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盛唐风流 > 第38章

盛唐风流 第38章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3:46 来源:免费小说

  “嗯?阎公,您这是……”

  一听阎立本叫停,李弘猛然抬起了头来,狐疑地看了看阎立本,迟疑地问了一声。

  “殿下,姑且不论周王殿下来意如何,终归是依礼数前来请见,若是就此回了,传扬开去,恐有大不利,殿下不妨见上一面也好,若是觉得无趣,再逐之也不迟。”阎立本委婉地劝说道。

  “唔,也好,那就传他进来罢。”

  阎立本虽说得含糊,可李弘却是听懂了其中的意思——刘祥道乃是因非议李显而被参的,这会儿若是李弘拒绝接见李显的话,势必给人一种错觉,闹不好还以为刘祥道的酒话乃是出自李弘的意思,真要是如此,对李弘的清誉可就大是不妙了的,有鉴于此,李弘虽百般不愿,却也不好不见李显了,只能是无奈地挥了下手,极为勉强地同意了李显的求见。

  “是,奴婢这就去。”

  这一听李弘出言首肯,王德全自是不敢再多逗留,忙不迭地应答了一声,急匆匆地便跑出了书房,自去宫门外传李显不提。

  “起来罢,还跪着做甚!”王德全去后,李弘愣愣地发了阵呆,而后突然醒过了神来,没好气地看了跪倒在地的刘祥道一眼,冷着嗓音哼了一声,而后,也没管刘祥道是何等表情,便即扭头看着阎立本,斟酌地出言道:“阎公,你等且都先暂避一下,孤这就看那厮想要搞甚名堂。”

  “是,臣等遵命。”李弘既下了令,阎、刘二人自不敢怠慢,各自应了诺,走到书房后的隔间里躲了起来。

  “臣弟参见太子哥哥。”

  李显来得很快,阎、刘二人刚才躲进小隔间没多会儿,李显便已行进了书房,一见到李弘气色不佳地坐在几子后头,李显自不敢有所失礼,忙不迭地抢上前去,很是恭敬地行礼问安道。

  “七弟来了,坐罢。”

  面对着李显的见礼,李弘只是平淡地点了点头,既不表示欢迎,也没有恶语相向,有的只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

  “谢太子哥哥赐坐。”

  李显早就对李弘的态度有了心理准备,自不会在意其表现出来的冷淡,很是恭敬地谢了一声之后,缓步走到下首的一张几子后头,长跪而坐,却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面带微笑地看着李弘。

  “七弟来寻孤有事么?”

  李弘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李显开口,心情不好之下,自是忍耐不住了,这便眉头一皱,不太客气地吭了一声。

  “好叫太子哥哥得知,臣弟特为刘尚书一事而来,却不知太子哥哥可愿听臣弟一言否?”李弘既然开口问了,李显自也就毫不隐瞒地便将来意道了出来。

  “讲!”

  李弘尽管心中已猜到了李显的来意十有**与刘祥道被弹劾案有关,可这一听李显亲口确认,还是忍不住心头火大起,脸皮子也因此狠狠地抽搐了几下,却又不好发作,只能是咬着牙,冷哼了一声。

  “太子哥哥明鉴,臣弟以为刘尚书所言不过戏言耳,臣弟实不曾放在心上,只是此事既已闹到了母后处,事情已非臣弟等可以左右了的,这一条还请太子哥哥海涵则个。”李显脸上堆满了歉意,一派恭谦状地解说了一番。

  “嗯。”

  事到如今,李弘哪会在意李显介意不介意刘祥道之言的,他关心的是如何将这场官司赢下来,故此,哪怕李显说得再诚恳,李弘也不会放在心上,这便无可无不可地吭了一声,便算是回应了李显的解释,脸上的不悦之色丝毫不见消减。

  啧,还真是个小心眼,我勒个去的,不就是前番忽悠了您老一回么,用不着如此记恨罢,无趣,得,干脆给您老来个狠的罢!李显心里头狠狠地腹诽了李弘一把,眼珠子一转,已然有了决断,也懒得再跟李弘多绕弯子,直截了当地拱手为礼道:“太子哥哥明鉴,臣弟此来其实就只有一语相告,母后将临朝矣!”

