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侯门纪事 > 番第八十一章 人心所向

侯门纪事 番第八十一章 人心所向

作者:淼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14:37:39 来源:书海阁

四周、五周岁的孩子,又在路上,不容易专心练功夫,镇南王和陈留郡王就拿好玩的拳脚陪二小胖玩耍,勾着他们第二天早上还主动的过来。

住不到十天,太上皇一行前往相对较远的圣湖玛旁雍错,赵大人率领铁甲军、梁山王调动的兵马扮成朝圣的教徒或前或后的跟随。

……

玛旁雍错。

佛教信徒们看成圣地的中心。

每年夏秋季往这里来参拜,在圣水里沐浴以益寿延年的人相当多。

绿草蓝湖,澄净的似乎能扫去人心一切尘埃,只是湖边静静的坐上一会儿,仿佛就能感受到天地的力量。

山水的美在于自然,自然的美在于天地的恩赐。它美的无暇,美的无惧无怕,坦然的向万物众生展露永恒的光泽。

好一会儿,太上皇等人中没有一个人说话,哪怕耳边传来朝圣人的动静,他们也怕自己一张嘴,就把这蓝到无垠的宁静打破。

萧智和韩彻有些坐不住,但左看看,右看看,大人们没有一个人乱动,他们也乖乖继续坐着。

直到负责巡逻的蒋德走近,把诸王爷请走。一行人恢复自如,二小胖抱着弓箭寻辅国公龙家的人,永乐小公主在安书兰和白大帅的陪伴之下采花草。

太上皇下意识对站成一个圈的王爷们望去,从他的方向看到江左郡王萧德宝的侧脸儿,明显皱起眉头,是有为难的模样。等到他们散开来,太上皇让太监请镇南王过来说话。

“什么事情?”

“不敢瞒您,仁增僧官派来护送咱们的人发现有一队兵马接近,铁甲军和梁山王调派的兵马也发现,已分出人马前往打探。”

藏地虽已经好些年的和好,但终归没有中原的平静。对于这个回话,太上皇并不奇怪,语气也没有半分改变,再问道:“谁?”

“还没有回话。仁增僧官的人正在联络附近寺院僧侣,他们在这里的影响力大,请他们出面保护。”

太上皇冷淡的勾出一个笑容:“哦?不用吧。咱们能来到这里,难道还护不了自己?”

太上皇敢说这话不是怠慢或大意,而是梁山王为这一行的布置他事先知道。虽说打不过跑这事儿失脸面,但仗着好马好车,避开不成问题。

“现在还不知道过来兵马的数量,这样做我是答应的,小心为上。”镇南王回道。

他倒不是胆子小,而是不想太上皇和太子有一星半点儿的伤害。而逃跑到底不好看。

太上皇能明白,没有再说什么。镇南王离开他,委曲求全的心态到底不是王爷本性,去见妹夫梁山王,素来喜欢陈留郡王,也叫上到一处,和面对太上皇时的压抑神气不一样,镇南王忿忿:“可以的话,我很愿意打一仗,但就只一样不如我意。”

梁山王、陈留郡王看向他。

“你看这里朝圣的藏民有多多少,一旦打起来,自己人向着自己人这是肯定事,加上这些藏民,咱们必然落下风。咱们是为和好来的,一旦过来的人精细,把朝圣的人煽动,只要有一个藏民冲上来,咱们有千军万马也不能抵挡。”

镇南王自嘲道:“这就叫人和上的制约吧?”说天时或是地利,镇南王却不认为会输。

梁山王、陈留郡王顺着他的话,对湖边无数朝圣的人看了看,这二位常年在边城,常年和异族的人打交道,他们已有法子出来。

不约而同的笑了笑。

不约而同的出声:“这未必是他们的便利。”

语声碰上语声,知道大家想到一个地方,互相狠狠的瞪瞪眼。

镇南王常年在京里,想不到情有可原。问道:“有什么主张?”

