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盛唐风流 > 第26章

盛唐风流 第26章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3:46 来源:免费小说

  李显乃是敏感之人,自是看得懂武后那扫来的一眼里隐含着的隐晦心思,心头不由地便是一沉,可却不敢带到脸上来,忙不迭地躬身应了诺,走到一旁,对着侍候在侧的高和胜一拱手,笑着招呼道:“有劳高公公走一趟,传话小王府上的高邈,着人将孤马车里的礼物箱搬到此处。”

  “不敢,殿下有令,老奴自当遵从。”

  高和胜并没有立刻答应李显的请求,而是飞快地瞄了眼高坐在上首的武后,见武后微微一颔首,这才躬身应了诺,领着几名小宦官自去搬礼物箱子不提。

  “贤儿此番治理岐州,颇见成效,朕皆有所闻,大善,甚合朕意。”高宗很明显不想先前那等尴尬局面再次出现,也没管李显那头正与高和胜交涉,便已笑着夸奖起李贤来了。

  “父皇过誉了,此皆孩儿应尽之本分。”李贤心气虽高,却并非不知好歹之辈,这一听高宗出言夸奖,自是不敢自傲,忙不迭地出言逊谢了起来。

  “嗯,知道本分便好,治一州如治一国,务求以百姓安居为要,朕听闻贤儿在州中劝农劝桑,着力颇多,却不知成效如何?”高宗一者是有心要考较一下李贤的功课,二来也是不想在李显的礼物呈上前再有旁的波折,这便笑呵呵地问起了李贤治理岐州的情形。

  “父皇教训得是,孩儿以为农桑乃是国之根本,当以……”

  李贤其实并不曾猜到高宗如此详问的根由何在,不过么,这么个问题显然正搔到了李贤的痒处上,这一说将起来,话可就是滔滔不绝地出了口,一说起来便没个完了,高宗与武后倒也罢了,都对治理之道颇为精熟,自也听得下去,时不时地还出言问上些政务上的难题,可韩国夫人与魏国夫人却是听得如云里雾里一般,偏生又走脱不开,也就只能是微笑不语地坐在一旁,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唯有李显却是压根儿一句都不曾听进耳中,尽管其脸上满是注意听讲的姿态,其实心思早就转到了旁的事情上去了。

  武后要做些甚事李显已然心中有数,不止是因李显前世已经历过了一回,更因着李显已然看懂了先前武后扫过来的那一眼中隐蔽至极的心思——杀意,尽管不甚浓烈,可李显却敏锐无比地察觉了出来,当然了,李显很清楚这个杀意并非冲着自己来的,而是冲着韩国夫人母女去的,很显然,武后对这对母女的耐心已到了极限,必欲除之而后快了,问题是武后将其与武顺母女的矛盾暴露在两个儿子面前的用心何在?

  背黑锅!只有这个一个解释能说得通!李显在心中将先前所发生的事情飞快地过了一遍之后,已然猜到了些蹊跷——武后上演捉奸记,其目的就是要让贺兰敏月动气,而后再设法挑动一下贺兰敏月的敏感神经,让其与一向心高气傲的李贤发生些不愉快的冲突,锐化二者间的矛盾,如此一来,一旦接下来武顺母女有了甚意外,只怕李贤哥俩个就得成为最主要的怀疑之目标,一番折腾下来,纵使查无实据,却也足可令小哥俩灰头土脸一回的,倘若武后再适时出面搭救一把,自不愁小哥俩不乖乖归顺,从而成为其手中对付太子的绝佳棋子。

  这口黑锅不好背,会死人的!李显虽不敢完全肯定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可依其对武后的了解,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未必就不会发生——若不是先前李显见机得快,拦住了李贤的发飙,只怕李贤还真的就敢跟贺兰敏月当场扛了起来,接下来的事么,或许也就顺理成章了也说不定,当然了,这仅仅只是李显私下的猜测而已,具体如何那只有武后自个儿心中有数,然则,不管怎么说,这个热闹李显都不想去沾到边儿。

