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盛唐风流 > 第6章

盛唐风流 第6章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3:46 来源:免费小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周王府的主房中,一身白狐皮袍的李显屹立在敞开的窗前,任凭刺骨的寒风吹得小脸通红,却始终不曾动弹过一下,眼神迷离地看着庭院中的一堆积雪,默立了良久之后,突地长出了口气,感慨万千地吟了一句,内里满是寂寥之意,只因他想家了,当然,不是眼前这个家,而是后世李副市长的家。

  认真算来,加上前一世的五十五年,李显在这个朝代已足足生活了有六十五年之久,比起李副市长的后世三十年之生涯来说,多一倍有余,然则在李显心目中,后世那个家才是真正的家,尽管那会儿公务繁忙,李显其实很少有顾家的时间,可家里那等温馨感却远远超过了今世这个满是尔虞我诈的天子之家,一想起再也无法见到的妻子以及一对双胞胎女儿,李显的心便疼得厉害,眼泪不知不觉地便从眼角边沁了出来,顺着脸颊肆意地流淌着。

  “殿下,您这是怎的了?”

  就在李显无声地悲苦着之际,其身后突地传出了声轻唤,紧接着,身上轻轻一沉,一件虎皮袄子已披在了李显的身上。

  “啊,没,没事,孤只是被风吹迷了眼,呵呵,没事,没事。”

  李显侧脸一看,这才发现大丫环嫣红不知何时已到了身后,不由地便是一阵尴尬,忙不迭地伸手抹去脸上的泪水,强笑着解释了几句道。

  “殿下,您真没事么?”

  嫣红显然并不相信这么个牵强的解释,狐疑地打量了李显一番,迟疑地追问了一句道。

  “没事,你看孤这不是好好的么,你且去忙罢,孤站一会便好。”尽管嫣红算得上李显身边亲近之人,可李显却并不想让其得知自个儿那见不得光的**,这便敷衍地扯了几句便打算将嫣红打发了开去。

  “殿下……”

  凝视着李显那张稚气十足的小脸,嫣红眼神突地一暗,一阵委屈涌上了心来,眼圈慢慢地便红了——这一向以来,李显的起居全都是嫣红在打理着,五年多的日夜相处,嫣红早将李显当成了自己最亲近之人,而以往的李显有甚事也都不瞒着嫣红,彼此间虽名为主仆,其实更像是姐弟,可这数日来,李显似乎完全变了个人,样子还是那副少年的模样,可感觉过去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单话少了,甚至还在有意无意地疏远着房中诸人,这令嫣红分外的受伤,却又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做错了啥,只能是暗自委屈不已,今日本想着跟李显好好聊聊,却没想到李显依旧是那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这令嫣红情何以堪。

  “嫣红姐,你,你这是……唉,别哭,别哭啊,孤是真的没事。”李显本就看不得女孩子哭,再又念及嫣红往日里尽心照顾的情分,不由地便有些子慌了手脚,赶忙结结巴巴地劝了起来,却没想到越是劝,嫣红脸上的泪水就越是流淌得欢,可把李显给闹得手足无措了起来。

  “唉,嫣红姐,孤真的没事,只是挂念着超重一些琐事而已,罢了,罢了,孤不想了还不成么?”

  眼瞅着嫣红落泪,李显心中自是大为不舍,突地又想起了前世他第一次登基被武媚娘废黜并发配房州时,身边人等全都零散而去,唯有嫣红与高邈两个始终不离不弃,一路相伴而行,直到最后,嫣红劳累过度,病死于庐陵,在临去前,嫣红依旧挂念着他李显的将来,不住地吩咐李显要忍耐再忍耐,那等殷殷之情犹如就在眼前一般,令李显的心中充满了内疚之感,忙凑将过去,微踮起脚跟,用宽大的袖子手忙脚乱地试图要为嫣红抹去泪痕,却不料一不留神之下,脚下一滑,人便倒进了嫣红的怀中,连带着嫣红一并倒向了不远处的胡床,一时间温香满怀,幽香扑鼻,竟令李显很有种舍不得起来的疏懒。

  “唉呀。”

  嫣红没想到会跟李显滚成了一团,生恐伤着了李显,顾不得后背微微生疼,忙不迭地要直起腰身去查看李显的状态,却不料这一动之下,左峰立马恰好顶住了李显的小嘴,但觉胸口一酥,嫣红不由地便惊呼了一声。

