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家有美妻好种田 > 第70章 李世民功高盖主

家有美妻好种田 第70章 李世民功高盖主

作者:古云谷雨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3:02:13 来源:书海阁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唐朝开国有他一大半功劳,可以说是唐朝开国第一功臣,即位以后,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扩大了唐朝版图,开启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还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有着一番很大作为,在中国历史上几百个皇帝中,也是属于最强的那个档次。

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皇帝,都有着为人诟病,并且难以抹去的污点,那便是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弑兄太子李建成,杀弟齐王李元吉,并且逼迫了父亲唐高祖李渊,使得李渊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先立他为太子,再禅位于他,之后成为太上皇,郁郁寡欢,在疯狂造小人9年以后死去。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唐朝开国有他一大半功劳,可以说是唐朝开国第一功臣,即位以后,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扩大了唐朝版图,开启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还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有着一番很大作为,在中国历史上几百个皇帝中,也是属于最强的那个档次。

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皇帝,都有着为人诟病,并且难以抹去的污点,那便是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弑兄太子李建成,杀弟齐王李元吉,并且逼迫了父亲唐高祖李渊,使得李渊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先立他为太子,再禅位于他,之后成为太上皇,郁郁寡欢,在疯狂造小人9年以后死去。

唐太宗弑兄杀弟,是兄弟之间因为夺嫡的残酷斗争,纵观史书,虽然这种事情不多见,但也是有的,虽然背负骂名,但骂名并不是那么重,但是他逼迫父亲李渊,甚至在弑兄杀弟以后,派刚刚杀死齐王李元吉的尉迟恭杀气腾腾入宫,大有李渊不配合就直接将其软禁,甚至直接将其杀了的态度,这样一来背负的骂名就严重多了,而这也是他一生都抹不掉的巨大污点。

那么说到这里,可能有人问了,李世民身为开国第一功臣,要兵有兵,要人有人,就不能等着父亲李渊死了,再与哥哥李建成分个高下吗,这样最起码不用背负逼迫父亲李渊的骂名了,关于这个看法,很多人也深以为然。

关于这点,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了解那段历史,就知道这点不存在现实的基础,是不可能的,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机会等到那一天,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那么他大概率会死无葬身之地,最好的结局也就是被架空兵权,被一直软禁,那么等到李渊死了,李世民拿什么跟李建成斗呢?

所以公元626年6月的那场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的机会了,是他为了自保而发动反击,是孤注一掷的赌局,还好他赌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先说说玄武门之变,很多人眼中的玄武门之变是一场政变,是一场夺嫡之争,主角有3个,一方是正面男1李世民,一方是反面男一太子李建成和反面男2齐王李元吉。

其实认真来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最大的对手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齐王李元吉,而是唐高祖李渊,不然他为什么会选择在玄武门呢,就是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再顺势进宫控制李渊,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会软禁自己的父亲李渊,甚至将其杀死,再准确来说,这也是一场开国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斗争。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开国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斗争呢?

因为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对李世民的打压,实则是背后有着李渊的支持,不然李世民功劳赫赫,身为开国第一功臣,只凭他们怎么会逼得李世民铤而走险的发动玄武门之变呢?

概因在玄武门之变以前,在李渊支持下,在李渊在位的武德后期,大的战役最高统帅,之前按惯例肯定是李世民,但是却逐渐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所取代。

李世民的统帅权被取代以后,为了瓦解李世民的势力,一方面李建成和李元吉或是秘密或是公开拉拢秦王府大将和谋士,不能收为己用,就是各种打压,像尉迟恭因此被下过诏狱,还要程知杰外放出任康州刺史,甚至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个大谋士都被逐出了秦王府。

另一方面直接公开摆明了要架空李世民的兵权,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元吉借着率师拒突厥的机会,命秦王府大将尉迟恭、程知杰、秦叔宝等随军出征,同时“又追秦府兵账,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摆明不只是要抽调走你的大将,还要将你秦王府精锐军队也给调走,要将李世民的兵权彻底架空。