  “殿下,您的箱子到了。”

  就在李显立于一旁胡思乱想之际,高和胜已领着数名抬着箱子的小宦官转了回来,见李贤正在殿中大发宏论,自是不敢上前搅闹,只得小心翼翼地凑到李显身边,低声地提点了一句道。

  “唔,有劳了。”

  李显从遐思里回过了神来,侧头一看,见是高和胜转了回来,却也不以为意,他可不想在此时上前打搅了李贤的表演,这便压了下手,示意高和胜待会再说。

  “哟,高公公回来了。”

  李显不想搅了李贤的雅兴,可贺兰敏月却是没那个顾虑,她本就不耐烦去听李贤的宏论,又无法就此脱身而去,早就等得厌烦了,这一见高和胜转了回来,立马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地兴奋了起来,不管不顾地便嚷了一嗓子,立马便将众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了过去,李贤正阐述到一半的宏论也不得不就此嘎然而止了。

  李贤素来刚直,被贺兰敏月如此一搅闹,一口气着实难以咽下,登时便被气得面皮发紫,怒目瞪视着得意洋洋的贺兰敏月,大有就此爆发一把之迹象……

  第七十一章微露的杀机(下)

  死婆娘,自已要找死也就算了,别拉我等兄弟下水成不?对于贺兰敏月这么个狐狸精一类的人物,李显原本并无太多的恶感,甚至还有着几分的期许,毕竟不管怎么说,有贺兰敏月母女在后宫里闹腾着,多少也能牵扯一下武后的精力,可先前贺兰敏月的惊呼声一出,却令李显心中仅存的一星半点好感都就此丧失殆尽了,恨不得拿块破布皱巴皱巴地塞进贺兰敏月那张樱桃小口中去。

  “父皇,母后,孩儿与六哥准备的礼物到了,且容孩儿就此呈上。”心里头气恼归气恼,李显却不能坐视李贤当庭爆发,不得不闪将出来,站在了李贤的身边靠前小半步的地方,有意无意地挡住了李贤的半边身子,一躬身,高声禀报道。

  李显显然是多虑了,李贤这大半年的就藩生涯可不是白过的,尽管心中不悦已极,可李贤却并没有就此发飙的打算,只是忍得比较难受罢了,此时被李显一打岔,心中的怒气自是更淡了几分,看向李显的目光里也就此多了几分的感激之色,只因李贤已感受到了李显这番打岔行为里所蕴含着的维护之心。

  “好,好,递上来,递上来罢。”

  高宗今日点儿着实有些背,原本午饭过后闲着无事,打算趁武后忙着照顾小太平的当口,召武顺母女前来喝喝酒,嬉闹上一回的,可却万万没想到兴致刚刚起了些,就被武后突如其来地打断了,这还不算,居然听闻两个儿子都到了宫门外,不接见都不成了,这才有了李贤哥俩个刚进殿时的尴尬局面出现,如此这般地闹腾下来,别看其如今还含笑坐于上首,其实心里头早就不耐得紧了,这一听李显的礼物到了,自是乐得顺水推舟,也不去询问武后的意思,便有些子独断乾坤地下令李显将礼物呈上。

  “是,孩儿遵旨。”

  高宗不想夜长梦多,李显自然也是这般想法,左右礼物一呈上,高宗那头只消赞上几句,小哥俩也就可以顺势道乏而去,这一听高宗发了话,李显自不会有丝毫的怠慢,紧赶着应了诺,挥手示意一众小宦官们将箱子抬上前来,亲手打开了箱盖,从内里取出两个不大的长条型盒子,捧在手中,走到离高宗席前三步的位置便停了下来,双手将两个盒子高举过头顶,躬着身子道:“父皇,母后,孩儿与六哥准备了些小物事,还请父皇、母后过目。”

  “嗯,呈上来。”