视线方圆内寺院真的不少,镇南王摇头:“他们也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不能多指望。现在只希望来的人马不超过数倍……”脾气又上来:“其实我真的很想痛快打上一仗,回京去也是个吹嘘的本钱。”

没一会儿,铁甲军、梁山王调动人马和仁增僧官派来的人都送来消息:“对方约有一万人,来自两个部落。”

仁增僧官的人说的最详细:“这是反对两族和好的人,仁增僧官不肯请他们到拉萨见太子殿下,他们过来一定不是好意。不过请放心,我们会保护好太上皇和太子殿下。”

八千人?

镇南王再算了算自己的人,他们一行一百人出去,加上方鸿等官员们也不到五百。铁甲军一千,梁山王调动人马就在附近的是五千,拉萨护送的人又是两千,不指望他们打,这两千人总能壮声势。

暗暗想着这仗可以打,只要不看湖边无数的藏民,压根儿不用仁增僧官的人出面。

受到别人保护对镇南王来说是礼仪需要,却不见得是愉快事情,他心里还在盘算着,梁山王和陈留郡王的语声再一回撞到一起,齐齐对仁增僧官的人道:“不劳你们,来找我们的,我们自己接。”

两道目光狠狠又是一瞪,梁山王抖抖肩头,用这一个姿势表示他是王爷,他为尊,陈留郡王鼻子轻轻一哼闭上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梁山王大刺刺对护送的人道:“你一边儿凉快去吧,不用为着我们闹的自己族人不和。”

护送的人哭笑不得:“我们得保证您一行的安全……”

陈留郡王淡淡:“你们弹压住这里的人就行。”对着湖边望去。护送的人面色严肃:“是啊,若是让挑动,这是个大麻烦。”

别说打了,硬挤上来也足以碾压。

远处,渐行渐近的人马中间,两个衣着华丽的大汉得意的说着话:“这是我们的地方,凭什么汉人要来?敢来,带的就有好汉子。但他们忘记我们的土地上,我们的人马要多少有多少。”

让人传令下来:“马再加快,捉拿汉人的太子去!”

……

湖边。

打发走护送的人,梁山王、陈留郡王对着镇南王低语一阵,镇南王哈地笑出来一声,再没有担忧:“成,就按这个办。”

又去回太上皇。

……

草原上的人都懂马,疾驰而来的马声没到面前,先把朝圣的人惊动。各处寺院里的僧侣通消息,但也有一个机率,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应该敬重异族太子。

一半愿意援手,一半打算紧闭寺门。

萧智抱着他的小弓箭,全神贯注的寻一只雪鸡时,他身边的韩彻抬起手:“看那边!”

永乐小公主也看过去,见绿草地上一条乌线风驰电掣般赶来。

“那是什么?”孩子们还以为是好玩的。

蒋德带着护卫们过来,请他们回到太上皇身边,安书兰和父母也在这里。

袁征、袁律、沈晖兴致高涨,缠在镇南王身边:“我当前锋。”

“我要当。”

萧烨萧炫在祖父身边,对他请示:“两边山上可以占领,祖父您看对不对?”

陈留郡王是多年习惯,不管到什么地方,第一眼把能看的地形尽在心中,第二眼就开始分析,他早就看到。见孙子筹划的也不慢,可见虽在京中长大却不是纨绔,有欣慰悄浮上来。

项城郡王跃跃欲试,在他不知道有铁甲军的情况下,虽明白王爷会有准备,但眼前还是个以少对多,他想打头一仗。

这可是在太子面前,在太上皇面前。

走到萧德宝身边低声:“咱们俩个打头一仗怎么样?”

