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现言 > 天香 > 第162章

天香 第162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12-26 10:03:35 来源:免费小说

  乐正心头一跳。

  叫中书舍人来,自然不是为了商议政事,本朝自打有这个官职起,就是为了草拟诏书而存在。

  这是要……?

  ……

  步出宫门的时候,夏侯渝不由长长出了口气,风一吹,感觉身上一凉,全是冷汗。

  饶是他胆子大,敢在跟皇帝说话时偶尔插科打诨,可也并不代表他不带脑子和心眼。

  尤其是在面对这么一位聪明而又多疑的皇帝时,往往自以为表现良好时,到头来却只会证明是自作聪明。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坦诚。

  夏侯渝想娶顾香生是真,一片真心毋庸置疑,但他对皇位也不是毫不在意,两项权衡,自然前者更重要一些,所以在前者的事情上说实话,后者则打马虎眼,七分真,三分假,才显得更真。

  皇帝自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他不会因为你表示自己无意于皇位,就不把你列入考虑。

  当然,他也不会因为你想要皇位,就真把皇位给你。

  夏侯渝大病初愈,又要在方才应对的时候处处小心,真可谓是如履薄冰,此时松懈下来,便觉得浑身乏力,恨不得回去睡上个三天三夜才罢休。

  他刚回到王府,上官和与黄珍等人便迎上来,众人担心他在皇宫里的表现,像以往一样,夏侯渝每次从宫里回来,都要跟幕僚聚在一起,将皇帝说过的话拿出来捣碎了琢磨研究,揣测帝心。

  今天他觉得心里有些憔悴,说没两句上下眼皮就直打架,上官和等人见状便劝他去歇息,结果夏侯渝还没动,外头下人就来报,说宫里来了人,宣诏的。

  夏侯渝一愣,心里隐隐猜测可能跟自己方才与皇帝的谈话有关,但又不肯定,没来得及多想,赶紧带着人出去迎诏。

  过来宣诏的是礼曹一位官员,双方寒暄几句,对方打开诏书照本宣科。

  出乎意料的是,诏书非止一道,而有三道。

  ☆、第133章

  第一道诏书是改封诏书,将夏侯渝封爵里的“远”字改为“肃”字,也就是说,从今往后,远王就成了肃王。

  远这个封号,原先在本朝是绝无仅有的,顾名思义,夏侯渝从魏国远道而来,千里迢迢归国,皇帝就赐了个远字,可想而知当初有多随意。

  肃就不一样了,刚德克就、执心决断曰肃,这个封号在一定程度上,是表明了皇帝对夏侯渝渤州之行的肯定,那些听得出弦外之音的聪明人,自然就不敢再叽叽歪歪,上疏弹劾了。

  夏侯渝出身再低,毕竟也是皇子,放眼齐国这些成年的皇子,唯独夏侯渝的封号最是寒酸,难免让人觉得皇帝厚此薄彼,对夏侯渝不是很看重,这次改封,也算是弥补了。

  第二道诏书,则是任命夏侯渝为柴州刺史。

  柴州在齐国北面,因常年与回鹘交火,而处于最前线的位置,还曾经被回鹘人攻占过。别人当刺史,就算地处偏远苦寒,起码还是货真价实的一方长官,去柴州当刺史,则等于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有掉下去的风险。每年吏曹门庭若市,官员们踏破门槛打通关节想往上走,就是柴州和彭州这种直面回鹘人的地方无人问津,朝廷倒贴都未必有人想去。

  如果说前面那一道诏书,众人还惊喜交加的话,等第二道诏书一出来,所有人看夏侯渝的目光,就不是贺喜,而是同情了,王府上下更是大惊失色,半点喜色都没有了。

  夏侯渝捧着诏书微微苦笑,几乎要以为自己方才在宫里头是不是哪句话说得不妥,将皇帝大大给得罪了。

  帝心难测这句话,此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婉拒参与伐魏战争,皇帝就直接将他踢到柴州去直面回鹘人,夏侯渝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庆幸好,还是应该为自己抹一把辛酸泪好。

  “第三道诏书呢?”他咳嗽几声,感觉从宫里回来之后,头晕好像又加重了。

  宣诏的官员笑道:“第三道诏书,原是有两份,陛下不让马上宣读,说是要等宫里头来人,才决定读哪一份。”

  旁人听得莫名其妙,诏书还有两个版本,哪里见过这样的奇事?

