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现言 > 红楼之公主画风不对 > 第21章

红楼之公主画风不对 第21章

作者:木兰竹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12-26 08:55:05 来源:免费小说

  “不要以为,吃里扒外,是一件容易事。”公主轻声细语道。

  跪着的人看着小厮把那已经被打的不成人型的小二的嘴封上,再拖着那几个人来到水池边扔下去。他们就看着被绑着的人在清澈见底的水池子底挣扎,那恐惧的神情深深的印在了他们脑海里。

  “别人家的承诺,都别信。不要以为做出了这种事,还真的有谁能保得住你们,知道么?”水珏环视了一圈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的人,“本宫这些日子在江南呆着,哥哥又太忙,看来是对京城里人疏于管教了。好在本宫已经回来了,以后会多给你们提个醒的。”

  水池子里渐渐没了声息,而院子里也鸦雀无声。

  “姑娘看着了吗?背主是没有好下场的。”吴嬷嬷对扒着门缝偷看的林黛玉小声道。

  林黛玉气一短,吓晕了过去。

  ..................................

  这 公主的流言没传两天,就被压了下去。人们疑问道,长兴公主体弱,是整个京城都知道的事。这长兴公主自回京之后没多久,就再次病倒,每日都可以看见御医的马 车来往瑞亲王府,就是传流言的那一日,御医都去了瑞亲王府。这病着的公主,怎么可能大晚上去什么酒楼?都知道瑞亲王对长兴公主爱护有加,怎么可能不顾长兴 公主的身体把人带出来?

  再说了,若是瑞亲王带出来的,那瑞亲王身边怎么可能没个侍卫小厮,就算冯紫英喝醉了冲撞到门口,也会被侍 卫小厮拦下来吧。这王府的令牌一出,给冯紫英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往里面闯,怎么也不可能冲撞的到公主。若是公主自己出来的,就更不可能,别说瑞亲王府当天 还召了御医,长兴公主拖着病体怎么独自跑出去。就说王府边上的人看着瑞亲王回府的,瑞亲王在府里,怎么也不可能让长兴公主独自出去。

  而冲撞了公主这么大的事,冯将军府上也一点动静都没有,甚至连个赔罪都没,更不符合常理。

  于是民众们纷纷传言,这到底是谁这么大的胆子,空口编排公主的声誉。都知道公主除了体弱之外,温婉贤淑,被皇帝多次称赞,宠爱有加,为当朝皇女中唯一未大婚而封公主的。谁这么恶毒?

  后来又有传言,普通老百姓自然不可能有胆子乱传公主的坏话,甚至乱传冯将军府上的坏话都不可能。要知道冲撞公主,冯紫英可是会被问罪的。而冯紫英是冯将军独子,这简直是害冯将军全家。所以嘛……呵呵,不可说不可说。

  水靖在留言差不多压下来之后,就给冯将军递了消息,两个人一起跑到朝堂上哭。一个哭自己妹妹声誉受损自己不活了,一个哭有人想害死自己儿子不活了,一个王爷一个老将军,把朝堂弄得跟灵堂似的,哭的一个比一个大声,把满朝文武官员弄得哭笑不得。

  不过这计谋确实是粗暴又恶毒。若不是民众们没被煽动,公主的声誉真的受了影响,瑞亲王这么爱护妹妹,肯定会迁怒冯紫英。到时候瑞亲王一脉,说不得就会和冯将军那一脉中立勋贵掐起来。这朝堂,就扰的更乱了。

  只是这朝堂中的事,居然牵扯到一个和朝堂之事毫无关系的羸弱公主,实在是令人齿冷。

  虽说天家无亲情,但长兴公主何其无辜,她的善良朝臣也都有所耳闻,都知道她为了修复兄长们的关系的所作所为。某些人不但不领情,反而陷害于她。虽说这声誉对于受宠的公主而言,真不算什么。但是好歹是个女儿家,总会被恶心到。

  皇 帝怎么会不知道这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水靖带水珏出去吃饭的事,提前知会过。遇到冯紫英的事,第二天水靖进宫的时候就把这个当笑话说给皇帝听了,还笑道冯将 军府御下不严,连独子都被算计,这下肯定好长一段时间睡不着觉。结果没多久就有流言传开。还好水靖处理得当,水珏又向来名声好,才没被算计了去。

  皇帝看着跪在朝堂上涕泗横流的冯将军和自家四儿子,那火气是蹭蹭蹭的往上冒。

  真是反了天了!先是明目张胆的和宫女传暧昧的事,又是算计长兴和中立派,真当自己死了吗?