  “嗯?”李弘显然没料到李显竟会说出如此惊人之语,脸色霎那间就变了,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显,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来,呆愣了良久之后,这才猛然回过了神来,甩了下头,没好气地瞪了李显一眼道:“七弟休要胡闹!”

  胡闹?才怪了,咱也希望这是在胡闹,可惜啊,事情绝非您老想的那么简单!李显毫不示弱地回瞪着李弘,冷着声道:“太子哥哥何时见臣弟胡闹过了?”

  “这……”

  李弘一见李显不像是在危言耸听的样子,不由地便再次愣住了,嘴皮子吧咂了几下,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第一百零八章能捞多少算多少(下)

  “既如此,七弟欲为兄何为耶?”

  李弘到底不是寻常之辈,虽被李显一番惊天之语震得不轻,可很快便回过了神来,目光闪烁地看着李显,强自镇定地问了一句道。

  “太子哥哥,而今形势如此,依您看来,刘尚书能保得住么?”李显没有直接回答李弘的问题,而是沉着声反问了一句道。

  “保得住如何?保不住又如何?七弟对此想来是早有成见了的,那便不妨摊开来说好了,为兄听着便是。”从李显一向以来的做派中,李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便是李显对武后的提防之心甚至比自己还要大上三分,既如此,李弘自是不介意好生利用一下李显的这个心思,此际索性耍起了无赖来,不单不先说明自个儿的意见,却反过来将了李显一军。

  呵,这厮还真是难缠,比起老六来,强了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只可惜就是运气实在是太差了些,摊上了那么个贼婆娘,终了还是逃不过死亡的厄运!李显没想到李弘居然能如此快地便稳住了阵脚,心中还是挺佩服李弘的气度的,却也不免就此多了几分的感慨,可转念一想,自个儿的运气似乎也没比李弘好上多少,武后也是他李显的亲娘,尽管李显自己不想认这么个蛇蝎心肠的母亲,可事实却是无可更易的存在,一念及此,李显的心神不禁为之一黯,一时间竟有些子恍惚了起来。

  “太子哥哥,请恕臣弟直言,保不保得住姑且先不论,倘若真打起了朝堂官司,谁能为仲裁者?怕是非母后莫属罢,此例一开,其后果如此就请太子哥哥自行斟酌好了。”李显三世为人,心智早已是近妖之辈,一时虽有恍惚,却并不沉迷,只一瞬便已醒了过来,面色肃然地对着李弘拱了拱手,语气诚恳地劝说道。

  “哼!”一听李显如此说法,李弘原本已平缓过来的脸色瞬间又是一沉,冷冷地哼了一声,胸膛也因此而猛然起伏了几下,似有怒气在胸中滚滚攒动一般,随即,脸皮狠狠地抽搐了几下之后,这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句话来:“七弟这是欲劝孤放弃刘尚书么?办不到!”

  办不到?我勒个去的,你小子脑袋被门夹扁了?这等形势下,还玩啥子妇人之仁,找死不是!饶是李显脾气好,也被李弘这个态度给狠狠地噎了一下,心中的无名火“噌”地也涌了起来,面色瞬间一青,冷笑着回答道:“太子哥哥既然如此有本事,那就算臣弟妄言好了,告辞!”话音一落,立马站将起来,也不管李弘的脸色如何,一拂袖子便要走人。

  “七弟且慢!”

