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盛唐风流 > 第30章

盛唐风流 第30章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3:46 来源:免费小说

  哈,这老滑头想得倒美,此事是你们懿德宫闹出来的,这会儿想撇清关系,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李显精明过人,只一听便已看穿了严德胜的用心所在,哪可能就此遂了他的意,本来么,李显就不仅仅只是要灭了诸武子弟,更准备在高宗面前给武后下点眼药,真要是就这么让严德胜脱身而去,那后一个目的岂不就要落到空处了?

  “严公公这是说哪的话,此案若无严公公居中主持,哪能得尽全功,如今案子既破,小王等也算是完成了辅佐之任,这天就要亮了,万一父皇醒来追问此案,若是没人可回应,父皇只怕要震怒了,还请严公公赶紧拿出个章程来罢。”李显一派不以为然状地摇了摇头,很是坚决地将功劳又推回到了严德胜的身上,顺便挤兑了其一番。

  “殿下此言差矣,事情皆是二位殿下在张罗,老奴实不敢自居其功,这供词还请二位殿下收好,老奴告退。”这一听李显又将功劳推了回来,严德胜心中一突,赶忙逊榭了一番,双手捧着那叠供词,便要还给李贤兄弟俩。

  “严公公何必谦虚,我等兄弟不过是按着严公公的意思跑个腿罢了,哪能居功自傲,这供词还请严公公收了便是,父皇处也好有个交代。”李贤哥俩个一致地摇着头,不但不肯去接严德胜手中的供词,反而由李贤出言将李显的话再次夯实了一把,直听得严德胜暗自叫苦不迭,刚想着再出言分说一番,却不料李贤兄弟俩压根儿就不给他这个机会了,但见李贤大步走到堂前,提高了声调断喝了一声道:“李隆!”

  “末将在!”

  早已在堂外等候多时的李隆一听自家主子点了名,自不敢怠慢,紧赶着从旁闪了出来,一躬身,高声应答道。

  “本王令尔率部在此看押所有人犯,未得圣旨,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园子,违令者,杀无赦!”李贤咬着牙关,一派杀气腾腾状地下了令。

  “是,末将遵命!”

  李隆早就得知了李贤的安排,此际听李贤如此下令,自是毫不奇怪,紧赶着应了诺,自去指挥二王府的亲卫队布置防御不提。

  “严公公,您老请罢,莫要让父皇醒来寻不着人,那可就不好了。”

  严德胜一听李贤如此发令,心中立马再次打了个突,脸色瞬间便有些子阴暗了下来,可不等其有何表示,李显已然一伸手,催起了驾来。

  “那好,老奴就随二位殿下走一回好了。”

  眼瞅着李贤兄弟俩配合得如此之默契,严德胜心里头纵有万般的无奈,可人在屋檐下,却也不得不低头,只能是悻悻然地回了一句,一甩大袖子,当先便行出了大堂……

  第八十二章下点眼药(下)

  功劳这玩意儿人人都想要,不过么,若是会惹来天大麻烦的功劳,那可就得另说了的,很显然,如今揣在严德胜怀中的功劳就属于后者,在严德胜看来,这码事儿与其说是桩功劳,倒不如说是桩天大的麻烦,一个不小心之下,闹不好吃饭的家伙就得搬了家,倘若能将这份看起来可观的“功劳”推脱出去的话,严德胜绝对不会有丝毫的迟疑,可惜他不能,不光是两位亲王不好惹的缘故,更因着此案着实太过重大了些,以致于严德胜不敢冒出丝毫岔子的风险,只能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枚明显烫手的山芋。

  理由?很简单,身为此番“猎狐计划”的执行人,严德胜自然很清楚整桩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又怎可能真的相信两位亲王炮制出来的所谓真凭实据,在他看来,那些所谓的口供不是造假的,便是屈打成招出来的,内里绝无半分的真实性可言,可那又能如何呢?严德胜既不敢也不能去质疑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只因武后那头显然很乐意见到事情能如此这般地收了场,很显然,在不清楚两位亲王还有没有其它后手的情况下,严德胜其实并不敢将此事的主导权完全交到两位亲王的手中,唯有咬死手头的这些证据方能确保无虞,至于将来此案倘若被揭破所会带来的后果么,严德胜已经是顾不上了的,实际上,就算两位亲王不催促,严德胜内心里其实也巴不得赶紧在御驾前将此案就这么了结个干净为好,故此,哪怕严德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太乐意担当此案的主审人之责,可这一路回宫却没有丝毫的拖沓与迟疑,天尚未亮,便已陪着李贤兄弟俩一路急赶着地到了行宫的主殿外。

