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游戏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244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244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1-01 05:29:33 来源:书海阁

晋江防盗。买v章数少于30%的读者会看到本章,72时后替换 崔燮心头砰然跳动, 轻轻抽出契纸, 展开细看:

一张是这间院子的房契, 上面写了院子长宽各几弓,东南西北四至至何处, 以及院落几进, 正房、厢房各若干间;一张是西大街一间两层高的临街铺面, 铺面后还有一个和他们这宅子差不多大的院;剩下两张却是崔源父子的身契, 都押着指模,印着红章。

这些都是他的了?

不用再担心这房子什么时候就被崔郎中夫妇收走, 不用再担心崔源父子因为身契握在别人手里而被强行分开,这座宅子真正成了他可以安心停留的地方了?

他捏着那些薄薄的纸, 脸颊仿佛笼上一层比珠宝更动人的光泽,安心地、欣悦地笑了起来。

=====================================

张妈妈在迁安多住了两, 帮他料理家事。

这两他们在山上修墓, 戚县令已命人把他家墙壁重粉了一回,头顶搭上新的承尘,四壁帖了雪白的桑皮纸,只有廊下立柱和院里的游廊需要上漆, 地面青砖要再铺一遍。

张妈妈把他的屋子用火盆烤得干透了,崔源父子挪到东耳房——街对面的老邻居于木匠主动要替他家打家具, 张妈妈便做主给他们都买了新床, 重新安置了房间。还把他的书桌和那几箱书搬到西耳房里, 倚着墙放上个博古架似的通透大书柜, 收拾出了个而精致的书房。

她把家里各房间的变化指给崔燮看,絮絮叨叨地:“燮哥你别嫌我管得多,咱们这正房是主人房,哪能叫仆人住的?我知道你是怕倒座房阴寒,他们身上积了湿气,可在上房住着,他们父子心里也不安哪。”

崔燮也知道世风如此,只点点头:“刚搬来时房子太旧,只能挑着好些的住,我们在外面也是分开睡的。”

张妈妈安慰地:“正该这样,这才是大家公子的行事。”又给他准备了栗粉糕、藕粉糕、甜馅饺、千层雪酥皮的月饼,让他提着礼盒去县衙拜谢戚县令。

戚县令倒不觉得替他修屋子是什么大事,含笑:“你那门头上可是挂御笔牌匾的,太破旧了岂不是不敬御书?县里每年留存着这份嘉奖银子,多少年没花出去了,能得一个你,我用着也痛快。”

如今已是八月中旬,县里公务也忙:夏税立时就得解递入库,又要往边关输马草,还要送匠人进京轮值坐班……

戚县令也没空留他多话,只略教训了几句让他多读书的话,定了有空要检查他背那本《六先生文集》,便把书童叫了过来,吩咐道:“前两不是有人送来一筐杨桃?给崔公子装几个带走。”

杨桃竟在这个时代就传进中国了?崔燮惊讶到简直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穿到变动过的历史线了。

书童答应着,匆匆下去,抱了一篓果子回来给他。那果篓里装的却不是黄中带翠的五瓣杨桃,而是一筐毛绒绒的弥猴桃。

……

崔燮沉默地看着猕猴桃,书童以为他馋得忍不住了,便从筐里掏出来一个塞给他,让他在袖子里悄悄地剥:“这可是青龙山里产的野杨桃,可甜了,你们在京里也买不着这么甜软的。那些纸庄里的庄户住的杨桃藤都结不出这般好桃。”

对了,弥猴桃藤的汁液是造宣纸时最重要的纸药之一,本地产桑皮纸,古法造纸都是需要纸药防纸粘的,自然得种弥猴桃。

不过再是盛产的东西,县令原本也不必特地给他的。崔燮捏着那只软软的弥猴桃,感慨地:“大人公务繁巨,却还如此关照我,燮真感激无地。”

书童也叹道:“可不是么,这些日子大人都没空作文章了。好在也就夏秋两季征税粮时忙,把夏税完纳上去就好了,冬里顶多就是修修河堤、安置流民。”

到这里,他活泼的脸上也流露出一派愁苦之色:“我们大人也是倒霉,怎么刚上任就赶上这百年不遇的洪水了,上一任倒是走得及时。”

任内出了洪水、饥荒这种大问题,等到考核时,八成便是个下等,升职绝无可能,转迁下县……迁安就已经是下县了,再下就只能当个县丞了。

书童年纪跟崔燮差不多大,正是活泼多思的年纪。平常伺候着一群严肃威风的老爷,话都不敢多,碰上崔燮这样年纪、脾气温和,还长得好看的同龄人,就忍不住要多几句,把平常心里藏着、没地方的都倾倒给他。

崔燮也有些为戚县令担心,却不知能帮他做什么,便垂下眼帘默默听了一路。书童直接把他送到县衙外,崔燮在车里拿了些点心给他,安慰道:“洪水是灾,朝廷也不会把问题都算在大老爷身上。我看如今迁安县内县外都看不出受过灾的样子,就是大人治理的好,离考核还有一年多呢,到时候未必没有转机。”

