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浪淘沙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冬雷

浪淘沙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冬雷

作者:青山荒冢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7 14:48:01 来源:88小说

民间有俗语:“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

十月廿九这一日正值小雪,轰隆震响,阴雨成行。

这阵雷来得突然,雨也下得令人猝不及防,街上行人步履匆匆,货郎小贩们顶风冒雨地收摊。街边杂货铺子门前,有上了年纪的老者抽着旱烟坐在屋檐下,黢黑粗糙的脸上布满皱纹,他狠狠吸了一口烟,喃喃道:“秋后打雷,遍地是贼……冬雷不藏,兵起国伤……这日子,难过哟。”

妇人忙着收衣裳,男人端着粟米粥大口吃喝,垂髫稚子绕柱嬉闹,谁也没留心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在说什么。

“劳驾,拿包针线。”

一位年轻男客站在门外,风雨突然大作,使他的声音有些模糊不清。

男人手里的粥还剩下半碗,妇人将手里的衣裳胡乱往柜台上一放,弯腰从底下取了针线包出来,就着一线将昏未暗的天光,忍不住多看了客人两眼。

素白伞面压得很低,她只能依稀看见小半张清瘦苍白的脸。

男人少有会做针线活儿的,何况他如此年轻,瞧着也不似娶了亲。

这些念头只在妇人心间盘旋了片刻,她见客人站在门外不进来,便主动上前将针线包递出去,接过对方给的铜钱,目光不经意落在了那截露出来的手腕上,发现袖口像是被什么利器割裂了,可没等她细看,那只手便收了回去。

一如来时那样,客人悄无声息地走了。

看来是要补衣裳吧。妇人心里想着,这才发现门口的老者已许久不作声了,一双浑浊的眼睛瞪得很大,直勾勾地望着客人远去的方向,手里粗制劣造的旱烟杆子几乎要被他捏断。

男人喝完了粥,坐在板凳上逗儿子,妇人只好走出门去,弯腰在老者耳畔道:“爹,雨落大了,该坐进来咯!”

“血……”

干裂的嘴唇颤抖了好几下,老者从牙缝间挤出一个字。

妇人一愣,只见老者将烟杆抵在了左手小臂上,神色惶恐地道:“他手上这里,有血!我瞧见了,这么长!血滴在——”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望着门前被雨水冲刷干净的青石地,再也说不出话来。

针线除了缝补衣裳,还能做些什么?

昭衍怀里揣着针线包,手持天罗伞走在漫天风雨中,不多时便路过了庆安侯府。

再过三天,便是庆安侯萧胜云的头七。

他没有走近,素白伞面往上一移,双眸远远望着侯府门前挂起的白灯笼,唇角轻轻扬起。

庆云侯府内,亦有人这样笑着。

老侯爷去得突然,丧讯早早传了出去,京里但凡与庆安侯府有点瓜葛的人家都听闻了讣告,宫中也派了人来,想来到了头七那日,场面必然不小。

众所皆知,庆安侯府是萧太后的娘家,萧胜云生前又贵为侯爵,丧仪自当由礼部来主持。因着右侍郎陈敏卷入大案暴死一事,礼部上下正是人人自危之际,猝然接下这烫手山芋当真叫苦不迭,何况这些官员们最是消息灵通,萧正风被撤职的消息虽未大肆宣扬,但在许多人那儿都不是秘密。萧胜云这一去,在皇帝正式下旨让萧正风袭爵之前,庆安侯府里没有一个身份尊贵的当家人,怎样筹备礼制、以何姿态迎来送往……这些琐碎礼事恰恰是眼下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少夫人张氏在这短短几天里叹过的气比前半生加起来还要多,萧正风那天晚上亲自用刑拷问了那名婢女,不知得到了怎样的结果,这三天来成日关在屋里不见人,只有他的一名心腹出入过几次,似这等人一生只为一个主子忠心,哪怕面对张氏,对方也是闭口不言的。

她没再见过那名婢女,不知人是死了还是被押去何处苟延残喘,侯府里也将所有炭盆撤去,宁可受些冷也不愿在这节骨眼上触萧正风的霉头。

张家与萧家有亲,自是早早来人帮忙了,张氏悄悄从娘那儿得了一封信,细看是祖父的亲笔,信里的意思很清楚,是让她为自己和儿女早做打算。

为何要打算,又如何打算?