  辰时三刻,阴沉的天不但没有放晴,反倒下起了雪来,尽管不算太大,可风却越发寒了起来,可怜李贤等人所站之处正好处于风口上,登时全都被风雪给冻得够呛,偏生这会儿正在候见,躲都没处躲去,严德胜倒是无所谓,一张胖脸上半点表情都没有,至于李显么,这些日子里冒风雪晨练惯了,在这等突如其来的风雪袭击下,虽有些子难受,可好歹还能撑得下去,独独苦了养尊处优惯了的李贤,身子哆嗦个不停不说,还接连打了一长串的喷嚏,英挺的脸庞生生被冻得白里透青,狼狈得无以复加,再多冻上一会儿,只怕非得病倒了不可,好在久候不至的口谕这会儿总算是到了。

  “陛下口谕,宣璐王李贤、周王李显,懿德殿主事严德胜入内觐见!”

  就在李贤喷嚏打个不停之际,司礼宦官高和胜领着几名小宦官从内殿里急匆匆地行了出来,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拖腔拖调地宣布了高宗的口谕。

  “儿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听到总算是得了高宗的旨意,李贤等人暗自松了口气之余,紧赶着各自榭了恩,也没甚交谈,急匆匆地便上了台阶,向着内殿赶了去,一路穿过正殿、回廊,直抵后殿,方才转过一道屏风,入眼便见高宗正卧倒在榻上,身下垫着数个软垫子,身上还盖着厚厚的棉被,额头上捂着热毛巾,一张脸憔悴而又苍白,宛若大病了一场一般,武后则一脸温柔地端坐在榻边,似乎在细细地叮咛着高宗甚子,李贤等人不敢细看,忙不迭地各自抢上前去,大礼参见了起来。

  “儿臣等叩见父皇,母后!”

  李贤兄弟俩肩并肩地大礼参拜着,所不同的是李显声音平和,而李贤冷冻之下,声线颤抖不说,音量也小得可怜,至于严德胜么,只是规规矩矩地跪在李贤兄弟俩身后三步的距离上,并没有出言问安。

  高宗的精神状态显然极差,尽管听到了小哥俩的见礼声,却并没有出言叫起,而是手臂微微一抬,便算了了事,倒是在一旁的武后一派善解人意之状地开口道:“贤儿、显儿都忙了一夜了,该是都累了,这就都起来回话罢。”

  “儿臣等谢父皇、母后隆恩。”

  武后这句话咋一听似乎平淡无奇,可实际上却没那么简单,内里暗藏着陷阱,那是在说昨夜破案的是李贤兄弟俩,目的么,自然是要李贤哥俩个出面来禀报案情,从而将责任堆在小哥俩的身上,当然了,还有着隐隐的警告之意,旁人或许听不出来,可李贤哥俩个都精明得很,自然都是心中有数的,不过么,有数归有数,小哥俩却显然不打算按武后的意思去办,谢恩倒是谢得规矩无比,可谢完了恩,小哥俩便木讷地站着不吭气了,完全没有出言禀事的自觉。

  “贤儿,昨夜查案可有甚进展么?”

  这一见到小哥俩个半晌不吭气,武后的眼中瞬间便闪过了一丝的精芒,可却没有丝毫动气的样子,只是微微一笑,直截了当地问了李贤一句,很显然,在武后的心目中,相较于人小鬼大的李显来说,李贤明显属于比较好捏的软柿子。

  “回母后的话,孩儿等在严公公的主持下,确有所收获,此事严公公最是清楚不过,若是由儿臣言之恐有疏漏之处,恳请父皇、母后垂询严公公。”李贤自然明白武后点自个儿名的用心何在,英挺的脸庞上立马便滚过一丝阴霾,可在这当口上,李贤有气也没处发去,只能是心中暗恨不已,不过么,李贤毕竟是聪明人,自不会因生气而上了武后的钩,这便一脸正色地回答了一句道。

  “哦?显儿也是如此之意思么?”

