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盛唐风流 > 第34章

盛唐风流 第34章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3:46 来源:免费小说

  “许相的话,本宫信得过。”出于御下的需要,武后本心也不希望许敬宗与北门学士一团和气,之所以出言劝解,其实也不过就是意思一下罢了,自不会在此事上多费唇舌,只提点了一句,便将话头转到了正题上:“依许相看来,这河工折子一事本宫当如何处置方妥?”

  “璐王殿下贤能,老臣可是感佩得很啊。”许敬宗没有直接回答武后的问题,而是捋了捋胸前的白须,感慨万千状地回了一句道。

  “哦?”

  武后眉头先是一皱,而后又是一扬,轻咦了一声之后,眼神渐渐地锐利了起来……

  第九十五章妥协的艺术(三)

  李贤的河工折子一上,朝野为之震动,数日来,京师上下热议不绝,大体上来说,支持者少,而反对者众,尤其是李贤折子里所提到的酒司、车马牌之构想更是激起骂声一片,在有心人的暗中推动下,对李贤的攻讦有着越演越烈之势,不知有多少朝臣都已暗中备好了弹劾本章,就等着下一次早朝时群起发难了。

  事到如今,朝局大势对李贤、李显这小哥俩来说,可谓是不利已极,然则小哥俩个似乎对此等即将来临的大难毫无所觉一般,浑然不加理会——李贤借口读书闭门谢客,不但不见外客,便是连他自己的心腹手下也不见,至于李显么,则一如往常,除了练武之外,旁的事情一概不加理会,谁来拜访都接见,可却绝口不提河工折子之事,但凡抱着打探消息之心前来者,无不扫兴而归,愣是没见谁能从李显口中得到一星半点的准信。

  漫不经心?满不在乎?当然不可能,别的不说,就李贤那头所谓的闭门读书,其实只是怕被外人看见其焦虑万分的情形,不得不关门躲将起来罢了,至于李显么,虽说谈笑一如往昔,可实际上内心里的煎熬一点都不比形之于色的李贤来得低——河工折子乃是李贤兄弟俩踏上朝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若是不能一炮打响,接下来可就得过上一段很长时间的苦日子了,在所有不利影响都消散殆尽之前,哥俩个啥事都做不了,而这个时间恐怕非得两、三年不可,很显然,无论是李贤还是李显都耗不起这个时间,自不可能不着急上火,只不过李显很清楚此际不是盲动的时辰,唯有稳守方是最佳的选择,哪怕等待的煎熬再苦,也只能硬顶下去,李显有理由相信事情很快便会出现转机,唯一不敢确定的只是这转机将在何时到来而已。

  “停,殿下,末将说过多次了,使枪当去如箭,归如线,似殿下这般使枪法,一旦上阵,断挨不过敌手一枪之挑,看好了,末将再演一遍。”

  李显的心因着河工折子一事焦虑得很,虽说表面上一切如常,可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儿,闲时看不出什么,然则一到演武场上,手底下便有了乖谬之处,一套长枪基础枪术走将下来,用力不是大了,便是小了,招式间的串联更是破绽百出,直瞧得前来执教的李伯瑶大皱眉头不已,到了末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李伯瑶不得不叫了声停,又亲自给李显示范了一番,但见李伯瑶枪出如闪电,拨把抱枪如龙戏水,撤步批枪地动山摇,着实威风无比。

  “都看清楚了么?”李伯瑶一趟枪走下来,脸不红,气不喘,收枪一立,面无表情地看了李显一眼,淡淡地问了一句道。

  “是,小王知错了。”

  李显尽自心中有事,可还是被李伯瑶的枪法所深深地吸引住了,深吸了口气,恭敬地回答道。

  “那好,重来!”

  这一年余的接触下来,李显所表露出来的习武之天赋以及毅力李伯瑶全都看在眼中,虽说表面上对李显依旧是不假辞色,可实际上心底里已是真将李显当弟子看了,除了《卫公兵法》之外,一身本事已是倾囊相授,对李显的要求自然是格外的严格,此时见李显认了错,李伯瑶也就不为己甚,淡淡地吩咐了一句道。

  “是,小王遵命!”

