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侯门纪事 > 第七百零六章 正经是个香饽饽

侯门纪事 第七百零六章 正经是个香饽饽

作者:淼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14:37:39 来源:书海阁

“啪啪啪”的响声后面,孩子们绽开笑容。》し这些孩子主要是指小六、元皓他们。但加寿也好,执瑜执璞也好,帮着也拍个巴掌,说着:“不错,是知道少花钱的时候了。”

萧战也很开心,但故意骨嘟起嘴,埋怨着:“还准备到了苏州大宰表弟一笔,你一个月足的一百二十两银子呢,这就小气鬼儿一个,这表弟唉,能不能不要了?”

“谁家的表弟这般大方!”元皓把个瞪眼胖面庞侵到萧战脸前面,相隔只有一手指远,稍不注意就鼻尖对上鼻尖,扮一个恶狠狠的凶模样。

执瑜执璞两个表哥捧场:“这是我家的表弟,又大方又讨喜欢。”元皓从萧战面前一扭身子就走,看样子是不打算再理论。萧战笑嘻嘻挽留他:“谁家的表弟这般的凶,哎,表弟,再来吵几句再去扮大方不迟。”

“我有表哥要,不要你了。”元皓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表现出胖孩子已有主儿,回到小六他们那一桌,在小红身边坐下来。

装着去看小红算出来的账目,却又看一眼祖父,再看一眼太子,再看一眼舅舅和舅母。

孩子们的这一手儿让大人们又有了吃惊,虽然他们对这一次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的历程上,孩子们飞速成长有经验,但听到他们愿意放弃大部分好吃的,还是又喜欢,又原地坐着有发怔,一时间的赞赏就没有跟上。

元皓的小眼神儿,切切实实的是个提醒,在他们面上瞄来瞄去,扫来扫去,故意响亮的又道:“小红,你算过我们一个月能省多少银子下来没有?”

小红这会儿很重要,小红笑盈盈,脆生生道:“算过了。”手中算盘打得啪啪作响,刚才算过的一个数字,再算一回,请胖小爷看。

刚从灾区出来,称呼一时改不过来,小红就叫:“胖队长,”元皓小脸儿上乐开了花,看得出来他很喜欢当队长,明明就坐在一起,也回的欢快而大声:“哎,我在这里呢。”

如果有人从门外面听,跟他们离的有多远似的。

“是这个数儿,”小红笑着道。

胖队长再一次有意的想说给大人们听,显摆他们能干很多的事情。脑筋开动的飞快,再响亮问道:“能买多少粮食,能多少人吃饭,”

萧战看表弟愈发有个大人模样,跟后面逗他:“能买多少果子和蜜饯?”

“哈哈哈……。”正看着元皓可爱模样的大人们忍俊不禁。

元皓让气到,一跳起来,叉腰对着萧战晃晃胖脑袋:“看表弟打你喽。”说过,直奔他的祖父。来到镇南老王面前以后,元皓叉着腰,胖队长威风还在,对祖父气呼呼:“祖父怎么不夸我们?那您的那份儿银子也归我们了,从此不许吃酒不许逛好酒楼,省下来修桥修路。”

和亲家并肩坐的梁山老王大笑:“好……”笑话只看到这里,元皓横迈一步,就到了他的面前,同样虎着小脸儿:“祖父您也是。”

梁山老王一呆,“哈哈哈哈,”镇南老王大笑着他:“你以为你跑得了?”

韩正经也翻身跳起,看得他的二位祖父欣喜不已。文章老侯对二老爷道:“这是一群能文能武的孩子,看看他们矫健的,我们在他这个年纪从没有过。”

韩二老爷不住点头:“大哥说得是,”他的话也只到这里,韩正经走到他们面前来声援胖孩子,也对着祖父很认真,大声地道:“祖父以后也不许乱花钱,留下来办正事儿。”

“好好,”这二位笑得合不拢嘴,争着抚摸他的小脑袋:“正经啊,你又长大了不少。”

文章老侯又感慨上来,轻推一把孙子,对他叮咛着:“去谢谢你的姨丈姨母,再谢谢别的长辈们,还有哥哥姐姐们天天指点着你,你才长进的这么快呢。”

韩正经依言来到袁训面前,正要行礼,身旁有大力涌来,是胖队长从祖父面前威风过了,也走到这里。

胖队长把韩正经往一边儿挤挤,不满意地道:“你占完地方,我还怎么和舅舅说话?”