  高宗要看礼物原本不过是个借口罢了,此时见李显手中的两个盒子细长,与寻常的礼物盒大相径庭,还真来了几分的兴致,这便笑着挥了下手,自有侍候在旁的小宦官跑下去接过李显手中的盒子,转呈到了高宗面前。

  “咦,这物事是……”高宗随手揭开了礼盒的盖子,露出了内里的一把玉石为骨,白绸为面的折扇,先是一愣,而后迟疑地伸手取出了折扇,上下打量了一番,愣是没能看出这折扇是如何用法——李显捣鼓出来的折扇在长安官场里倒是流行开了,可洛阳这头么,民间虽已有卖,可宫中却尚不曾流行,至少高宗本人并不曾见识过折扇,不知如何使用也属正常之事了罢。

  “父皇,此为折扇,孩儿手中这柄亦然。”李显笑着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柄折扇,抖手间弹了开来,轻摇地扇了几下作为示范。

  “哦?竟有如此之精巧,好,甚合朕意,不错,不错,好,贤儿、显儿都有心了,媚娘,你看这扇多精致,朕用起来顺手得很,甚好,甚好。”也不晓得高宗究竟是真的喜欢,还是不想先前那等尴尬局面持续,这一迭迭的叫好声显得分外的琐碎。

  “圣上觉得好便好,妾身瞧着也是不错。”武媚娘若有意若无意地扫了李显一眼,也没去动摆在其面前的礼盒,只是淡笑着附和了一声。

  “那好,既是皇后也觉得好,这折扇朕便收下了,算是尔等的孝心了,唔,贤儿、显儿都是连日赶路,想必是累了,那就都散了罢。”高宗显然是一刻也不想在这仁心殿里多呆了,笑呵呵地丢下句场面话,甚至没等李贤哥俩个出言道乏,自顾自地便起了身,手持着折扇摇晃着便行出了仁心殿,贺兰敏月母女见状,自也不想多呆,各自起了身,对着武后福了福,道了声乏,紧随着高宗身后也跑了个没影,就只剩下李贤小哥俩实在是走不脱,只得硬着头皮恭送一众人等离开。

  “儿臣等恭请母后训示。”

  高宗等人去后,武后并没有任何的动作,甚至不曾向小哥俩看上一眼,只是低垂着眼帘端坐着不动,那等若有所思的沉静样子一摆将出来,殿里的气氛登时便压抑了起来,弄得小哥俩个老大的不自在,好一阵子死寂之后,李显眼瞅着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没奈何,只好上前一步,躬身请示了一句道。

  “训示就不必了,贤儿为官一任,能造福一地,那便是好的,显儿一心向学,勤奋自勉,将来必可成器,娘没甚不放心的,更难得尔等孝心有加,娘欣慰得很,都累了罢,下去休息好了。”听得李显出言,武媚娘低垂的双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厉芒,可待其抬起了头来之际,却已是满脸欣慰的笑容,很是夸奖了小哥俩一番。

  “母后过誉了,儿臣们自当牢记母后的教诲,日日以之鞭策自身,断不敢辜负了母后的期望,时候不早了,儿臣们不敢扰了母后休息,就此告退。”小哥俩一听武后叫走,自是都不愿再多逗留,各自出言谦逊了一番之后,肩并肩地退出了殿去。

  “哼!”

  李贤兄弟俩去后,武后默然地端坐了好一阵子,眼神变幻个不停,脸色越来越见阴沉,良久之后,突地轻哼了一声,款款地站起了身来,对搁在几子上的礼盒连看都不看上一眼,一甩水袖,径自离开了仁心殿……

  “七弟,一道去为兄府上聚聚罢。”

  李贤与李显一路无语地出了洛阳宫,在行到各自的马车前之际,李贤突地发出了个邀请道。

  “六哥有请,小弟本该欣然应了,只是今日小弟精神已疲,不若明日一早再聚可好?”李显很明显地犹豫了一下,本想着答应李贤的邀请,可话到了嘴边,还是强自收了回来,只因李显尚未将应对之策考虑清楚,此时相聚亦是枉然,这便婉拒了李贤的邀请。