  上官和忍不住上前询问:“敢问这两份诏书分别说的是什么内容?”

  因方才已经收过沉甸甸的钱袋,夏侯渝又刚刚改封,官员也未敢过于拿大,便笑道:“陛下有命,不可说,还请不要让下官为难。”

  夏侯渝却隐隐有所预料:“你不能说,我不为难你,你将诏书给我,我自己看便行了。”

  那官员面露难色,管家张芹及时又将一个精致绣袋塞过去。

  对方这才将诏书递给夏侯渝,还再三交代:“殿下看看也就罢了,还请不要声张。”

  夏侯渝哪里顾得上回答,他发现这所谓的“第三道诏书”,其实是有两道,也就是对方说的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与他无关,与顾香生有关,是将顾香生的“济宁伯”,晋封为“济宁侯”。

  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顺序,伯爵为正四品上,略低于侯爵,当初顾香生他们这帮从邵州来的人里头,只有徐澈一人被封为侯,但这也是应当的,因为从名义上来说,徐澈本来就是众人之首。

  但现在无端端的,却又有一道晋封的诏书,这未免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皇帝要封赏,用不着他自己想理由,底下的人总会将诏书写得漂漂亮亮,上面洋洋洒洒一大堆溢美之词,将顾香生夸得天下无双,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其实什么有用的内容都没有,尽是些浮华修饰。

  夏侯渝眉头微蹙,想不通皇帝为何忽然会想起要晋封顾香生。

  他又拿起另外一道诏书,不看倒还好,一看之下,面色微变,连带着呼吸也为之一滞。

  上官和与黄珍见他脸色不对,也都凑过来看。

  只见上面写着:

  维承光三十二年五月廿五日,皇帝遣使持节册命曰:於戏!惟尔济宁伯顾香生,地胄清华,志怀高远,地宅南交,心悬北阙,文教聿宣,声绩备举。式遵典礼,作俪大藩,是用命尔为肃王妃。往钦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欤!

  上官和与黄珍登时傻了眼,面面相觑。

  自家郎君倾心顾氏,他们自然是知道的,先时还帮郎君谋划过要如何才能让皇帝同意他抱得美人归,只没想到这好事会来得如此之快,皇帝竟连册文都准备好了。

  黄珍细心一些,他甚至还注意到这道册文与以往不同的一些细节。

  论理说,这种册封王妃妃嫔一类的诏书,格式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换个人名,像册封王妃,人名后面跟着的一般就是“质性柔顺,训彰礼教,誉表幽闲”之类的词句,用来形容该女子闺德出众云云。

  然而在册封肃王妃的这道诏书上,却出现了一般只会用在男性功臣上的遣词造句,譬如“文教聿宣,声绩备举”。这样的字眼,从前是绝对不可能用在女子身上的。

  正因为顾香生的爵位不同以往,所以诏书自然也特殊一些,不能按照惯例来,拟诏的官员也算是费尽心思不遗余力了。

  一道册封诏书,一道赐婚诏书,看得黄珍有些糊涂。

  夏侯渝却有些明白了,他抬起头问:“陛下是否召了济宁伯进宫?”

  奉诏官员点点头:“正是。”

  皇帝的意思是,这第三道诏书,最终以哪一道为准,取决的是顾香生入宫面圣的结果。

  夏侯渝不由苦笑。

  他觉得皇帝的思路真是完完全全异于常人,以他不算蠢笨的脑子,尚且猜不透这位老爹的下一步,如此看来,他大哥会被耍得团团转还不入皇帝法眼,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官员见夏侯渝的面色有些不好,便道:“殿下不如先去歇息,待宫中来人,下官再请殿下过来也不迟。”

  夏侯渝摇摇头,将头上一把虚汗抹去:“我且等等。”

  陛下会问什么,而香生姐姐又会如何应答?