宝倌冷笑:“你当那位是软面馒头?”不明说,项城郡王也知道说的是梁山王。

所以项城郡王要联合宝倌,以为两个人说话总响些。

宝倌没精打采:“要我说,老实站着吧。别和征哥、律哥、晖哥抢光彩。而长子也不答应啊。”

再看长女,已坐到母亲马上,大声吆喝着:“听我的,都听我的!”萧战凑趣:“白大帅发话了。”

哪怕眼前情势有些严峻,但太子和齐王世子没忍住,扑哧有了一声笑。

安书兰不无羡慕,对父亲道:“看白大帅多风光啊。”她很想和玩的时候一样陪着,但她不会功夫,有把小弓箭也是个玩的东西,陈留郡王妃和长公主让她退过来,只能答应。

在她的身边,安白氏开始念佛。安三爷怕她呢呢喃喃的惹得太上皇烦心,小声让妻子不要再念。

“我不是念经,我是把在拉萨拜的寺院再背一遍。”

安三爷纳闷:“背这些做什么?”

“回家去好说给亲戚听,说给邻居听,也是我来了一回,让大家都听听。”

安三爷泼一盆凉水:“不会有人信你,咱们要是不跟出来,拉萨是什么地方?天边儿呢。别背了,回家去说,只会当你吹大牛。”

那边,袁征等围住加福和白大帅:“让我当前锋。”

“我要打第一仗。”

袁执琅也紧马鞍,握兵器在手。

乌线变成乌压压成片成团时,马蹄声如雷电狂击时,马背上人狰狞已能看到。

两面大旗扬起,上面写着主人名号。旗下簇拥两个华丽大汉,黝黑面容强壮身板儿。见到太子等人的旗帜后,一个字也没有说。

他们居然不打招呼,“唰”,为首的华丽大汉亮出雪亮刀光,“唰唰唰……”好似闪电聚集在此,近万人亮出刀锋。

异邦话高叫着:“杀了他们,杀了他们,这是我们的地方……”

一起煽动的话同时出来,大嗓门儿叽哩咕噜的叫出来:“把他们撵走,”

“不许占我们的地方,”

再看朝圣的人里,有火爆的气氛出来,甚至,有些人跃上马背,拔刀高呼:“说的对……”

太上皇的面前,红泥小火炉上烹着本地的水,看开了,慢慢的泡起茶水。

这许多的呼声对他来说好似没听到。

赵夫子也不慌乱,含笑欠身道:“老爷子的好茶,我讨一口不知可使得?”

安三爷见大花的女婿姚有地也是不会功夫的人,他也不慌,就也定下心。真的镇静下来,嗅到茶一缕香,跟着上路喝了许多好茶的安三爷喉咙口儿有了一动,他也想讨一口吃。

陈留郡王妃带着安书兰摆茶食。

他们自成一个氛围,似乎与湖水的安宁结合在一起。隔开天地的地方,才是喧闹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铁甲军可不是这么平静,穿着本地人衣裳的赵淳对祖父赵大人道:“擒贼擒王,咱们先把朝圣人里那为首的拿下来,也让他们投鼠忌器。”

“别急,等王爷号令。”

赵淳嘴角抽抽,等王爷号令?那扮威风发号令的分明是梁山王的黑孙女。

看她,在马上也不老实,由母亲抱着,站在马鞍上翘首眺望,不时说句话,她的爹就显摆这是号令。

梁山小王爷近来一定没睡好,以为这是陪女儿过家家。

就冲着她,赵淳也不能干等着,还是目光炯炯把朝圣人中跟着煽动的人记下来。

这两句话的功夫,近万人潮水般冲来。拉萨出来的藏人见势头不对,上前阻拦,但他们的两千人根本挡不住,很快让包围在战团中出不来。

余下的人继续急奔。

梁山王调动的人马奉命没有现身。

看上去,孤零零的梁山王、镇南王、陈留郡王、项城郡王、江左郡王、龙家及他们的护卫们小小的一片,即将面对远超过他们的人马。

赵淳急了。

虽然太子在王爷等人后面,但离的也不远,很快王爷等人就让拿下,他们就逼近太子殿下。

仗着扮的是本地人,赵淳跳起来用藏话大叫:“两族和好……”赵大人猝不及防,让孙子吓了一跳。

梁山王瞪过来,这是哪个程咬金?萧战瞪过来,对加福道:“老赵的人。”

白大帅也让惊动,把她随母亲漂亮的大眼睛眯成一条线,一点儿威胁意味没有,但大帅竭力眯出气汹汹。

既然父亲说是自己人,大帅这意思就是指责,这个人太不听话了!

