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盛唐风流 > 第73章

盛唐风流 第73章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3:46 来源:免费小说

  林明度乃是寒门学子出身,贞观二十一年中的进士,旋即便被外放为允吾县尉,二十余年来始终在兰、凉等边关诸州辗转任职,拼搏了如此多年,好不容易才于前年晋升了刺史之职,官运实在是一般得很,能升到如今的地位靠的完全是苦干与实干,缺的便是朝中无人帮衬,其本心里确实是有着想要跟李显打好关系的心思在,然则,在不明李显心意何在的情况下,林明度并不敢冒险,只能是一咬牙关,狠狠心回绝了李显的要求。

  “嗯?”

  一听林明度如此说法,李显的脸色立马便耷拉了下来,从鼻孔里冷冷地吭出了一声,大帐里的肃杀之气瞬间便有如实质一般地凝重了起来。

  “殿下海涵,下官实不敢无礼非法。”

  这一见李显有发飙的迹象,林明度心里头登时便打起了鼓来,然则事到如今,林明度也顾不得许多了,只能是硬着头皮接着顶将下去了的。

  “唔,林刺史莫要紧张,孤并非不讲理之人,朝廷体制固然是需遵守,不过呢,律法不外人情耳,纵使是诏狱之犯也不是见不得的,所需不外打点罢了,据孤所知,在这城中的诸将怕是都曾去牢里见过了罢,也不差孤一个,林刺史需多少打点费用尽管开口便是了,孤不差些许钱物。”眼瞅着林明度尽自双腿微微战栗,却始终坚持着不肯松口,李显突地煞气一收,温和无比地笑了起来,一派随意状地说道。

  “殿下,请恕下官直言,殿下所言之事纵或有之,然,走的却不是下官的门路,下官官位虽卑,实不敢忘朝堂之法度,若殿下有圣旨在,下官自无不从之理,除此之外,下官……下官实不敢妄为也,还请殿下海涵则个。”林明度说到底还是个谨慎人,胆量虽不大,可心中却自有底限在,并不愿违背本心去行事,哪怕面对着的是强势无比的李显,尽管面色已是苍白一片,可还是壮着胆子回绝了李显的要求。

  “哦?哈哈哈……”

  林明度话音刚落,李显突地放声哈哈大笑了起来,直笑得林明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虚之下,原本就苍白的脸色自是更白上了几分,但却始终咬着牙不肯松口。

  “林刺史莫慌,孤此处还有一份密旨在,林刺史请过目。”李显好一通子大笑之后,这才一翻手,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一份卷得极紧的黄绢,笑呵呵地双手捧着,对着林明度示意了一下。

  “下官无礼,殿下海涵,却不知,却不知殿下为何,为何……”

  林明度见李显不像是在说笑,这便告了个罪,行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大礼跪拜之后,双手接过了密旨,细细地看了几遍,末了躬身将圣旨供在了文案上,脸色古怪地看着李显,呐呐地出言探询了一句道。

  林明度虽不曾将话说完整,可李显却知晓其想问的是甚,左右不过是在说李显为何要将一件本该是简单的事情搞得如此复杂与神秘罢了,其实,这还真不能全怪李显耍神秘,没错,考验一下林明度的为人固然是李显做出此举的用意之一,可更多的则是因为高宗的交代之故——按大唐律法,薛仁贵等人打了如此大的一个败仗,自该是杀头之罪,然,却并非走投无路,按律可以巨额金钱自赎其罪,郭待封等人皆系出豪门,赎罪款自是不缺的,可薛仁贵这等出自寒门的将领可就犯难了,虽说不至于凑不上款项,然则家败于此却是难免之事了的,旁人会如何高宗不想理会,可高宗却不想薛仁贵落得如此之下场,这其中自有缘有在,不单是因着体恤薛仁贵的英勇,更是因薛仁贵曾拼死于山洪暴发之际救过高宗之命的缘故,诚然,高宗只需一道圣旨下去,便可免了薛仁贵的罪,问题是这旨意却不那么好下的,不管怎么说,高宗还没昏聩到忘记了律法与公正的地步,这才会秘密交待李显前来为薛仁贵暗输款曲,而这乃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机密事,李显自不可能将之公然宣扬了出去。

