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昭华女帝 > 第150章 准备迁都

昭华女帝 第150章 准备迁都

作者:云洛裟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3:54:47 来源:书海阁

生命不息,楚昭此生是安份不了的。扬州楚愉的事毕,姬氏那头,鲁种也早帮她断好了官司,对如今的姬家人,以杀兄之名论处;姜家夺其夫之爵,又将姬氏出逐,楚昭下旨,姬氏之父爵位,由姬氏继承,其夫之爵令其女而继。

此旨一下,天下哗然,又女子之身承爵,楚昭,楚昭想干什么?

“陛下,无论是姬氏,还是姜氏,家中皆有男丁,当选贤良以承爵,令女子而承宗庙,是乱纲常,混阴阳。”新都在建,楚昭广开言论,以至世家纷纷聚于此,乍听楚昭的旨意,立刻有人上表劝谏。

“何为纲堂?三纲五常,皆以礼为先。在诸位看来,以血缘而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诸位是更倾向于哪一个?是父死子继吧。”论,楚昭从来不怕,她连女帝都当上了,许女子入宗庙,让女子承爵,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子女子女,无子而以女承爵,不合理吗?若是诸位觉得往后愿意将自己挣下的偌大家业,供手让给兄弟都不肯给女儿,朕也就无话可说了。”

以血缘论远近,兄弟虽是一母同胞,却非自己的后代,子女子女,才是真正的传嗣。

“以女承爵,不过是逼不得已的选择,如朕,如姬氏,父兄皆丧,不以女子承爵,难道就让自家祖宗无人供奉,而成绝嗣吗?诸位讲礼,以礼合法,扪心自问,女子承爵,于万不得以之时,难道就比诸位过继要好?”楚昭再问,一字一句都落在人的心坎上。

虽然,如今他们子嗣繁茂,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有一天,他们家会不会也发生这样的事,男丁尽无,只剩女丁,楚昭不过是防的万一,也是为了各家着想。

原本觉得女子承嗣实在不妥的人,被楚昭那么一说,又觉得不那么难以接受了,毕竟,楚昭就是女帝都当上了,她已经开了女子承嗣的先头。

冀州论女子可为帝的争执中,就说过了楚昭得为女帝,那么接来,世上所有的女子是不是都可以效仿楚昭?

当时,姜参是怎么说的?

“若有女子类陛下者,能安邦定国,驰战沙场,救万民于水火,尔等不愿奉之,非其无能,实而等不能容人也。女子如何?若无女子,家以何安,家不安,国何以安?有能力的郎君,不怕有能力的女子,无能之人,既容不下有能的女子,也容不下有能的郎君。”

姜参之言,是道破了一群男人的心思,更有吴用补刀问,“各家古籍中,有说过女子不可为帝的话吗?”

“新昭初建,开的是新一代的风气,前朝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百姓多苦,民生多艰,陛下救百姓于难,伤的是世家之利,世家不容,又不敌于陛下,言语重伤,执陛下女儿之身多论,尔等敢说无丝毫的私心?”

吴用年轻,至少比起姜参来要年轻许多,没有他不敢说的话,这些话,也必须要有人说破,否则一个个端着大义的嘴脸,实则皆为私利。

“陛下,若是各家不仅一女呢,如姜家,姬氏有三女皆存,以何人承爵?”楚昭想到了当日的辩论,有人也想到了,反正,楚昭的皇帝都坐上了,他们想要搅事,想把楚昭拉下来的可能越来越小,找点事还是可以的。

“子承嗣的规矩,女承亦然,非论嫡长,便论贤才。”楚昭以男子承嗣之法而论女。“类如姜家,承嗣女之所生,可过继一男随姜性,定为嗣子,往后是为姜家子。以成定制,不可更改。”世家的长子嫡孙那都是宝啊,楚昭没让以长子过继,而是任选一男。

心思活络的人已经在打着算盘,娶了这样承爵的女子啊,好处可比坏处多,就拿姜家女来说,所嫁的郎君,除了长子之外,可任选一子继姜家之嗣,就相当于儿子多了一条路。

当然,儿子不随父姓,只要当父亲的同意,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姬氏如今还没有定下哪个女儿承姜家的爵,楚昭提出了嫡长所言,姬氏要问的第一个人自是她的长女。

让楚昭想不到的是,姬氏的事情解决了之后,姬氏竟然自请为她做事!