  皇帝本想等着两个儿子斗的两败俱伤再出手,他自诩为仁慈的父皇和仁慈的皇帝,不想亲自出手收拾那群混账。但现在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无论是科举案还是甄家贪污案,都不再压了,责令刑部严加处理。

  而 那个对外面消息一无所知,从入宫开始就在偏远宫殿当女吏的贾元春,则被皇帝随意赐给了一个正准备外放的小官为妻,远远的打发走了。说起来,皇帝也是仁慈 了。若是其他宫女,就直接打死了算了。但已逝的贾老国公对皇帝有救驾之恩,贾母又和太后有些交情。再加上皇帝知道,这事纯粹是自己两个儿子惹出来的,贾府 纯粹被牵连。若是因为自己儿子的蠢事赐死一个勋贵的女儿,不就显得自己太凉薄?所以在水靖的劝说下,皇帝打消了直接让贾元春暴毙的想法,改为将贾元春赐 婚。

  一个宫女被两个王爷看上这种事,也只敢在最上面的一群人中流传,其他人是不知道的。而且这种事,也没有点名道姓。所以迎娶贾 元春的官员,并不知道这件事,对皇帝赐婚的宫女,只当做是对自己的赏识,所以对贾元春倒挺尊重。再加上官员外放,若不是朝中有人,基本上再难入京,所以他 最终也不知道自家妻子有这么个香艳故事。

  而贾元春也是个能干人,居然不惜自污,把自己好端端的嫡女身份,说成是良妾所生,记在主 母名下的嫡女。主母因不喜自己,竟不顾自家脸面,把自己送进宫里当宫女。还好皇帝顾及贾家脸面,才让她在宫中担任女吏。儿女不说父母之过,但夫妻连心,自 己还是把娘家的事告诉了夫君,不然主母贪得无厌,说不得就会找着名目问夫君指手画脚。

  贾元春知道,自己那夫君也是庶出的,曾经受 够了主母的虐待,所以不会嫌弃自己的身份。再说了,嫡女和记在主母名下的嫡女,其实差别不是特别大。自己又是以宫中女吏的身份赐婚,不明白其中缘由的夫君 绝对会因为皇恩而对自己高看一眼,所以稍稍自污也没关系。她只怕再和贾府有所关联,毁了她拼了命才得来的脱离泥潭的机会。

  在宫中打磨这么久,贾元春的心智城府自然深厚。那官员果然不但没有看不起贾元春,反而因自己以往的经历对贾元春感同身受,夫妻两感情深厚许多。后来见贾元春虽说和娘家不和,却和江南林御史家多有书信往来,知道贾元春还有个姑姑撑腰,对贾元春就更加好了。

  而贾元春本身容貌不错,气质谈吐又是国公府繁盛的时候教养出来的,自然不差,手段在宫中养的也十分厉害,很快就拿捏住后院和她夫君的心,没多久就有了身孕,诞下一儿子,过的很是不错。

  ..................................

  “这人的日子啊,都是自己过出来的。”水珏让红玉替她整理贾元春的书信,慵懒道,“贾元春可是对贾府恨之入骨了吧。你说贾家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意思?”

  红玉小声道:“或许是真以为能攀上某个王爷?谁知道呢。”

  水珏微笑不语。

  这 贾元春也是被荣国公府千娇百宠出来的嫡小姐。只是女儿家再得宠,都比不上儿子。为了那个含玉而生的弟弟,将当时仅十三岁的女儿狠心送进宫中当宫女。从尊贵 的小姐变成伺候人的宫女,也亏贾元春能熬得住。可就算这样,贾府还不放过贾元春。一个宫女,虽说只是传出单被一个宫妃看中,有意指给某王爷的消息,倒也算 福气。但是不止一个看中,还传出了生辰八字,那就是笑话了。一个女人惹来两个儿子争夺,还是宫女,又不是戏曲小说,皇帝怎么可能不发怒?之前忍着,是想看 看这件事到底有谁参与罢了。