“你又霸道上来了。”韩正经说着,但是让一让地步。在争夺舅舅的上面,元皓哪能是个客气人儿?在韩正经挪开,而还没有站稳的时候,他又习武身子敏捷,抢先一步扑倒袁训怀里,拿胖额头不断的顶他:“舅舅舅舅,你还没有夸我们呢,快夸些又大又好听的,”

韩正经撇撇嘴儿,小声地嘀咕:“队长还撒娇吗?”但见到插不下空去,他对着宝珠跪下来,拜了三拜说着:“多谢姨妈带我和祖父出来。”

宝珠把他揽在怀里,看着正经眉宇间越来越出色的神韵,暗暗的在心中也为大姐掌珠泛上得意。也难免的会有正经跟来一路子,等到回京去大进益的一段骄傲。

作为姐妹,总是看着彼此的下一代都有出息,觉得这事情光亮而又让人期待不是?

韩正经是个天生不爱撒娇的孩子,很少滚在宝珠怀里。这会儿可就笑得笑容生动而又飞扬。就是看到元皓从袁训怀里走开,去见二位殿下,韩正经也舍不得地又在宝珠怀里呆上一会儿,才仰面对她道:“姨妈,我还要去谢姨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宝珠不放开他也不行,那另外一个,好孩子黑着小脸儿到了面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瞅着表哥不放,小声的正在鄙夷他:“你是男孩子呀,你是男孩子。”

大意是男孩子不应该撒娇,韩正经也觉得亲近姨妈有一会儿,乖乖的让开姨妈怀抱给好孩子,走到袁训面前跪下来叩头:“多谢姨丈带我和祖父出来。”

孩子们在路上说话总是把自己看的似大人,如胖孩子常说的自己带着祖父带着战表哥出来,如战哥也会说跟着岳父带着祖父出来,他的祖父听到总要纠正,说自己带着孙子跟上来的。韩正经受到感染,也就把自己说在前面。

他大礼儿不错,没有人会计较这偶尔出现的前后顺序。袁训也是一样没放心上,让韩正经起来。跟夸元皓一样的夸夸他:“你们还能办好些正事儿呢,全是好的。”

“嗯!”韩正经得了这一句话,跟得了宝贝似的,笑眯眯的沿着胖孩子的脚步,又来感谢二位殿下。

他的脚步,让好孩子填上。好孩子的后面,是小红和禇大路跟上。把二殿下和大学士,以至于赵先生也感谢一遍,房里慢慢平息这热闹,孩子们继续写信,袁训等也继续写奏章,宝珠也在写信,太子和齐王、张大学士各回房中,他们也有家信要写,也有奏章要呈。

重新提笔在手中,太子跟让元皓请出去以前一样,油然的说不出是喜悦,是充实,还是那圆满感,一起满溢他的心头。

……

无意中遇到灾情,无意中办了这件事情,别说孩子们兴奋的不能自己,都觉得小脸儿上从此挂满无限的光彩,就是太子殿下也一样的俊面生辉,有回京后资本增加之感。

而且太子眼尖的看出来齐王皇兄也是这样的得意。

他们还在旧庙的时候,因为条件受到限制,每天就忙着筹粮和谋划附近的灾情有没有得到处理。这两个人是全国的殿下,不是往一个小城外面住下来,只考虑到这小小的一个城,一万出去的受灾民众。

他们既为眼前小城着想,也要为整体的灾区着想。每天商议再商议,派出得力护卫往周边打探灾情,听过以后再做新的商议。有时候各自思虑,也是眉头没有一会儿展开。

这不是种田抢收出苦力的忙,却也忙的时常捧起饭碗,就会呆呆的想到灾民们有没有吃的。跟元皓等悔悟少吃贵的点心一样,也认为自己吃的饮食太好了,应该散给众人,或者精减下银子好救灾。