张氏心里跟明镜一样,可她不敢回信,更不敢让这封信露到萧正风面前去,阅后即焚,却不知信上一字一句早已被人誊写下来,秘密送到了萧正风手里。

这四天来,萧正风不曾睡过一个安稳觉。

世人常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萧正风以前是不信邪的,如今尝到苦楚却不得不信了。他像一只怕见光的老鼠,孤零零蜷缩在阴暗封闭的房间里,浑不见从前意气风发的模样,脑子也如同裂成了好几瓣,无数念头冲撞不休,使他日夜难安,灵魂依稀浮在**表面,化为一道看不见的枷锁,他整个人下沉了。

张尚书写给孙女的这封信很短,萧正风一眼就能看完,他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声冷笑,满是嘲讽和狠戾。

“都说人走茶凉……”他抬头看向对面的人,“我这还没走呢,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要泼茶了,还是我亲岳家。”

如同上次那样,陈朔坐在内间茶桌旁,这封誊写信正是他给的手礼,萧正风固然疑心极重,但他不认为陈朔会以这样拙劣的手段造假诓骗自己,毕竟他与爷丈人沆瀣一气许多年,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位吏部天官顺风张帆的本事。

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多年下来利害勾连极为紧密,哪怕萧正风如今跌落泥沼,张尚书也不会冒着巨大风险舍弃他。

除非这老狐狸嗅到了某种极为不妙的味道,认定他这一跌就再也扶不起来了。

对此,萧正风竟不觉意外。

萧正则将他撤职禁足,不仅用了听雨阁铁令,还请动了太后密旨,哪怕侯府里出了这样大的事,萧正风也一步踏不出侯府大门。

好在他手底下不是一个能用的人都没有。

这四天里,他三次向萧太后上书,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请求萧太后在萧胜云头七日出宫回府,送亲兄最后一程,尽手足之情,表君臣之恩。

虽说大靖礼制不如前朝繁琐严苛,萧太后与庆安侯又是至亲兄妹,如此算是人之常情,但天家是君而君臣有别,岂有君为臣悼之礼?

萧正风胆敢提出这个请求,一是萧太后临朝称制二十五载,早已权倾朝野,为弄权立威而僭越礼制之事她不是没做过,满朝文武正为前段时间的风波提心吊胆,量士大夫们也不敢多言;二是萧胜云这一死,萧正风理应袭爵,从此名正言顺地成为庆安侯府当家人,拿回自己应得的权力。

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对眼下的萧正风而言,俱是前途未卜。

廿五当晚,他亲耳听到那遍体鳞伤的婢女吐露真相,她死也不肯认下杀害老侯爷的大罪,可她的确是萧正则手底下的人。

丧父之痛固然令萧正风怒恨高燃,可他没有昏头,萧正则的确有可能杀害自己的父亲,但不止他一个人有,前不久突然找上自己的郞铎和陈朔亦然。

京城是一滩浑水,养不出干干净净的鱼儿,这两个家伙都心怀不轨,前者想要利用萧正风暗中积攒的势力发动一场大乱,后者则不甘自己苦心经营数十年的一切都为姑射仙做了嫁衣,是以萧正风处境越艰难,他们越容易达成目的。