  “也罢,那就明日好了,六弟珍重,为兄先行一步了。”

  李贤见李显出言婉拒,也没再强求,点了点头,自顾自地便上了马车,须臾,大队人马轰然启动,向着璐王府别院驶了去。

  麻烦大了,这回怕是要死人了!李显送走了李贤之后,也没在宫前多逗留,吩咐了高邈一声之后,也钻进了自个儿的马车中,一路行一路思索着今日的所见所闻,对于武后即将出手的杀机已是了然于心,至于该如何应对,却始终毫无头绪——前世那会儿,李显并没有随驾前往泰山,对于封禅泰山时所发生的事情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些,并不了解真实的情形究竟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贺兰敏月母女都死了,据说是在赴武家的家宴时死于食物中毒,到底是不是如此李显却不敢肯定,是时,背黑锅的是武后的两个堂兄武惟良与武怀运,此二人全都被武后下令砍了脑袋,两家的一众人等也因之全都被流配边关,自此之后,后宫中再无人可以跟武后争宠,而本就惧内的高宗从此后再也没了一丝挣扎的勇气,朝局也因之糜烂了下去。

  凶残,这就是武后的真面目,只要碍了她的事,兄弟也好,姐妹也罢,甚至是子女都可以照杀不误,李显对此自是早有心理准备,却也不以为奇,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那两位“堂舅”死了也好,省得将来武后为把持朝政,将这两货搬到朝中搅风搅雨,当然了,若是能连已死了老爹的武三思、武承嗣等人一起干掉更佳,从这个意义来说,李显倒是可以推波助澜上一番,最好让“武家”被满门抄斩,绝了武后的根也是好事一桩,至于具体如何做,不妨到时候再见机行事也成,然则对于要不要如此行事李显却又有些不太确定。

  没错,李显是很讨厌贺兰敏月这个不知轻重的小女人,不过么,这骚丫头留下来却可以大大地分一下武后的后宫之宠,至不济也能牵扯一下武后的精力,若是能让其母死而其独活,那倒是佳事一桩,问题是能不能办得到却是难说得很,一句话,把握性着实不高,万一要是连自个儿一道陷了进去,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李显可没打算当替罪羊的,故此,该不该插手此事自是得好生盘算上一下,一时半会李显还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头不免便有些疼了……

  第七十二章夜宴(一)

  麟德二年十月初三,高宗及武后率众从洛阳出发,前往泰山,沿途州县黄土铺道,洒水而迎,十月初四,关中各世家从京师启程,赶往泰安恭候帝驾,独太子奉命留京看守,十一月初九,帝假进抵泰安,宿于行宫,随行百官于宫外里许结帐而居,于是乎,车水马龙间,权贵满街,泰安一境柴米为之贵,颇有扰民之嫌。

  正月初三,高宗率群臣封禅泰山,以皇后为亚献,大司空李勣为终献,下诏大赦天下,并改元为乾封元年,大典仪式上,武后亲赐文武百官官阶、勋、爵不等,并下懿旨:民年八十以上版授下州刺史、司马、县令,妇人郡、县君;七十以上至八十,赐古爵一级,免今岁所过州县今年之赋税,可谓是风头出尽,封禅刚毕,武后挂名编撰之《列女传》、《臣轨》旋即发行各州县,再加上一众北门学士纷纷撰文吹捧,武后之贤名遂起焉。

  一场封禅大典竟成了武后一人表演之舞台,其之所为可谓是漂亮至极,绝对的“全垒打”——既有大赏群臣的收买手段,又有着趁势调升那帮子所谓的北门学士之官位的实惠,不仅如此,免地方钱粮之举又可收买民心,再算上一帮子无耻文人的可劲吹捧,舆论上也占据了制高点,说是面面俱到也绝不为过,这么一套套如行云流水般地玩将下来,纵使是李显这等阅历过人之辈也不得不叹为观止。