  “林刺史能恪尽职守,孤甚欣慰,似林刺史这等大才,以圣上之英明,断不会亏待了去,孤期待着林刺史能早日入京畿任事,时候不早了,林刺史便去安排一下罢,孤还另有要事要与薛大将军一叙。”李显并没有回答林明度的疑问,而是笑着夸奖了林明度一番,话里已是明显地透着招揽之意了的——很显然,李显对林明度的为人尚算满意,在李显看来,此人胆略虽稍有欠缺,可做事却足够谨慎,或许够不上宰辅之才,可当一九卿、尚书之类的高官却还是能够格的,手头尚缺高层官员的李显自是起了延揽之心。

  “是,下官这就按殿下的意思去办,殿下请稍候,下官去去便回。”林明度久历宦海,自非愚鲁之辈,只一听,便已明白了李显的用心,不由地便是一喜,紧赶着应了诺,匆匆告辞而去了……

  戌时,天已经彻底地黑了下来,原本就阴森的兰州大牢自是更阴暗了几分,哪怕是大牢门口上插着的几只不算小的火把,却依旧不能减轻那等阴森之气,反倒令幽暗的大牢更添了几分的沉闷与肃杀,再加上监牢里时不时传来的惨嚎声,更是令整个大牢有如地狱般令人生畏,然则这一切都无法动摇李显迈向牢狱的坚定脚步。

  “殿下,请小心台阶。”

  为了讨好李显,林明度不单安排妥了李显此番的秘密会见,更亲自手持灯笼,引领李显入牢门,彻底地放下了刺史的脸面,心甘情愿地为李显当起了马前卒。

  “嗯。”

  天下的监狱基本上都是一个味儿,脏乱差自是不消说之事,这一点李显自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饶是如此,真走进了兰州大牢那黑漆漆的大门,扑鼻而来的馊味还是令李显狠狠地恶心了一下,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可也没多说些甚子,只是平静地吭了一声便算是回答了。

  “参见二位大人。”

  林明度陪着李显刚行进牢房最前头的牢头休息室,两名身着班头服饰的汉子便已抢了上来,压根儿不问李显的来历,只是紧赶着对二人躬身行礼不迭。

  “刘班头,这位便是京师来的李大人,有要事要见薛大将军,此事机密不得外传,尔这就领大人进号房罢。”林明度办事谨慎小心得很,哪怕对着这两名心腹手下,也丝毫不敢泄露李显的真实身份,只是交待说是京师来人。

  “卑职遵命,李大人请随小的来。”

  刘班头乃是林明度的心腹手下,此前便已接到林明度的命令,不单特意将原先值守的牢丁全都换成了可靠的心腹,更是亲自恭候在牢门前端,为的便是等候林明度的前来,此际见林明度以堂堂刺史之尊,居然行打灯笼这等卑下之事,心里头对李显的来头与身份自是大为惊异,可却不敢多问,只是恭敬地应答了一声,提着个大灯笼便将李显让进了阴冷潮湿的监牢之中。

  “有劳了。”

  这一见一个小小的监牢班头都能谨守慎言慎行,李显对林明度的安排自是颇为满意,可也没多说些甚子,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客气了一句之后,便缓步随着刘班头走进了监房的深处,一路无语地转过几层监房之后,已到了地头,入眼便见一身囚服的薛仁贵跌坐在枯草上,略显呆滞地凝视着一盏燃于小几子上的小油灯,默默无语地不知在想着何等心事,哪怕是李显等人走近的脚步声也不曾惊扰到其。

  “薛大将军,有京师来的大人看您来了。”

  刘班头显然对薛仁贵极为的尊敬,轻手轻脚地走到牢门前,小心翼翼地招呼了一声。

  “嗯?”

  听得刘班头的招呼,薛仁贵似乎猛然惊醒了过来,豁然抬起了头来,眼神锐利如刀般地便扫向了灯火亮起处,一股子绝世猛将的凛然之气勃然而发,直惊得刘班头不由自主地便是一个哆嗦,手一抖,提着的灯笼已歪斜着向地上落了去……

  第一百八十九章薛仁贵的警告

  尽管薛仁贵并不是有意要发威,可即便只是那一刹那所迸发出的血煞之气却也不是刘班头这等卑下之人所能承受得起的,可怜刘班头一惊之下,手中所持的灯笼便已脱了手,然则不等灯笼落地,就见一只大手已如闪电般从旁伸了出来,稳稳地握住了灯笼上的手柄,硕大的灯笼只是微微一晃间,便已停止了颤动。

