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 > 第2961章 遣将

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 第2961章 遣将

作者:我向苍天借明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5:51 来源:书海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银子问题稍稍有些头绪之后,皇上决定将平定西北叛乱的决定公诸于众,而他选择的公布方式也有些特别,不是像往常那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接亲口宣布,而是通过下发一道上谕的方式间接昭告天下。

雍正元年十一月初月,皇上正式任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加封二等公,坐镇西宁指挥平叛,同时从陕甘各地调集精兵即刻前往青海平定罗布藏丹津的反叛。

随着这一道圣旨的下发,平定罗卜藏丹津之战在雍正元年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全面爆发,战事从以往的零敲碎打瞬间进入白热化阶段。

战事已经全面打响,而这道上谕引发的连环效应仍然没有停止。不论是谁都从这道圣旨中读出了其中的全部含义:空缺将近一年的抚远大将军一职终于由年羹尧走马上任,其权势和地位仍然凌驾于云南、贵州等其他各位总督之上,而曾经掌管大将军信印的延信终是成为弃将。这样的结果不出任何人的意料之外,因为换作他们任何一个人当这个皇帝,也都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是的,皇上坚持了五个多月,终于在罗卜藏丹津的猛烈攻势下不得不放下他对年羹尧的所有偏见和狐疑,也就是说他最终选择了年二公子,完全是被逼无奈之举,绝非他心甘情愿,因此在他签发上谕的那一刻,握着朱笔的手举了又落,落了又举,令一旁服侍的高无庸看了也是委实地心疼皇上。那么骄傲又自负的一个人,先是被逆臣贼子罗卜藏丹津逼迫,现在又被局势逼迫,被朝中的反对势力逼迫,心里的苦跟谁去说呢?原本还有一个贵妃娘娘能够时时解他宽心,现在因为这位娘娘也姓年,以致皇上连这唯一的一个宽心人都说不得了。

话说那年二公子身为十余年的封疆大臣,历任四川总督和川陕总督,熟悉西北事务,在处理西北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事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巩固帝国边疆安防等方面同样具有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特别是在平定西南各路匪患,以及后来与十四阿哥并肩战斗的三、四年期间,以及最终平定了策旺阿拉布坦叛乱等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作为一个文官出身的翰林院检讨,能够取得如此卓着的军功,更是极为难得,实实在在地堪称“文武双全”的典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由他出任抚远大将军一职,整个朝堂之上没有一个人不服气,绝对是不二人选。

然而年二公子本身的政治立场实在是让皇上头痛至极。这位国舅大人从来都没有让皇上省过一天的心!不管他是从前的皇子,还是现在的皇上,年羹尧总是一副让他摸不透、猜不准的姿态。从出身来讲,年二公子一直是八阿哥一党的重要成员;从近十年的雍亲王门人的表现来讲,对皇上这个主子也从未显示出应有的尊敬与谦恭之举。面对如此桀骜不驯、骄纵跋扈之人,皇上心中实在是没有底,不知道能否训服这头自由翱翔了十多年的边疆之鹰。这也是十四阿哥从西北奉召回京奔丧之际,皇上改派由延信执掌抚远大将军信印而不是由年二公子接任的一个重要原因。若论能力,延信当然是在年羹尧之下,除了宗室出身之外,毫无任何优势可言,然而当时身处皇权斗争的关键时刻,皇上不得不放弃了他一贯的任人为贤的用人原则,做了一回任人为亲的“昏君”,然而他也有他的苦衷,枉他拥有这么一位实力雄厚的亲二舅子,却是想拉拢对方不给面子,想利用又没有把握是否与他同心同德。

现在战事当头,被罗卜藏丹津逼入绝境的皇上为了大清帝国的利益,不得不放下个人恩怨,一切服从于帝国江山永固这个唯一的前提,对于具有丰富作战经验、又熟悉西北事务的旷世奇才,他只能是横下一条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毕竟大敌当前,此招虽为险棋,但唯有放手一搏,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毕竟对于与罗卜藏丹津之战,不仅仅是关系到新生皇权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更是关系到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关键时刻,谅他年羹尧在如此大是大非面前,理应服从大局,捐弃内部党派纷争的前嫌,以保家护国为首任。因此皇上果断地决定,启用年羹尧!就当是押宝赌一把,他也要义无反顾地做出此等选择,尽管无法预知战事的结局如何,但是他一定要确保自己现在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最后是以落败而告终,他也能够拍着胸膛问心无愧地说道: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列祖列宗。