  李弘显然没想到李显的反应会如此之激烈,不由地便愣住了,再一看李显已走到了门口,不由地便有些子慌了神,要知道李弘此时正承受着武后那头的重压,实在是无力也无心再去抗衡李贤兄弟俩,哪敢真将李显得罪狠了,自不敢让李显就这么负气而去,忙不迭地站起了身来,一边高呼了一声,一边窜着到了门口,拦住了李显的去路,苦笑连连地摇着头道:“七弟怎地如此急性子,有甚事都可以商量的么,算哥哥错了还不成么,来,七弟坐下说,坐下说。”

  “太子哥哥海涵,臣弟失礼了。”

  李显此来并不是来跟太子怄气的,大事未办妥前,李显其实压根儿就没想要离开,之所以负气而去也不过是在演戏罢了,这会儿经李弘一劝,李显自然也就乐得顺坡下了驴,很是恭敬地先道了个歉,这才坐回了原位,只是嘴巴却紧紧地闭了起来,似乎不欲再多言一般。

  “七弟先前言尤未尽,似尚有计较处,正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还请七弟详述之,为兄也好从旁补益罢。”李弘等了一会儿,见李显一直不肯开口,无奈之下,只好率先打破了沉默。

  “太子哥哥明鉴,依臣弟所见,欲避免朝例败坏,而今只有一步可走,那便是刘尚书自请乞骨告老,如此一来,标靶已失,小人辈再无可借力之处,此乃上策也!”尽管李显从先前李弘的举动中已看出其一准不肯就此放弃刘详道,可该说的话李显还是不得不说个分明。

  “这……,再议罢,七弟既有上策,想必中下两策也该是有的,就请一并说将出来好了。”果然不出李显所料,李弘闻言之下,眉头立马紧锁了起来,犹豫了片刻之后,还是没给出个明确的答复来。

  “下策么,也简单,太子哥哥尽管去打着朝堂官司好了,输也罢,赢也罢,总之大闹上一场,最终会便宜了谁可就不好说了。”尽管已明知李显不会取上策,可一听李显那等温吞水的回答法,李显还是忍不住有些子恼火在心,只是并未带到脸上来罢了,这便嘿嘿一笑,先将下策抛了出来。

  “这个……,似乎也有欠妥当,为兄实不愿取,还请七弟说说中策罢。”李弘又不傻,怎会不知道朝堂官司一打起来,怕不是一两次朝议能摆得平的,旷日持久之下,无论输赢,得利的都绝对不会是他自个儿,自是不肯采纳这么个蠢办法。

  “中策便是一朝定胜负,一旦风向不对,刘尚书还是得自请乞骨告老,而后太子哥哥紧赶着上禀继任人选,臣弟自当附骥尾,一朝议罢,或许能将此事之影响减到最低。”李显自是知晓李弘也不可能去选下策,这便不紧不慢地将中策说了出来。

  “哦?”李弘一听中策,立马便有些意动,可又不想在李显面前表现得太过热切,这便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眉头一皱,默默地盘算起得失利弊来了,良久之后,这才长出了口大气,沉这声道:“七弟肯伸此援手,为兄感激不尽,只是不知为兄能为七弟做些甚子?”

  做些甚子?那太简单了,好处拿来就是了,别的都是废话!李显呵呵一笑道:“太子哥哥客气了,臣弟孤身一人耳,原也无甚需要的,然则此事并非臣弟一人可以为之,唔,臣弟听说工部侍郎杨武能力甚佳,又是三朝老臣了,倘若工部尚书出缺的话,该是能顶得上去的,另外么,监察御史林奇在任已久,也该向上调一调了,似乎可晋侍御史(从六品下),刑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王枫任事勤勉,似可晋郎中(从五品上)之职,再有……”

  既然是要价,李显自然不会客气,一股脑报出了十数名官员的晋升,内里基本上都是潞王李贤的心腹,仅有一人是从李显自个儿王府属官里往朝中塞人——典军萧潜在王府任职三年已满,照例该外放为地方武将,李显却要求将其安排进右金吾卫为中郎将,算是晋了一阶的官衔。

  “七弟这不是为难为兄么,尚书一职乃朝堂重器,非父皇下诏,旁人岂能更易得了,杨侍郎虽贤,然工部如今无缺,为兄亦无可奈何,至于其余诸人之升迁么,为兄也只能依例而行,实是逾越不得,这一条还请七弟见谅则个。”李显这一头是狮子大开口,李弘立马便是就地还价,除了一口咬死杨武不能升任工部尚书之外,其余的倒是含含糊糊地应承了下来。