  “好功夫,咦,你……”

  薛仁贵先前正思索着大非川一战的得失,压根儿就没注意到刘班头的到来,这才会失惊地迸发出凛然之气,虽说很快便意识到不对,赶忙收敛,却已是来不及了,却没想到一场小小的“悲剧”将不可避免之际,竟有高人出手,不由地便叫了声好,再一细看,突然间发现那出手之人竟然会是周王李显,登时便被吓了一大跳——薛仁贵自率残部撤回兰州之后,便已被下了大牢,虽说偶尔有以前的同僚前来探视,可却无人跟其谈起战局之事,自是不清楚李显已奉旨前来节制诸军,这一见李显突然出现在此地,一惊之下,险些便一口道破了李显的身份。

  “见过薛大将军。”

  李显并不想在刘班头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份,这便笑着给薛仁贵使了个眼神,而后躬身行了个礼。

  “哦。”

  薛仁贵到底是百战之将,观察力过人,只一见李显如此作态,又哪会不晓得李显不想身份被揭穿,这便轻吭了一声,收住了将将脱口的话头。

  “烦劳刘班头打开牢门,唔,顺便将薛将军身上的枷锁一并去了罢。”李显行礼已毕,侧头看了看兀自傻愣愣的刘班头,温声吩咐了一句道。

  “啊,是,小的遵命。”

  刘班头虽惊异于李显的身手,更惊异于李显的来历与身份,尽管猜之不透,可却知晓李显的来头之大绝不是他一个小小的牢头所能抗得住的,故此,哪怕李显要求去除薛仁贵身上的枷锁有违制之嫌,他也不敢有甚反对的意见,只能是恭敬地应答了一声,忙不迭地取下腰间的锁匙串子,紧赶着按李显的指示去办。

  “犯官薛仁贵见过周王殿下。”

  薛仁贵是个谨慎人,一直等到刘班头告退之后,这才一丝不苟地大礼参见道。

  “薛将军不必多礼,孤乃是奉了父皇密诏前来,有些事须得薛将军多多帮衬一二,且请坐下叙话罢。”李显微笑地拱手还了个礼,而后,丝毫不顾忌地上茅草的脏乱,一撩衣袍的下摆,便在小几子后头端坐了下来。

  “犯官遵命。”

  这一见李显如此说法,薛仁贵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狐疑之色,可也没多问,告了声罪之后,谨慎地斜坐在了李显的对面,一派恭听之状。

  “这些日子薛将军受委屈了,父皇在京亦颇多挂念,特令小王前来问将军安。”

  借着油灯昏暗的光亮,李显自可看得清薛仁贵明显比去岁苍老憔悴了许多,心中不禁颇多感慨,略一踌躇之后,沉吟地开口慰籍了一句道。

  “犯官丧师辱国,有负圣上隆恩,实惭愧无地,死罪,死罪。”

  薛仁贵一生征战无数,唯此一败,每每思及,皆懊丧莫名,深悔当初不该置李显的意见于不顾,误信郭待封,方致有此大败,此时面对着李显,本就有些愧疚之心,再一听高宗依旧记挂着旧情,心情顿时便激荡了起来,虎目中隐有泪光在闪烁,赶忙掩饰地低下了头,颤声逊谢道。

  “薛将军,父皇知晓此战之罪不在将军,然,朝廷自有法度,父皇也不好轻易违了,论过之下,将军怕是得受上些委屈了。”李显斟酌了下语气,缓缓地开口道。

  “犯官上有负陛下圣恩,下愧对十万死难袍泽,犯官自知罪孽深重,实不敢奢求陛下法外开恩,若能得一死以谢罪,犯官或能心安矣,犯官……”一想起壮烈于斯役的十万将士,薛仁贵的眼圈瞬间一红,两行热泪不由自主地便流淌了下来,跪伏于茅草之上,哽咽着自承其罪。

  “薛将军不必自责如此,此败之缘由父皇心中有数,今令孤前来,正是为此,薛将军请看。”眼瞅着薛仁贵伤心若此,李显的眼角也不禁微微有些子湿润了起来,右手虚虚一抬,示意薛仁贵平身,左手则伸入怀中,取出了一个不大的信函,递到了薛仁贵的面前。