  这一连串的动静着实闹得大了些,待在外头暖阁里的翠柳等人全都被惊动了,五、六个小丫鬟们一窝蜂地便闯了进来,这一见如此香艳的场景,所有的丫鬟们不禁全都傻在了当场,可把嫣红给羞得面红耳赤,顾不得许多,慌乱地推开李显的小身子,低着头排开众人,跑出了房去。

  “嘿嘿嘿……没事,真的没事,孤只是摔了一跤。”这一见一众丫鬟们全都站在房中看西洋镜,饶是李显脸皮子不算薄,可也有些子受不了众人的注目礼了,这便干笑了几声,试图解释一番,却不料越解释就越显得欲盖弥彰,一众丫鬟们自是全都就此笑翻了。

  家,有笑声才像是个家!眼瞅着众丫鬟们笑得乐不可支,李显尴尬到最后,索性也跟着放声大笑了起来,连日来积在心里头的阴霾就此散去了不老少。

  “殿下!”

  正当满屋子其乐融融之际,满头大汗的高邈突然从外头奔了进来,只呼了一声,便即顿住了口,脸上的神色怪异至极……

  第十七章急转直下

  “殿下,诏狱出大事了,昨日夜,崔铉哲投缳自尽,上官福撞墙而死,左羽林军大将军薛仁贵已奉旨戒严了诏狱,内外消息皆已隔绝。”李显挥退了一众丫环之后,高邈忙不迭地凑到近前,压低了声音,紧赶着禀报道。

  “哦?竟有此事?”李显一听此言,脸上立马露出了惊愕的神色,然则其内心里却是一片宁静,只因他早在数日前便已猜到了这么个结果,自是不觉得这等本该是蹊跷无比的事情有何出奇之处的。

  这些年来,武媚娘所以能在朝中弄权,并非其真的党羽遍布朝堂之故,实际上,满朝文武中,铁杆的后党人数并不算太多,能有上朝资格的就更是少得可怜,算来算去也不过十数人罢了,可就是这么少的后党却能横行朝中,自然是有着缘由的,除了去岁刚被贬官流放的李义府以及许敬宗这两大宰相分别把持住了中书省与门下省,从而控制住了圣旨的出旨权以及封驳权之外,更主要的是缘由是如今的大理寺基本已成了后党的大本营——大理寺卿段宝玄虽非后党,然,在弹劾李义府一事上已被武后狠狠地收拾过一番,早已是惊弓之鸟,再加上年事已高,基本已不再管事,只是空挂着个头衔罢了,至于大理寺少卿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乃至下头过半的大理判官之流的中下级官吏那可就基本上都是铁杆的后党了。

  有了大理寺这么个利器在手,再配合上诸如崔铉哲之流的言官,但凡敢与武后作对者,岂能有个好的,只消弹章一上,将人往大理寺一关,就没有啥罪名是审不出来的,灭口之类的事情更是易如反掌,这一套路就是武媚娘无往不利的法宝,经历过前世之苦的李显自是对此了如指掌,故此,当初在太极殿中,武媚娘提议由大理寺接着审案之际,李显便已能断言崔铉哲、上官福这两个关键性人证已是必死无疑,可惜的是李显不敢也无法将这等推断宣之于口,究其根本还是没那个肆意为之的实力罢了。

  “殿下,此事千真万确,乃是林虎的二弟拼死从诏狱送出来的消息,应当不假。”高邈见李显满脸的不信状,不由地便有些急了,赶忙解释了一句道。

  “唔,原来如此,唉,此事大矣,罢了,那林虎既立了此功,就晋其为执仗亲事(官名,为亲王近卫,正七品衔。),另,从账房支取十五贯,分赏一众人等,你看着去办罢,孤要好生静静!”对于此事的真伪,李显心中自然有数,但却并不想在人前表露出来,哪怕面对着的是高邈这么个忠心耿耿的手下亦是如此,这便假做烦恼地哀叹了一番,末了,却也没忘了要重赏立了功的一众手下。

