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现言 > 天香 > 第141章

天香 第141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12-26 10:03:35 来源:免费小说

  顾香生道:“我的意思,与宋司马一样。邵州眼下自保尚且不及,怕是没有余力考虑结盟之事。”

  使者遭到拒绝,只得怏怏离去。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使者回去复命的路上,魏善再一次在与魏军的战役中大败,情势几近危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带着残余势力投奔齐国,向齐国皇帝称臣,并号称将江州等辖地进献给齐国。

  虽然那些地方现在已经被魏临拿回去了,魏善此举也有挑拨魏齐两国的嫌疑,但这并不影响齐君对他归顺的行为表示大悦,下旨对魏善及其残部加以优抚,并封魏善为安乐侯。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眼下,顾香生他们送走了魏善来使,却终于迎来齐营那边的人。

  齐人表示同意和谈,但需要邵州这边的人去怀州,而且指名徐澈与顾香生二人亲自去。

  徐澈是邵州刺史,就算齐人不说,他也肯定要去的,但点名顾香生,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毫无疑问,顾香生在邵州的地位,既微妙,且举足轻重。

  她虽然没有受封正式的官职,却是有实无名的邵州长史,在邵州城仅次于徐澈,但也正因为如此,对方想要让她去的意图,就值得玩味了。

  为此徐澈坚决表示反对,认为只要自己一个人去就够了,顾香生没有必要跟着。

  但齐国使者并不同意,坚持顾香生必须同行,否则和谈就将作废。

  这种要求过于诡谲,以致于徐澈等人都不能不往奇怪的方向去想,甚至认为夏侯淳是不是看上了顾香生的美色,想对她有所不利。

  众人斟酌再三,最后向齐人提出要求,不在怀州会面,而改为在怀州郊外三十里处的桃林外头会面,因为那附近有座隐龙山,山下有座隐龙亭,素来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会面就在隐龙亭里进行。

  此时所有的人都还没料到,这座原本以景致出名的隐龙亭,将会因为这次会面而名扬天下,后来也不知哪一任的地方官,还特地命人在此立碑,上书怀州会盟四字,引得无数文人前来瞻仰。

  却说三日之后,顾香生与徐澈早早来到隐龙亭,等了半个时辰之后,齐营那边也终于来了人。

  为首的是两个年轻人,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一串亲兵,旌旗猎猎,威风凛凛。

  徐澈顾香生曾远远见过夏侯淳一面,不太记得对方的长相,但从身形气质来看,最前方那个人,绝对不会是以勇猛著称的夏侯淳。

  走在离那个年轻人稍稍落后的位置,同样是个衣着华贵的年轻郎君,只是顾香生一看见他就愣住了。

  夏侯渝注意到她的目光,还朝她眨了眨眼,不乏促狭之意。

  顾香生:“……”

  ☆、第115章

  谈判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下讨价还价。

  夏侯沪是个斯文人,与他谈话注定不用担心像夏侯淳那样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他不仅是个斯文人,而且爱好文学,连说话时常引经据典,文化程度稍微差一点的人估计都听不明白,这也是为什么夏侯淳要揍他的原因之一,这两兄弟打从很久以前就互相瞧不上,

  美中不足的是,夏侯沪脸上依旧带着伤痕,尤其嘴角那一大片淤青,几天时间还不足以让它消散,每回笑起来都显出几分狰狞,但又因为里头漏风的断牙而化为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徐澈和顾香生都不太敢与他对上视线,免得自己一不小心笑出声。

  夏侯沪很明显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说话的时候都拿着扇子有意无意挡着伤口,心里早已将他大哥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一遍。

  只是他似乎忘了,他大哥似乎与他是同一个祖宗。

  至于大冬天拿着扇子之类的小节,大家都学会视而不见了。

  “早就听说徐郎君诗词上佳,从前我尝拜读阁下诗作,尤其是那首元夕怀古,当时细读再三,手不释卷,尤其是‘人间草木,天涯咫尺’一句,更如点睛之笔,令人惊艳。不知徐郎君近来可有新作?”夏侯沪摇着扇子笑道,颇有点自命风流的意味,却并不令人讨厌。

  虽说是会盟,可若一上来便直奔正题,那也显得太过急切了,正巧夏侯沪与徐澈都是喜好诗文之人,这话题倒还投机。

  只听得徐澈摇摇头,自失一笑:“不敢当殿下谬赞,那都是早年的戏作了,这几年忙着打理邵州,再无写诗的心情,自然也就写不出什么好东西。”

  夏侯沪:“没有诗词,却有史书,这也是流芳百世的好事,邵州归顺之后,陛下有意让修史一事迁至齐都进行,连并藏书楼,也一同迁去,齐都人才荟萃,更有齐国皇宫藏书,修起史来更是事半功倍,徐郎君以为如何?”