而这一切背后没有李渊支持,李元吉可以做到吗,很明显是不能的。

至于李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李世民已经功高震主了,而且李世民也非池中之物,像平定山东以后,就大力扩张自己的势力,什么精兵强将啊,还有文臣谋士啊都收为己用,甚至公开以“于管内的专处分”的特权与李渊的命令对着干,李渊一看,控制不了这个二儿子了,从此对李世民是“恩礼渐薄”,并且利用李建成和李元吉对付打压李世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所以到了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已经是岌岌可危,拼死一搏吧,还有活路,坐以待毙,任由他们架空自己兵权,那么很可能被杀死,即使李渊念及血缘亲情保住他的性命,但他肯定会被一直软禁,因为他功劳太大了,影响力太大了,不软禁就没法控制住他,很明显李世民选择了拼死一搏,而非坐以待毙,因此就有了玄武门之变。

所以李世民不会等到父亲李渊死后再与李建成分个高下的,因为他没有这个时间和机会等,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哪怕骂上弑兄杀弟骂名,哪怕背上逼迫父亲李渊的罪名,这些滔天骂名,其实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险中求胜,能活着,能成功登上皇位,并且有着一番大作为,千百年后,即使有着骂名在身,但亦有盛世明君的光环加身,不然不反抗,要么死,要么被软禁活得悄无声息,又有什么意思呢?

可以说李世民是个务实主义者,虽然背负骂名,但是做到了自己想做的,的确有着一番作为,道德底线对他来说,可以说若有若无,就像玄武门之变那天,如果李渊不识相,不及时转变态度支持他,那么让他弑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历史也证明,像这种心中没有道德包袱,很是务实主义的人,才可以活得更好更精彩。

当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有恶果,那就是开一个不好的头,告诉了后世子孙,不要有什么道德包袱,即使你不是太子,皇帝不传位给你,只要你有实力,你就可以成功,于是报应很快就到了,像他的儿子李承乾,害怕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干脆就想发动兵变逼宫先发制人,还好没有得逞,不然李世民一世英名就毁掉了。

而自唐太宗李世民开始,有唐一代,围绕皇位继承方面,多有流血事件发生,这些人也许都受老祖宗李世民的影响,知道一个硬道理,得不到的,只要自己有实力就可以去夺,也不知九泉之下的李世民会不会后悔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呢?

我想他应该不会,毕竟像他这样不服输,敢于赌上身家性命的人,肯定只相信“实力至上”,并没有什么道德包袱,只有强者,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谈道德,至于失败者和死人,即使有道德又有什么用呢?

唐太宗弑兄杀弟,是兄弟之间因为夺嫡的残酷斗争,纵观史书,虽然这种事情不多见,但也是有的,虽然背负骂名,但骂名并不是那么重,但是他逼迫父亲李渊,甚至在弑兄杀弟以后,派刚刚杀死齐王李元吉的尉迟恭杀气腾腾入宫,大有李渊不配合就直接将其软禁,甚至直接将其杀了的态度,这样一来背负的骂名就严重多了,而这也是他一生都抹不掉的巨大污点。

那么说到这里,可能有人问了,李世民身为开国第一功臣,要兵有兵,要人有人,就不能等着父亲李渊死了,再与哥哥李建成分个高下吗,这样最起码不用背负逼迫父亲李渊的骂名了,关于这个看法,很多人也深以为然。

关于这点,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了解那段历史,就知道这点不存在现实的基础,是不可能的,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机会等到那一天,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那么他大概率会死无葬身之地,最好的结局也就是被架空兵权,被一直软禁,那么等到李渊死了,李世民拿什么跟李建成斗呢?

所以公元626年6月的那场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的机会了,是他为了自保而发动反击,是孤注一掷的赌局,还好他赌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先说说玄武门之变,很多人眼中的玄武门之变是一场政变,是一场夺嫡之争,主角有3个,一方是正面男1李世民,一方是反面男一太子李建成和反面男2齐王李元吉。

其实认真来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最大的对手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齐王李元吉,而是唐高祖李渊,不然他为什么会选择在玄武门呢,就是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再顺势进宫控制李渊,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会软禁自己的父亲李渊,甚至将其杀死,再准确来说,这也是一场开国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斗争。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开国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斗

喜欢家有美妻好种田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家有美妻好种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