大帅虽不知道祖父的好计策,但大帅此时是大帅,他怎么能在大帅没说话时乱发话呢?

大帅狠瞅了几记。

这个时候,有人冲了上去。两个人,一左一右,对着数千的人迎头而上。

左边是褚大路,右边是他的岳父万大同。

也不用马,用脚奔。眼看着人和马要撞上时,翁婿两个腾身而起跃在半空,约和马上的人差不多高。同时手中展开了什么,原来是一长条的绳索,一头在褚大路手上,一头在万大同手上。

疾驰奔马,让绳索拦住去路。

奔马一冲之力强横如山,但褚大路也好,万大同也好,都没伤到。在奔马撞上绳索以前,褚大路和万大同已到马队里,围着人转上几个圈子,把绳索绕了他们几圈。

奔马狠狠撞上绳索,一片痛叫声出来。

让绳索绕住的人吃力最大,有几个人瞬间勒晕过去。而最前面的奔马没有想到骤然出来绊马索,急奔之下的摔倒,后面没法避开。

就听到叫声此起彼伏,人摔在马上,马踏在人上接着摔,数千人因散的开,倒了不少下来。

两个华衣大汉见到,不由得怒极,一面高叫稳住,一面带人绕过摔倒的人马,分两路捉拿褚大路和万大同。

那翁婿两个带着他们从两边绕开来,出现在阵前。

褚大路身边有四、五匹马,万大同身边也差不多。

“叮叮当当”声响中,翁婿分别以一对多。

因在阵前,都能看的清楚。朝圣的人中起了更多的骚动,有些汉子站出来:“是好汉的单独打!”

在这喊声,梁山王、陈留郡王微微轻笑。

有一个特性,不管哪个民族都有,那就是敬重好汉。崇尚公平,亦是人心所向。

几个打一个,光看着就让人不舒服。全盘的看一看呢,镇南王故意示弱,就他们数百的人表露人前。

过来就拔刀的,却是近万人。

却还打不过,让两个人弄个人仰马翻,又接着游斗。

看不下去的人不在少数。

赵淳听着耳边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反对声,比他的“两族和好”管用的多。

这种时候喊“两族和好”有什么用?红了眼的人也不会听。

反而是兵器响动中,万大同和褚大路蝴蝶般游走的身姿更入人心。

都认定能抗万马的这两个男子是好汉子,好汉子让围攻而死,别说是草原上的汉子,是任何地方上的汉子都没法儿干看着吧。

呼声越来越高:“是好汉子,一个对一个。”

“就是!远来的是客人,咱们也有人往中原,为什么你们要杀客人?”

能朝圣的人,有自己的底限。这里面不乏还有杀戮之心的人,但信仰的面前常有善良。

阻止声渐渐山呼般,渐渐海啸般。有不少汉子疾呼上马:“汉人,我们来帮你们。”虽然不能说占了多少数目,但代表人心所向都有公正。

不管历史上的交战有多多少,但此时此刻,万人没有理由的杀数百余人,赢了哪有光彩?

还有人流泪诵经:“神啊,您是仁慈的。”

这是个上好的机会,虽不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流星一瞬,但此时抓住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

白大帅紧紧抿着嘴唇,小手一挥,萧战传下号令,梁山王准备好的大嗓门儿士兵用藏话大叫:“我们护送中原的太子,特地来拜谒佛法,送来上等礼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仁增僧官派来的人醒神,也纷纷高声解释。

近万人除去摔倒受伤的以外,余下的冲上来,太上皇、太子尽出暗卫由蒋德带领,以一当十绰绰有余。梁山王、陈留郡王、项城郡王、江左郡王这些常经战仗的人也出动,也是一个至少拖住两个那种。

辅国公龙怀城带着龙家的人弓箭齐发,事先说好的箭头拗去。

情势更近一步的激烈起来。

朝圣的人冲了上去。

自然有铁甲军和梁山王调动的五千人马。

圣湖附近的寺院,有一定影响力。终于达成一致,僧人们齐声唱诵着经文走出寺院,走向混乱的最中心。

在他们没有到以前,有些人已没有打的兴致。中了箭,一看,却没有箭头不伤人,自己也打不下去。十几个打蒋德一个,让蒋德把兵器全夺了抛开,这还怎么打?