  “是,奴婢这就去办。”李显既然下了令,高邈自是不敢再多问,这便紧赶着应答了一声,自去办理诸事不提。

  终于还是下手了,好辣的手段!想要壮士断腕么,没那么容易罢,唔,薛仁贵?居然让薛仁贵率部去大理寺,这怕不是那女人的手段罢,如此说来,父皇该是有疑心才对,可惜啊,薛仁贵打仗还行,要他去查案怕是做无用功了,这里头可有能利用之处?高邈去后,李显独自一人在主房中来回踱着步,细细地琢磨着这整件事情背后的蹊跷,试图从中找出些能利用的空间,办法倒是想了不少,可说到成功率,却实无太多的把握,一时间不免有些子心烦了起来。

  机会不是没有,可惜却很难利用得上,道理很简单,事情是需要人去办的,李显眼下最缺的恰恰就是人手,别说朝中重臣了,便是诸如监察御史这般不起眼的小官李显手中都没有,要想就着诏狱一事发难几无可能,就算是他李显自己跳出来大声吆喝,也难掀起甚大浪,再说了,这会儿也不是该他出头露面的时机,至少在羽翼丰满之前,李显并不打算正面与武媚娘发生冲突,前番太极殿中所为已是个极限,或者说是个冒险,可一却绝不可再,这道理李显自是心中有数,然则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丧失,李显却又实在是不甘心!

  再次利用李贤?那倒是有些可行性,问题是李贤可不是他李显手中的牵线木偶,一旦被李贤看出了蹊跷,那反倒要误了大事,毕竟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李显还需要李贤这么块挡箭牌来掩盖自己的各种小动作,自是不愿在此时玩甚子孤注一掷的。

  “殿下。”

  就在李显心思重重地埋头苦思之际,高邈去而复返,轻轻地唤了一声,登时便将李显从沉思里惊醒了过来。

  “嗯?何事?”

  李显正自心烦,被高邈这么一打搅,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冷吭了一声,语气里满是不悦之意。

  “殿下,璐王府的张公公来了,说是璐王殿下请殿下即刻过府一叙。”一听李显语气不对,高邈自是不敢怠慢,忙躬身回答道。

  “过府?”一听李贤有请,李显不由地便是微微一愣,眼珠子转了转,呢喃了一声,但却并没有急着下一个决断,而是微皱着眉头,在房中来回地踱了几步之后,这才抬起了头来,面无表情地一挥手道:“备车,孤这就去走上一遭!”

  璐王府的书房中,李贤虎着脸跪坐在几子前,满脸的煞气,一派生人勿近状,其身旁不远处胡乱地丢着些碎纸片,显然是李贤盛气下所为,侍候在一旁的一众下人们似都吓得不轻,一个个紧绷着脸,连看都不敢朝李贤处看上一眼,室内的气氛压抑至极。

  “周王殿下到!”

  书房外传来了一声通禀,然则李贤却依旧跪坐如故,甚至连头都不曾抬上一下。

  “六哥。”李显刚一行进书房,入眼便见李贤那副气鼓鼓的小样子,心中一动,已然猜到了李贤的心思之所在,但却并没有急着点破,而是故作不知地行上了前去,躬身行了个礼,招呼了一声。

  “来了,坐罢。”听得响动,李贤总算是抬起了头来,不耐地比划了下手势,示意李显坐其对面,而后朝侍候在一旁的下人们一挥手道:“尔等退下!”

  “诺。”一众下人们早就站得起哆嗦了,这一听李贤叫走,个个如获重释般地应诺不迭,匆匆退将出去,书房里只剩下小哥俩相对而坐。

  “七弟,你可都听说了罢,诏狱又出事了,哼,说甚子畏罪自尽,依为兄看来,这就是灭口,无耻,太无耻了,孤,孤当要上本弹劾这群蟊贼!七弟可愿附议?”李贤显然气得不轻,一众下人们方才退下,他便一拍几子,怒气勃发地嘶吼了起来。

  果然如此,这厮还真是没耐性!李显在心里头暗自鄙夷了李贤一把,可脸上却是一派恭敬之色,拱着手道:“六哥放心,您说如何小弟便如何,不就是上本么,小弟岂又不愿之理,只是……”