  武后见李贤推脱得个干净,心中不禁微微一凛,可在高宗面前,有些事她又无法说得太明,只能是冷冷地瞥了李贤一眼,也没急着表态,而是侧脸看向了李显,淡淡地问了一句道。

  “回母后的话,昨夜审案儿臣等依母后之令谕,以严公公掌总其事,儿臣等全力配合,如今确是大有所得,具体详情儿臣虽有所知,却恐有所偏差,六哥提议由严公公回事,儿臣深以为然。”武后不问还好,这一问之下,李显立马毫不客气地便将眼药给上了,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地便全都推到了严德胜的头上,换而言之,就是全都推到了武后身上,倒也不求能在此事上做出些甚文章来,只求能让高宗心里头起些疑虑便可,至于成与不成,左右李显并不怎么在意,反正除掉诸武子弟的第一目标已经实现,至于下眼药么,那也就是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罢了。

  “嗯。”武后可不是寻常人,其心思之缜密天下少有人及,只一听,便已察觉到李贤兄弟俩这番看似合理无比的话里所潜藏着的小用心,脸色虽无甚变化,可眼神却就此凌厉了起来,但却只是轻吭了一声,并没有旁的表示。

  “说,严德胜,你给朕说清楚了,何人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你说,你说,说!”

  这一头母子三人斗着心眼,那一边高宗却是听得老大的不耐烦了,既心疼两位夫人的惨死,又恼火自个儿也险些命丧夜宴,气恼交加之下,猛地翻身而起,一掀被子,跳下了榻,叉指着跪倒在不远处的严德胜,气咻咻地便吼了一嗓子。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老奴这就说,这就说。”这一见高宗大发雷霆之威,严德胜登时便吓坏了,哪还能挺得住,赶忙磕着头,哆哆嗦嗦地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叠口供,高举过了头顶,口中絮絮叨叨地回禀道:“老奴启禀陛下,昨夜之事乃是武惟良与武怀运兄弟主谋,起因是对陛下与皇后娘娘将其逐出京师、外放为官心怀不满,蓄谋要行刺陛下与皇后娘娘,那碗豆腐里暗下了河豚之毒,只是因魏国夫人一时打岔,这才误中副车,老奴不敢虚言哄骗陛下,现有二武家人及奴仆口供在此,请陛下御览。”

  “哼!”高宗如同怒狮一般在榻前来回地踱着步,面色阴沉地听完了严德胜的禀报,冷哼了一声,手一抄,已将那叠李贤哥俩个炮制出来的口供取到了手中,急速地翻动着,越看越是恼火,末了,狠命地将那叠子口供往严德胜脸上砸了过去,咆哮着吼道:“混帐东西,亏朕待其如此之厚,竟恩将仇报至斯,朕岂能容此等恶棍,来啊,将所有人犯打入死牢,朕要其不得好死!,朕……”

  高宗本就有风症在身,昨夜又受了惊吓,这会儿身体正虚,自是经不起太多的刺激,如此大发作之下,久病立马便复发了,话尚未说完,已抱着头惨嚎了起来,整个身子歪歪倒倒地摇摇欲坠,惊得一众人等全都大惊失色,好在武后眼疾手快,没等高宗倒下,武后已伸手搀扶住了高宗的身子。

  “快,快传御医来!”

  这一见高宗病症来势汹汹,武后再也顾不得去理会昨夜的案情了,焦急地断喝了起来,只一霎那间,满殿登时便乱成了一团……

  第八十三章殇之恸(上)

  “叫吃!”

  泰安行宫东边的一间偏殿中,李显姿态从容地从棋盒里拈出一枚黑子,“啪”地拍在棋盘上,笑呵呵地看着坐几子对面的李显,提醒了一声道。

  “不下了,没劲!”