  虽说皇帝并未查出贾府在其中的关系,又觉得这么坑女儿的事不可能是贾府做的。但贾元春深知家中人性情,再加上自己呆在宫中这么多年都没闹出什么,突然生辰八字被传开,只可能是家中人透露。贾元春还不知道自己母亲打的什么主意?这愚蠢至极的主意,是要她的命啊。

  贾 元春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她借着自己宫女身份的便利,再加上这么多年都被忽视,偷偷收集了些宫中阴私的消息。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贾元春漫无目的的收集消 息,居然真的让她得到了一个足够骇人的证据。想着横竖都是一死,贾元春决定最后搏一把,便拿着那证据向瑞亲王投诚,居然真的得了一条生路。

  贾元春的聪明也被水珏所赏识,再加上贾元春之后无所依靠,除了依附自己,没有其他安身立命的法子,毕竟女人出嫁之后也是需要靠山的。所以水珏便和水靖商量之后,鼓动皇帝将其嫁给一个有才干的外放鲁地官员,算是在地方上又安插了一颗棋子。

  贾元春也不负所托,传来了不少消息,这就是后话了。

  水靖本来只是对贾元春冒死送出来的东西很满意,所以举手之劳帮了贾元春一把。没想到贾元春后来给了他这么大个惊喜,再加上贾敏的事,让水靖不得不正视这些后院女人的强大,也对自家后院更多了一分警惕。

  不过他对自己妹妹却是另一个极端,觉得自己妹妹太能干了,就算不能领差事,都能这么给力的帮助自己,实在是太棒了。于是,水靖把越来越多的事跟水珏商量,并把和外面传递消息的渠道都给了水珏,自己专心致志处理手上的政事和京城中的事,倒是弄得水珏哭笑不得。

  这哥哥真是太放心自己了,让自己压力蛮大的。水珏想着。于是水珏在处理事情上,就更放开了些。

  ..................................

  话说甄家这次,真是再次吃了哑巴亏。

  算计冯紫英的事,还真是甄家干的。因着勇亲王是在战场上镀过金的,所以武将的勋贵们有多数都站在勇亲王这边,而冯家和甄家有往来,勇亲王本以为冯家也是站在他那一方的,没想到冯唐居然想要中立,本就惹恼了勇亲王。

  而 水珏在江南弄得甄家灰头土脸,虽然甄家自己理亏在先,但他们不敢跟皇帝告状,总是会跟勇亲王和甄贵妃说的。甄贵妃这些年在水珏那里吃了不少亏,本就对水珏 恨之入骨。现在看着水珏居然还在甄家撒起野了,心中更是愤恨,便想了一箭双雕之计。如果计谋成功,既污了水珏的声誉,又能让瑞亲王和冯唐交恶。到时候冯唐 被瑞亲王针对,为了保住唯一的儿子,也不得不求助于勇亲王。

  之所以没想让冯唐直接和太子交恶,是因为勇亲王和太子斗的正厉害,若是直接陷害,立刻就能看出来。而瑞亲王一直游走于夺嫡之外,勇亲王和甄贵妃想着,估计没人会想着自己会把瑞亲王和长兴公主算计进去。

  因着太子在后宫没人,所以甄贵妃对长兴公主的恶感是最大的,即使瑞亲王目前还没表现出对皇位的争夺。甄贵妃恶毒的想着,那水珏不是病怏怏的吗?最好是听了流言,直接气死算了。

  水靖偶尔带着水珏去春满楼散心的事,甄贵妃等人早就打探清楚了,所以一直在等机会。他们想着只要冯紫英这么一闹,无论见没见到人,反正也没人亲眼看着不是?只要流言传开,白的也能说成黑的。

  只 是他们哪知道,水靖居然那么沉得住气,没有和冯家掐开。而那流言也很快被扑灭,反而让人同情长兴公主不说,居然隐隐约约有烧到自己的迹象。不过甄贵妃和勇 亲王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很快就把污水泼给太子,说太子对这个继后嫡子嫡女不满。冯家那吃里扒外的下人,看着似乎也很太子府上沾亲带故。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皇帝被惹恼后,直接太子勇亲王各打五十大板。甄家虽然后来没被怎么大的处理,当贬官罚钱什么的,还是令人灰头土脸。

  当然,太子那边更惨。只要牵扯到科举,都是大事。所以太子党那边,是直接有人被流放了。

  自此,朝中终于安稳了些。皇帝欣慰的想着,这两个儿子,终于消停了。

  ☆、第48章

  朝中真的安稳了吗?当然不是。这两人倒是没有在朝堂上对掐了,但是地方上仍旧掐的厉害。特别是江南,太子和勇亲王的人马都折损了,现在都急着重新 派人马去整合江南的官场。偏偏林如海是个硬茬子,好不容易看着官场上的蛀虫被打掉了,他认为的清理江南官场的机会终于来了,哪会给人面子?

