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属性点慈善家 > 第723章 魔法耐寒作物

属性点慈善家 第723章 魔法耐寒作物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2:18 来源:88小说

贝朗杰获得勋章的理由,是在发动机开发中做出了突出数学贡献。

当然不是刷题,而是在数学工具上有成果。

包括他这枚,发动机组总共三枚,组长因为已经有三等勋章,这次只有奖金和一枚纪念章,剩下的两枚都属于燃烧赋能成就。

化学燃料的本质是“能量的稳定储存状态”,既然有魔法,往里面加一点能量自然会有人想探索下。

其实这个项目很早就存在于蓝天重工燃烧实验室,只是到了涡喷一号才有了突破进展,能进入实用阶段。

报告写得清楚,实验室最终放弃了“燃烧控温”等奇奇怪怪的目标,改为以省油为主,这才开花结果。

前面的闪雷战斗机,高速时每分钟要烧掉二十几升油,涡喷机更高的速度会面临数倍的阻力,光是对抗阻力,油都要烧到飞起。

现在有魔法赋予凝固附面层的技术,能有效降低空气摩擦,但这与燃烧实验室无关,他们只能从燃烧方面想办法。

这项技术大概能为飞机带来两成的燃料节省,不过它是集成在发动机里面的,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推广到新生产的其他类型发动机上。

大飞机团队的勋章更多,总共有八枚,一个是人多,其子项目组工作也确实很难。

他们的勋章里,也同样有不少是发明,只有一枚是副厂长靠着项目管理拿到的。

在蓝天重工发了勋章,没急着回去,作车去了一趟已经迁至东山道大学的农学院。

农学院的存在意义是保住大家的饭碗,虽然环境很恶劣,但研究工作不能放下。

农学院的实验田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作物,第一期基本都是本地作物,差不多都冻绝收了,偶尔有收获的也就稀稀拉拉几根,还不够投下去的种子数量。

第二批实验田,则有不少主世界来的种子。

其中寒带坚果利用魔法设施催熟,已经临近结果期。

魔法催熟是个很成熟的系统,都不是凤凰王国的成果,而是原本的魔法体系里就有。

只是很可惜,一颗两颗,哪怕十颗二十颗都还好说,但用来解决数百上千万人口的粮食,这种手段就有些局限。

找块空地丢颗种子用魔法一催,很快就能成树,厉害法师可能只要一分钟,可要让一片树反复结果,地里那些资源可不够。

意思是哪怕搞一堆法师去催,每颗树都催的到结果,后续没人管,树甚至会自己死掉。

实际会相关魔法的法师比例也很低,占比和幻术系差不多,仅比创造和预言好点,再叠加法师在普通人群里的占比,连大规模种下去都做不到。

农学院有几颗耐寒坚果,两个在魔法学院那边结业的老师是直接功臣,当然照料工作则是学生的事。

王齐也不是来看树的,这树是耐寒,也只是冰点以下不会死,并不会在冰期结果。温度继续降下去,它们也只能在一些温度比其他地区偏高的特殊小地形里做贡献。

要有足够的供应量,还得看草本植物。

两族从李想老家带来大豆,最低种植温度的品种就是极圈地区的,为14到18度,如果以“产出比种子多”为标准,还能再降个几度。

主世界的耐寒种子更神奇,也许是常年经过魔法培育,这些作物本身就有魔力反应,与神树只是把魔力存起来不同,它们更像寒冰树,会形成一个魔法效果。

单株植物基本没效果,成片种下去时,会形成一个温热层,有的是保护植株本身,有得则是保护土地温度。

“陛下,这东西肥料消耗特别多,尤其喜欢有机肥,我们看下来感觉很难长期种啊。”

“能顶一阵是一阵,肥料不够境外的人总要想办法的。”

有机肥的来源很多,粪肥不够就用树叶发酵,再不行还有锯木屑,等到能砍的树都砍到差不多,就只能用尸体来堆肥了。

燃料、肥料和粮食,随着温度降低,冲突越来越大。

煤不是哪里都有,大部分地区还是要烧木头,露娜河流域前两年植被大量死亡,根本来不及储存,被真菌吃掉的就不知道有多少,剩下这些不知道能用多久,反正没办法指望低温植物的生长速度。

要保粮食,结果救木头竟然成了关键。

没有煤,又要减少木头在取暖用途上的损耗,唯一的办法就是靠魔法设备。

但魔法要组合出取暖炉,复杂度比电炉还高,价格也很贵。不能指望别人不捡柴烧去买贵东西,很多领主也没那个号召力和治理能力。

所以木头问题其实解决不了,只能走一步看一部。

想着改善流放地的环境,不如想想怎么扩大和主世界的贸易规模。

先满足口粮,再进行布料贸易,有了足够的衣服,自然也不需要烧那么多柴。

这一点王国倒是力所能及。

王齐看过主世界的耐寒作物,倒也不是只有这一个收获,新的产粮区也有了思路。

现有的粮食体系都围绕着温室和大鹏进行,优点是到处都能弄,舍得花钱的话,就算到零下十几度也能用魔法灯保障种植。缺点是投入巨大,建设物资也跟不上,境外几年内都很难靠这个满足当地居民的粮食需求。

花生和深根块茎也只能覆盖两百来万人,还有很多人坐等饿死。

主世界的耐寒作物性质特殊,能够在室外避免土地结冰,可以考虑把一些地点改造成露天产粮基地。

这个产粮基地不是哪里都行,必须是山窝窝里。

为确保大气流动足够低,减少热量运输,甚至不能是普通盆地,种植区和外面的落差最少也得一两百米。

南部区没戏,只有东部才有足够庞大的山区地形。

已经合作过的荷美地区可以考虑,但距离南部太远,运费过高。

另外再找些个近点的合作对象。

派外交人员先去谈谈风,王齐在家里安排流程。

类似于中心水库工程,耐寒作物粮食产地,是要把山窝改造成超级温室,按一个山窝每平方公里单季产出200吨粮食算,五百万人的口粮,要几千平方公里的地方。

有点离谱,但其实还好,因为主世界作物本身就能保热,改造工作主要是补热补水,以及耕作机械化。

每平方公里二百万投入,三千平方公里,也就六十亿,和境内存款量差不多。

可以往外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