  李显高声应了诺,而后狠命地甩了下头,将脑海里的杂念全都赶了开去,慎重其事地将竖持着的长枪端平了,蓄力待发,枪未出,枪意已是盎然而起,那等岳峙渊渟的气势一出,已是颇具大家之风范,所差的不过就是招式的纯熟而已,看得李伯瑶暗自感叹不已——所谓年刀月棍一辈子的枪,说的便是枪法易学难精,而这个“精”绝大部分意义就在气势的养成上,有了精气神,这才有成为枪中高手的可能性,寻常之辈可能练了一辈子的枪都无法培养出气势来,便是李伯瑶自己也是习枪数载之后才慢慢体悟到气势的韵味,这都已算是天赋异禀的了,可李显倒好,习枪不过半年,居然已养成了气势,虽说尚显稚嫩,可毕竟已成了气候,这等妖孽一般的天资着实令李伯瑶感慨之余,又深感惋惜的,时常想若李显不是天家子弟的话,实可算是卫公一脉的最佳传人了的。

  这年月的枪可不是后世影视节目里常有的那种红缨枪,而是比长矛短上一些的槊,长约一丈二,枪尖也不是圆锥形的,而是细长如刀刃一般,只是比刀刃要厚上三分,真要拿个比方的话,或许更像是《三国演义》里张飞所使用的丈八蛇矛,就算是木柄所制的家伙都足足有近三十斤的分量,加之枪身细长,哪怕是简单的控制重心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遑论要舞动出招式来了,而这对于已打熬了一年余基础的李显来说,显然不算太大的问题,枪一使开,风声虎虎,枪花绚烂间,杀气横空,招式上虽尚显稚嫩,威风却已初显。

  “好!”

  “殿下威武!”

  ……

  李显精神一集中,枪自然也就耍得漂亮了许多,尽管只是基础枪术,可一趟套路走将下来,当真是人如虎、枪如龙,萧潜、凌种等王府亲卫将领皆是识货之人,自是纷纷叫好不迭,便是李伯瑶这等不苟言笑之辈都暗自颔首不已。

  “殿下,有消息了。”

  李显刚收枪而立,尚来不及喘上一口大气,高邈已拿着张湿巾凑到了近前,趁着给李显递毛巾的当口,小声地禀报道。

  呼……,总算是要开始了!高邈虽没明说是何消息,可一看其脸色,李显便知晓这消息的意味之所在,不由地便大出了口气,始终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可也没急着出言追问,只是呵呵一笑,拿起毛巾胡乱地擦了把脸,提枪走到李伯瑶的身前,一躬身道:“小王演枪已毕,请将军指点。”

  “三日后习《霸王枪》。”

  李伯瑶眼神复杂地看着李显,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丢下句话,便即一转身,径自离开了小校场。

  霸王枪?哈,爽!李显习武年余,平日里没事倒也收集了不少武之一道的信息,自是清楚这《霸王枪》据闻乃是传承自一代盖世英豪西楚霸王项羽,虽不知传言之真假,可枪法精深却是不争之事实,乃是当年李靖杨威战阵的枪术,李显自是早就想学,只是不得其便罢了,此时得了李伯瑶的准信,尽管惦记着高邈带来的消息,可还是忍不住怪叫了一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殿下……”

  李显兴奋异常,可高邈却是忧心忡忡,这一见李显光顾着兴奋,浑然忘了正事,心思自是更重了几分,偏生此处人多嘴杂,实不是谈机密的好场所,无奈之余,也只好低低地唤了一声,算是给李显提个醒儿。

  “嗯。”

  高邈急,李显却是不急,不动声色地吭了一声,漫不经心地将手中的长枪丢到了凌重的手上,一派轻松地便向王府内行了去,高邈见状,忙跟在了李显的身后,一路无语地直抵书房。

  “殿下,宫里传来的消息,说是刘祎之、周思茂等十数名大臣联名上了本章,保举殿下您主持河工大局,这……”方才一进书房,高邈已是憋不住了,紧赶着便凑到李显身旁,满是担忧地禀报道。

  嗯哼?好家伙,还真跟老子来这一手,厉害!李显虽对此局面早有预料,可乍一听此言,还是心头为之一沉,不过也不是太在意,这不过就是一石三鸟的计谋罢了,说穿了也没啥奥妙可言——刘、周等人背后站着的可是武后,这个所谓的联名保本自然是出自武后的授意,内里自有着三重蹊跷在,其一,表明武后对于治理河工一事是持赞同意见的,其二么,将治理河工这么块肥肉抛到三位皇子面前,让兄弟三人就此展开争夺,从何使得原本就乱的朝局更乱上几分,为其出面理政制造机会,至于其三,那就是趁机离间一下李贤与李显之间的关系,很显然,二王联盟已引起了武后的高度重视,必欲败坏之而后快。