  ……

  此时的大庆殿偏殿,顾香生坐了将近半个时辰,才终于得到皇帝召见的通报。

  越是高位之人,越喜欢讲究排场,下位者求见,不让对方等个一时半刻,好像就说不过去似的。

  然而这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战,下位者在等待的过程中,心中难免惴惴不安,等到见面的时候,就会更加紧张,心思也容易被上位者掌握。

  乐正从内殿出来的时候,正好就看见顾香生坐在那里,面色沉静,好像在思考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想。

  静水流深,令人望之心绪不知不觉宁静下来。

  她不缺美貌,但第一眼被人注意到的,却绝对不是美貌。

  对方抬眼朝乐正颔首微笑,起身拱手:“乐内监安好。”

  乐正也笑:“济宁伯安好,您快进去罢,陛下等着呢。”

  顾香生道了一声谢,随他入内,没有多余言语。

  皇帝倒没有故意晾着她,顾香生一进去,他便呵呵笑道:“济宁伯来了!”

  顾香生行了礼,皇帝没说来意,她便也静静等着。

  仔细算起来,这其实还是她第二回与皇帝进行私下的会面,上一次则是与徐澈他们一起,皇帝日理万机,区区一个顾香生,并不值得他多费心神。

  皇帝道:“你在长春观住得可还习惯?”

  顾香生:“托陛下洪福,臣一切都好。”

  皇帝:“若是有什么不习惯的,就只管说。朕知道你在魏国过的也是金枝玉叶一般的生活,道观再好,也难免清苦,你为了避开流言蜚语,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顾香生:“陛下过奖了,臣在邵州时,也不是没过过苦日子,如今比起来,已经十分舒适了。”

  皇帝唔了一声:“听说你擅长种花,尤其是茶花?”

  顾香生:“也谈不上擅长,只是喜爱而已。”

  皇帝笑道:“那可巧了,朕也喜欢茶花,尤其是一斛珠,不过齐国境内的一斛珠极为罕见,这花又极娇贵,能栽活的寥寥无几,是也不是?”

  顾香生:“正是,一斛珠喜爱湿润温暖之地,多长于吴越和魏国。”

  皇帝点点头:“可惜了,朕号称天子,却还没见过一斛珠里最珍稀的‘紫珠’,传闻这个品种只有在魏国皇宫才有,你想必是见过的罢?”

  顾香生:“是,臣曾见过,的确称得上国色天香。”

  皇帝饶富兴致:“比之牡丹如何?”

  顾香生:“春花秋月,各擅其场。”

  皇帝抚掌而笑:“那便好了,待齐军攻克魏国,朕定会让人好生留意保存这花,将其送到齐国来,到时候济宁伯可要帮朕掌掌眼,看究竟是不是那传说中的‘紫珠’啊!”

  顾香生一愣,很快答道:“愿为陛下驱遣!”

  皇帝挑眉:“你听说了伐魏的事情,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要说么?朕知道你的父母亲人俱在魏国,难道你就不为他们求个情?”

  顾香生想了想,道:“沙场征战,各为其主,死伤在所难免,臣无从劝起。至于臣的父母亲人,并无在沙场征战的武将,日后魏国若战败归顺,他们定也位列降臣之伍。陛下乃有为明君,就算臣不说,陛下也不可能妄杀,但若陛下想杀他们,便是臣求了情也无用。”

  直到此刻,她仍旧没有弄明白皇帝今日将她召入宫的用意。

  若说是为了试探自己对齐国伐魏的想法,那皇帝未免也太闲了,因为她现在无兵无权,完全左右不了大局,想法是什么更不重要。

  皇帝笑了起来:“你倒是实在!好啦,朕也不与你兜圈子扯闲篇了,今日五郎入宫,向朕说了要求娶你之事,你可知道?”

  顾香生这才吃了一惊:“臣不知。”

  先前夏侯渝也曾与她提过此事,但她万万没想到对方会如此胆大妄为,直接就向皇帝提出来了。

  那最后到底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想及此,顾香生不免忐忑,再也伪装不出镇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