  无解,真的是无解,哪怕李显已是拿着“显微镜”在观测了,却一样无法找到武后这一系列动作里的破绽之所在,当然了,即便是能找到,李显也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头与武后发生碰撞,如此一来,整个封禅期间,李显所能做的事就只有一桩,那便是冷眼旁观,除此之外,便是等待,等待着一幕大戏的开锣。

  封禅大典是很热闹,不过么,过了也就过了,高宗本身是没打算如此早地便回转京师,可一众大臣们却都有公务在身,自是不能因之荒废了朝堂公务,这不,元宵刚过,先是各地来随驾的地方官们纷纷陛辞而去,紧接着,朝中大臣们也都奉诏陆续返京,喧嚣了一个多月的泰安城也就此渐渐地归于了宁静,当然了,泰安城热闹与否跟李显一毛钱关系也没有,身为亲王,他自是用不着跟大臣们一般搭营而居,行宫里自有着其与李贤的住处,小哥俩这段时日以来皆极为老实,既不参与接见大臣,也不去与大臣们私相交往,每日里就是凑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倒也悠闲得很,这不,一大早地,小哥俩个又摆开棋盘杀上了。

  李显的棋艺不错,三世为人都对此颇有些研究,尤其是后世当学生那会儿更是上过几年的业余棋院,一手棋颇见功力,至于李贤么,水平也就一般,顶多比臭棋篓子强上一线而已,之所以能跟李显杀得有来有去,看似平手相争,其实都是李显在让着他,只不过李贤棋艺实在是臭,看不出来罢了。

  “启禀二位殿下,始州录事参军武攸宁前来拜候,请二位殿下明示。”

  就在李贤哥俩个正埋头棋盘间之际,小宦官张彻从室外匆匆而入,对着小哥俩一躬身,紧赶着禀报道。

  “不见!”

  李贤的棋眼下正处于困境,心自是烦得很,这一听来者的名字甚为陌生,便即头也不抬地冷哼了一声。

  “且慢。”

  李贤不知武攸宁为何许人,李显却是知之甚详,甚至连其来意都心中有数,说实话,这些天来,李显一直在等的便是此人的出现,自不可能让其就这么走了,这便一扬手,呼喝了一声,止住了刚要有所动作的张彻。

  “嗯?”

  这些日子以来,可没少有地方官吏前来拜访,其中不凡刺史一类的高官,然则每回李贤都是按着李显的建议一概不见,此时一听李显居然有要会客的意思,李贤自顾不得再思考棋局了,错愕地抬起了头来,狐疑地看着李显,从鼻腔里轻吭出了一声。

  “六哥,此人乃是始州刺史武惟良之长子,算起来可是你我兄弟的表兄来着。”面对着李贤的疑惑,李显淡然一笑,随口解释了一句道。

  “那又如何?”李贤对武后极为反感,连带着对武家之人也都不怎么待见,压根儿就不在意甚表兄不表兄的,头一歪,不以为然地吭了一声。

  “六哥,此子远道而来,想必有要事罢,何妨一见?”

  李显并不想立刻说破武攸宁的来意,这便呵呵一笑,劝说了一句道。

  “也罢,传他进来好了。”

  李贤皱着眉头想了想,心里头虽还是认定不见也罢,可却不好驳了李显的面子,也就无可无不可地点头应承了下来。

  “是,奴婢遵命。”

  这一听李贤开了口,张彻自是不敢怠慢,紧赶着应答了一声,便要转身出门,却不料他尚未来得及抬脚,李显便已站了起来,顺手将手中把玩着的棋子往棋盒里一丢,笑眯眯地开口道:“六哥且坐,小弟一并去看看好了,莫让人说你我兄弟不近人情。”