  武后这一手确实玩得漂亮至极,可惜对于李显来说,却毫无作用,道理很简单,如果李显此番的目的便是河工之事的话,武后这一招绝对能奏奇效,所引发出来的乱子也绝对不小,问题是李显压根儿就没打算将河工事宜揽到自个儿怀中,实际上,河工不过是明修着的栈道罢了,科举之事才是李显所要的陈仓小道,从这个意义来说,武后这一步所谓的妙招不过只是步臭棋罢了,不单整不到李显,反而将成为李显实现预定计划的垫脚石,当然了,能不能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尚存在着不少的变数,此际还不到庆幸的时辰,一切尚在未定之天。

  “殿下,您看这……“

  高邈虽没有李显那般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耐,可也隐约察觉到了刘、周等人的奏本不怀好意,此际见李显半天没个反应,不由地便急了起来,谨慎地唤了一声。

  “没事,待本王沐浴更衣后再说。”

  短短的时间里,李显已将头绪全都梳理了一遍,心中已然有了定计,自是不怎么担忧,只是此事重大,李显自不会向高邈做出解释,这便哈哈一笑,也不管高邈是啥反应,大步便向澡房行了去……

  第九十六章妥协的艺术(四)

  “殿下,璐王殿下到了,人已在书房等候了多时。”

  李显不算是有洁癖之人,可对于个人卫生却是挺有些讲究的,加之心计已定,正是轻松愉快时,这澡洗将起来也就格外的舒爽,这一洗之下,足足在澡堂子里泡了近半个时辰,这才在嫣红、翠柳两名大丫鬟的服侍下更了衣,摇晃着行出了澡堂,打算先回房用个膳,好生休息一番,再做计较,却没想到他才刚行出澡堂的门呢,就见高邈心急火燎般地窜了过来,紧巴巴地禀报了一声道。

  啧,这厮咋就这么沉不住气呢,呵,还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李显本打算睡过了午觉再去李贤处的,却没想到李贤居然如此急吼吼地便亲自杀上门来了,心里头不免腹诽了李贤一把,可脸上却是平静得很,只是随意地点头吭了一声:“知道了。”而后,也没管高邈是怎个反应,不紧不慢地便向书房方向行了去。

  “六哥,小弟方才正梳洗着,不知六哥驾到,有失远迎,海涵,海涵。”

  李显刚一转过书房门口处的屏风,入眼便见李贤正屹立在窗台边,一动不动地看着后花园,似乎极悠闲的样子,然则,从其对着大门方向的一侧脸庞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浓得化不开的忧愁与烦躁,李显心中不由地便暗笑了一下,可脚步却并未稍停,径直走到李贤的身后,很是亲热地招呼了一声道。

  “七弟来了,坐下说罢。”

  李贤已到了好一阵子了,只是听闻李显在梳洗,自不好让人去催促,却没想到李显居然一个澡洗得如此之久,以致于李贤都免不得怀疑李显这是不是故意在躲着自己,自是老大的不耐,将将已到了发作的边缘,然则真等李显到了,李贤却又冷静了下来,只是低头看了看李显一头披散开来的湿发,旋即便不动声色地摆了下手,一派随意状地说了一声,自个儿率先走到几子后头落了座,也不知其是有意还是没留神,李贤坐下之处乃是主位,留下给李显的却成了客位。

  我勒个去的,这厮到哪都忘不了宣布主权,够呛!李显心思敏锐得很,自不会看不出李贤这一手就是有意为之的,左右不过是在暗示他李贤才是二王联盟的主心骨,愣是令李显心里头狠狠地歪腻了一把,只不过这等当口上,李显也懒得去跟李贤计较这些无所谓的琐碎事儿,这便微微一笑,无所谓地走到李贤的对面坐了下来,击了下掌道:“来人,上茶!”此言一出,自有一众下人们紧赶着奉上新沏的香茶,而后纷纷退下,偌大的书房里,只剩下兄弟俩相对而坐。

  “刘祎之等人联名上本的事七弟可是听说了么?”

  李贤并没有隐瞒来意,待得一众下人们退下之后,也没去动面前的茶碗,直截了当地便开口问了一句道。

  “在六哥到前小弟也是刚得了消息,具体详情尚不尽知。”

  关于北门学士上本的事情早已在京师官场中急速弥散了开去,李显自是没必要隐瞒自个儿知晓此事的必要,这便笑着点头应答道。

  “七弟对此有何看法?”