“朕有满朝文武,并不缺做事的人。”楚昭见了姬氏,姬氏跪拜在下,答道:“满朝文武,做都是男人想做的事,无一人为女人做事!”

这句话让楚昭起了好奇,坐直了身子,楚昭问道:“何为为女人做事?”

“如此次,陛下立意让女子可以承嗣,陛下必已察觉女子地位之低,否则当日陛下登基,也不会惹得天下非议。陛下的地位要稳,提高女子的地位实为必然。”姬氏不愧是世家大族养出来的女人,竟然看出了楚昭的用意。

一步一步,楚昭就是要提高女子的地位。她是女帝,既为女帝,非她之后,再无女帝。武则天不是楚昭的目标,而只是开始。

“妾身听说,昔日在冀州之时,陛下已经让冀州的女子参与冀州的建设,还让女子在各村集结成兵,以补后方空虚,被人趁虚而入。没有男人用的时候男人想到了女人,一般事成了,又将女人打压下去,难道就是天经地义?”姬氏表示疑问,引得楚昭笑了,“古来如此,并不是女人说了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或许以前是,但现在,有陛下为榜,天下的女人,并不是都愿意终日被男人玩弄于手掌,没有想法的。”姬氏幽幽地说。

楚昭更觉得好玩了,姬氏以前给她的感觉是一个只会争风吃醋的夫人,没想到历经大变,她却成了一个女权的拥护者。

“朕手中有女部,你可知道?”楚昭想了想,不屈于命运的人,除了冀州的一个孙二娘,如今又多了一个姬氏,这天下有多少的女子会跟她们一样呢?

姬氏道:“陛下的女部如同陛下的墨军一样皆是陛下的代表,妾身但有耳闻!”

是啊,虽然是女部,架不住这女部跟楚昭平定了天下的墨军有得一拼,免不了的,女部也成为传说。

“你既然想做事,从明日开始,你就进女部吧,做什么,不做什么,会有人告诉你的。”如孙二娘,如姬氏,楚昭都会给她们机会,能做到什么地步,那就要看她们自己了。

想要跟男人争天下的心,必须要有和他们斗的能力,否则不过是自寻死路。

新都历时一年半,终于是落成了,楚昭立刻送信给钟氏,让他们准备准备,她这就回去接他们来新都。

算上出征徐禹,建成新都,楚昭离开冀州快两年了,说起来无人不惊,楚昭不在朝整整两年,大昭朝竟然一点都没乱,后世记载亦称赞实太后钟氏之功也。

因此大昭的史书上,专门作了钟氏的传记,如同楚昭,却是后话。

楚昭回来了,最要紧的还是终于要迁新都了。新都之名,楚昭早已经取好了,长安,意为长治久安,这样吉祥的名字,太好了。

“阿娘和诸卿为国事费心,朕铭感五内!”当皇帝当成楚昭这样,天下一统就丢下满朝的文武大臣,亲自跑去督建新都的,也就楚昭一人而已。

好在虽有钟氏总揽朝事,楚昭跟诸臣的往来还是很密切,国之大事,也是经过楚昭才会传达大昭上下。

楚昭回来,钟氏这个当娘的没有出迎,百官却是要出来迎接的,楚昭亲自扶起姜参,又对朝臣说了这样的话,引得朝臣们都一脸的笑容。

“陛下还朝,臣的心总于是落下了!”姜参说的是实在话,大昭初立,天下一统,楚昭却干脆地把事情都丢给了钟氏,跑到新都去了,姜参是殚精竭虑,只怕突然一觉醒来大昭就出事了,真是度日如年呐。

“先生多思多虑,到了长安,朕给先生放几天假休息休息。”楚昭依然唤姜参为先生,可见对姜参的心未变,而以弟子称之。

姜参连连道谢,往来的人都说长安远比旧京更大气,更宏大,姜参也十分好奇那由楚昭新建的长安究竟是什么样子。

“迁往新都,当与冀州百姓告别。”楚昭叮嘱了一句,姜参附和道:“这是陛下起势之地,多蒙百姓相辅,当告之,以谢百姓。”

连连点头,楚昭笑道:“先生知朕之心!”