  徐澈笑道:“若是邵州民政相关,我尚可作主,这修史与藏书楼的事情,却须问顾长史才行。”

  自打邵州欲以一地之力修史起,这个地方就开始为世人所知。起初当然不会是什么好名声,不少人嘲笑邵州不自量力,想出名想疯了,纵然徐澈在文人中还有些名声,可他的名声也不足以担当起修史这样的重任。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声音逐渐发生了变化,可能是藏书楼建成之后,那里头的典籍日益增多,吸引天下贤士文生络绎不绝前来瞻仰,可能是孔道周的大儒效应,使得大家对邵州的看法改变了许多,又可能是顾香生的身份曝光,令邵州越发名震天下,也有不少好事狂生特意赶过来,想瞧瞧昔日的魏帝正妃到底是何模样,但他们连顾香生的面都没见到,就被长史府门口的侍卫给赶了出去。

  更有儒生措辞严厉地批判顾香生,认为她抛下丈夫和家人不贤不孝,贸然离开魏国则是不忠不义。

  自然,也有不少人乐意为顾香生说话,这其中就包括齐国的文人。因为齐魏两国多年对立且冤家对头的关系,本着“敌人反对的我就要赞成”的原则,不少人出于政治目的,跟魏国文人唱反调,甚至有人写下《淮南王妃别传》这样的野史笔记,将顾香生描绘为天上有地下无的人间绝色,又写她曾与魏帝立下海誓山盟,魏帝却因富贵而抛弃发妻,甚至下毒残害,顾氏千辛百苦九死一生方才逃了出来,结果在邵州遇见故人徐刺史,二人再续前缘谱写一段乱世恋曲,徐澈冲冠一怒为红颜,不惜帮顾香生出头,为她请封邵州长史云云。

  虽说其中诸多杜撰,但这种狗血奇情却广受市井坊间欢迎,甫一面世便被抢购一空,更有不少人因为这本书而知道顾香生此人,加诸在她身上的光环与非议越来越多,毁誉参半,好坏皆有,就连女性,有骂她不守妇道,荒诞不经的,自然也有暗地里偷偷羡慕的,觉得顾香生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私心下将她奉为榜样的。

  不过无论世人如何揣测议论,一个能够毅然放弃魏国的荣华富贵出走它国,又在邵州立下自己的功绩,使得旁人提起邵州,藏书楼,修史,甚至是火弹时,都不能避开顾香生的名字,这本身就是一桩传奇了。

  夏侯沪也是看过那本《淮南王妃别传》的,心里自然有些想法,生性多情的恭王殿下早将顾香生描绘为一个才情出众的绝代佳人,今日一见面,眼看对方一系素色衣裳,没有过分修饰,甚至连头发也如同男子一般挽作发髻,用白玉簪子固定,简单清丽的装扮越发衬得对方肤白发黑,美貌异常,已令夏侯沪十分惊艳,时不时看一眼。

  为免唐突佳人,他勉强按捺下跟顾香生说话的*,直到徐澈此时开口,他心头一喜,顺理成章将话题转移。

  “顾娘子的大名,在齐国也早就如雷贯耳,我倾慕已久,如今得见真人,方知传言不虚,正所谓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像顾娘子这样的神仙人物,此生能见上一个,便算是不枉来世间走一遭了!”

  他说起情话比喝水还溜,想来是平日里说惯了的,这本来也没什么,只是他忘了自己现在面上还带伤,尊容不雅,跟说话内容风格完全不相符,看得别人忍不住又想笑。

  顾香生很艰难地忍住了笑:“平庸之姿,当不起恭王夸赞。诚如殿下所言,齐国人才济济,藏书丰富,将复始楼与修史迁往齐都,的确是个更为合适的选择,然则复始楼建立初衷,乃是为了让天下看不起书的读书人都能一睹典籍,而非令藏书楼辟为一家一姓之书楼,若将复始楼藏书迁往齐都,殿下能否保证这些藏书依旧会对天下人一视同仁,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只要能通过书楼考验,便能阅览内中藏书,而非只有权贵高官才能进入?”

  夏侯沪连连点头:“自然可以,此为千秋功德,陛下胸怀天下百姓,自然乐意如此做,顾娘子还请放心。”

  说罢又问:“顾娘子可会作诗,可有诗作?”

