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现言 > 天香 > 第136章

天香 第136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12-26 10:03:35 来源:免费小说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位五皇子心里明白得很,根本就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柔弱无能。

  跟着这样一位主公,不说前途光明,但起码也不用成天头疼要如何为他收拾烂摊子。

  “我今日便能写好奏疏,你带回齐都复命之后,让子佩来我这里,你则留在京城,我有一事要托付于你。”

  “但凭郎君吩咐。”

  “孔公到了京城之后,陛下定然隆重相迎,我那些兄弟们投其所好,马上就会有不少人上门拉拢。以孔道周的脾性,肯定能得陛下敬重,我与他毕竟在邵州有过几面之缘,又有引荐的情分在,你也无须如何巴结,只要与他维系不远不近的交情即可,不要让他看轻了你。”

  上官和是个聪明人,夏侯渝不必说太明白,他就知道对方的意思了:“是,郎君放心,在下会时时与郎君通信的。”

  夏侯渝满意颔首:“辛苦你们了,你成亲在即,我不在京城,也没法亲临婚礼,只能备上一份贺礼,让你留在京城多享受几天新婚之乐!”

  说罢,他朝上官和挤了挤眼。

  上官和哭笑不得:“谢郎君体恤……”

  夏侯渝啊了一声,似乎想起什么事:“对了,你离开这里之前,帮我找些竹条过来。”

  上官和:“什么竹条?”

  夏侯渝:“柔软的,可以用来编小鱼儿,小蚱蜢。”

  上官和不解:“眼下快冬天了,嫩竹可不好找,郎君要那物作甚?”

  夏侯渝:“自然是用来编小鱼儿和小蚱蜢啊。”

  上官和:“……喔。”

  夏侯渝:“还有,你知道怎么扎绢花么?”

  上官和茫然摇头,这种女儿家的玩意他如何会知道?

  夏侯渝叹了口气:“算了,那你离京前帮我找一位会扎绢花的匠人过来罢,要手巧一些,会的花样多一些的,我听说有些人扎的绢花栩栩如生,连蝴蝶都会飞过来停驻。”

  上官和:“郎君要学扎绢花作甚?”

  夏侯渝:“自然是送人,看你样子好像很想要,到时候送你两朵?”

  上官和嘴角抽搐:“不,不用了。”

  他脸上哪里写着“很想要”了?

  夏侯渝扎了绢花能送谁?自然是送女人了。他娘亲早就死了,又没什么亲近要好的姐妹,送的自然只能是心上人。

  想及此,上官和忍不住问:“郎君可是有心上人了?不知对方是哪家小娘子,姓甚名谁?若是门第相当,也可禀明了陛下,将婚事定下来,免得日后陛下为郎君订下别的婚事。”

  “门第倒是相当,就是她本事太大,我怕护不住她,所以许下三年之约,说好三年后再与她成亲的。”

  夏侯渝俊脸微红,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露出符合年龄的表情。

  上官和心里好笑,既然门第相当,他肯定也乐于看见郎君能够抱得美人归。

  “本事大的女人,还能大到哪里去?以郎君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别说南平的名门闺秀,就是南平公主也娶得。对方既然肯应下三年之约,想来也有意于郎君,女人素来口是心非脸皮薄,郎君可不能信以为真,还不如快些下手,生米煮成熟饭,对方自然非君不嫁了。”

  作为过来人,上官和自诩经验比夏侯渝丰富,见他在男女情、事上一副懵懂不开窍的模样,便指点迷津道。

  夏侯渝摇摇头:“这个法子对寻常女子或许有用,对她却行不通,她连当皇帝的妃子都不稀罕,又如何会稀罕我的身份?自然不能以势压之。再说了,即便可以,我也舍不得。”

  上官和一头雾水,什么皇帝的妃子,自家郎君听着不像是看上一个女人,倒像是招惹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她是南平人?南平皇帝的妃子?”

  不对啊,没听过哪个皇帝的妃子是流落在外的……等等!

  上官和不自觉张大了嘴巴:“您说的,那个女子,不会是姓顾罢?”

  夏侯渝:“对啊。”

  老天爷啊!上官和简直要晕倒了。

  夏侯渝:“好了,我去写奏疏,你去帮我寻会扎绢花的匠人,快些办好,你才能早日赶回去成亲。”

  我的个娘咧,您丢下一个晴天霹雳,拍拍屁股就走了,现在让我还怎么有心思成亲!