  一听李显如此坦然地承认已得了准信,李贤的眼皮子不由地便是一跳,但并没有甚旁的表示,只是不动声色地追问道。

  “六哥,您该不是以为小弟会傻到真去接了河工的差使罢?嘿,凭小弟这般年岁,就算父皇肯,一众朝臣们也未必肯,再说了,就算所有人都肯,小弟也没那个心思,不瞒六哥,小弟可是躲都来不及的。”李显哪会不清楚李贤此番急吼吼地跑了来的用心所在,也懒得再此事上多绕弯子,这便哈哈一笑,索性将事情摊开了来说。

  “七弟误会了,为兄不是那个意思。”

  一听李显如此说法,李贤的脸色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红,不过很快便恢复了正常,打了个哈哈,搪塞了一句道。

  不是那个意思?才怪了,你小子若是心里没鬼,急吼吼地跑来做甚,难道说想念咱府上的伙食了?切,小样!对于李贤的小心眼,李显实在是又好气又好笑,心底里恶狠狠地鄙夷了李贤一番,可却并没带到脸上来,而是笑呵呵地开口道:“六哥,小弟早说了,母后不会闲着的,这不,动作出来了,呵呵,母后若是真要保人,那也该保的是六哥才对,之所以保小弟,其用心何在就无须小弟多费唇舌了罢。”

  “唔,七弟所言甚是,此事棘手,七弟可有应对之道否?”

  李贤人本极聪明,先前之所以没想到这里头的弯弯绕,只不过是因身在庐山中之故罢了,此时被李显一提点,自是立马便醒悟了过来,然则明白归明白,具体该如何应对眼下这等棘手的局面,李贤依旧是底气不足,沉吟了良久也没能找到合适的手段,不得不将难题推给了李显。

  “此事确实棘手,小弟也就仅有几点章程,实不敢言必能成事。”

  李显自是知晓眼下的局面复杂得很,牵扯面极广,几乎将朝中所有的势力全都卷了进去,比起李显一开始时所预计的还要更难缠上了三分——在李显一开始的预料中,武后一样会出手,可在李显想来,武后顶多是从旁推波助澜一下,却没想到武后居然干脆利落地大动起来了,还出人意表地保奏了李显一把,如此一来,局面立马就复杂化了,李显原本打算持有的居中调停一下两位兄长之矛盾的身份也就难以为继了的,该如何跟太子那头取得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妥协就成了李显眼下最为扰心的事情,实际上,被武后捧杀一把的李显还真不太适合在这等敏感时分去跟太子私下接触的,换句话说,具体该如何运作,李显也尚未完全考虑清楚。

  “七弟有话尽管直说,但凡你我兄弟联手,断没有过不去的坎!”

  经过了如此多事的考验,李贤对于李显的谋算能力之强,早已是了然于心,此际见李显面上所浮现出来的凝重不像有假,心头不禁为之微沉,赶忙出言打气了一句道。

  “六哥说得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能得六哥掌控大局,何愁大事不成。”李显笑呵呵地捧了李贤一把,而后才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而今之事,其余都好说,只是眼下你我兄弟都不宜去见太子哥哥,该如何搭上这个线怕是有些碍难了的。”

  “这又有何……”

  李贤一开始并没有领悟到李显话里的意思,一张口便是不以为然地要反驳,可话才说到半截,他已突然明白了难处之所在,不由地便是一阵语塞——李贤本人乃是彻底地站在了太子的对立面,他亲自去或是派人去找太子,都不可能让太子放心得下,更别提彼此坐下来商议妥协之事了的,至于李显么,原本倒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随着武后的捧杀,他也已是处在了风口浪尖上,他的话,太子那头一样是信不过的,再说了,就算太子肯信,李显此时也不敢轻易去跟太子详谈,只因武后既已出手,那就不可能没有留后手,在情势不明的情况下,李显又如何敢贸然跟太子签订城下之盟?