如果只是殿下们出门儿吃,兴许那几天只吃一顿一碗阳春面。但掌管饮食的是侯夫人宝珠,就不会允许殿下们肆意的把身体折腾一出。

这也是殿下们的心完全沉浸在灾情里,才会出来反思自己们奢侈的心思。也因此他们没功夫往京里写过多的公文。

最后上马车就走,一路疾驰,有送齐王的意思,也有殿下们亮明身份,灾民中人心难测---不是帮了人,就注定别人一定感激---袁训疾行,也是避开人的用意。

呈报灾情过去,特别是那座说搭就搭好的桥,这些话到了这里殿下们才有功夫写。

本来只写搭桥,就足够太子美的。从他长这么大,几个先生跟着,就他看的听的,还鲜有这样搭桥的事情。

他的笔下,也写上大家捐出钱财。不仅限孩子们,各人包括跟来的家人都有捐赠,但元皓花的最多,两包袱金叶子只有一个底儿,这也是事实。

本来就美滋滋中夹着对孩子们的欣赏,要把他们写的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又让元皓请出去看一出子好作派,太子提笔在手,胸怀沟渠万千。

新放一张纸,他重新这样写着:“……亲历此事,才知道受灾原是小事,大众一心才是难得大事。人心之齐可以胜青天,人心之齐可以越山海。唯人心齐,方有大家齐感皇恩,献出各自的私财。又有万大同和韩氏……等数人奔波不息,以私财购粮购药。又有元皓可敬可佩,言太上皇所赐,皆是皇恩,理当使用。献出黄金若干两。又有儿臣捐银若干两,皇兄捐银若干两……”

把人名儿和数额一一的写上,再写道:“元皓所出最多,又和袁执瑾带领韩正经、常巧秀、万小红……照顾受灾孩童。桥,当名元皓桥,请父皇别赐名为幸。”

下面又写上必要回的公事,有刚才孩子们的举动鼓舞着,太子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般。

写完放下笔,从头看上一遍修改个别句子因匆忙的错字和文法,再一鼓作气的誊写出来,太子暗道大功告成,起身来走到窗前,对着驿站院子里数株野草,心情澎湃如波涛起伏。

没有一处不是喜欢,没有一星半点的不是骄傲。办成了这件事情,亲历灾区,与灾民同进退,桥搭的有如神助等,这些全是太子殿下应该高兴的缘由。

又想到公文已写,呈报回京父皇只有开心的。前路还没有走完,殿下还能起好些作用呢?这一趟就此回京,也是不虚此行中的不虚此行,不怕文官们他不说个好字,武将们不翘个大拇指。这会儿事情也办完,来到安乐地面上,只等着晚上吃酒取乐,不由得太子一张嘴,有了一串子笑声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哈哈……。”

不管怎么听也是畅快满怀,欢畅盈人。

张大学士走到门外,临时想到有句话要说的大学士停下脚步,他抚须也是笑容可掬。要说的话不是极要紧的,大学士退一退脚步,从门外走开。

大学士也有痛快一笑的心情,何况是殿下呢?大学士对自己道:“不可打扰,不可打扰啊,哈哈……”

他的脚步回到房里,也忍不住的笑着。随后,心思如潮水压将过来,让他想到这出游越来越有意味,大家伙儿解囊出银子救灾情,这事情办的可真不坏,也同时的,加寿姑娘水涨船更高。

以后的这位太子妃,这位皇后,她亲身经历这件事情。这将是她以后不可撼动的荣华之一。

自己小瞧了她,也小瞧了忠毅侯一家。张大学士叹上一声,却没有出京时的那种幽怨。

大学士也亲历这件事情,他小作分析以后,高兴还来不及呢。输给加寿,输给袁训,他的心里也早有准备。这一回又无形中矮小下去,大学士心悦诚服得认栽。

……

夜晚就要来临,驿站里喜气洋洋。守这驿站的人并不知道来的一干子贵人,他们只知道这些贵人们晚上吃酒,赏下许多的酒菜给他们,他们高兴的这一件。

也就帮忙收拾出大桌子送来,见到这一行人干净异常,也帮忙把桌椅用水洗刷,河水也是他们一桶桶拎来。

坐席以前,袁训出来看一回,让他们分批吃酒,说明天再送来一回,大家答应着。二老王也出来看一回,也是叮嘱分批吃酒,当值的明天吃也罢,大家也答应着。

张大学士不放心,也出来看时,当兵的笑回他:“放心吧您呐,我们当值的只讨明天的酒吃如何?为了明天的酒,我们今天也不敢沾一口不是?”