最终在经文的高声里,仁增僧官派来护送人的责骂里,近万人带着马踏的伤者灰溜溜离开。

太上皇慢条斯理的,把新开的水取下来,换新茶叶,又泡一壶新茶水,呵呵笑着:“来。”

赵夫子、安三爷把茶碗双手捧着送上来,再讨一碗茶吃。

至始至终的,他们一步也没有动,有茶香熏陶,没有让打扰的形容。

因这是一场不对等的仗,最好不伤人,袁征等兄弟都没能上去,坐在一边儿噘着嘴。两个小胖子萧智、韩彻见事学事,抱着小弓箭瞪着眼。

近万人已走的黑点般大,他们还在瞪着瞪着,仿佛这样就等于沾了这战场,显了好威风。

永乐小公主叽叽咕咕请教长公主:“姑祖母,这件可以写在信里吗?但是永乐没有风头出怎么办呢?”

瑞庆长公主的主张必然是:“你把自己加上,也记得添上我。”把自己写成褚大路那种,还是万大同那种,长公主很伤神。

……

秋风吹拂着身后的草地,眼前,官道往远处延伸。到了太上皇和方鸿等人分开的时候,也是梁山王要和孙子分离的日子。

铜铃大眼里早就含上好些回的泪,背着人好些回滑落面颊,得到萧战好些回的讽刺。

“爹,您都陪了这么久,走的时候就出息点,别哭了行不行?”萧战也是个红眼睛,但说起老爹来毫不嘴软。

换成平时争执别的事情,梁山王早就回话。今天他没有理萧战的心情,只顾着蹲下身子,把长女的衣裳理了又理,把长子和银哥抱了又抱。

“路上别贪凉。”

这句话含着泪说的。

“长女多吃好东西。”

这句话含着泪说的。

“长子要让着长女,让着弟弟。”

没有泪可含了,全在地上。

长女、长子和银哥把小脑袋点了又点,但王爷还是不舍得放手。

这极大的方便别的人多说几句,如阮英明对阮琬,如萧衍勇对萧桐,如辅国公龙八、龙二、龙三对龙怀恩和小小龙们。

加福要对二位姑母、孩子们说了又说,送到这里的香姐儿夫妻也和沈晖不曾停过话声。

沈晖懂事的故作纳闷:“却不是送我到山西来陪父亲母亲,却又要送我走?”

“去吧。”沈沐麟抚摸着儿子脑袋:“长大了再来陪我们。”

似有剪不断的叮咛,但分手的时候终会到来。萧战把梁山王先弄走:“一会儿哭去,会把孙子吓到。”这离别就没有打岔的人,没怎么耽搁的分开来。

“好走啊……”

祝福声里分成三下里人,太上皇一行继续,龙怀城一行返回山西,方鸿一行回京。

第一天,安书兰就开始憧憬,这个冬天的皮衣裳会是什么?

第二天,萧桐喜欢的睡不着。

遇到县城,衙门里取银子分给众人,这一批里有萧桐,有陈留郡王。

抱着银子,萧桐一遍一遍的问:“真的给我吗?父亲给我带的有钱啊。”陈留郡王感恩之际有些好笑:“带上我已不知怎么叩谢恩典才好,怎么还敢领钱?”

