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家有美妻好种田 > 第48章 皇权的象征

家有美妻好种田 第48章 皇权的象征

作者:古云谷雨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3:02:13 来源:书海阁

历史上有很多不得不说的残酷。

皇位皇权的象征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他的哥哥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后,朱高炽和胞弟高煦、高燧都参加了战争,随老爹南征北战,都立下过显赫战功。特别是老二朱高煦勇武过人,且生性强悍,他能征惯战,屡建奇功,深得朱棣宠爱。

随着战局逐渐明朗,朱棣问鼎明王朝的最高位置只是时间问题了。朱高煦本是朱棣次子,按封建嫡长子继承制,他是没有资格做储君的。但他自恃功高,开始觊觎世子的位置。朱高煦诬告哥哥朱高炽私通建文帝,想篡位当燕王,朱棣勃然大怒,决定派人去抓捕太子。幸好朱高炽的亲随匆匆赶到,并将建文帝写给他的一封没有启封的密信一同带到,朱棣看后心中释然,并暗自庆幸刚才的命令没有下达,否则就要错杀亲儿子了。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兵进南京,终于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给夺了过来,自己昂首坐上了龙椅。朱棣是为明成祖,亦称永乐大帝。

按常规,政权稳固后,应该尽快确定继承人,也就是太子。但行事一向果决的朱棣却犹豫再三,一拖再拖,很久都未决断。按封建礼法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理所当然为太子,然而次子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表现优异,他冲锋陷阵,勇悍过人,多次在乱军中救过老爹朱棣的性命,而且他长得很像朱棣,这使得明成祖不由对其有所偏爱,因此一直举棋不定。

后来,在大臣解缙、金忠、尹昌隆等人的劝说下,他终于做出了抉择,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被封汉王,就藩云南。朱高燧为赵王,封国彰德。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表面看似储君地位已经稳固,但暗中更大的风浪已经一**向他袭来。

朱高煦当太子的美梦已被击碎,心中很是愤怒,又被封到天高皇帝远的云南,更是极度不满,他一方面千方百计栽赃迫害拥戴朱高炽做太子的大臣,解缙不久就遭到陷害致死;另一方面他仍不死心,不择手段找机会陷害太子。

经过详细了解,朱棣察觉到太子并无太大过错。相反,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已引起了他的警觉,他戾狠跋扈之行为也引发成祖的不满。朱高煦虽被封到云南,但以地远不愿去为由赖在京师不走 。后来改封青州,他假意应承却并不离京。

朱棣北征班师回京后,听到朱高煦许多劣行,大怒,终于认清了高煦,将其狠狠训斥一番后,并将他囚禁于西华门内,打算贬为庶人。因高煦平时为人嚣张,事发后无一人为其求情。永乐十五年(1417)三月,朱棣在性格仁厚的太子朱高炽的劝说下,将高煦徙封于乐安州(今山东广饶),并严令其立即前往。

至此,朱高煦已无力与高炽争位了,但小弟朱高隧也在暗中觊觎着储君之位。朱高燧唆使亲信太监、大臣造谣构陷太子,幸被朱棣识破,没有得逞。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在北征大漠班师途中病死在榆木川。风疾浪涌二十年,朱高炽终于登上了帝位。

翻阅《明史》,常有“仁宣之治”的说法。“仁”指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他在位虽仅只有短短十个月,但却为人宽宏,体恤百姓,爱护臣下,善于治国而青史留名,甚至有史书把他比作周之成、康,汉之文、景。

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觉得身体不适,已经有些支持不住,遂留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在南京的朱瞻基尚未赶到,朱高炽即已崩逝,终年48岁。仁宗在位只有十个月,洪熙年号也只有一年。朱瞻基继位,定年号宣德,是为明宣宗。

汉王朱高煦是宣宗的叔叔。永乐时,为争太子之位,曾屡次构陷兄长朱高炽,朱棣一怒之下将其贬往乐安。他在封地只消停了十个月,见仁宗暴崩,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在“明史”上,宣德帝朱瞻基也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注重吏治,善于使用人才,加上他爹仁宗时打下较好的社会基础,因此这段时期的明帝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史称“仁宣之治” 。

仁宗死时,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曾准备派刺客在路上截击他,然后由自己篡位。因事起仓猝,没有得逞。