张大学士回去见太子:“我想说个周全的话,却又落到袁老爷和二位老爷子后面。”太子轻笑:“带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有经验的人也不一样。”

他陷入沉思般的侧一侧面庞,张大学士心头一动,猜出来太子的心思,他现在是全无嫉妒,也没有过多的谨慎,乐呵呵地道:“是啊,百无一用是书生,要是没有这些铜头铁臂的,只我遇上发水,我可办不了这么周全。”

“难得,咱们这一队人哪有一个是闲人?”太子嘴角噙笑。文章侯府有福王余孽的绰号,太子是经历过福王变故的人,对和福王往来的旧人都记在心里。韩家初到的时候,就有了刺客行刺加寿,太子也曾怀疑过韩家。就是不怀疑,也对他们有过不满。

但现在来看,人全是可以用得的。

作为他的师傅,又一路陪伴到这里,张大学士又一次猜到太子指的是韩家。大学士能得到两朝皇帝的重视,防范是一,度量也不能小。他亲眼看到韩二老爷劳累,就在这里特意的提醒太子:“一会儿吃酒,殿下说上几句才是。这对兄弟是老了,一生的名声也放荡不中听,官场的名声也一般。如今的侯爷韩世拓,沾的是袁老爷府上的光彩,但我已打听清楚,他确实是自己中的举。”

大家行路呢,张大学士突发奇想似的打听韩世拓,跟浪费笔墨和往来车马似的。但太子会意,张大学士不会做无用之功,他这样做只能是另有用意。

太子笑容不改听着。

果然,大学士接下来道:“文章侯现在国子监里当差,他的上司阮英明虽然为人狂傲,但他是我看着长大的,人品忠心上不会有错。文章侯是他的学生,也就不会出错。但他们这一代还能牵涉到福王,皇上对文章侯也不会大用。倒是这小小的正经有些意思。”

太子嘴角又勾了勾。

张大学士一直针对加寿,太子也依然尊重他,就是大学士对也好,错也好,有私心私意也好,他只想太子殿下好。四平八稳的登上皇位。

他打听韩世拓,在这里说起韩正经,原因只有一个,提醒太子殿下:“这小正经念书来得,习武也专心,我冷眼旁观好几回了,他这是从小就苗正根不歪,等他长大了,是殿下手里用得着的人。”

按韩正经的年纪来算,只能是太子一朝的人。而稍有远见的人都知道的从小培养和笼络有多重要,太子也一样知道。

他的父皇有许多人明里暗里可以用,就是很多功勋子弟全是少年就投到太子门下,跟太子感情深厚。轻易不会动摇忠心,也方便当年的太子,如今的皇帝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和认可他们。

张大学士说到这里,太子浑身一热,他的心思如煮开的热锅一样沸腾起来。

他也想有皇帝那样一群太子党,但在没有得到皇帝允许的时候结党营私,不用师傅们提醒,这还是人人知道的猜忌事情之一。

当年的皇帝为什么会敢太子党横行天下,太子也早推敲过。他的父皇跟他不一样,太后专宠六宫,又有长公主瑞庆是个欢喜果儿,太上皇对幼子早早扶持颇多。

而太子呢?他的母后全仗着……有加寿!这话不太好听,却是事实。那几年,小小的加寿充当长公主瑞庆当年在太上皇面前的位置,而太子却不敢自认为自己是当年的父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皇帝还给他留下冷捕头,但谁又知道冷捕头不是监视太子的呢?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水可以覆舟,也可以载舟。

