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 > 第2969章 重建

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 第2969章 重建

作者:我向苍天借明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5:51 来源:书海阁

雍正二年二月的这场平叛大战在历时十四天之后,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岳钟琪率五千精兵,千里突袭,直捣敌穴,可以称得上是为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立下了“奇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场平叛之战,无疑是极为积极的。其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结束了和硕特蒙古割据青海、控制西藏的历史,确立了中央政府对青海地区的直接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发展。

虽然平叛之战画上了句号,但是从精益求精的角度来讲,并不能算作是十分圆满,毕竟叛军首领罗卜藏丹津最终还是侥幸逃脱,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王没有擒到,怎么能够算作是取得了圆满成功呢?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叛军势力被成功地驱逐出了青海境内,青海重归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毕竟青海之于西藏实在是太重要了,表现上来看是保住了青海,实际上是一同保住了西藏,如果青海失守则意味着西藏的局势立即陷入岌岌可危的局面,真若到了那个时候,怕不是皇上在京城连屁股都要坐不稳了。不御驾亲征不足以解决问题,但御驾亲征之后皇权怎么办?是要稳坐龙椅还是要领土完整?那个时候的皇上才是真正地犯了难了。

之所以没有过分苛求这一场平叛的结果,还是因为有个珠玉在前的参照物,那就是康熙末年的那场西北平叛之战。那场战事的结果也是未能将匪首策旺阿拉布坦生擒活捉,也是将匪首赶到新疆腹地之后就采取了维持稳定的策略,只加强西北驻军,没有将策旺阿拉布坦赶尽杀绝。因此将这两场西北平叛相比较,可谓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正因为眼前这场平叛之战与康熙末年的西北平叛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对于皇上来讲,这场战役的胜败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平叛还没有正式开始就已经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样是西北地区,同样是民族分裂叛乱活动,同样是发生在青海境内,只是匪首换了姓名,坐镇中央的帝王也换了姓名。有先皇成功平叛的珠玉在前,皇上实在是半丁点儿都输不起。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先皇的儿子,若是这场平叛之战输掉了,他还有什么脸面继续执掌大清帝国的江山?就算是没有被反对派拉下这把龙椅,恐怕连他自己心里这一关都过不去。现在好了,岳钟琪果然没有辜负他的重望,虽然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一战的结局与上一场西北平叛简直就是出奇地一致,虽然作为儿子没有能够成功地超过他的老子,只是勉强守成成功,但至少他没有输了先皇,没有输了那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总算是令皇上的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毕竟这场平叛既面临皇权的斗争,又面临国库亏空的巨大压力,而先皇当时至少是稳坐中央,朝廷库银也没有捉肘见襟到连皇宫都要宫分减半的程度。

这场胜利对于国家来讲是保持住了领土完整,对于皇上来讲,既巩固了自己这把龙椅,同时又成功发掘并抚养了一员将来在西北战场可以独挑大梁的得力干将,着实是解了他的一个心头大患,因此对岳钟琪更加的恩宠有加。

尽管岳钟琪作为一颗耀眼的新星冉冉升起在政坛之上,但是皇上这一次并没有像前些日子拍板设定作战方案那样将偏袒之心照然若揭,更没有像一些早就嗅出异样味道的大臣猜测的那样,立即迫不急待地将抚远大将军之职换到岳钟琪的头上。为什么呢?

皇上再是偏心,但他还是理智尚存之人,岳钟琪再是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但是这些胜仗的取得离不开最高指挥官的运筹帷幄,如果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如果没有配备给他最顶极的精兵强将,如果没有为他组织强有力的辅攻和支援,如果将他派往辅线作战而是由年将军自己率领主力进攻部队,那么岳将军拿什么建功立业?