书童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难哪。我们大人,将来不做官了,就在老家山里建个庄子,着书作文,悠游林泉之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崔燮笑道:“若县尊的文章集结成册,我一定去买几本回来收藏。那篇《迁安儒学记》写的就极好,辞清义畅,言之有物,文中深情足以动人。”

书童一下子提起精神来,捧着糕饼:“那回头我找大人讨几篇文章给你。咱们大人私下你是神童,极看重你,肯定乐意给你。”

崔燮听着“神童”两字,脸皮不禁还是红了红,干笑一声:“你回去吃点心吧,我要回家了。”

他家里还有人在等着。

回到家时,张妈妈便领着一个五十来岁、穿着蓝色三梭布袍的男子过来给他磕头,门外还站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也隔着门给他行礼。崔燮连忙扶起他,跟他——也跟门外那人:“我年纪,受不得这种大礼,以后不要这样。不知这位伯伯是?”

那老人恭恭敬敬地垂手站着,露出一个揪得光秃秃的脑门,沉稳地:“的是城西致荣书斋的掌柜计厚业,见过少爷。外面那厮是店里的伙计计都,少爷有事只管吩咐他。”

张妈妈:“计掌柜就是你娘留给你的那间铺子的掌柜,这些日子他也是想见你,可惜你都不在家里,没见着。如今你回来了,我便叫他过来给你行个礼,把帐交给你。”

昨之前他还是个身无长物的弃子,突然之间就有房有铺,还有个掌柜能替他赚钱,这变化也真够惊人的。他一时间没什么真实感,只随着叫了声“计掌柜,计伙计”。

计掌柜紧紧盯着他的脸,嘴角微弯着,似悲似喜地:“一转眼少爷就这么大了。当年你还在崔家奶奶跟前时,我去交帐时还见过你几次,后来你大了,就没能再见。如今这铺子终于交到你手上了,却因为发水冲坏了库存,这一二年都只有往里赔的,老朽当真无颜来见你……”

崔燮握住他微颤的手臂安慰道:“计掌柜别难过了,这是灾**,不是人力所及,店里的人没事就好了。”

计掌柜深深叹道:“人虽没事,从前的书和雕版却被水淹坏了,帐上的钱也不多,只勉强够买些制科用的书摆着,卖的却也不大好。”

迁安这么个县城,本也没多少读书人,而且哪个读书人也不能买好几套四书五经搁着。

真正卖的好的是每年科考过后的时文集和酸文、话本,可那春秋两试的文得往顺府花钱抄录,话本又过时的太快,有时刚刻出版来,读者就改追捧别人的了。他们书坊如今没钱了,不敢做这种大赔大赚的生意,只能靠卖些经史子籍苦熬着。

他一边着,双手托起帐本交给崔燮。

帐都是新做的,旧年的只粗略记了出入帐和欠款,去年水灾后更有大半年没开张,到如今还欠着掌柜和伙计们的薪俸。这样的店真不如关了,把房子铺面租出去,一年赚的还够付伙计的工资。

计掌柜看着那帐册,眼眶也微微发红,悲凉地:“当初家里陪送这店,是为了让大姑娘的嫁妆清雅些,配得上崔家的秀才姑爷。后来虽大姑娘不在了,但老头子想着少爷将来要读咱们家的书,也往店里搜集了不少圣人、大儒写的书,可惜这一场大水,什么都没了……”

他简直立刻要跪下谢罪,崔燮连忙上前托住他,温声安慰道:“不要紧,有我在呢。那些书以后还能再买回来,洪水都退了,咱们总能越过越好的。”

崔燮把镜子交给厮,让他还给主人去。

那厮应声离开,刚走到门口,外面忽然响起一道有些刻薄声音:“捧砚拿着镜子在这儿晃什么呢?东西还没收拾好吗?老爷上衙前吩咐了,今日必须把大少爷送回老家,如今都快过辰时了,还有这么多箱笼没装车,是想等老爷回家来再发作一次么!”

他趴在床上不好转身,只看出是个穿蓝色长衫的人,一脚踩在门坎上,像监工似的指指点点。

门外又有一个人:“崔明,你也看见了大少爷的伤情,怎么忍心这样催逼?”

崔明冷哼一声:“源大叔,你老只看到大少爷有伤,没看到二少爷的伤吗?你这话是抱怨老爷不仁,还是夫人不慈?我看在你老跟我爹多年交情的份上只当没听见,你叫你家捧砚也别再里里外外地闲晃,有空还是去帮忙装车,早点上路大家都安生。”

有他盯着,仆婢的动作明显加快,捧砚送了镜子回来也加入了搬家行列。箱笼一只接一只地往外送,搬得差不多了,外面又进来两个高大的男仆,架着崔燮就要往床下拖。

喜欢穿到明朝考科举请大家收藏:(wuxia.one)穿到明朝考科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