  原本就愁容满面的李贤一看自家的大龙要被屠,全盘已是回天无术,自是无意再下,气恼地将手中的一枚白子往棋盘上一丢,没好气地回了一句,霍然而起,焦躁地在殿中来回踱了几步,眉心生生紧锁成了个大写的“川”字。

  “六哥真不下了?要不再重来好了,小弟让您三子如何?”李显自是知晓李贤在焦虑些甚子,可却并不怎么在意,甚至连解释都懒得解释上一句,只是戏谑地一笑,满不在乎地调侃道。

  “七弟还笑得出来,父皇都三日不理事了,真不晓得父皇的龙体……,唉……”李贤没好气地横了李显一眼,跺了下脚,一派苦恼状地长叹了起来。

  “六哥放心好了,父皇没事,或许今日,最迟明日,必会有所决断的,六哥且放宽心罢。”李显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地抖了抖宽大的衣袖,嘴角含笑地回答道。

  “但愿罢。”李贤到底耐性不足,三天的等待下来,所有的耐心早已被磨得差不多了,心中烦躁得紧,虽说有着部分是真的在担心高宗的身子骨,其实更多的还是在担心龚家园子一案的处置结果,毕竟那案子虽说已推到了严德胜的头上,可小哥俩个却也无法彻底脱得关系,真要是起了甚波澜,那后果可不是说说便能算完的,正因为此,李贤心中已在暗暗后悔当初不该跟着李显瞎参合到此案中去,只是当着李显的面,这话实是不好说出口来罢了。

  啧,这厮还是浮躁了些,就这么个心态,将来如何能跟那婆娘扳手腕,怪不得前一世败得如此之惨!这一见李贤心浮气躁得不成体统,李显心里头暗自腹诽了一番,可脸上却依旧是淡淡的微笑,也不开口多言,就这么随意地坐着,任由李贤在那儿跟抽风似地来回晃悠个够。

  “七弟,母后处会不会……”李贤到了底儿还是憋不住了,面色阴沉地问出了半截子话来,那副忧心忡忡的小样子,就差没在自个儿的额头上刻上“没信心”三个大字了。

  罢了,终归还是得靠这厮来撑着门面,真要是惹急了这小子,万一做出些蠢事来,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李显原本不想揭开谜底的,可这一见李贤如此慌乱,却也没了奈何,只好暗自翻了个白眼道:“六哥,坐下罢,此事小弟自有分寸,断不会出乱子的。”

  “哦?是何道理?七弟且说来与为兄听听。”李贤忍了三天了,此际是真的憋不住了,并不因李显如此说了便信以为真,而是摆出了副刨根问底的架势,紧赶着追问道。

  “六哥,三日前递上口供的可是严德胜,这责任自然该是由懿德殿去背,如今案情不单已呈至父皇面前,更已是在官面上传开了,岂不闻开弓没有回头箭么,这会儿着急的该是懿德殿才是,六哥跟着急个甚?”李显无奈地摇了摇头,提点了一句道。

  “唔,话虽是如此,可一日不见结果,为兄的心便终归难安。”李贤并非愚笨之人,李显所言的道理他自然也早就想到了,只是说到底还是缺乏自信,这便不甚放心地答了一句道。

  “六哥,父皇圣明,并非好愚弄之辈,小弟料定父皇十有**已猜到了真相,只是不敢表露罢了,更不可能真的去彻查此案,之所以迟迟不决,不过是想造些压力而已,可惜啊,父皇这番心思怕是要落到空处了。”眼瞅着李贤还是没能朕儿个地看清迷雾后头的本质,李显纵使不情愿,也只好将谜底彻底点破了。

  “啊,这,这……”李贤显然没有李显想得那么深入,这一听高宗已猜出此案的蹊跷,不由地便有些心慌了起来。

  “六哥无须担忧,所谓将错就错不就是那么回事罢了,如今事情都已过去了,总不能再多生枝节罢,父皇……”说到政争,李显绝对是个中好手,远不是李贤这等菜鸟所能相提并论的,此际他既然已将谜底点破,自也就不再多绕弯子,直接了当地摆出了根据,然则,不等其将话说完,就见张彻从殿外匆匆行了进来,李显立马便收住了口。

  “何事?”

  李贤只是历练少,可人本身却是极聪慧的,一听李显如此说法,自是立马便醒悟了过来,刚想着也出言点评上几句,可一见张彻走了过来,自也就停住了到了口边的话头,微一皱眉,不悦地扫了张彻一眼,沉着声问了一句道。

  “启禀殿下,高公公来了,说是圣上有口谕,宣您即刻觐见。”张彻一见李贤脸色不愉,自是不敢怠慢,赶忙一躬身,将进殿的缘由道了出来。

  “嗯?”一听高宗召唤,李贤不由地便是一楞,很明显地迟疑了一下之后,这才接着问道:“就只传孤么?”