再者说了,还是那个现实的问题,岳钟琪只是一战成名,并没有一战出师,仅凭这一场平叛之战的历练还远远不足以成就一代将才。一颗璞玉要经过精雕细琢才能够成为耀眼的美玉,而这个精雕细琢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必须假以时日、悉心栽培,方能成器。

现在罗卜藏丹津的势力虽然被逐出了青海境内,但是被叛军扰乱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可不是瞬间就能够恢复的。特别是此时战乱刚刚平息,民众的情绪还于极度惊恐之中,罗卜藏丹津鼓吹的重建蒙古帝国的主张不但仍然还有很大的市场,甚至可以说占据了主流的舆论导向。罗卜藏丹津掀起的这场叛乱不仅仅给青海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对青海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此时的青海用百废待兴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此话一点儿也不假,打仗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其它因素,只要有英明决策的指挥官,有行令禁止的士兵,有足够的银子,再加上民心所向就基本具备条件了。而治理一个国家或是地区却是没有这么简单,方方面面的事务都要事无巨细地考虑清楚、仔细衡量。皇上从一个管理单一部门的普通的皇子一夜之间转变成为一个国家的君王,个中甘苦自是有很深的体会,当然也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才通过这场平叛之战脱颖而出的岳钟琪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掌管地域辽阔、局势不稳、民族事务复杂的西北地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既然岳钟琪缺少历练,延信缺乏能力,而年大将军多年的川陕总督任职经历,多年的西北西南民族地区事务管理经历,无疑是青海战后重建的唯一人选。

年羹尧的过人之处不仅仅体现在战争年代的行军打仗方面,更重要地体现在边疆统治的水平之上。众所周知,无论是西南还是西北,都是少数民族聚居混杂之处,除了阶级矛盾以外,民族矛盾占了非常大的比重。罗卜藏丹津所谓的重建蒙古帝国主张极度地蛊惑了人心,平叛胜利又是依靠武力取得的结果,而人心岂是能够用武力征服的?

凭借多年任职封疆大臣所养成的敏锐头脑,年大将军早早就意识到了战后重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当岳钟琪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之时,年二公子已经向皇上提交奏折一封,系统阐述了他对于青海战后重建的种种设想,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制定了《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和《禁约青海十二事》,对青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进行全面整顿,

首先他根据“宜分别游牧居住”原则,将青海蒙古族仿照内蒙古扎萨克制度分编为29旗,各旗之间划定游牧界限,规定不得强占牧地,不得互相统属,不得互相往来;其次再仿照内蒙古的盟旗制,“编置佐令、以扎萨克领之”;此外还建立会盟和朝贡制度。如此多管齐下将青海地区置于大清帝国的直接统治之下,不给叛乱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对于喇嘛教寺院也进行了整治。这次叛乱中寺院不仅仅是匪首依靠的重要力量,甚至发展成为叛乱的主导力量,这个异常发展的新动向当然引起了年大将军的高度重视,为避免再有此类情况的发生,他不得不高度重视对寺院势力的掌握。其实早在康熙朝末年时期,喇嘛教在中央的大力扶持下得到迅速兴起,青海地区的寺院就达到了千余所,西宁地区寺庙的喇嘛多的有二、三千人,少则也有五六百,对此年将军称之为“藏污纳垢之地”。由于喇嘛教在大清帝国的地位极高,以至僧人们也渐渐地水涨船高般地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社会特权阶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僧侣会这么积极地参加罗卜藏丹津发起的这场叛了。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年将军建议坚决制止打压寺院势力,对于参加叛乱的喇嘛们或镇压或遣散,对于寺院的喇嘛人数和房屋规模进行严格限制,由朝廷定期派官员前来稽查,避免过度发展,日后渐成雄霸一方的宗教割据势力。这样一来,在青海蒙古族和藏族中影响较大的喇嘛寺院也被直接置于大清帝国的严密控制之下。

皇上这样的铁腕人物眼睛里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而年大将军提交的这份奏折几乎是一字不差地道出了皇上的心声,与他自己心中初步构想的青海重建方案完全吻合,因此几乎是只字未改就批准了年二公子的建议。

当皇上放下朱笔,合上奏折之后,心情并没有因为年羹尧这份极对其心思的奏折产生半点喜悦之情,相反他的心中竟是格外的沉重。按理说,大清帝国有此良将他应该欣喜才是,可是,这年将军也只称得上是“良将”而没有同时成为一名“忠臣”,他要受制于年将军到什么时候呢?岳钟琪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成长为展翅翱翔的雄鹰呢?

喜欢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请大家收藏:(wuxia.one)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