说(9)

  “杭州湾闪击战,沪淞会战前奏。日军以四万骁勇之众威逼驻扎在杭州湾的一万**。中华民国之军人誓死反抗,以血还血。据我所知,就光南岸滩头的登陆点,就先后易手三次,可见战况之惨烈。是夜,**更是主动出击,挫败了日本人的锐气,但终因寡不敌众,一个星期后,杭州湾失守,一万名鲜活的生命,能活下来的,不足五十人,当真令人击节而叹!”华伯涛摇了摇头,不忍的说道。

  “死去的人,我们会记住。丢掉的东西,我们也会加倍的讨回来。”杨开皱着眉说道。

  他这一句话出口,整个屋子,顿时陷入了沉默,就连咀嚼声也停了下来。

  “好了,是我多嘴了,大家继续吃。”杨开挥了挥手,决定将这不快的回忆忘掉。毕竟一切事情,都建立在吃饱饭的前提上。

  有了力气,才能继续跋涉。

  有了力气,才能让编号731部队,死无葬身之地。

  “汤来了!”就在这时,久久没有动静的陈天顶终于从厨房里露出头来,他的手里还多出了一个砂锅。

  将冒着水蒸汽的砂锅搁在地上,陈天顶脸上满是幸福。

  “飞龙汤,正宗的。”他揭开盖子说道。

  “哇,好香!”最靠近砂锅的刘雨薇不觉叫出声来,其他人刚觉得刘雨薇的反应过于夸张,几秒钟后,就纷纷抛去了这个念头。因为他们的鼻子已经被这砂锅里袅袅而出的香气所吸引,如痴如醉。

  砂锅里气泡翻滚,偶尔有几片白似雪的肉片起伏不定的漂在上面,因为整个炮制过程只用了盐巴,没用其他作料的缘故,使得锅里的汤显得异常清冽,一眼望去,都能看见锅底的东西。

  当然,这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被水蒸气带出来的那股味道。清新,自然,还带了点咸咸的诱惑。

  难怪陈天顶会对巴图鲁打回来的飞龙如此垂涎。原来这看似不起眼的野鸡,竟能做出天下一等一的高汤。杨开估摸着,恐怕上海的大厨,也没这份手艺。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没什么稀奇,吃多了,也吃厌了。今天就让你们尝尝我手里的龙肉吧!”陈天顶用勺子给每个人的碗里都舀了一勺。

  汤汁进入碗里,就像是牛奶一样的色泽,杨开吹了吹热气,用筷子夹起一块飞龙肉尝了尝,这一尝倒是吃了一惊。他只感觉到这肉就像雪一样,进了嘴就化了,然后肉中淡淡的咸味,还有一条条肉丝纤维就扩散到了整个下颚。

  “绝了!”巴图鲁端起碗,将汤咕嘟嘟的喝下,意犹未尽的说道。几个老兵也是纷纷放下手里的食物,对付起飞龙汤来。

  “陈老弟,你我打个商量。临走的时候,你一定要把这飞龙汤的做法教给我,不然我这心里直痒痒呀!”巴图鲁说道。

  “一定一定。”陈天顶笑着说道:“等等,还有道兔子羹,我这就去端。”说完,陈天顶又转身去了厨房,等他回来的时候,飞龙汤已经只剩下一半了。

  “尝一口就行了,给我留点。”陈天顶将兔子羹放在了飞龙汤的旁边,用手一指道:“这兔子我闻了闻,有点儿腥味,不适宜做清淡的东西,只能红烧了。巴图鲁老哥,你还记得我要你给我留的几个大蒜吗?”

  “记得,我都给你留了。”巴图鲁说道:“在灶台上。”

  “在我手里……”陈天顶张开右手五指,果然出现了几个剥了皮的生大蒜。

  “陈老弟,你这大蒜,不是要烹饪兔子吗?怎么没放进去?”巴图鲁不解。

  “这可不是放的,而是蘸着吃的。”陈天顶用匕首的刀柄将几个大蒜砸成了泥状,又去厨房加了点东西,摆在了众人面前:“为了这个吃法,我特意将兔子肉切得大块,你们捞出来后,直接蘸着蒜泥吃,保证回味无穷。但调料有限,饭馆的那种卤味是做不出来的,将就出吧!”