  “殿下,这是……”

  薛仁贵正自情绪激动间,突见李显递了个信函过来,不由地便为之一愣,狐疑地看着李显,迟疑地问了半截子话。

  “薛将军看过便知。”

  李显自是清楚内里为何物,但却并没有说破,而是慎重地点头应了一句道。

  “陛下,臣负了您啊,陛下……”

  一听李显如此说法,薛仁贵微一犹豫,还是迟疑地用双手接过了信函,只一看,登时便放声大哭了起来,扭身向着东方跪地连连磕头不止,情绪显然已是有所失控。

  啧,谁说咱家老爷子不会当皇帝的,瞧瞧,干起收买人心的勾当来,那可是手法老到得很么,这么一整,薛仁贵还不得掏心窝子地效死忠了?李显在来前便已得了高宗的指示,自是清楚那信函里除了些慰籍的话语之外,便只罗列了些钱物款项以及保管之人,吩咐薛仁贵派家人自去取了,以为赎罪款项之用,其用意不消说,自是为了笼络薛仁贵之心,手法虽老套,可效果显然奇佳,便是连李显都不得不叹服。

  “薛将军,父皇还另有交待。”

  李显感慨地等了好一段时间,直到薛仁贵情绪稍稍稳定了些之后,这才平静地说了一句道。

  “请殿下明示,犯官无有不从!”

  薛仁贵此时兀自沉浸在对高宗的无限感恩上,应答起来自是坚决无比。

  “薛将军能有此心便好,唔,这么说罢,父皇的交待有两条,其一便是薛将军已知晓之事,至于其二么,那便是令孤节制诸军,并亲征吐谷浑,时间或许便是这一两日,还请薛将军以前番之战经验相告,孤先行谢过了。”李显压了压手,示意薛仁贵不必过于激动,而后方才不紧不慢地将消息道了出来。

  “嗯?”

  一听此等消息,薛仁贵登时便大吃了一惊,眼都瞪得浑圆,满脸子惊异不定地看着李显,老半天都回不过神来。

  “薛将军没听错,孤此战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尽复安西四镇,孤有计划如此……”李显面色凝重地点了下头以示肯定,而后将自个儿制定的全盘作战计划一一道了出来,虽说只是一个大体的行动方略,可作战思想之大胆与豪放却令薛仁贵吃惊得嘴都合不拢了。

  “殿下此策虽是险了些,却颇有可行之道,只是犯官却不赞成殿下亲自去冒奇险,若是有个万一,该如何与陛下交待,依犯官看来,李谨行其人武略胆略皆有过人之处,由其领军出击敌后或许能胜任,还请殿下三思。”薛仁贵愣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摇了摇头,恳切地出言建议道。

  “薛将军所言有理,孤原本也考虑过李将军其人,奈何反复算计之后,此战却还是得孤亲力为之不可,若不然,恐难调得动吐蕃大军,实不利安西之战。”李显自是知晓孤军敌后有多危险,奈何除了李显自个儿之外,旁人都很难令吐蕃人全军出动,不为别的,只因李显头上戴着顶“亲王”的大帽子。

  “唉,如此怕是要苦了殿下了,若是犯官不出错,何劳殿下犯此奇险,犯官……”薛仁贵乃大将之才,自是精通战略战术,何尝不知道此战的关键何在,之所以建议换人前去,仅仅只是担心李显的安全罢了,此时见李显将个中道理点破,自也不好再劝,只是深悔自个儿当初之败,懊丧得说不出话来。

  “此战已是迫在眉睫,不知薛将军有何告我者?”李显心挂着即将到来的大战,实无心再多绕弯子,这便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殿下明鉴,依犯官所见,吐蕃步骑虽都有可观处,然,皆不敌我唐军精锐,其骑兵勇而无谋,素无战阵可言,每逢战事,只知狂冲,其步卒则大体为重甲步卒,战力颇强,只是移动缓慢,又非我陌刀阵之敌,同等军力而战,吐蕃必败无疑,唯有以数倍兵力方可与我军相抗衡,此皆常识,原也无须犯官多言,殿下此行若不贪功,小胜即归,当可无虞,倘若战事迁延,则需小心一人!”薛仁贵话说到这儿便停了下来,脸皮子抽搐了片刻之后,这才一字一顿地接着道:“噶尔?钦陵!”