  皇帝重用林如海,本就是看重他那份御史的强硬性格。林如海不会管之后会遭到什么报复,他只会考虑能给国家、江南的民众带来什么好处。所以林如海是个好官。

  “只 可惜林御史是个好官,但太好的官一般都没有好下场的。”水珏掩上贾敏寄来的书信叹息道。贾敏的书信是夹着给林黛玉的书信中寄来的。贾敏已经和在山东的贾元 春连上线,虽说贾元春的丈夫只是一个知府,但地方上一个知府,已经能够知道那里大部分情况了。鲁州和江南是学子最为密集的地方,鲁州甚至是圣人故里,那里 的书香世家最多,圣德皇后一脉被罢官后,多闲居在鲁州。

  水珏看了贾敏的书信,不同于贾敏的急躁和悲哀,水珏是挺佩服林如海这个人 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种一心为公、又有能力的好官撑着,这个国家就凄惨了。只可惜,林如海生不逢时。若是他碰巧在当今皇帝盛年之时为官,那么他这个好 官一定会仕途大好,并且皇帝也一定会看重他、保护他和他的家人。毕竟圣明的君主都知道好官难得。人家都一心为公了,投桃报李,当皇帝的总要让这些真正为国 为君的臣子过得舒坦些。这也能让更多人去当一个好官。

  只可惜,皇帝现在老了,注意力已经不在如何打下一片清明政治,而是维持他的 好名声,听更多的人为他歌功颂德。虽然他仍旧算是个明君,也知道把林如海这种好官派到江南这么重要的地方。但是林如海得罪了那么多人,特别是他疼爱的两个 儿子,皇帝到时候保不保他,就说不准了。

  而且,就算皇帝想保林如海,估计也有心无力。一朝天子一朝臣,林如海在皇位更替之时如此不知变通,待新天子登基,不清算他就算心胸宽广了。

  林如海知道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一个正直的人,是真的把自己的安慰、把家人的安慰抛到脑后的。再说了,他想着就算新君登基容不下他,大不了致仕就成。他林如海能考上探花,林如海的儿子不可能连个进士都考不上。后代的前程,让后代自己打拼就好。

  而 贾敏则是和林如海相反的一个人,她更加着眼于自己的小家,所以林如海这一番行为,让她天天心惊胆战,把内院梳理了一遍又一遍,深怕又发生之前那种事,让皇 子把对林如海的怒气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贾敏也越来越急切的期盼着瑞亲王继承大统。林如海已经把太子和勇亲王得罪的够呛,这两拨人马此次被清算,都是林 如海经手,秉公处理。太子和勇亲王的人马在林如海那折损不知几许。可想而知,无论是太子还是勇亲王,都对林如海恨之入骨。

  林如海还想着太子或者勇亲王会祸不及家人,大不了自己辞官就好。贾敏可没没这么乐观。太子她不知道,但甄家就曾经对自己宝贝儿子下手。

  也只有瑞亲王登基,才有林家的一线生机。

  所 以贾敏是越发殷勤了,不但打探江南官场的消息,还频繁的联系其他官员的夫人,暗暗拉拢。女人才懂女人的心思。女人眼光更狭隘一些,性格更自私一些,对孩子 也更宠溺一些。若能给后代更好更轻松的未来,她们很少愿意让后代去走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这是这个时代的女人所受教育的局限。

  但 就是这种局限,方便了贾敏对其他夫人的拉拢。江南官场在清算,一些实权官员无论自愿与否,都和太子、勇亲王结了仇。他们不是不想站队,只是远离京城,瑞亲 王又向来低调,想站队都没用。贾敏就递了一根橄榄枝来,许多官员就悄悄的搭上了贾敏这根线。因为是采用的夫人外交,连林如海自身都没有察觉。

  而 贾敏不但拉拢中立官员,还悄悄分化已经站队的官员。江南繁华,宠妾灭妻的就算不多,但夫妻关系多恩爱的,那肯定是极少。再加上江南流行美人外交,那些个官 员宠爱的美人,大多就是某个派系送的,还担负着联络的重任。很多正室夫人不得不担心,若真是那些狐媚子支持的王爷上了位,家中还有没有自己的位置?