  “嗯。”李贤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也没再多说些甚子,低头再次审视起棋局,很显然,在他的心目中,眼前的棋局比起那个不知所谓的表哥要重要了百倍。

  大殿前,一名身着六品官服饰的青年正局促不安地来回踱着步,眼光不时地瞄向阴沉沉的大殿深处,似有所企盼状,这人正是武后的堂兄武惟良之长子武攸宁,此番乃是奉了其父之命前来,为的便是请两位亲王到其一家所暂居的园子赴宴,按其本心,以为此不过是件易事罢了,轻松可以搞定得了,可却没想到都已在殿前都等了好一阵子了,也没见内里有何反应,这令武攸宁的心里头不免有些子忐忑了起来。

  “张公公……”武攸宁正焦虑不安之际,眼光的余角突地瞄见了正缓步行出大殿的张彻,忙整了整衣衫,紧赶着迎上了前去,刚开口唤了一声,突地发现跟在了后头的李显,不由地便愣住了,一时间竟忘了要出言招呼。

  嘿,果然是这个混小子!武攸宁不认识李显,可李显却一眼便认出了武攸宁,只因前世那会儿武攸宁可是武后跟前的一条恶狗,依仗着武后的宠信,没少干那些个没屁/眼的勾当,李显自也没少受其的欺辱,对此人的品性可谓是深恶至极,不过么,此时非彼时,李显自不可能一见面便给其脸色看,此际见武攸宁呆愣当场,李显也没去出言提醒,只是笑眯眯地背手而立,一派饶有兴致状地打量着武攸宁。

  “周王殿下在此,武参军安敢不拜!”

  李显倒是好气性,可站一旁的张彻却是看不下了,斜了傻不愣登的武攸宁一眼,没好气地呵斥道。

  “啊,下官武攸宁见过周王殿下,下官一时失礼,还请殿下海涵则个。”

  武攸宁虽是皇亲,又有官职在身,其实不过是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菜鸟罢了,被张彻这么一呵斥,登时便乱了手脚,行礼不周全不说,口中的话语也含糊混乱,怎么看怎么像个乡巴佬。

  “免了罢,说起来武参军还是小王的表兄,都是自家兄弟,就不必行这些虚礼了。”李显的城府早就修炼到喜怒不形于色之地步,自不会将心中对武攸宁的厌恶带到脸上来,也没去计较武攸宁的礼数不周全,只是笑呵呵地一抬手,煞是和蔼可亲地说道。

  “啊,是,哦,不,下官多谢殿下抬爱了,下官……”李显越是和蔼,武攸宁便越是紧张,口中胡乱地应着,紧张得窘迫异常,一张白脸就此生生憋成了酱紫色。

  “表兄寻小王可是有要紧事么?呵呵,这大殿门口实不是叙话之场所,表兄若是有事,内里说去好了,请!”李显似乎没瞧见武攸宁的窘迫一般,笑着侧了下身,温文尔雅地比了个“请”的手势,客气地招呼道。

  “不必了,不必了,说来也无甚大事,就是家父与家叔备了些席面,请陛下及皇后娘娘赏光驾临,下官奉父亲之命前来,恳请殿下与璐王殿下一并前往,现有请柬在此,还请二位殿下赏光一行。”武攸宁自个儿觉得在李显面前失了礼,有些个跌了份,实不愿再多逗留,更不愿再进殿,这便紧赶着从衣袖中取出了两份镀了金箔的请柬,一躬身,双手捧过了头顶,递到了李显的面前。

  “哦?原来如此。”李显笑着点了点头,伸手接过了两份请柬,也不急着摊开看,随手往衣袖里一塞,笑呵呵地接着道:“二位表舅一番好意,小王感激不尽,若得便,自当前去,表兄难得来上一趟,就请进内叙谈一二,你我兄弟也好就此亲热亲热罢。”