  “回殿下的话,高公公只说陛下宣您,并不曾交代旁的事。”张彻偷眼看了看李显的脸色,这才小心谨慎地回答道。

  “七弟,这……”

  一听高宗单独召见自己,李贤刚静下来的心立马又乱了起来,面色凝重地侧脸看向了端坐不动的李显,试探地问出了半截子话来。

  老爷子搞啥来着,玩离间?还是玩神秘?李显也被老爷子单独召见李贤之事弄得一愣,脑筋即刻急速地运转了起来,略一思索之下,已猜到了些端倪,只是尚不敢太过肯定,待得见李贤将目光投了过来,李显立马笑了起来道:“六哥放心,是好事,若是小弟料得不差的话,六哥此番该得大用了。”

  “哦?竟有此事,这,这是从何说起?”李贤一听之下,不由地便迷糊了,实在是闹不明白李显所言到底是不是在说笑。

  “六哥放心,但去无妨,莫要让父皇久等了,小弟便在此恭候六哥的佳音了。”面对着李贤的疑惑,李显并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只是语气肯定地回了一句道。

  “唔,也罢,那七弟且先稍坐,为兄去去便回。”这一见李显说得如此肯定,李贤心中虽尚有些疑虑,可已然是信了七八分,自也就不再多啰嗦,对着李显点头示意了一下,抬脚便要向外行去。

  “六哥切记,若是父皇让您帮衬着太子哥哥,还望六哥勿要迟疑,当即表态为妥。”不等李贤转身,李显已笑着加了一句。

  “唔,孤知道了。”李贤心里头对于李显的话依旧是将信将疑,可又不想驳了李显的面子,这便含糊地应了一声,旋即大步向殿外行了去……

  “滚,滚开,都给老子滚!”

  行宫西边的一间不大的偏殿里,一阵阵暴戾无比的怒吼声在回荡着,不时还间夹着瓷器摔碎于地的爆裂声,在这等禁卫森严的宫廷中显得格外的不协调,很显然,敢在宫禁中如此放肆的,就只有一个人——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一向是个率性之人,也从来都不讲甚规矩,可自打龚家园子案发之后,贺兰敏之已被关在这偏殿里整整三天了,虽说服侍之人不少,也不缺衣食,可却出不了大殿的门,这令本就因丧母失妹而悲愤不已的贺兰敏之更是忍无可忍——贺兰敏之不是没试过冲出殿门,可惜每回都被把守在殿门口的数名身手不凡的宦官给挡了回来,虽不曾受大的伤害,可次次都是被人打晕了送回殿中,着实是耻辱得紧,再加上丧亲的伤痛,令贺兰敏之几乎陷入了竭斯底里之中,但见其在大殿中疯狂地折腾着,将所有能砸的东西全都砸成了碎片,可惜他再怎么闹都没用,不单把门的宦官不理会他的疯癫,便是侍候在殿中的宫女们也全都视若无睹,只要贺兰敏之不出殿门,一众人等全都由着他的性子去闹,既无人去过问,也无人去劝止,这令贺兰敏之更是怒上加怒。

  “滚,都滚出去,滚出去,滚啊,滚……”

  贺兰敏之大发泄了一通之后,整个偏殿里已是一派的狼籍,再也砸无可砸了,无处使劲的贺兰敏之终于无力地坐倒在了一地的各式碎片里,大喘着粗气,口中依旧呢喃地咒骂着,一股子挫败感打心底里不可遏制地涌了起来,眼圈一红,泪水已顺着扭曲的脸庞流淌了下来,正自泪眼朦胧间,突觉殿中的气机陡然间压抑了起来,心没来由地便是一慌,忙伸出袖子胡乱地擦了下脸,红着眼一看,这才发现武后不知何时已站在了他的身前。

  “娘娘,甥儿心痛啊,娘娘,母亲还有姐姐死得好冤啊,娘娘您要为甥儿做主啊,娘娘……”贺兰敏之一见是武后到了,泪水更是忍不住狂涌了出来,伏倒于地,嚎啕大哭了起来,那等声泪俱下之状叫人不忍目睹。