  “也成,臣弟这有份保本,还请太子哥哥斟酌着办了去,不成也无须勉强。”李弘如今正担着河工的事宜,自然是不肯让工部旁落的,这一条李显自是心中有数,先前之所以提起工部尚书的缺,其实不过是讨价还价的一种手段罢了,自是不怎么在意李弘的婉拒,这便呵呵一笑,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一份奏折,站起身来,双手捧着,交到了李弘的手中。

  不成也无须勉强?瞧瞧,李显这话说得多地道,保本都上了,还扯那些有的没有的,真令李弘很有种想要骂娘的冲动,只不过这当口上,李弘缺失万万不敢真得罪了李显,没奈何,只好苦笑着接过了保本,也不去翻看,只是随手放在了几子上,沉吟了一下道:“七弟的事为兄自会尽力,还望七弟莫要忘了你我的约定方好。”

  “这个自然,臣弟一切自当以太子哥哥马首是瞻,事不宜迟,臣弟这就先行安排去了,待得消息分明,臣弟自会全力配合。”狙击武后本就是李显的初衷,就算李弘不给好处,李显也要拼力而为,至于捞好处么,也就是顺带的事儿罢了,当然了,若是没个甜头,李显也很难说服李贤全力配合的,而今太子既然给足了好处,李显自然也就是见好就收了的,这便站起了身来,笑呵呵地出言请辞道。

  “七弟辛苦了,还请慢行,为兄就不送了。”李弘虽是含糊地答应了李显的要求,其实内心里却尚在犹豫之中,正急着要与阎、刘两位心腹大臣好生商议一番对策,这一见李显要走,自是正中下怀,笑着拱手还了个半礼,任由李显自去,只是李显的人尚未转过书房门前的屏风,李弘的脸色便已经阴沉了下来……

  第一百零九章各方谋算(上)

  “殿下。”

  李显刚离开不多会,阎、刘二人便即从小隔间里行了出来,入眼便见端坐在几子后头的李弘面色一阵青一阵红地变幻个不停,显然其内心的思索与挣扎正自激烈得紧,二人自是不敢随意打搅,只能是默默地候在一旁,直到李弘抬头看了过来,阎、刘二人这才紧赶着躬身唤道。

  “嗯,都听见了罢,有何看法都说说好了。”李弘漠然地点了下头,语气平淡地说了一声。

  “殿下明鉴,此事恐不致似周王殿下所言的那般凶险罢,陛下龙体欠安,皇后娘娘代为调和一下朝政,似也说得过去,陛下不过小痒耳,数日间便可痊愈,该不致有乾坤倒置之危,依老臣看来,周王殿下此举趁火打劫之意奇浓,殿下当慎之。”阎立本对武后时常插手朝务同样极为反感,然则内心里却并不以为武后能成啥大气候,在他看来,武后不过是仗着专宠内宫之势罢了,虽能得意一时,却终归难有大作为,反倒是李显这个令人琢磨不透的亲王更令人不放心些,这一听李弘见闻,阎立本自是毫不隐瞒自己的看法,张口便解析了一大通。

  “嗯。”李弘并没有急着表态,只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眉头微微一皱,看了看垂头不语的刘祥道,声线淡漠地开口问道:“刘公对此有甚见教么?”

  “殿下,都是老臣该死,给殿下惹麻烦了……”刘祥道身子哆嗦了一下,腰瞬间弯得更低了几分,一张口便尽是些无用的废话,直听得李弘的眉头立马便皱得更深了几分。

  “罢了,事已出,再说那些劳么子作甚,说说看,孤该如何应对此局。”李弘心情不好之下,实是不耐烦去听刘祥道的废话,不待其将话说完,已是毫不客气地一扬手,打断了刘祥道的话头,冷着嗓音问了一句道。