  是他!李显对噶尔?钦陵之名自是如雷贯耳般熟悉,这不单是因其刚率军击败了薛仁贵之故,更因着李显深知前世时此人曾多次进犯大唐,屡胜大唐强军,被誉为吐蕃第一名将,有着吐蕃“军神”之称,自非等闲可比,李显虽已竭尽全力收集关于此人的一切消息,奈何所得实在有限,实无法从中窥探出其人的真实能耐,此番之所以连夜前来见薛仁贵,也正是为了从薛仁贵口中得出些有用的信息,此时一听薛仁贵报出了此人的姓名,李显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眼神瞬间便亮了起来……

  第一百九十章不服?打到你服!(一)

  咸享元年十月初二,差一刻半便已是卯时,天依旧死沉地黑着,整个兰州城兀自沉浸在梦乡中,万籁寂静,唯有城西的演武场却是个例外,不单营垒里火把丛丛,便连空旷的场心处也点起了一堆不小的篝火,将偌大的演武场照耀得一派透亮,中军大帐中,一身黄金锁子甲的李显高坐在大帅位上,面色肃然地凝视着帐外的夜空,默默地等待着点卯时辰的到来。

  “禀殿下,时辰已将至,请殿下明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着,转眼离点卯只差一柱香的时间了,一身重铠的中军官凌重大步从帐外行了进来,对着李显一躬身,高声禀报了一句道。

  “擂鼓燃香,过时不至者,杀无赦!”

  听得响动,李显收回了凝视的眼神,冷厉地看了凌重一眼,一挥手,寒着声下达了将令。

  “是,末将接令!”

  凌重亢声应了诺,一旋身,大步行出了中军大帐,须臾,隆隆的战鼓声轰然大作,激昂的鼓点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煞气便在这一阵响似一阵的鼓声中四下里荡漾了开去,一队队的甲士或是徒步或是纵马奔驰,从各个方向沿长街向演武场汇聚而去,大半个兰州城就此喧嚣了起来,鼓声未歇,三十余位将领已各率亲卫队赶到了军帐之外。

  “禀殿下,时辰已至,该到三十三人,实到三十三人,请殿下训示!”

  鼓声刚停,凌重便已大步行进了中军大帐,一躬身,肃然地禀报道。

  “升帐!”

  李显此番点卯,本有盘算着若是出现不守时者,定当拿来当儆猴的那只鸡,可显然一帮子老军棍都滑得很,没谁肯自告奋勇地往枪口上撞的,这算计自然也就落到了空处,不过么,李显倒也无所谓,只要诸将能乖乖听话便好,此际见诸将已到齐,李显自是不愿多拖延,这便一挥手,言简意赅地下了令。

  “升帐,升帐……”

  在亲卫们一迭声的呼喝声中,一众将领们按着品阶的高低鱼贯地穿过周王府亲卫队所排成的两列仪仗队,规规矩矩地行进了中军大帐。

  “末将等参见周王殿下!”

  一帮子老军棍们心里头虽都不服气李显凌驾于己之上,可于礼仪上却都无可挑剔之处,一个个脸上的表情说多恭敬便能有多恭敬,至于各自的心里头究竟在转着何等念头,那就只有老天才晓得了的。

  “免!”

  李显面无表情地扫了眼诸将,虚虚一抬手,语气平淡无比地蹦出了一个字。

  “谢殿下!”

  一众将领们照着规矩谢了恩,各自按官阶、资历分站两列,一个个目不斜视地站立着,器宇倒是轩昂得很,却绝无一人开口询问李显此番点将的目的何在,摆明了便是要以沉默不合作之态度来对抗李显的强势。

  玩沉默是吧?成,尔等就接着玩好了,倒要看看尔等能沉默到几时!李显多精明的个人,只扫了诸将们一眼,便已识破了众人的打算,可也不去揭破,只是心里头暗自冷笑了一声,一扬手,提高了声调喝道:“抬上来!”

  “诺!”

  李显话音一落,大帐外便已传来了众亲卫们的应诺之声,旋即便见数名壮实的亲卫抬着个罩着纱巾的宽大箱状物从大帐外走了进来,此物一出现,瞬间便吸引住了众将们的目光,虽无人开口发问,可一个个脸上都因此露出了狐疑的神色,闹不明白李显这究竟玩的是啥把戏。

  “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