  一见贺兰敏之伤心如此,武后原本饱含怒气的脸色渐渐地缓和了下来,眼神里飞快地掠过了一道几不可察的复杂神色……

  第八十四章殇之恸(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纵使是武后这般杀伐果决之辈,心中一样有着柔软之处,尽管不多,可到底还是存在的,贺兰敏之无疑就是武后心中一个牵挂,其在武后心目中的地位比之诸皇子来说,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哪怕贺兰敏之着实是纨绔无行至极,可武后对其的任性胡为却从无一句的责备,反倒每每出手为贺兰敏之的恶行做掩饰或是善后,对其之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究其根本而论,恐不仅仅是因与姐姐武顺感情深厚之故,更多的怕是因着贺兰敏之的俊朗形象寄托了武后的某种思绪罢了。

  若是可能,武后实是不想贺兰敏之受到伤害,不过么,感情归感情,在大事上,武后断不可能被感情所左右,该下杀手的时候,自不会有丝毫的迟疑,更不可能手软,只是事过之后,内疚却也是难免之事,哪怕不多,可毕竟还是有的,这也正是这些天来武后始终由着贺兰敏之胡闹,却一直不露面的根由之所在,然则今日武后却不能不出面了,此无他,只因病刚稍好的高宗下诏要在行宫里为韩国夫人母女摆设灵堂,还要面见贺兰敏之,深恐贺兰敏之在圣驾面前惹出事端的武后自是不得不移驾亲临。

  “之儿,来,快起来,姨娘自会为尔做主的。”武后眼中的异色只是一闪而过,很快便恢复了清明,弯下了腰,轻拍了拍贺兰敏之不断簇动着的肩头,温和地劝说了一句道。

  “娘娘,甥儿心里疼啊,娘娘……”贺兰敏之虽是听话地跪直了起来,可眼中的泪水却依旧如泉般奔涌着,仰头看着武后,一派伤心欲绝状地哭诉道。

  “之儿莫哭了,姨娘心里也疼着呢,唉,姐姐与月儿就这么冤死在小人手中,姨娘……”武后话说到这儿,眼圈一红,泪水涌将出来,话便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姨甥俩相对恸哭了起来,登时便令一众随行宦官宫女们全都乱了手脚,可却无人敢上前去劝解,只能是面面相觑地傻看着。

  “娘娘,母亲与姐姐一向心善,从不与人争,为何竟会落得如此惨死,甥儿不解啊,娘娘,这究竟是为何啊……”贺兰敏之越哭越是伤心,到了末了,话语间竟有了问责之意味。

  “之儿放心,此案已破,首逆已诛,附逆亦必尽除,以告慰姐姐与月儿在天之灵,来,起来罢,陛下要见你,切不可失了礼数,若不然,姨娘也护不住你,来人,侍候之儿沐浴更衣!”一听贺兰敏之越说越是放肆,武后的眼神里已是精芒闪动,不过却并没有指责贺兰敏之的孟浪,而是温和地劝说了几句之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令,自有侍候在一旁的宦官宫女们一拥而上,也不管贺兰敏之乐意不乐意,架了起来,便往后殿搀扶了去。

  或许是因武后在场的缘故,贺兰敏之倒也没再有任何无礼的行径,只是低声咽泣着,任由一众宦官们搀扶着进了后堂,只是刚转过一道门廊的阴暗处时,贺兰敏之的嘴角边突地露出了一丝的古怪的笑容,内里有着几分的狰狞,几分的怨怒,还有着几分的决绝,至于他为何会发笑,那就只有上天才晓得了……

  不知何时,天又阴了下来,云层压得很低,电光不时地跃动着,雷声隐隐而动,今春的第一场大雨就要落下了,宽敞的大殿里没有点灯,一派的昏暗,几难以视物,然则李显却一点都不介意,丝毫没有通令下人们点灯的意思,独自端坐在几子前,若有所思状地凝视着几子上的一盘残局,手中还拽着一枚棋子,似乎在思索复盘一般,其实心却早已不在棋上。