  贾 敏就定准了拉拢那些家中地位已经十分低下的正室夫人。她们已经对家庭完全失望,若是自家支持的王爷登基,估计日子会更难过。而对立的王爷登基,估计全家都 不好过。想来想去,也只有两边不结仇的瑞亲王比较合适。有儿子的就想着瑞亲王上位之后儿子的前途有保障,说不准还会让那宠妾灭妻的老不死直接让位;没儿子 的就想着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我的投诚肯定能保你一个清闲官职,到时候遣散了狐媚子,说不准自己还能得个一儿半女颐养天年。

  还是那句话,能当上官夫人的大多不是蠢人,她们自己心中都有自己一把小算盘,只是男人们大多忽视女人们的作用,不会想着提防她们而已。贾敏给了她们一个可以把握的机会,她们比墙头草的男人更加忠诚。

  若失败了,反正夫人外交又很隐蔽,瑞亲王又低调,外面的人看不太出来女人的站队,再说了,自己本身处境就不好,也不会更差了;若成功了,自己就真的翻身当家做主,再也不用担心狐媚子了。

  能有这么个机会,女人们都很高兴很积极。

  贾敏拉拢了这么多夫人,几乎在江南官场连成了一片网,这个连水珏都为之咋舌。

  真的是不要小看了女人的力量。为了儿女,她们确实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水靖一边欣喜,一边也再次警惕,暗告自己千万别小看女人。外面官员的女人尚且为了子女能孤注一掷,后宫中那些女人,可不是更加蹦跶的厉害。而官员后院这群女人,以后也能交给水珏管理,水靖自是放心。而后宫总不能还交给妹妹管吧?希望这次的王妃是个能管得住家的。

  水 珏倒是不担心。她详细的查了那个差不多已经定下来的准嫂子的事。在那么险恶的环境中,还能活的不错,连叔母想败坏她的名声,也最多是说她规矩学的人木了而 已。虽说到现在都没订婚,但她叔母也没把她直接扔给哪个声名狼藉的纨绔子弟。可见这人心机手段都是不错的,只是看能不能为之所用而已。

  这种小事,水珏自然会帮哥哥解决了。

  ..................................

  练武归来的林黛玉端端正正的坐在小绣墩上,捏着毛笔临摹着她娘贾敏的书信——估计这事,连贾敏都想不到。

  水 珏的教育很简单粗暴,她就让林黛玉跟在她身边看着她处事,并且专门着手整理贾敏传递过来的消息。这一是让林黛玉学着长点心眼,二也是让林黛玉看看,为了她 和她弟弟的安危和未来,贾敏付出了多少。水珏不担心林黛玉看了自己母亲的心机城府,就厌恶上自己的母亲。若是这样,她也懒得再管这人了。若是她能体会贾敏 一颗拳拳爱女之心,就会更加谨言慎行,并且绝对不会背叛水珏和瑞亲王府。

  若是她出了什么事,贾敏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人啊,总要看着别人的牺牲,才知道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究竟有多么可贵,也就不会伤春悲秋,思乡成疾了。

  林黛玉看着母亲如此辛苦,心里也憋了一口气,把思念父母的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硬是要学出个样子,不再让母亲如此辛苦。

  而林黛玉还在嬷嬷的建议下,频繁的给自己还刚启蒙的弟弟写信并寄些小东西。因着弟弟多病,林黛玉只在去京城之前和身体勉强康复的弟弟有过短暂的相处,若说多深厚的感情,实在是谈不上。但嬷嬷说了,以后林黛玉的靠山,还是在这个弟弟身上,所以感情绝对不能生分了。

  书信往来其实是一件很便利的事,多少感情,都是从书信来的。距离产生美,不在跟前晃悠,还能避免许多摩擦冲突,在记忆中,只剩下书信上的情感。就像林黛玉对弟弟的回忆,渐渐只停留在信纸上那个活泼聪慧的小孩,而之前对母亲重视弟弟而忽视自己的心酸,就慢慢淡去了。