  陈天顶捋起了袖子,当先给自己盛了碗飞龙汤,然后抓起一个兔子腿,往蒜泥上沾了沾,一顿啃食。

  锅里的肉和汤都是有限的,陈天顶吃的津津有味,大家也争先恐后了起来。一时间,整个屋子里都是嘻嘻笑闹声。

  这一顿,吃了大概有两个多钟头。

  直到赵勇德打了个饱嗝后,众人才察觉到了腹胀的感觉,而地上也已经杯盘狼藉,到处都是丢弃的骨头和馒头渣。

  现在的木屋外,万籁俱寂。因为大家刚吃完东西的缘故,都感觉很燥热,巴图鲁便暂时将火炉给熄灭了,这才免了几个激动过度的老兵,头上黄豆大的汗珠。

  “来大兴安岭的第一顿饱饭!”赵勇德意犹未尽的摸了摸鼓鼓的肚皮。

  “同感。”九筒用牙签剔着牙缝里的碎肉,说道。

  “还不是托了巴图鲁老哥和陈老板的福?”华伯涛大概是吃的腻了,正喝着茶水漱着口。

  “哪里哪里。”巴图鲁笑着摇摇头:“对了,我这还有一些自家做的酒酿,比茶水好,大家喝点,晚上可以解寒气,舒活筋骨。”

  巴图鲁口中的酒酿,其实就是江南人口中的米酒。米酒是用酒糟和生糯米煮过后,发酵而成的一种低酒精度饮料,通常被山区居民取代白酒,作为日常生活,祭祀的酒类物品。而且相较于白酒,米酒不但能治疗血瘀,风湿病,还能延年益寿,偏远的地方,每日服用米酒,活到一百岁的老人,比比皆是。

  一提到酒,几个老兵顿时嘴馋了,赵勇德甚至眼珠子都冒出了绿光。

  在这种地方,酒喝多了是不好的,因为酒精能麻醉神经,干扰人的日常行动。但米酒的酒精度很低,只要不抱着坛子喝,杨开自问,以在场诸人的酒量来说,除了华伯涛和刘雨薇,是没人能醉的。

  “那就有劳巴老了。”杨开笑着说道。一个小小的林场,能有这么多吃的喝的,实属不易。

  “不麻烦,不麻烦。”巴图鲁从墙角搬来了一个大玻璃瓶,将玻璃瓶里的米酒给众人每人倒了一碗。

  东北人豪爽,豪爽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吃饭用碗,喝水喝酒,也是用碗。

  山里的米酒很浑浊,味道不是很好,苦而酸,杨开喝了几口就没有喝下去的兴趣了。看巴图鲁一边喝着酒,一边和华伯涛,陈天顶等人聊着山里的奇闻异事,杨开便站起身,在墙壁的挂具上一一流连。

  九筒是个嘴巴漏风的人,没聊上几句,就添油加醋的给巴图鲁描述起众人到达大兴安岭后的重重遭遇。巴图鲁听得连连咋舌,瞪大了眼睛。不过眼角中,却因为九筒的话,隐约多了分莫名的顾虑。

  墙壁上,钢叉,蓑衣,雨衣,土枪,一个个在铁钩上挂着。钢叉的叉头是浑铁打造的,很重,没有臂力的人根本玩不开来。当杨开摘下那把土枪后,却发现,这并非是土枪,而是**的杂牌部队早期使用的汉阳造,汉阳造从清朝北洋运动时就已批量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中**人使用数量最多的武器。但这枪的枪托上却有一串铭牌标记,标记像是被刻意的刮抹过,但凭着敏锐的视觉和猜测力,杨开还是能隐约看出,这把枪的原主人是一个叫李汉的,下面还有关于戈达拉林场的字迹。瞧到这,一抹怀疑进入了杨开的内心,不过他并未显露出来,而是不动声色的将枪放回了原地。转而看向了雨衣和蓑衣。