  上官和看着他的背影欲哭无泪。

  ☆、第111章

  一进入冬天,仿佛连日子也变得慢了起来。

  农耕得等天气变暖才能开始,这是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光,不过邵州城依旧熙熙攘攘,往来商贸并不因季节而停顿,受南平局势的影响,更多人选择往邵州这边而来,但凡到茶馆饭庄这些地方去,时常都能听见商贾旅人在抱怨,说是越往易州一带,路途就越不安全,盗匪也越来越多,还不如索性离邵州近一些。

  顾香生依旧忙碌,这些天她除了照旧要帮忙处理邵州的事务之外,又多了两桩事情。一是帮碧霄筹办婚事,丘家是土生土长的邵州人,家境小康,不至于娶不起妻子,丘书生父母都已亡故了,剩下一个守寡的姑母在县城里,不与他一块儿住,丘元本人还有个妹妹,年方十岁,与他住在一起,他们现在住的那屋子原先是他姑母的,姑丈去世之后,姑母也不想在那里住了,就与丘元兄妹俩说了一下,让他们搬过来,也方便丘元在府学上课来回,她自己则回县城去住,图个清静。父母早亡对丘元兄妹而言,自然算不上好事,但对碧霄而言,男方人口简单,她嫁过去之后也不需要处理太多的人际关系,只要与小姑子处得好便够了。最难得的是,丘家就在焦府隔壁,嫁人之后也不影响碧霄过来串门。

  另一件事,则是孔道周临走前托付给顾香生的,让她撰写奇女子列传。

  这不是一桩容易完成的差事,甚至比为碧霄筹办婚事还更难,顾香生拟了草稿,修修改改,几番重写,才勉强将谢氏一人的内容写好,然而就是这一份草稿,在放到袁臻等人面前时,却几乎遭遇了众口一词的抨击。

  当然碍于她的身份,其他人的措辞不像袁臻那样直白,但也透露出那么一个意思:那就是她写的这份传记,与以往史书里的女子传记都不同。所谓“不同”,肯定不会是褒义。

  遍观史书,女子在里头篇幅所占最多的,无非就是“后妃列传”了,汉高祖的皇后吕雉与唐代的武则天是例外,她们没在后妃列传里,而出现在本该由帝王占据的“本纪”里,但归根结底,仍旧与她们本身的地位有关。

  谢氏不是后妃,只是一名大臣的妻子,即便这名大臣是名留青史近乎完人的刘宗怡,按照规矩,谢氏也只能出现在刘宗怡本人的传记里,就算才华横溢,顶多就多写几笔,这已经是能够给她的最高待遇了。

  但孔道周现在居然想要单独为这些不是后妃的女子立传,而非让她们附庸于男人的传记里,这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常理,不为袁臻等人接受。

  如果孔道周对他们提出这件事,他们肯定会极力反对,并且拒绝提笔,但现在这件事情被交给了顾香生,袁臻、郑敦谨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视若无睹,想着反正就算顾香生写成,他们也不会同意将其并入前朝史的,于是就任由顾香生去折腾。

  但顾香生写出来的谢氏传记,依旧超乎众人的料想,让袁臻他们无法接受。

  因为时下史书对于女子的评价,一般都是从“贤良淑德,宜家宜室”这样的立足点来出发的,即便是像武则天这样被列入“本纪”里的女人,依旧被描述成“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即便后来“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但也要在前面加一句“牝鸡司晨”。意思就是:虽然你当皇帝勉强还算合格,但不能掩盖你本来就是女人的事实,这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的。

  而顾香生写谢氏,则通篇很少提及刘宗怡,反而围绕她本身的才华,以及门下弟子的成就来说,赞美之词跃然纸上,却半点不写她作为刘宗怡之妻对丈夫的默默支持与奉献,刻意淡化她的贤淑形象,这是袁臻等人所不能接受的。