  “怎么,七弟怕了?”李贤见李显话说到半截便即停了下来,一派犹犹豫豫之状,不由地便是一阵火大,斜了李显一眼,冷冷地哼了一声。

  “六哥,您这说的是哪的话,小弟岂是怕事之辈,本章上又何妨,然,却不知六哥欲参何人?又欲达甚目的?”李显并不因李贤的态度恶劣而动起,只是平静地反问道。

  “参何人?哼,好个参何人,那帮乱臣贼子竟敢行此烂事,莫非孤就参他们不得么,这还有天理王法么,你说,你说!”李显的话音刚落,李贤便已如点燃的炮仗一般跳了起来,叉指着李显便是好一通子的嘶吼,其状如狂一般。

  切,真要参人的话,你小子早就参了,又何必如此惺惺作态,左右不过是怕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罢了,呵,敢情还想着激咱帮你打先锋吧,有意思!李显精明得紧,自是一眼就看穿了李贤的色厉内荏,心中暗笑不已,可却并未带到脸上来,任由李贤发泄个够之后,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六哥莫急,兹体事大,且容小弟解释一二。”

  “好,好,你说,你说!”李贤发泄了一番之后,心中的烦闷已是消了不少,这一听李显所言,似乎胸有成竹一般,倒也没再多发作,挥了下手,有些子颓唐地坐了下来。

  “六哥,事情虽重大,却尚有分说处,如今诏狱案发,其实欲盖弥彰,所为何为路人皆知也,况乎我等,今薛仁贵既去了诏狱,想来是奉了父皇之命,似欲查明真相,然,弟窃以为薛将军此去必无所得,未得实证,纵使参也是枉然,所能降罪者,不外小卒也,难伤根本,此徒劳之举,弟不屑为之,然,若能救上官大人于死地,则本章可上,不知六哥以为如何?”

  “哦?计将安出?”李贤并不傻,先前乱嚷嚷其实也就是不甘的发泄而已,其心里头自也考虑过救上官仪一事,只是斟酌了良久,始终不得要领,深怕徒劳无功反倒折损了他的贤王之名,之所以叫李显前来,本打的主意便是要李显去打先锋,试探一下水深罢了,并非真要与李显谋划对策,可此时见李显话说得头头是道,倒真来了兴趣,这便沉吟了片刻,语气稍缓地问道。

  “六哥,此事虽难,却也不是无法,小弟此处有一策略,或许能成,还请六哥斧正。”李显见李贤已然上了套,不由地便笑了起来,长身而起,探过头去,贴着李贤的耳朵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直听得李贤连连点头不已……

  第十八章收养上官婉儿

  麟德元年十二月十八日,诏狱上报称原监察御史崔铉哲投圜自尽、出首上官仪之家奴上官福撞墙而死,言及二者皆畏罪自裁,高宗为之震怒,着羽林大将军薛仁贵封锁现场,并令刑部官吏配合复核,以查明真相,然,数日纷扰,终无定见,群臣激愤,纷纷上书弹劾大理寺疏于职守、罔顾人命,弹章如雪片般飞入内庭,帝因之烦心不已。

  十二月二十日,璐王李贤、周王李显联合上本,言及大理寺固然有失职之虞,然并非出自本心,当以惩戒即可,今,嫌犯既死,上官仪一案已无对证,其中存疑重重,似已不应适用原刑,若释而免之,又恐有轻纵之嫌,倘拟流配,或相宜焉。此表章一出,群臣争议纷纷,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一时间原本群臣围攻大理寺之势遂告消解,高宗庆幸之余,旋即准了此奏章,一场可能的轩然大波就此算是告了个段落,李贤的“贤王”之名因之传扬天下。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长安城东五里亭处的一座小山包上,一身灰袍的上官仪默默站在雪地里,一双眼迷离地回眺着雾气朦胧的长安城,一如雕塑般,任由飘零的雪花落了一身,却始终不曾动过一下,心绪难平间,不由地便想起了去岁所吟的旧作《昭君怨》,口角微颤着,便即低低地吟了出来,语调里满是苦涩之意。

  流贬爱州(今越南清化),这就是上官仪即将上任的所在,也正是十年前一代名相诸遂良流配之处,想当初,诸遂良流配之际,他上官仪还曾暗自讥讽诸遂良的不识时务,可如今呢,那个不识时务之人却换成了他自己,一想起诸遂良到了死都没能再回到长安,上官仪的心便有如山压着一般地沉。

  “父亲,该走了。”

  就在上官仪心乱如麻之际,满脸憔悴的上官庭芝小心翼翼地行到了其身后,低声地提醒了一句道。

  是啊,是该走了,尽管有着无数的不舍与留念,可终归是要走的,上官仪苦涩地摇了摇头,最后看了眼长安城,僵直地转过了身去,无言地看了上官庭芝一言,而后默不作声地向小山下的数辆马车走去,背影萧瑟而又寂寥。

  “父亲,快看,有人来了!”