  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这一眨眼的功夫,重生已是一年有余,经历的事情也不算少了,是该到了好好总结一番的时候了,尤其是值此朝局走向将有大变的情况下,李显不能不慎重地思考一下将来的路该如何走——没错,这一年来李显可谓是暗中做了不少的事,也对原本的历史趋势作出了些修改,甚至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则李显自己却很清醒,只因大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形势依旧严峻得很。

  遗憾,真的很遗憾,对于未能救下贺兰敏月,李显深觉遗憾,只可惜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想也是枉然,这一点李显自是清醒得很,麻烦的是随着贺兰敏月母女的丧命,后宫中再也无人可以牵制武后,而经此大变之后,高宗本就虚弱的身体势必将进一步的恶化,随之而来的便是武后的势力再度高涨,这等趋势似乎已不可阻挡,该如何应变就成了李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李显看来,武后能把持朝政靠的是三条腿走路,宫里挟持天子这一条李显显然是无法可想,别说李显了,便是高宗自个儿在明知武后心野的情况下,都难奈其何,顶多就是竭力扶持太子,以遏制武后日益膨胀的野心罢了,问题是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路压根儿就行不通——太子虽贤,可惜手段不够狠辣,最终难逃武后鸩杀这么个下场,至于武后的第二条腿,那便是大理寺那帮恶棍官吏,这一点李显倒是可以设法利用一下太子,逐步摧毁大理寺里的武后一党,当然了,就算李显不出面推动,太子也决不会坐视这么个重要机构掌握在武后手中,一场恶斗在所难免,胜负虽尚难逆料,然则李显却也并不算太过担心,左右栽赃陷害的事儿李显也不是没那个胆子去做,更何况那帮大理寺官员本身就不是无缝蛋,要挑出些毛病还是容易得很,真正令李显头疼的恰恰是刚刚兴起、尚未成大气候的北门学士。

  以刘祎之、周思茂、范履冰、卫敬业等人为首的北门学士如今只能算是崭露头角,虽经泰山封禅时武后的全力提拔,可毕竟这帮文官的根基较浅,到目下,最多也就只能算是一群中层官员而已,似乎难以在朝堂大局上唱大戏,很难引得起朝中大佬的警觉,可李显却深知北门学士的危害有多大,早在洛阳时,李显就已在琢磨着如何瓦解乃至铲除这颗毒瘤的法子,对于李显来说,北门学士的重要性,其实远胜过武后的专宠内宫以及大理寺那帮子恶棍官吏,原因很简单,这群无耻文人品性虽差,可一个个笔头都甚硬,造起舆论来,实有着翻天覆地之能耐,实不可等闲而视之——李显本人文笔只算一般,不过么,经历过后世官场的打磨,对于如何引导舆论乃至造势却是熟捻得很,加之肚子里有着无数后人的精粹文章,倒也不见得会怕了这帮子无耻文人,问题是李显本人已做出了弃文从武的姿态,势必无法在文事上做出惊人的举动,再说了,李显身为皇子,也不好直接出面跟一帮子地位低下的文官们打笔墨官司,如此一来,该如何打压这帮子北门学士就成了个棘手的大麻烦。

  人才,归根到底还是缺人才!李显明知自己的短板何在,可惜一时半会却没法去解决此事,当然了,若是能将科举之事运作好了,这个问题势必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只不过要想在朝议上通过科举变革的折子,其难度之大,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别看当初在函谷关时李显曾信心满满地说服李贤出面配合,实际上,也就是为了鼓起李贤的信心罢了,真到了朝议时,势必还得有场好斗,能不能得偿所愿,尚在两可之间。

  “七弟,怎地连灯都不点?”

  就在李显思绪纷杂无比的当口上,一阵脚步声响起,满面春风的璐王李贤领着几名贴身宦官大步从殿外行了进来,这一见到李显独自坐在黑暗中,不由地便笑了起来,随口问了一句道。

  “六哥,瞧您这气色,想必是诸事顺遂罢。”

  李显回头看了李贤一眼,见其气色不错,这便嘴角一弯,笑着回了一句。

  “掌灯!”

  李贤哈哈一笑,并没有立刻回答李显的话,而是随意地挥了下手,下令一众宦官们将灯柱上的油灯、蜡烛点亮,自个儿则大步走到几子旁坐了下来,惬意地伸了个懒腰道:“为兄先前觐见实遇到了一个人,七弟猜猜是何人来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