  但顾香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既然为谢氏立传,那么谢氏首先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出现,而非谁的附庸,就算刘宗怡再有名,成就再大,那也不应该出现在谢氏的传记里,否则又何必让谢氏等几人单独成卷,直接放入列女传一卷不就行了?既然如此,她作为妻子的那些品德,便应该尽可能地淡化,再不然,也应该与刘宗怡放在一起,而非在她本人的传记里大书特书,这就不是立传的本意了。

  两者相持不下,官司一度打到了徐澈那里,顾香生坚持己见,徐澈也不可能强迫她修改,袁臻等人没有办法,只得悻悻离去,并且撂下话,顾香生那几篇传记,是绝对不可能被编撰入史的。

  顾香生也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此时与她身份有关的谣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邵州城内众说纷纭,有说顾香生不守妇道的,也有感念她为邵州城百姓做了不少,认为此事不算什么,反觉得顾香生不慕富贵,品行高洁。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袁臻郑敦谨等人因此对她的态度也转变了不少,这让顾香生感觉滑稽。

  徐澈查来查去,发现源头居然出在自己身上,这让他震惊万分,深觉愧疚。

  然而顾香生碍于朋友情面不予追究,他却不能装作没有发生过一样,徐澈与崔氏摊牌,后者先是矢口否认,后来实在抵赖不过,方才含糊承认下,又说如果不是徐澈和顾香生暧昧不清,她不会出此下策,原意只想逼顾香生主动离开邵州,谁知对方脸皮厚,压根就不将名声当一回事,任由外面谣言四起,兀自躲起来若无其事。

  二人大吵一架,徐澈身心俱疲,最后给了崔氏两个选择:要么回京,要么在刺史府旁边的小院里住下,没有他的命令,不得踏出小院一步。

  崔氏自然不肯,只因现在回京路上困难重重,盗匪流寇且不说,万一被叛军掳了去,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了,即便能平安回到京城,崔家要她完成的事情没有完成,见她被徐澈休弃回来,又如何会给好脸色?至于被软禁,崔氏就更不肯选了。

  秉性柔弱的徐澈难得强硬一回,也不与她争辩,直接就让人强行将崔氏带走关起来,对方什么时候想回去,就让人递个话,他会派人送她回去,若不然,就只能一直待在小院里了。

  徐澈自觉短时间内无颜见顾香生,关于崔氏的处置结果,他也是让人传了个话,而未亲自与顾香生说。

  事情的后果已经铸成,就算把崔氏杀了,顾香生的身份也已经人人皆知,相比诗情碧霄的义愤填膺,她本人反倒还要平静一些,只是偶尔也会忍不住去想,魏临和顾家人知道她在邵州城的消息之后,会想什么?

  魏临的想法不太好猜,顾家人的想法却很好懂,如果他们知道她不仅没死在外头,还安安稳稳地在邵州待着,约莫会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尤其是她那位爱面子的父亲顾经,说不定还会又惊又惧,赶紧入宫请罪,生怕魏临误会这桩谣言是从他那里传出去的。

  想到这里,顾香生不禁摇摇头,将桌上的茶汤一饮而尽,又喊:“诗情!”

  脚步声走近,比诗情稍重,她抬头一看,却是于蒙。

  对方原是气势汹汹脚步匆匆疾步而入,却在顾香生那一眼之后生生停住步子,不由自主放轻了步子,轻咳一声:“你怎么还有空安坐于此,外头都闹翻天了!”

  顾香生笑道:“稀客啊,平日里你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今日上门,想必也有要事?”

  于蒙挠挠头发,却不承认:“瞧你这话说的,没事就不能来了?”

  “自然可以啊!”顾香生喊了几声诗情,却没人奉茶进来。

  于蒙忙道:“不必客气了,如今外头谣言四起,宋司马让我来问问,要不要将那些闲人都抓起来?”