身为皇亲国戚,萧正风的身家性命都与大靖休戚相关,他或许会为陈朔的条件动心,但绝不肯与郞铎有任何实质合作,除非万不得已。

因此,郞铎同样有杀害萧胜云、嫁祸萧正则的动机。

萧正风想要真相,却不相信从任何人口中得到的答案,于是他向萧太后上书请求素服临吊,以这样逾越的要求试探萧太后的态度。

只要萧太后答应下来,于头七之日亲至庆安侯府,当面保证他会依制袭爵的事实,文武百官都将知道萧氏荣宠如昔,那些心思浮动的萧家人也将安分下来。

然而,两次上书,两次石沉大海,萧正风的心也飞快下坠,到了第三次,他不仅重书奏请,还令心腹带上了那支紫玉簪。

萧太后或许已懒得看他的上书,但她不会认不出这支簪子。

这一次,萧正风终于得到了回应,却是永安帝将在头七日辍朝,亲自前来吊唁庆安侯。

君主悼臣,纵观古今并非绝无仅有,况且庆安侯萧胜云不仅是臣,更是国舅。

这事在礼制上或许难免微词,但一定小于太后出宫引发的争议,已经是萧太后能给予的最大让步,放在谁家都是无上恩荣。

可萧正风只觉如堕冰窟。

永安元年至今已有二十五年,京里这些权贵哪个不是心里有数的人?先帝是九五至尊,今上这个皇帝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萧正风地位不稳的当下,一个傀儡的作态根本无法帮他安抚人心,这样模棱的态度只会让人生出更多猜忌。

“……我不明白,萧家风光不再对她有何好处,值得她这样力挺萧正则?”

当着陈朔的面,萧正风事到如今也不再藏着掖着,他将信纸丢进小香炉里,眼看着纸张焚烧成灰,阴郁如水的眼底也好似被点燃了一样。

陈朔道:“今时不比往日,太后娘娘只是在为日后做打算罢了。”

萧正风皱起眉:“你说什么?”

“以世子之见,萧家能有今日风光,根本究竟为何?”不等萧正风回应,陈朔又从容道,“恕卑职冒犯,萧家能翻云覆雨二十五载,除了太后娘娘与家族同气连枝,更得仰赖当今陛下。”

永安帝是傀儡不假,但有了这个傀儡,萧太后才能镇压无数阻力,强势掌控朝纲。

“这次建王父子阴谋败露,一些顽固朝臣与宗亲们的企图也随之落空,看上去是太后娘娘和萧家赢得所有,但世子扪心自问,一切难道就此终止?”

不过暂时偃旗息鼓,待日后时机再临卷土重来。

“此番风波给太后娘娘提了个醒,当今陛下已年过而立,偏偏有女无子,一朝未定储君则国本不稳,万一……”陈朔顿了片刻,眼中仿佛凝了一层血光,“世系转移,古已有之。”

永安帝没有子嗣,一旦他驾崩或是退位,皇位就要落在同宗亲王那里,除非萧太后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赌上整个萧家的全部底蕴,搏一个篡权夺位。

萧家已是百尺竿头,进退两难。既如此,举棋不定之前必得按兵不动,韬光养晦就成了最明智的选择。

“萧家内部如何看待世子与萧阁主之争,不必外人置喙,世子心中最为明了。”陈朔意有所指地道,“关键在于,太后娘娘属意将来由谁掌控萧家?”

萧太后,他的好姑母,始终是站在萧正则那边,从未施舍给他一个眼神。

张尚书的这封信就是佐证。

“萧正则,庶子尔尔……”

是了,萧胜云与萧正风父子一日尚在,萧正则就一日不配做萧家名正言顺的主人。

因此萧胜云死得不明不白,萧正风也落到了这一田地。

他也不是不清楚,所以才会送上那支紫玉簪,只要萧太后肯回心转意,他甚至可以不追究从前种种,当做自己一无所知。

如今看来,他的孤注一掷只换来了催命符。

永安帝无子,恐将世系转移,而萧正风若是暴死,他尚不知事的孩子就是另一个“永安帝”。

萧正风缓缓抬头,目光森冷地看着陈朔:“这就是你想告诉我的?”