  上官仪刚走了没几步,身后突然传来了上官庭芝惊疑的呼声。

  “哦?”一听此言,上官仪的身子先是一僵,而后猛地转回了身去,急步走到高处,手搭眉前,紧张地看着一辆从长安城疾驰而来的马车,脸上的神色慌乱而又不安,直到那辆马车奔驶到了能看清徽号之际,上官仪的脸色方才和缓了下来,也没管自家儿子在一旁如何叨咕,疾步便冲下了小山包,跌跌撞撞地向马车驰来的方向迎了过去。

  “犯官上官仪恭迎周王殿下。”

  马车一路狂奔,直冲到离上官仪不远处,方才缓缓地停了下来,车帘子一动,一身白狐裘袍的李显由高邈护持着从车厢里行了下来,人尚未落地,上官仪便已迎了过去,恭敬万分地见礼不迭。

  “上官大人不必如此拘礼,小王一早便打算来送老大人的,不料却因俗务耽搁了,幸好,总算是赶上了。”李显平和地虚抬了下手,示意上官仪免礼,而后笑着解说了几句。

  “殿下,犯官何德何能,敢劳您前来,犯官……”

  上官仪在当宰相的这么些年来,从来就不曾关注过李显这么个寂寂无名的皇子,纵使是每逢天子大宴群臣时遇着了,也甚少正眼相看,可就是这么个毫不起眼的小家伙此番却成了他上官仪的救命恩人,这令上官仪不禁有些子感慨万千,一时间竟自哽咽得有些说不出话来了——市井皆传言上官仪能刀下余生乃是璐王李贤拼死相救之故,可上官仪自己却清楚此事其实是周王李显所为,只因当初刑场上李显的表现显然要比看似威风无比的李贤来得强——虽说李显的话并不多,可却全都恰好点在了要害上,旁人或许看不出蹊跷,可上官仪宦海数十年,又岂会不明白谁才是真正主持大局之人。

  唉,可怜的老头儿!望着上官仪那副激动的样子,李显的心里头也有些子不好受,当然了,并非是因着感念上官仪的悲惨遭遇,而是在提醒自己要谨慎行事,毕竟政治之路向来容不得些许的行差踏错,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之下场,尤其是在面对武媚娘这等大敌之时,更是要谨慎再谨慎。

  “上官大人此去爱州万里迢迢,道路艰辛,还望多多保重,小王备了些盘缠,或能有所补益罢。”李显实不忍见上官仪伤心过甚,这便笑着一挥手,示意高邈从车中取出一个不大的小箱子,递交到了跟在一旁的上官庭芝手中。

  “殿下大恩,犯官没齿难忘,他日若是可能,犯官,犯官定当效犬马之劳。”上官仪虽不清楚李显为何要大费周折地搭救自己一家老小,可却知道此恩深似海,他只怕一辈子都难以还清了,这便干脆无比地表明了投效之意。

  他日?哪还有甚他日啊,唉,可怜的老儿,别说甚他日了,便是爱州只怕您老也到不了!面对着上官仪的投效,李显一点都不感到兴奋,只因他已猜到了上官仪的结局定然不妙,虽有心相救,只可惜力不能及,也不敢再点破此条,实际上,李显此来也不是为了来收买上官仪之心的,而是有着另外的心思,故此,李显并没有出言接纳上官仪的投效,只是淡笑着点了点头道:“上官大人客气了,唔,小王此来确有一事要与老大人相商,还请借一部说话。”

  “好,殿下您请!”