宣德帝朱瞻基即位后的第二个月,朱高煦派人来京呈上奏书,提出了利国利民的四条建议。宣德看到叔父的奏书,十分高兴地对左右说:“永乐时,皇祖(朱棣)常对皇考(朱高炽)和我说此叔有异心,然而皇考对他却极为仁厚。今日他所提四件事,果然也是出于至诚,可见叔父旧心已改”。于是,宅心仁厚的宣宗命大臣按汉王所提的建议施行。他还特地回信表示感谢。

宣德元年(1426),朱高煦派心腹进京献上花灯数盏。有人提醒宣宗说,高煦所派献灯之人,其实是借机前来窥探朝中虚实的。宣宗厚道地表示要厚待客人,没必要妄加猜疑。之后,面对叔父屡屡索要财物,宣宗总是有求必应,赐骆驼,赐马匹,赐袍服,赐金银,均一一满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然而,宣宗的宽宏大量并没有感化朱高煦。这年八月,他还是铤而走险,扯旗造反。

他先派亲信潜入北京,企图拉拢英国公张辅做内应,张辅却将那人擒送朝廷。之后,他又邀约山东指挥使靳荣做攻占济南府的内应,计划攻取济南后直捣北京。他致书宣宗,指责其违背洪武、永乐旧制,斥责其犯有许多过错,并将夏元吉等人骂作奸佞之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起兵时,他还分别给王公大臣们写信,以挑拨君臣关系,并大肆造谣污蔑宣宗。

见事情已无挽回的余地,宣宗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发兵平叛一条路可走了。夏元吉建议兵贵神速,由宣宗御驾亲征,即可从气势上压倒色厉内茬的朱高煦。宣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亲自率大军赴乐安讨伐朱高煦叛军。

将军薛禄率前锋抵达乐安,约朱高煦次日出战。此时,宣宗率主力踞此尚有近百里,得知这消息后,命大军昼夜前行。大军不眠不休疾驰一夜,黎明时终于赶到了乐安,并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朱高煦见宣宗御驾亲征,不敢开城出战,只命军士在城头架炮轰击。将士们请求宣宗下令攻城,宣宗却没有答应,他连写两封信命人用箭射入城中,想劝降朱高煦,却无回音,他又写了告汉王部下书,射入城中后,城中守军争相传阅,斗志顷刻间被瓦解。

一些守军密谋擒拿汉王朱高煦,以图立功获赏。朱高煦见朝廷大军压境,城内军心不稳,心知大势已去,内心沮丧且惶恐。他这才明白自己低估了对手朱瞻基,有些后悔,又发觉已内外交困,早已走投无路,只得表示愿意缴械投降,以其得到侄儿的宽恕。于是他派人偷偷缒城而出,潜入明军大营,向宣宗表示愿意投降,并乞求宽限一天,让他与妻儿诀别,并保证第二天一早献城归降,宣宗确实大度,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夜,朱高煦将私造的兵器以及密谋反叛的文书全部销毁。天一亮,他正准备出城投降,部将王斌等人极力劝阻,表示要拼死一战,宁肯被打死,也不能投降受辱。高煦方寸意乱,只是反复喟叹道“城太小,城太小,难以抵敌”。随后,他换上便装开城出降。

众人纷纷要求宣宗将心怀不轨、举兵谋反的朱高煦处决,宣宗却没有答应,但他把大臣们的奏章一一展示给高煦看,随即带着高煦和他的几个儿子一起班师回京。

宣宗兵不血刃,不战而胜,他严惩了积极撺掇并追随高煦反叛的几个主要将领和谋士,但宽赦了绝大多数胁从者,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大将薛禄率军镇守,自率大军浩浩荡荡回到北京。

朱高煦被押回北京后,即被开除宗籍,贬为庶人,但生活上仍予以优待,软禁于西内,并取名曰“逍遥城”。宣德四年(1429)某日,宣宗好意前往逍遥城探视高煦,高煦却乘其不备突然用脚将宣宗勾倒在地。这一来,一向好脾气的宣宗终于恼羞成怒,他命力士扛来一口三百多斤重的大铜缸,将朱高煦扣入缸中,将铜缸顶起来,周围堆上木炭,然后点火将高煦活活烹死了。

听说朱高煦被宣宗活烹,赵王朱高燧吓得是魂飞魄丧,于是主动交出藩镇军权,更加小心翼翼,哪里还敢生出忤逆之心。至此,明宣宗朱瞻基的地位已经稳如磐石,难以动摇了。

喜欢家有美妻好种田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家有美妻好种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