  “是不太好办,七弟可有旁的计较否?”李贤苦思了良久,也没能找出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来,无奈之余,只能是将希望寄托在李显的身上了。

  “办法不是没有,只是要冒些险,且六哥怕是还得受上些委屈。”李显早就将事情通盘考虑过了,自是心中有所定计,只是此计非得李贤配合不可,再者,李显心里头对此计也没有十足十的把握,这才会跟李贤多绕了些圈子,为的便是能顺利说服李贤,此际见李贤如此问法,李显自是清楚面前这个主儿自己是没辙可想了,心中不由地便是一动,这便假作为难地说了一句道。

  “哦?七弟有何妙计但讲无妨,些许委屈为兄还是担待得起的。”李贤一来是确实没辙了,二来么,在李显面前,他实不愿失了身为兄长的担待,故此,尽管并不清楚李显所言的委屈有多大,可还是满口子地应承了下来。

  “那好,小弟可就说了,若有得罪处,六哥勿怪。”这一听李贤表了态,李显自不敢怠慢,贴到李贤的耳边,低声地述说了起来,直听得李贤的脸色变幻个不停,到了末了,脸上满是匪夷所思的惊诧之色……

  北门学士们的本章就有如重磅炸弹一般,被炸晕了头的可不仅是李贤兄弟俩,东宫里的太子同样被打了个措不及防,生生令原本已做好了准备、打算在朝堂上给两位弟弟重重一击的太子李弘完全乱了分寸,气急败坏之下,不得不将一众心腹手下招进了东宫,闭门商议了良久,奈何局势复杂难明,一众人等皆有如雾里看花一般,浑然找不到头绪,太子无奈之余,只好将众人又打发了去,只留下阎立本与刘祥道两位重臣,冥思苦想地推测着各方的动态,以图找出个应变的最佳对策,正自议得纷乱之际,却见显德殿副主事王德全匆匆从书房外闯了进来,正自心烦无比的李弘立马便不悦地皱起了眉头来。

  “何事慌乱如此?”

  李弘心里头正烦,语气里自也就透着十二万分的不耐之意。

  “禀殿下,出事了。”

  王德全见李弘不悦,自是不敢怠慢,紧赶着回了一句,语气紧张里透着浓浓的兴奋之情,眼神却在阎、刘两位大臣身上瞄来扫去,愣是没明说究竟出了何事,直瞧得李弘皱紧的眉头顿时便更拧紧了几分……

  第九十七章妥协的艺术(五)

  “孤无事不可对人言,说!”

  李弘一向视阎立本、刘祥道为心腹重臣,自是不疑有它,这一见王德全在那儿支支吾吾地故弄玄虚,登时便拉下了脸来,毫不客气地训斥了一句道。

  “啊,是,回殿下的话,奴婢刚得到可靠消息,今日午时前璐王殿下到了周王府,末时三刻,两位殿下在书房中突然争吵了起来,大闹了一场,其后不久,就见璐王殿下满脸铁青地乘车回了府,据闻,璐王殿下回府后,大发雷霆,言语中似乎是在骂周王殿下狼子野心之类的,奴婢一得此消息,自不敢怠慢,这便赶了来,还请殿下明鉴。”王德全见李弘如此说了,自是不敢怠慢,忙将内线传回来的消息一一道了出来,直听得房中诸人全都就此皱起了眉头。

  “此事当真?”

  李弘面色变幻了好一阵子,兀自不敢相信确有其事,这便沉吟地追问了一句道。

  “确实如此,奴婢不敢虚言哄骗殿下。”

  王德全很是肯定地回答了一句,还要再详细述说之际,李弘却已没有接着往下听的兴致了,只一挥手,便将王德全屏退出了房去。

  “阎公,刘公,孤怎觉得这事情蹊跷得很,这里头怕是有些文章罢,不知二位爱卿对此有甚计较否?”待得王德全退下之后,李弘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心思不定地问了一句道。

  “应该不会罢,璐王殿下性子素急,此番河工折子乃是其所上,可如今皇后娘娘却有意让周王殿下掌总此事,以璐王殿下之个性,难免有不甘之心,言语上怕是不会平和,都是年轻气盛之辈,争执起来怕也是难免之事。”刘祥道年岁虽比阎立本稍长,可反应却一点都不慢,率先开了口,言语间似乎对李弘的疑心有些不以为然之意。

  “不然,此事怕还真有些蹊跷,同寿(刘祥道的字)兄所言虽有些道理,然,于阎某看来,恐非仅是言语间的冲突,或许是分赃不均亦有可能,只是不管是何缘由,此事对于殿下来说,都是个机会。”阎立本显然不同意刘祥道的见解,眉头紧锁地摇了摇头,给出了个建议。

  “机会?这又是从何说起?”