  雨衣宽而短,蓑衣长而瘦。一眼望去,就能分辨出前面一件是为某个身材特殊的胖子定制的,后面的还算和巴图鲁的身材相符。

  “巴老,这雨衣是您的吗?”杨开问道。

  “是我的,穿了几十年了。”巴图鲁此时正在聊天,只是随口说道。

  “哦,挺旧的。”杨开淡淡的说道。

  挂件之后,便是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第一张照片上是合影,第二张照片是单人照,照片里的人穿着一身棉布军衣,背着一把枪。第三张照片还是单人照,但照片里的人也不同了,是个矮胖的家伙,一脸横肉,看到这个胖子,杨开不由得对那件挂着的雨衣多看了一眼。

  最后一张照片,上面的人能看出是巴图鲁,因为脸面很像,巴图鲁的手里拿着柄铁锹,想是在植树。

  “巴图鲁老哥,这些照片都是谁呀!”杨开指着泛黄的照片,问道。

  “我呀!”巴图鲁头也不回的说道。

  “第一张合影也是?”杨开眉毛皱了皱。

  “是的,你找找看,能找到我不?”巴图鲁笑着走了过来。

  “这……”杨开的手在照片上移来移去,最终无奈的摇了摇头。

  “最下排中间的就是我。”巴图鲁说道:“年代久了,你也认不出了。”

  巴图鲁说的那个人,差不多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清朝衣服,笑眯眯的站在人群里,但杨开怎么看怎么觉得诡异。

  “还有事情吗?没有的话,我先去洗洗碗,收拾下屋子。”巴图鲁说道。

  “哦……没了。”杨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呵呵,好。要是还有想知道的,都来问我。”巴图鲁笑了声,端起用过的碗筷,走进了厨房。

  目送巴图鲁的身影慢慢消失,杨开再次将视线投向了那处合影。

  蓦然间,杨开整个身子抖了一下,像是看见了难以置信的东西!

  第一三五章 不死传说(10)

  “怎么可能?”他喃喃。

  视野所及之处,是合影左下角的拍摄时间:1860年,3月6日……

  1860年,3月6日!

  这串由汉文和阿拉伯字母组成诡异数列,仿若一只看不见的大手,静悄悄,慢吞吞的伸进了杨开的头盖骨。这只手狰狞,恐怖,而且充满着无穷的魔力,似乎要将他脑中暂时处于混乱的神经组织,一根又一根的像拔头发一样拽出来。

  做了一个深呼吸,杨开重重的晃了晃浑浑噩噩的脑袋。然后闭上眼,又睁开,再一次将目光锁定在了照片的左下角。

  这一次,他看的非常仔细,任何一点油墨的痕迹都没放过。

  他希望先前的一切都只是错觉,是自己眼睛跟自己开的玩笑。但现实,却让杨开不得不相信,他看到的东西,都是真的。

  杨开的脸色,很难看,究竟难看到了何种地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所幸他是背对着众人的,不然一定会引起陈天顶等人的注意。

  “一八六零……”杨开用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不断重复着。

  如果单说日期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一串阿拉伯字母而已,一,二,三,四,五,便是几千,几万,也和杨开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但要将这个日期和厨房里的巴图鲁联系在一起,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杨开自问有识人之相。合影里的巴图鲁,实际年龄差不多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假若照片上的日期是真的,那到现在的一九三七年,时间跨度已经达到七十七年之久了。

  七十七年的光阴,再加上三十岁的实际年龄。

  一百零七岁!

  “嘶……”想到这,杨开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实在无法将巴图鲁和一个一百零七岁的老人联系在一起。

  毕竟,巴图鲁虽然驼背,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但无论是眼神,还是动作,都不像是一个老人,更别说是一个百岁高龄的老古董了。

  如果去了这身皮囊,便说他正值壮年,杨开也是相信的。

  事情朝着复杂的一面翻转,杨开感觉,他今天所看到的,到处都是矛盾。今天所想到的,到处也是矛盾。

  这些矛盾,令杨开实实难以招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