楚昭心系百姓,这正是让姜参为之佩服的一点,所以姜参又怎么会不知道楚昭的心思。

百姓们看到楚昭回来,也是山呼万岁,楚昭随手指了其中的老者询问这两年冀州的收成,老者高高兴兴地道:“自陛下来了冀州之后,冀州的收成没有一年不好的。陛下真是我们冀州百姓的福星呐!”

楚昭笑道:“为一州之福星,非是福星也,若能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福星呢。”

一言道破她的想法,叫姜参老怀安慰,楚昭没有因为成为了皇帝而失了原本的初心,这是极好的事。但凡有心,就一定能做好。

“陛下让作坊做出来的粮种,还有水车,都是好东西,粮种可种两季,只可惜冀州的气候不适合,不过缩短了收期,大家伙也摸索出规矩来了,收了粮之后再种点别的东西,也是多了一样收入,都是陛下之功啊!”

冀州百姓对楚昭的崇拜多了几分盲目,楚昭连连摆手道:“非朕一人之功,那是大家的功劳。朕在长安设了一个登天鼓,无论是百姓有冤,还是有才而不为朝廷用者,都可以去击登天鼓,凡击鼓天鼓者,天子必见,若是不见者,不可为帝,天下可议废之。”

楚昭放出来的话,叫身后的人都吓呆了,只是一面鼓而已,竟然扯上了帝王废立,这又何尝不是给帝王的身上枷了一把锁,楚昭是开国之帝,她说的话就是定制,大昭在建一日,后世之帝,若有不从者,皇帝也当到头了。

震惊过后,朝臣看着楚昭的眼睛直发亮。为帝王者,给自己的身上主动上枷锁,需要何等的气度啊!若无一颗爱民之心,安定天下之心,又怎么会做得出这样的事来。

“陛下圣明!”姜参为首,领诸臣一拜,楚昭摆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朕盼大昭的皇帝,不管是朕,还是自朕之后,都有一颗爱民之心,百姓安则天下安,君轻民贵,若无民者而无君。”

“天灾不可违,**可避,百姓蒙冤却无处可诉,为官失职,为君更是失职。”楚昭笑言,语气的肯定却无半点玩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朕盼大昭的江山能国泰民安,却非朕一人可成,臣民一心,方可建之盛世!”

“愿随陛下,建立大昭盛世,千秋万代,天下称颂!”楚昭所想,又何尝不是一代名臣心中所想呢,跪下齐声高喊,就像是君臣之间做的一个约定。

老百姓们想的没有那么多,他们只知道,楚昭把他们放在心里,一直的放在心里,那样很好,再好不过了!

离开冀州两年的楚昭,回来了依然还是他们先前的刺使大人,还是他们的女帝,这就让他们倍感心安了,余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

“陛下就不能留在冀州吗?”楚昭回来要是带群臣迁往新都的,憨实的百姓们询问楚昭能不能留下,楚昭道:“冀州之地,并不适合作为国之京都,朕知冀州百姓不舍,但是朕要想的是大昭的百姓,考虑的更是千秋百世之功业,迁都势在必行。”

从来不骗人的楚昭,更不会骗这些一心向着她的百姓。

“朕在哪里,朕依然是你们的陛下,你们受了冤屈,被人欺负了,只管到长安去,朕一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楚昭能感受到他们的不舍,高兴之余依然要安抚他们。

“长安离冀州远吗?”又有百姓问,楚昭道:“不远,而且啊,几天的路程就到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不管是谁,欺负了你们朕都不答应。朕的登天鼓,朕并不希望响起,朕也不怕响起。”

“陛下心念百姓,我们会一辈子都记着的。”

“莫哭莫哭,朕虽然不在冀州了,朕还是你们的陛下不是。”百姓竟然哭了起来,楚昭都诧异了,连忙安抚!

喜欢昭华女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昭华女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