太子也就只能羡慕皇帝当年,却不敢效仿皇帝当年。但是在今天,他的面前露出曙光。

殿下早就知道同行这一路,对他受益匪浅,虽然他当时想的时候,并没有意料到会出救灾的事情。但和二老王接近关系,也能多多疼爱以后的镇南王萧元皓,本身就是中头彩。

现在,又多出一个韩正经。身份不高不低,地位因为和福王沾亲,又不尴不尬。

只要对他有所关注,他自然而然亲近殿下,顺理成章的让张大学士都花心思打听他爹中举的实情。可见这事情水到渠成,不会引起任何猜忌。

他们为什么不对褚大路说这些话呢?禇大路是袁家的亲戚。韩正经也是袁家的亲戚,但他另有家世,曾出过一任太妃的韩家,和禇大路这卖水的出身,直接生在袁家长在袁家的不同。

这里面还体现出大学士对太子不离不弃的真情,为他苦心盘算的经营。

闻言,太子带着压抑不住的欢喜,对着张大学士轻施一礼,张大学士急忙还礼。太子郑重的感谢道:“有师傅,是我之幸也。”

张大学士脑海里奇迹般的闪过另一句:您定了加寿的亲事,这才是之幸也。

但他会在这里说出来吗?说出来好似玩笑,又似打趣太子无能。张大学士什么也不说,虽然他这的新心思大用出处。比如出京,是跟着加寿走。比如半边衙门,是跟着他的岳父办理等等。大学士只谦词:“老臣尽微薄之力,不敢当殿下此话。”

太子说着当得起的话,心思一变,成了他既离不开大学士,也离不开寿姐儿。那他就得让大学士喜欢上加寿才行。而加寿对大学士从没有表现过什么,哪怕大学士在京里发过难,加寿也从没有对太子抱怨过。

这缘于太后教导的好,也是加寿领悟的深,面对太子并不表现自己的更多喜和恶。太子现在就只考虑消除大学士对加寿的偏见和误解。

而太子一直认定的,张大学士对加寿的不满,也确实是偏见和误解。

张大学士有所隐瞒心思时,太子殿下也是一样。但不妨碍两个人坐下来,让跟的人泡上茶水,笑说着总算能喝上口儿茶的话,又细细的商议怎么笼络韩正经才不着痕迹。

小小的韩正经,因为这次出行而大放光彩,自身份量得到肯定,他还不知道。

他写完家信,正在厨房帮姨妈的忙儿,如揪个菜叶,去个老根什么的,这不是家,没有小椅子坐,他蹲在地上蹶着小屁股干得正欢快。

奶妈和丫头足够人手,但宝珠不禁止孩子们做一些活计。一来他们当成玩,二来也算了解一般百姓家的日子。算民生疾苦里的。

……

“请大小爷,张夫子用饭。”有人来请,太子和张大学士停止谈话走出来。

抬头一看,都夸道:“好月色!”

月亮不是又大又圆,但灿光明媚,还可以一观。房间安排的好,不管是从门还是从窗户看出去,月色浮动在身边。

桌上的佳肴比月色还要动人,真的采买来大河蟹、虾,又有鸡鸭和鹅,石耳等山珍。

对于刚从灾情地方过来的人们,引得但凡见到都觉得移不开眼睛。

太子笑道:“我现在知道什么是膏粱和纨绔,对着这菜不在乎的就是。”齐王笑道:“这标榜不了我们,迟早我们是膏粱和纨绔,还是别打趣自己,赶紧坐下最好。”

三桌子酒菜,二位殿下知道一桌子是大人们的,不客气的坐下来。另一桌子是孩子们的,见到哥哥们就座,欢呼一声,爬椅子的,坐上椅子,也纷纷就位。

家人那一桌也坐好,太子对居于末席的韩二老爷点一点头,笑吟吟道指指自己身边:“你应该坐这里。”

------题外话------

今天又输液半天,没办法,疼的坐不住。明天还有一道检查,如果仔又进入养病状态,请亲爱的们强烈支持。

仔坚信信念大于一切,过年后我说过要加油写,信念大于一切,相信很快恢复。毛毛雨。

&nb首发,请勿转载!

喜欢侯门纪事请大家收藏:(wuxia.one)侯门纪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