太上皇让他收下:“路上好好陪我就成。”

第三天,后面来了追赶的人。

梁山王大哭:“也带上我吧,我要告老,我舍不得孙子。”太上皇愕然问他,原来离开长女和长子、银哥,梁山王没有一刻能安定。三天里他和萧战加福说好,写了奏章,等不及有旨意回来,想到太上皇就能作主,就此追来。

第四天上路时,队伍里多了梁山王,安书兰继续想她冬天的衣裳,萧桐继续兴高采烈。

……

十月的一天,小雪在夜晚悄然飘落。文章老侯夫人对文章老侯道:“今天还出城吗?冷了,你也顾着自己些。”

韩老侯动动手臂:“不打紧,出游三年,我这好身体还在。”早饭后,还是坐了马车出城。

十里长亭停下,对着官道远处眺望着。近中午的时候回来,面上不无失落:“没等到。”

韩世拓和正经在官署,女眷们自掌珠开始轮流安慰:“明天会到。”

下午,好消息到来,韩世拓打发人回来:“阮二大人和方大人刚到城外驿站,沐浴更衣准备明儿一早见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一晚,不但韩家等着、宫里英敏加寿也在等,梁山王府、镇南王府、袁家也在等。

第二天中午,韩世拓父子带着几个大箱子回来。打开来,一份儿一份儿取出。

“彻哥收的哈达。”

“彻哥买的东西。”

最后看信。

四周岁的孩子不能指望写的流利,但有哥哥姐姐们帮着,一封比一封要好。

文章老侯坐不住了:“方大人还在宫里赐宴?”

“父亲是想面见道谢吧,您晚上去镇南王府吧,镇南老王已请了他们。明天是梁山王府,后天是袁家请,咱们家排在后面。”

韩世拓的话刚落,镇南王府、梁山王府一前一后打发人送请帖:“晚上请必到,请了方大人和阮二大人吃酒,说小爷们在路上的好玩事情。”

“明儿请必到。”

虽来的只是下人,但文章老侯送到大门上。转回房中还在道:“这是跟着袁家出游,蒙又肯带着我们,才得的一点儿脸面,要兜着才行。彻哥如今也在路上了,他才四周岁,前途无量啊。”

午饭一过,说早去陪镇南老王说话,早早的就去镇南王府。

方鸿等人晚饭前一个钟点儿过来,袁训、柳至、连渊等同来。

前太子党们坐满厅上,菜还没有上几样,酒已下去不少。笑声雷动中,袁训想了起来:“方鸿,和你表兄又吵架没有?”

“我当差去的,谁要理他。”

柳至笑道:“几十年问你们表兄弟怎么生分,你支支吾吾不肯说。今天日子好,你可以说了吧。”

都来起哄,方鸿今天没躲过去,没有办法说出来。

“应该怪谁,也论不清。只记得那一年,是三岁还是四岁,也记不得。我正在家里练功,他跑来捣乱,非要我跟他去打混混。我不理他,他就拉扯我。我急了,可不就打起来。他早早的就有力气,我打不过他,恰好在荷塘边上,刚出的有塘泥,是怎么弄的我不顾脏臭,抓一把在手上飞到他嘴里……。”

“哈哈哈哈……难怪问他过,他也不肯说,原来吃了好东西。”前太子党们笑得东倒西歪。

“出这门可不许说,他知道还不见天儿写信骂我。就为这件恼我一辈子,而我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出当时的具体原因。他拉扯我,我走开就是,那泥脏的,我怎么肯抓一手。若说他把我打急了,那我太丢人,这怎么可能。如果他骂了我,我扔他一嘴泥,这个貌似在理。”方鸿拍脑袋:“可我气量比他大,怎么会呢?那年太小,我想不起来。”

苦笑道:“后面就相看两不顺眼,一年比一年的关系差。”

连渊笑道:“横竖是王爷丢了大人,以他性子,没扳回来又添新生分,把旧生分加倍的渲染,才恨你恨这些年。”

------题外话------

没有关键错字。

见谅来迟了,亲爱的们。

喜欢侯门纪事请大家收藏:(wuxia.one)侯门纪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