  李弘本性聪敏得很,其实心里头早有了判断,可对于该如何应变却尚有些难以定夺,此际见阎立本点出了要害,自是有心听听阎立本对此事的最终判断,以便与自个儿心中所思做一个对比,这便紧赶着追问了一句道。

  “殿下明鉴,不管那两位殿下是真吵也好,假闹也罢,在微臣看来,于殿下而言都是大利之事,其理由有三:周王殿下虽少年老成,可毕竟年岁尚幼,纵使有皇后娘娘支持,他也断无一丝可能拿到河工之差使,殿下大可从容应付之,此为其一;其二,二王若是真闹,彼此间势必难再共存,殿下自可从中着力,分而化之,若是假闹么,那也无妨,左右就凭二王目下之实力而论,再如何使阴谋,都绝非殿下之敌手,何惧之有;其三,河工一事牵扯巨大,遍涉朝堂各部,若是落入二王之手,其后果不堪设想,然,此事大利社稷,却是不得不为,与其让二王掌控,倒不如由殿下自为之,趁皇后娘娘支持此策之际,拦而截之,断二王之念想。”阎立本老于世故,分析其时局来,自是头头是道,一番陈词道来,着实娓娓动听得很。

  “唔,诚然如此,只是母后处既支持七弟,孤若是强行伸手,不单母后不喜,七弟处怕也难见谅,若是将其再推到六弟处,岂不是为虎添翼么?”李弘久历政务,自是知晓河工之事乃势在必行之举,上次早朝之际,之所以极力反对,不过是不想此事落到李贤的手中罢了,此时听得二王起了争执,李弘便已起了将河工一事夺来自为的心,所顾忌的倒不是武后的反应,最大的顾虑恰恰就出在基本不可能拿到差使的李显身上,原因很简单,经历了如此多的事情之后,李弘已然看出李显并非池中之物,实不想将其得罪得狠了。

  “殿下所虑极是,周王殿下年岁虽幼,行事却颇具法度,实非易与之辈,若要其心服,难度自是不小,可也未必便不能达成,殿下既有此虑,何不设宴请周王殿下一叙,若能开诚布公一谈也好,若不成,亦可借机探听一下其之虚实,而后再作计较也不迟。”刘祥道显然极为认同李弘的意见,这便从旁插了一句道。

  “阎公,您的意思如何?”

  李弘并没有对刘祥道的话做出表态,只是对其微微点了下头,以表嘉许,而后便将视线投到了皱眉苦思的阎立本身上,沉吟着问道。

  “试试也好,只是周王殿下人小心大,怕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唔,若是代价不大的话,殿下不妨先应承了下来,回头再作计较也罢。”阎立本算是跟李显在朝堂上交过一回手的了,对于李显拿捏大势的能力还是有些了解的,倒也不以为李显会是个不知变通的人物,在阎立本看来,只要能将河工事宜拿在手中,适当给李显一点甜头也未尝不可。

  “那好,孤这就派人去请七弟进宫一叙,不管成与不成,孤的礼数先尽到便是了。”一听阎立本如此说法,李弘自是不再犹豫,点了点头,语气平淡地下了个决断……

  “殿下,您怎能跟璐王殿下如此吵闹,且不说他是兄长,即便不是,来咱府上,那便是客,您这一吵,万一要是传到了外头,指不定便有小人胡乱嚼舌根,若是圣上怪罪下来,那可怎生得了,唉,殿下,您这是何苦来哉……”

  周王府主院的卧房中,刚用过了午膳的李显舒舒服服地躺在榻上,双腿交叠地翘着,手中随意地把玩着一把玉骨折扇,似乎很是随意,只是脸上的苦笑却是无奈得紧,只因嫣红就坐在榻边,正不依不饶地念叨着,那架势比起“唐僧”来,一点都不差,偏生李显对这位打小了起便照看着自己的大姐级人物一点办法都没有,除了老老实实地听着之外,还真不知说啥才好了——与李贤的大吵本来就是在演戏,为的便是要钓太子这条大鱼,在太子那头的反应没出来之前,吵架的内幕必须保密,哪怕是对嫣红这么位贴心人儿,李显也不敢说出实情,怕的倒不是嫣红会有何不利于己的行动,只是担心隔墙有耳罢了,只因李显很清楚自家府上不怎么干净,各方安插进来的奸细不老少,事关大局之下,该有的保密万万少不得,就这么着,李显也就只能无奈地接受嫣红的碎碎念了。

  “殿下,显德殿副主事王公公来了,说是太子殿下有令谕给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