  “多谢殿下美意,下官尚有些俗务在身,就不多打搅了,改日自当再来拜见二位殿下,下官告辞了。”武攸宁不知为何在李显面前怎么也放不开,总感觉缩手缩脚地难受至极,此际一听李显答应前去赴宴,暗自松了口气之余,便是一刻也不想多呆,紧赶着便出言请辞道。

  “也罢,既如此,小王便不强留表兄了,您走好。”

  李显并没有强留武攸宁,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坦然地受了其的礼,目送其转过了殿外的一道照壁,这才撇了撇嘴角,露出了丝冷冷的笑意,一甩袖子,大步走回了殿中……

  七十三章夜宴(二)

  “七弟,你来得正好,哈,为兄可是想出了记妙手,看七弟此番还有甚能为?”听得脚步声响起,李贤从棋盘上抬起了头来,见是李显转了回来,不由地便笑了,一招手,很是得意地指点着棋盘,兴致勃勃地说了一句,丝毫没有过问李显与武攸宁究竟都交涉了些甚事,很显然,在他眼里,武攸宁就是路人甲之流的龙套罢了,压根儿就不值得一提。

  无知者永远无畏啊,嘿,这厮以自我为中心的性子这辈子怕是改不了了的。一见到李贤那副兴奋劲,哪怕李显早就熟知其个性,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头腹诽了一把,只是脸上却依旧笑得无比之灿烂,几个大步走到了几子前,长跪而坐,顺手从棋盒里拿起枚黑子,扫了眼盘面,几乎不假思索地便点在了棋局的要点上。

  “呵,七弟这手棋凶悍啊,欲鱼死网破乎?”一见到李显的棋子落在了战略要点上,李贤不由地倒吸了口凉气,悻悻地咕喃了一声。

  “六哥,表兄送来了请柬,说是要请你我兄弟明晚前去赴宴。”李显没有回答李贤的问话,而是笑着将武攸宁的来意说了出来。

  “不去。”李贤干脆得很,头也不抬地便回了两个字。

  “这……,怕是不好罢,父皇、母后都去了,你我兄弟要是不去,恐惹人闲话。”李显脸上露出了丝苦笑,摇了摇头,解释了一句道。

  “哦?”李贤一听此言,疑惑地抬起了头来,微皱着眉头看了看李显,轻吭了一声,却并没有急着做出表态,李显也不出言催促,只是伸手从衣袖里取出了两份请柬,顺手搁在了几子上。

  “唔,既是躲不开,那就去走上一遭罢。”李贤将两份折子都拿了起来,随意地翻了翻,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有些子怏怏地吭了一声。

  “那好,小弟便让人备上些礼,这就送了去,算是你我兄弟的份子好了。”李显笑了笑,将时候在一旁的高邈叫到身旁,低声地吩咐了几句,自有高邈领着一众人等自去准备礼物不提。

  “这些庸才溜须拍马个顶个的拿手,正经本事却半点全无,七弟,你瞧这请柬,烫金镶银倒是阔气得很,就不知内里有多少的民脂民膏在,哼,无耻之尤!”李贤虽没拒绝李显帮其准备礼物的好意,也打算去赴明日之宴,可心里头对武家之人的怨气却并未因此而稍减,将手中的烫金请柬往几子上随手一丢,毫不客气地叱责了一番。

  “六哥说的是,如今的朝风堪忧啊,若不改观,将来必有奇祸,罢了,此时言之尚早,待六哥青云直上时,再做计较也不迟。”李显三世为人,对大唐的各种弊端自是远比李贤来得清楚,心中同样也有着无穷的感慨,只不过李显很清楚这些事情急是急不得的,也不可能靠发牢骚便能改变现状,这一见李贤脸色不愉,便笑着宽慰了几句道。

  “嗯,不说这个了,来,接着下棋,为兄今日定要胜了此局不可!”李贤性子是有些傲,可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却还是知道的,发了发牢骚之后,也不想再多谈武家之事,这便将话题引回到了棋盘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