  “殿下明鉴,老臣所犯之过错,当自担之,老臣这就上本请辞,还请殿下成全。”刘祥道与阎立本虽都是太子一系的重臣,可却并不是一回事儿,一来其投靠太子的时日并不算长,并不敢确信李弘会下死力去保自己,二来么,当初审讯李义府时,他刘祥道可是主审官之一,早就将武后得罪狠了,这回落到武后手上,他自忖难逃被罢官之命运,实不愿再上朝堂去挨上一回羞辱的,这便低头呐呐地回了一句道。

  “同寿(刘祥道的字)兄不可自弃如此,依阎某看来,事情尚大有可为处,再者,纵使同寿兄此际上本请辞,皇后娘娘依旧可以假借议定接替人选之名义大聚群臣,如此一来,不单同寿兄平白受屈,殿下也将因之与众小人激争于朝堂,何利之有?”不待李弘表态,阎立本已从旁插进了话来,虽不曾明说,可实际上却是摆明了不愿与李显合作的态度。

  “嗯,阎公所言有理,争还是要争的,孤岂能坐视小人猖獗如此,事若不谐,孤便去请父皇主持公道,断不能让刘公就此受了屈。”李弘想了想,也觉得不争上一下便放弃刘祥道怕是极为的不妥,不说会因此寒了手下大臣们的心,就说要想再次将吏部尚书控制在手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李弘可不信李贤那头会如此老实地配合着行事。

  “殿下圣明!”阎立本这一向以来受够了武后一党的气,早就想跟那群无耻小人好生较量一下,这会儿一听李弘如此说法,自是大为振奋,紧赶着便称颂了一句道。

  “老臣多谢殿下厚爱,只是如今朝局诡异未明,殿下尚须早有预防才好,若是老臣去职已难免,望殿下早做决断。”刘祥道可不似阎立本那般信心满满,生恐李弘因意气用事而误了大局,不得不出言提醒了一句道。

  “嗯,赵仁本可能胜任否?”李弘本意便是取李显所献的中策,只是不好当着刘祥道的面明说罢了,这会儿既然刘祥道自己提起了,李弘也就顺水推舟地问了一声。

  “赵侍郎老成持重,应是最佳人选。”

  赵仁本现任礼部侍郎,本是刘祥道的副手,两人的关系一直处得不错,刘祥道本意也是打算推荐其人,这会儿一听李弘自个儿提了出来,自是没有不应之理。

  “可行。”

  各部尚书虽是平级,不过就显要程度来说,吏部却是为首,阎立本原本是打算自荐的,可惜还没等他将这个意思说出口,那一头李弘已放出了话来,阎立本自是不好再多言,也只能是随声附和了一把。

  “那好,此事便这么定了,待得朝议之时,尚需诸公并力为之,都先通知下去罢,这一仗孤不想出甚岔子!”眼瞅着两位心腹重臣都无异议,李弘暗自松了口气,挥了下手,语气坚决地说道。

  “臣等遵命,殿下放心,臣等与贼子势不两立!”

  “臣等告退。”

  阎立本信心满满地表了态,而刘祥道则只是出言请辞,显然并不太看好此番朝议的争斗,可也没再多说些旁的,与阎立本一道退出了书房,自去安排一众亲近太子的朝臣们准备应战不提。

  “哎……”

  阎、刘二人退下之后,李弘独自默然而坐了良久,而后,长叹了一声,起身行出了书房,只是脚步明显地比往日拖沓了许多,背影也因之佝偻了不少……

  蓬莱宫,原名永安宫,位于长安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始建于贞观八年,本是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后,龙朔二年高宗将此宫更名为蓬莱宫,并大肆扩建了一番,成为一座比太极宫足足大了两倍有余的大型宫殿,但凡高宗风痹一发,便躲进此宫修养,尤其是毗邻蓬莱池的蓬莱殿更是高宗最常入住之殿堂,此际,高宗就躺在蓬莱宫一间密不透风的房中,大热的天,依旧盖着厚实的毯子,额头上还捂着条热毛巾,就算这样,高宗的身子依旧哆嗦得够呛,脸色苍白如纸一般,一边不停地喊冷,一边却是汗水狂涌不止,闹得侍候一旁的一众宦官宫女们全都乱了手脚,擦汗的擦汗,加毯子的也忙活个不停。