  顾香生摇头:“抓能抓得了几个,邵州城的人能抓,邵州以外的又怎么办,现在估计已经连齐国人都知道了,没必要白费功夫了,由得他们去罢,他们说他们的,我过我的日子。”

  她神色淡定,安坐如山,大大方方地任于蒙打量,反是于蒙看了一会儿,有点不好意思地移开视线,心说自己早该了解对方是个什么人了,要指望顾香生露出羞怯悲苦的表情,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大家共事这么久,又都是经过患难的,于蒙和宋暝等人,即便一开始对顾香生有偏见,这么几年下来,看法早就不一样的,先前听见外头的人说顾香生不守妇道,他们反倒还替她生气,于蒙更是挽起袖子就要出去抓人,好歹被宋暝先劝下来。

  但仔细想想,这些人不明真相,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的看法,何尝又不是最初宋暝于蒙等人的看法?其实邵州本地的老百姓并不是不念顾香生的好,说闲话的也大都是外边来的人,世人多愚昧,喜八卦,好轶闻,很多事情的真相如何其实并不重要,大家只会听自己想听的,信自己想信的。

  于蒙与宋暝刚刚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居然不是怀疑,而是有种“恍然大悟”“果然如此”的感觉,因为顾香生来到邵州之后的种种言行举止,都表明了她一定不会是寻常门户的小家碧玉,也只有这样的出身,才配得起她做的这些事情。

  他摸摸鼻子,拍胸脯保证:“先生只管放心便是,若魏国那边派人来抓你,我们一定不可能让他们把你带走的!”

  顾香生笑了起来:“不必担心,魏国那边根本就不可能来人,我在魏国‘已死’,别说魏国,就是齐国想把我抓去折辱也没什么用处,因为魏国那边根本不会承认,崔氏本来想把我逼走,结果却发现这是一步废棋。”

  “那女人……”于蒙皱起眉头想骂,转念一想那毕竟是使君明媒正娶的妻室,还是得给使君几分面子,便住了口,眼珠在眼眶里打转。

  顾香生如何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于蒙:“先生请讲。”

  顾香生:“最近我给诗情物色了一门亲事,对方家境殷实,又没有偏房妾侍,人也老实本分,不过我近来忙于修史,没空多加打听,能不能劳烦你代我走一趟,去男方家里多了解些情况?”

  于蒙一听就急了,腾地站起来:“什么亲事,我怎么不晓得!”

  对上顾香生满脸的莫名其妙,他赶紧换了口风:“哎,我是说对方不知底细,怕委屈了诗情!”

  顾香生道:“这你就不必担心了,诗情对这门亲事也挺满意的。”

  眼见瞒不下去,于蒙只能把心一横:“能否将诗情许配与我?”

  顾香生沉下脸色,连带周围的气场仿佛都起了波动:“你再说一遍。”

  别看她现在安安静静,柔柔弱弱地坐着,对于这个能够百步穿杨,马上射柳的女人,于蒙半点不敢小看,饶是如此,乍见她这么一副神情,心还是禁不住抖了一下,随即又暗暗唾弃自己轻易就被一个女人唬住了。

  “我是说,我想娶诗情!”于蒙一口气把话说完。

  顾香生的目光从门外扬起的那一角衣袂移开:“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于蒙只好将自己与诗情的来往略略一说,末了道:“我们俩郎有情妾有意,我愿娶她为妻。”

  顾香生不为所动:“那你那些妾侍呢?”

  见于蒙一时语塞,她的音调转冷:“诗情碧霄与我情同姐妹,她们不好开口的话,没想到的事,我自然都要替她们考虑。你说你对诗情有情,却连这些事情都没有考虑到,便想求娶她,诚心何在?你家中既有儿女,又有妾室,都说后娘难为,诗情若嫁给你,不仅要帮你料理家务,帮你照顾儿女,这也就罢了,难不成连你那些妾侍也要她来全盘接收?以她的条件,本可配上更好的,又何必屈就于你?”

  若换了别的女人说这番话,于蒙兴许还会恼羞成怒,但面对顾香生,他却是半点脾气也没有,反是低声下气道:“我会遣散那些妾室的,从今往后,只对她一个人好。”

  顾香生语气稍缓:“于兄,你不必迫于我的逼问心急回答,不妨先问问自己到底愿意为诗情做到什么地步,若今日一时冲动遣散那些妾室,它日娶了诗情过门,你又后悔了呢?届时不仅伤了你我之间的交情,还伤了与诗情的夫妻情谊,不说诗情是否谅解,我头一个就不肯答应。”

  于蒙皱眉不语,待她说完,方道:“我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诚心想娶她为妻,你说的这些,先前我未曾顾及,但我方才想过了,若能得诗情为妻,我愿一生一世,只有她一人。”

  顾香生扬眉,却不是对着他,而是对着门外某处,微微提高声音:“你可听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