  林黛玉的弟弟也一样。在他心目中的姐姐,是为了家人而讨好长兴公主,早早离开家中父母兄弟的好姐姐;是信中聪慧才情无双坚强自立的奇女子。那印象,被距离和书信渐渐美化,只留下一片想念之情。

  水珏看着,觉得林黛玉这伴读还不错,可以从宠物上升到徒弟了。

  ☆、第49章

  太子和勇亲王被各打五十大板,这朝中的局势终于安稳了下来,水珏也终于可以“病愈”了。

  终于没有那么多烦心事,皇帝一高兴,就把瑞亲王的亲事定了下来,挑的是袭了一等伯的宁武将军陈裕侄女,陈凝安。这消息一出来,朝中人士皆有些看不懂了。

  这陈凝安确实是身份高贵。她父亲陈义是陈裕的兄长,那宁武将军的职位原本是陈义的。陈义善打仗,劳苦功高,以战功封一等伯。陈义的夫人乃是书香门第,虽说在圣德皇后一族被打压的时候被外放,但家族底蕴仍在。

  在陈凝安十三岁的时候,父亲陈义战死,母亲和哥哥在前往扶灵途中遭遇意外。皇帝体恤陈义以身殉国的大义,在陈老夫人的请求下,破例让其弟陈裕不降等的袭了一等伯并封宁武将军。

  陈义生前是忠诚的太子党,而陈义的夫人的家族是圣德皇后一脉,但陈裕的夫人和甄家沾亲带故。所以这陈凝安代表什么派系,还真不好说。皇帝选这么个人,再结合瑞亲王隐隐露出的游离于夺嫡漩涡之外的迹象,倒也是合适。

  只 是陈凝安虽说父母是战死的时候已经十三岁,后来又有老夫人教导,算不上“丧母长女”一类,但陈家在陈凝安守孝之后就一直往外传着陈凝安太注重规矩,如同个 木头人似的的传言,而陈老太太年老体弱不能出外交际,陈裕夫人虽常把陈凝安带出来,但并没有为其说亲的意思,导致陈凝安如今二十二岁,也没有个着落。

  虽说外人看着陈凝安确实是严肃古板了些,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在于陈裕一家这个主事的长辈不给陈凝安说亲,其他人也不好贸贸然找上门来。从这一点,就知道陈裕一家对陈凝安的态度。

  其他人不知道陈裕一家怎么想的,非要弄出个苛刻孤女的名声出来。不过他家没嫡女,陈裕夫人估计就只顾自己痛快了。

  对 比起来,有类似遭遇的史家就会做人的多。外人可不知道那些个孤女在家里过的如何,但至少在外面要做足面子。史家孤女史湘云虽说年岁尚小,但已经被史家夫人 带出来好几次,对外也都说的是史湘云的好话。且不说嫁个侄女会赔多少嫁妆,但人家父母总给其留下不少东西,而人嫁好了对自家也有助益。相比之下,陈家就做 的太过分了些。史家的爵位好歹是世袭的,虽说史家老大去世后爵位落在史家老二头上,那也是本应如此。陈家的爵位却是陈义自己挣得的,在陈义家绝户之后,本 应被皇帝收回,是皇帝念在陈义精忠报国的忠义上,才惠及家人。因此陈裕理应对陈义感恩戴德,对陈义唯一的孤女好好对待才是。

  只是陈家的事,别人也只能说说而已,谁也管不了。本以为那孤女就这么蹉跎了。谁知道时来运转,估计皇帝还是记着陈义的功劳,居然将陈义之女指给了风头正盛的瑞亲王为妻。

  京城稍稍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之前取的那个甄王妃是没有记在皇家族谱上,连正式的亲王妃诰命都没有,算不着瑞亲王原配的。那陈凝安嫁进来,就是正儿八经的瑞亲王原配正妻,并不是继室。

  京城中人在笑话陈裕一家竹篮打水一场空,人家陈凝安仍旧嫁了个好夫婿的同时,也感慨瑞亲王娶了这么个妻子,可是对他一点助力都没有。

  就说嫁妆,陈义家的财产已经被陈裕侵吞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陈家会不会因为出了个亲王妃,让陈凝安的嫁妆至少在明面上好看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