  顾香生一愣,摇摇头:“我不会作诗,也不曾有诗作。”

  夏侯沪不死心:“那文作呢,辞赋也可以,令尊乃‘北齐南顾’之一,想必顾娘子同样文采斐然,遣词造句不流凡俗才是!”

  顾香生没想到自己居然有生之年还能见到一个活的顾经脑残粉,囧囧有神之余,只能实话实说:“要说文理,我从前家中兄妹,没有一个及得上父亲,我虽不至于不同文墨,可也写不出辞赋,昔年闺中诗会,我素来也是不参加的。”

  夏侯沪大失所望,对佳人的兴趣也没那么浓厚了:“那你参与修史,总该有擅长的文章罢,可能与我一阅?”

  夏侯渝接口道:“这我倒是知道,顾娘子受孔老夫子所托,撰写《梁史》中的奇女子列传,如刘宗怡之妻谢氏等。”

  夏侯沪只爱辞藻华丽的诗词歌赋,对传记一类的却没什么兴趣,闻言便没了兴头,觉得自己那颗断牙也跟着隐隐作痛起来,不由捂了嘴巴:“我身体有些不适,先去车上歇一歇,有劳五兄代我招呼二位,若是有什么难以定夺的,再报我知晓。”

  ☆、第116章

  眼下天气又冷,山风四来,呼呼地刮在面上,这隐龙亭会面听着优雅,坐久了也实在难熬,徐澈等人尚且受得住,夏侯沪却有些受不了了,当即就躲到车上去取暖。

  但若是因此以为他万事不管,当甩手掌柜,那就大错特错了。

  此行会面,夏侯沪本来就是正使,即便他什么也不做,只要会谈顺利,首功就还是他的,这是谁也抢不走的功劳,所以他很放心地将差事丢给夏侯渝,自己则溜之大吉。

  但他一走,现场氛围反而越发缓和下来。

  夏侯渝虽然是齐国皇子,但对徐澈和顾香生而言都不陌生,只见他朝二人露齿一笑,开门见山道:“这趟差事我是副使,六郎方才在,我不好越俎代庖多说什么,不过咱们是老交情了,我不妨将话敞开了说,陛下那边的确想要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南平,而邵州则是拿下南平的最后一道障碍,所以夏侯淳才会被撤换,改换夏侯沪过来。他的脾性,你们也略知一二了,喜好风雅,不似夏侯淳那般暴躁,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至于让邵州重蹈易州等地的覆辙。”

  徐澈沉声问:“如果我们不肯和谈,抵抗到底,会如何?”

  夏侯渝:“不如何,齐君虽爱才惜才,可归根结底,依旧是个杀伐果断的帝王,若是邵州不肯投降,那下一步他就会将齐国宿将调过来攻城,藏书楼没了虽然可惜,但于齐国来说,也不是损失不起的。”

  这番话虽然冷酷,可也是大实话。

  徐澈和顾香生相望一眼,前者叹了口气:“我们只希望邵州军民能够得到妥善安置,不能让夏侯淳那种嗜杀之人来掌政。”

  气节固然重要,却不能让全城人陪着他们一块儿死,再说南平那个昏庸的朝廷早就撑不住了,邵州独木难支,就算顽抗到底也无用。一个国家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当臣子的有骨气,当皇帝的却是软骨头。南平国小势弱,立国至今,能够在强国的缝隙中存活几十年,也算是够本了,总归一句话,气数已尽,回天乏术。

  邵州实力再强,也扛不住齐国大军,这次能够两战连胜,还是占了“万人敌”的便宜,以一城之力对抗一个国家,这本来就不是明智之举,徐澈他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借着这两场胜利,为邵州军民争取更加优厚的条件。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吴越与南平注定成为被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碾压而过的小石子。

  夏侯渝点点头:“这是自然的,不消你们说,陛下也不可能让夏侯淳来管民政,他那样的人,注定只适合当一把尖刀。”

  顾香生:“复始楼与修史一事,齐君若执意要迁至齐都,我们也无可奈何,但修史耗时至今四年,已经完成十之二三,虽则距离付梓为时尚早,但这毕竟是我们的心血所在,也是孔道周袁臻等诸位先生的心血所在,希望迁至齐都之后,一切能够原样不变,如此也不枉我们四年来的战战兢兢。”

  夏侯渝温声道:“这些话,我都会逐一转达,并尽力帮忙的,二位对自己可有什么要求么?邵州归顺,二位深明大义,到了齐国必有封赏,若有什么要求,譬如爵位或宅第之类的,都可以提出。”

  徐澈苦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哪里有鱼肉不知好歹提要求的道理?”