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是关系到整个雍正王朝荣辱成败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一场战事!一方面,这是新生皇权建立之初面临的第一场大战役,皇上自幼以来一直都是文强武弱,这个形象在崇文的汉人心中无可非厚,但是在崇尚武力,也是依靠武力打下江山的满州人心目中,他的这个特点就会经常被世人拿出来诟病一番。因此皇上急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既巩固了皇权,又提升了个人威望,从而彻底改变世人对他的偏见,从而充分证明先皇选择他作为继承大统者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另一方面,西北边疆的稳定,对于大清帝国版图的完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过先皇平定三蕃的丰功伟绩,大清帝国逐步走向了国运昌盛,但是相较于其它边疆地区,西北是最不稳定的区域,就连八岁登基具有丰富帝国统治经验的先皇都没能实现在该地的长治久安,更不要说才刚刚掌权,还在摸索中前行的皇上了。

然而不管有多少借口都不能够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祖宗们打下的江山,岂能在他的手中丢失一寸一毫?他没有能够成为打下江山的帝王,为大清帝国开疆拓土,反而将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大好河山拱手相让,那他岂不是千古罪人,他将来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事实证明,皇上大胆起用年二公子,这个宝,他押对了!

自接到上谕那一刻起,年羹尧一刻不停地开始了开赴前线的各项准备,只用了短短三天的时间就从陕甘各地调集精兵前往青海平定反叛。此时罗布藏丹津经过五个月的积累,从当初的几千部众发展到现如今的几万人马,再加上临时收缴和暂时依附的其它部落乌合之众,也勉强可以号称十万大军了。而年大将军从各路调集的人马只有五万之众,既是长途奔袭兵力有限,也是军响不足而捉肘见襟的表现。

然而敌我实力悬殊对比似乎难不到这位新晋抚远大将军,毕竟他的学识和阅历都摆在明面上的,响当当的资历是靠自己的人材实学真本事打拼出来的,不是依靠溜须拍马和行贿受贿平白得来的,是凭借多年署理边疆事务的丰富经验,特别是与十四阿哥共同作战,参与平定策拉策旺阿拉布坦叛乱的骄人战绩,恰恰印证了那一句至理名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留下的。因此,即使是困难重重,他仍是凭借高人一等的远见卓识和旁人难以企及的实战经验,用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役堵住了悠悠众口,也给皇上吃了一颗彻彻底底的定心丸。

现在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回过头来看这一场平叛,因为感受不到当时的烽火硝烟,而说起来异常轻松,然而当我们把当时的战况回放一下就又会惊讶地发现,原来那是一场多么艰苦的战斗,难以想像也难以置信,但结果只有一个,年二公子赢了!

平叛的艰苦程度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当年羹尧率五万大军兵临青海边境的时候,已是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时节,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而至的人马,并不熟悉的作战地理环境,一骨脑地都摆在了新一任抚远大将军面前的,这是一场决定他自己命运,也是决定皇上命运的一场战役。

老天爷从来不会厚此薄彼,深深的积雪挡住了以年羹尧率领的平叛大军前进的道路,也同样冰封住了叛军的老巢,令他们同样受困于恶劣天气而不得不龟缩在匪穴之中。不过,老天偶尔也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公平,虽然罗卜藏丹津盘踞的匪穴也被白茫茫的深雪覆盖,行动困难,但是福祸相倚,狡诈如他一下子就化弊为利,利用深雪做掩护,树立起一道天然的屏障,将他的巢穴无衣无缝地隐藏起来。此外叛军是本土作战,不但熟悉地理环境而且还是以逸待劳,仅凭这一点,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又进一步地拉大了。

喜欢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请大家收藏:(wuxia.one)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