“不止如此。”陈朔眼里难得带上了一丝怜悯,“想来世子也知道,姑射仙同玉无瑕之间有过数年合作,此二人皆狡诈如狐,实是貌合心离,故而姑射仙早在几年前就叮嘱卑职暗中搜罗玉无瑕的把柄,其中有一件事——”

六年前,锁骨菩萨玉无瑕入听雨阁惊风楼。

不久,庆安侯萧胜云新纳美妾,中风瘫痪。

“那名美妾是被您在盛怒之下亲自打死的,连尸体都拖去乱葬岗喂狗,但您有所不知……此女原本出自慈宁宫,后被送去了玉无瑕那里改换容貌。”

天下肖似之人并非没有,但哪有这么多巧合?

就在这刹那间,萧正风的脑海中掀起了一片狂风暴雨,他眼里的血丝几乎凝结成块,放在膝上的手紧攥成拳,根根青筋在他额角突起,仿佛扭动的蛇。

陈朔为自己添了一盏茶,耐心啜饮。

好半晌,他终于得到了今日最满意的回答——

“通知郞铎,那件事我应了。”

窗外又炸响了一声雷。

天昏雨密,雷声阵阵,这场雨已下了半日有余,仍没有停歇的架势,以至于夜幕未临,街上已是罕有人迹。

大雨中,昭衍的身形变得影影绰绰,他一手擎着伞,不急不慢地回到了平安坊,却是向着东北角的惊风楼去。

自打四明馆风波后,玉无瑕便被软禁在惊风楼主院里,副手之一的杜允之同样深陷泥沼,另一个副手兰姑虽暂免了牢狱之灾,但其遭到杜允之的指控,眼下也被暂时调往别处。如此一来,惊风楼已是群龙无首,由萧正则亲自接管一应事宜,几个管事的都奉命暂驻总坛,又各自带走了相关交接人,使得这厢冷清了许多。

此时,一队出身总坛的地支暗卫顶风冒雨守在主院外,他们奉萧正则的命令看管玉无瑕,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出入。

昭衍没有靠近他们,而是在即将被对方发现之前错步绕路,来到百步之外的牌楼下面。秋娘正在这里窥视,像是一个无声的幽灵,灰扑扑的衣裳,不起眼的身形容貌,连气息都收敛近无,整个人如寄生在石牌楼下的一簇老藤。

乍见昭衍,她眉头皱了皱,见周遭无人注意,这才从藏身处走了出来,打着手势询问他的来意。

伞面轻移,昭衍的脸色异常苍白,只听他道:“阿萝那边遇上了麻烦,请秋前辈回去一趟。”

闻言,秋娘眉头皱得更紧,目光越过他朝前方看去,昭衍明白她顾虑为何,遂道:“阿萝心里有数,前辈勿忧,随我快去快回便是。”

他这样劝说,秋娘总算点了头,趁着没被人发现,两人抄了条偏僻暗径快步往惊风楼走去。

雨势越来越大,北地冬日里实在难见这样的雷雨天。

秋娘身上未着蓑衣,手边也没备伞,于是走在了昭衍右侧,听着雨水淅淅沥沥地打在伞面上,起初不觉有异,等到走过了一段路,忽有一道雨线淌进了后脖颈,令她浑身一凉。

抬头,原来是一侧飞檐上的雨水倾注下来,渗透了伞面缝隙。

这实在是件很常见的事,哪怕手里撑着最好的油毡大伞,也受不住这样多的雨水泼洒。

只不过,天蚕丝织就的天罗伞,刀枪不入水火难侵,竟会防不住一场大雨吗?

这个念头猛然划过心尖,秋娘脚步骤停,昭衍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眼看就要转身。

秋娘毫不犹豫地拔剑出鞘,直刺对方持伞的左手。与此同时,昭衍右手飞快在胸前一抹,点点寒芒自指间暴射而出,穿风透雨,飞射秋娘面门!

“轰隆——”

又是一声惊雷炸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