  上官仪摸不清李显的用意何在,可也没多迟疑,点了点头,一摆手,将李显让向了路旁。

  “上官大人,孤听闻贵府半年前新添一女,似叫上官婉儿可对?”二人走到远离诸人的路旁之后,李显面带微笑地开口问了一句道。

  “不错,确有此事,不知殿下您为何……”

  上官仪原本以为李显此举要么是想私下接纳自己,要么便是要向自己询问朝廷隐秘,可万万没想到李显开口问的竟然是自己那个尚未满周岁的孙女,不由地便愣住了,呆立了片刻,这才迟疑地回答了半截子话。

  为何?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前一世的上官婉儿乃是一代才女,品貌俱佳,李显与其曾有深情,只可惜被武后所阻,一直不能如愿将其纳入房中,直到李显二次登基之后,方才如愿以偿,说将起来,前世李显之所以会尽心尽力为上官仪翻案,便是爱屋及乌之故,此番能救得上官仪一回,但却绝无力再救其第二次,李显自是不愿自己前一世的爱人过早地湮没在阴谋中,出手搭救乃是必然之事,只是个中的缘由却实事不足为外人道哉。

  “唔,是这样的,小王以为爱州路远,且地处烟瘴之地,婉儿初生,恐难经此等艰辛,若是老大人放心得下,就先寄养在小王府中,待得老大人日后还朝之时再行归家亦是好的,不知上官大人可放心否?”李显实在是无法跟上官仪解释清楚内里的隐秘,也就只能是含糊地提出了个理由来。

  “这……”

  越是听李显的解释,上官仪就越是糊涂,愣是搞不清李显所为何为,要知道上官仪虽只有一个儿子,可孙子却有三人,全都年幼,最大的不过也就六岁多而已,若说李显这是要体恤孩童,那也该是留下一个孙子才是,这等没来由地要留下上官婉儿这么个女孩,又如何不令上官仪犯叨咕的。

  解释?再怎么解释也解释不清的,多说只会多错,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啥都不说好了,面对着上官仪的疑惑,李显闭紧了嘴,但笑不语,任由上官仪自行下一个决断。

  “也罢,婉儿年幼,确难受颠簸之苦,既蒙殿下错爱,犯官岂敢不从命,此儿便交由殿下,日后为奴为婢全凭殿下做主。”上官仪乃是干脆之人,虽想不通李显收留自家孙女的用意何在,却也没多犹豫,略一沉吟之后,欣然应了诺。

  “上官大人放心,小王定不会叫婉儿受丝毫委屈的,但有小王在一日,就无婉儿吃苦之时!”一听上官仪开了口,李显原本有些忐忑的心终于是安定了下来,笑着拱了拱手,语气坚定地回了一句道。

  “殿下稍候,犯官这就去将婉儿抱将过来。”上官仪没再多废话,拱手还了个礼之后,大步向自家车队行了过去。

  “殿下,此即犬子媳妇孙氏,怀中的便是老朽孙女婉儿。”一阵纷扰之后,上官仪领着一名怀抱着婴儿的憔悴少妇走了回来,对着李显一抱拳,简单地介绍了一句道。

  “奴家给殿下请安了。”

  上官仪的媳妇孙氏年岁并不算大,尚不到三十,原本也是养尊处优之辈,然则陷狱数月,已是被摧残得老态了许多,脸色苍白如纸,几无血色,给李显行礼之际,动作僵硬无比,整个人摇摇欲坠。

  “上官夫人客气了,这便是婉儿罢。”李显坦然地受了孙氏一礼,眼神却被孙氏怀中那个面色红嫩的小家伙给吸引住了。

  “正是小女,婉儿能得殿下收留,奴家感激不尽。”孙氏显然舍不得爱女离开,可却不敢违背了公公的命令,恋恋不舍地抱紧了怀中的婉儿,轻轻地摇了摇,这才迟疑地将婉儿交向已跟将过来的高邈。

  “让孤抱抱。”不等高邈伸手去接,李显已先伸出了手去,从孙氏手中将上官婉儿抱了过来,低头一看,朦胧间想起了前世婉儿的绝世容颜,眼神不由地便有些痴了……

  第十九章萝/莉养成计划?

  “嫣红,翠柳,快,快,快去请个奶娘来!”

  或许是饿着了的缘故,一路上始终安静睡着的上官婉儿自打进了周王府的大门就哭个没完,别看人小,哭声却一点都不小,咋哄都不成,可把李显给急坏了,一溜烟直奔后堂,人都还没进屋呢,便急吼吼地嚷嚷了起来。

  “殿下,您这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