  “都退下。”

  就在一众人等忙活得不可开交之际,一身盛装的武后从房门口的屏风处转了进来,只一扬手,紧跟其后的懿德殿主事宦官严德胜立马会意地叱喝了一声,正忙活个不停的一众人等自不敢怠慢,各自躬身应了诺,放下手中的活计,全都退出了房去。

  “陛下,许相有本章弹劾吏部尚书刘祥道口出狂言,妄评诸皇子事,实有大不敬之罪,妾身得闻此事,深感其事重大,不敢自专,特来请陛下主持大局。”待得众人退下之后,武后款款地走到榻前,从衣袖中取出一块白绢子,一边煞是温柔地拭擦着高宗满是汗水的脸庞,一边低声地禀报道。

  “皇后自、自行、行处、处置、置了便是,朕、朕管不得那么许、许多了。”高宗这会儿正难受着呢,哪有甚心事去管旁的事情,颤着声咕囔地回了一句,语气里满是不耐之意。

  “陛下,事涉朝堂大员,若是妾身轻易处置了去,怕是不好罢,可否朝议一番再做定夺?”武后并没管高宗耐烦不耐烦地,一边擦拭着高宗头脸上的汗水,一边不依不饶地接着追问了一句道。

  “皇后看着办就、就是、是了,朕没、没意见。”高宗本就惧内,加之头疼欲裂,实在是无心理政,也不管武后说的是啥,他都一律同意。

  “既如此,妾身也只好勉为其难了,只是若无陛下旨意,妾身似不好当庭议事罢,还请陛下能给妾身一道诏书,以便便宜行事。”武后的声音愈发温柔了起来,一副乖巧至极状地恳求道。

  “好,好,好,朕给,朕给还不成么?皇后只管去寻许相出章程好了。”高宗有些子气急败坏地嚷嚷了一声,却不料竟就此岔了气,拼命地咳了起来,脸色瞬间便被生生憋成了酱紫色。

  “来人,快,快传太医!”

  武后圣旨到了手,心中先是一喜,可再一看高宗难受得不成样子,不由便急了,一迭声地呼喝了起来,外头候着的宦官宫女们登时全都忙了手脚,簇拥着一群花白胡子的老太医们急吼吼地便全都冲进了房中,七手八脚地忙活着为高宗顺气,好一阵子忙乱之后,高宗总算是挨了过来,只是气息却是就此急促了起来,重重的喘息声如同拉风箱一般地响个不停,一直折腾了近半个时辰,这才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王医正,陛下的龙体如何?”

  总算将高宗侍候得入了眠,武后已是累得气喘吁吁了的,可却顾不得喘上口大气,紧赶着便将医正王琦召到了身边,面色凝重地问了一句道。

  “陛下龙体微恙,多休息几日便可康复,老臣们已开好了药方,请娘娘过目。”王琦是老御医了,自是清楚高宗这病难治,属于间歇性病症,每隔一段时日总要发作上一回,可当着武后的面,却不敢明着说,只能是往轻里说了去。

  “那就好,有劳王医正多多费心了,务必确保陛下龙体安康,传本宫旨意,没本宫的手谕,任何人不得惊扰了圣驾,尔等都记住了么,嗯?”武后一听高宗没有生命危险,悬着的心立马便就此落了地,也没去接王琦手中的药方,而是板起了脸,下了道禁令。

  “奴婢等遵皇后娘娘懿旨。”

  武后在后宫里就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她既开了口,自无人敢违抗,尽管不少人心中对此旨意有所怀疑,可也没人敢站出来说个“不”字的,只能是齐刷刷地应诺不迭……

  第一百一十章各方谋算(下)

  “殿下,此天赐良机也,怎能轻易错过?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潞王府的书房中,李贤刚将李显所提议的策略说将出来,端坐在下首位置上的林奇已是坐不住了,神情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拱手,满是痛心状地进谏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