  夏侯渝摇摇头:“春阳兄不必妄自菲薄,邵州地位特殊,异于易州等地,如今你等肯主动归附,陛下龙心大悦,定然会给你们一个合适的结果。”

  他在顾香生面前,素来是嬉笑打闹撒娇卖萌惯了,顾香生从未见过对方如今严肃正经的模样,心下颇有些不适应,她原本还担心夏侯渝会说些不合时宜的话,但现在看来,那个柔柔弱弱只会躲在她身后,拉着她的袖子怯生生探看的阿渝,果然已经彻底长大,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男人了。

  既然达成共识,也就不必再坐在亭子里吃风了,双方约定了十日之后交接,届时齐人入城,徐澈带人相迎,并将官印文书等一干物事奉上,随夏侯沪等人一齐回齐都上京。

  夏侯沪躲在车厢里,抱着个小手炉昏昏欲睡,冷不防车帘子掀开,一股冷风倒灌进来,他忍不住打了个摆子,眼睛都没睁开就怒斥:“不会先在外头禀报吗!”

  耳边一声轻笑响起:“六郎这起床气也忒大了罢!”

  他一个激灵,彻底清醒过来,看见对方的面孔,不由讪讪一笑,有点尴尬:“是五兄啊,我方才没留意,以为是外头的随从呢!”

  夏侯渝笑了笑,并不在意:“我是来告诉你一声,已经谈好了,可以回去了。”

  夏侯沪啊了一声,抬头看看外头的天色:“这么快?”

  夏侯渝:“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邵州早有归顺之心,只是要找个皆大欢喜的台阶来下。”

  夏侯沪嘟囔:“早知如此,还端什么架子,打什么仗,一开始降了不就好了?”

  夏侯渝挑眉:“若是邵州一开始就降了,如今焉有你的功劳?”

  夏侯沪自知失言,摸摸鼻子笑道:“此番多亏了五兄,回去之后我定会上奏陛下,为你表功的。”

  夏侯渝摇摇头:“你我兄弟,不必如此客气,能将陛下交代的差事办好最是要紧。”

  夏侯沪平日与夏侯渝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对这个半道从魏国回来的质子哥哥不是很了解,从前只觉得他为人做事很低调,在兄弟中几乎不起眼,更因出身不显,年纪小小便被送往魏国为质,所以都没怎么将他放在心上,直到这两年夏侯渝接连办成几桩差事,远王的名头,这才渐渐进入旁人的注意范围,但即使如此,跟别的兄弟比起来,既无母家可依靠,又没有得到皇帝的特别青睐,众人都认为皇帝选谁也不可能选他当太子。

  这个哥哥虽然出身太低,也没有存在感,但胜在办事靠谱,也不抢功,在一帮如狼似虎的兄弟里边,这样的人打着灯笼也难找,夏侯沪心头一动,便半开玩笑:“五兄这番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作风,倒与七郎有些相似,难怪你们会玩到一块儿去,不过七郎那人是个闷葫芦,一竿子也打不出个屁来,五兄与他交往,难道不觉得无趣么?咱们兄弟难得一块出来办差,这是缘分,往后还得多多亲近才是啊!”

  夏侯渝叹了口气,低声道:“你也知道我是什么出身,我母亲至死,连个妃位都没有,仅仅是个嫔,我在魏国多年,什么人情冷暖都看过,如今侥幸能回国,又得陛下授封爵位,已经是感激涕零,只求尽心办事,低调做人罢了,万万不敢奢望其它。”

  若是顾香生在这里,看见他这一副模样,定会嘴角抽搐,只因夏侯渝压根就不是那等轻易认命之人,更不要说露出这种灰心丧气,哀莫大于心死的表情了。

  可惜夏侯沪对他了解不多,听他这样说,难免撇撇嘴,暗道一声胆小无趣,便不再提及此事。

  却说徐澈与顾香生回去的路上,不同于夏侯沪的意气风发,二人的心情都称不上好。

  徐澈当初之所以到邵州,是因为朝廷的任命,不仅别人觉得这是一份苦差事,他自己也没有对此抱太大的希望。

  顾香生当初之所以到邵州,是因为想帮席家村的村民谋一条出路,而且想要去蜀中,也得从这里经过。

  谁也没有想到,一晃眼就是四年多过去。

  这几年当中,邵州从城防松弛到兵强马壮,从商业凋敝到百业兴亡,从世人眼中的苦寒之地,到如今繁华如织,车水马龙,一点一滴,都离不开徐澈他们的心血。

  或许一开始大家都抱着不得已,得过且过的心情,但看着邵州经由自己的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慢慢变成现在这样,谁能无动于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