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殖民全球,打造海上日不落 > 第十六章 宝船的震撼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刘一峰。”

“雍当商行的?”

“是的。”

那个公公就是前几天帮登州东厂管事刘公公在宋应星面前解围的那个年轻公公。因为没有胡子,不好判断他的年龄,但从面相来看,应该不到30岁。

“大人您是?”

一个海事局的官吏还算有眼力见,主动说道:“这位是东厂的王公公。”

东厂!

刘一峰的瞳孔缩了下,本能的就有些戒备。

没办法,后世对于东西厂基本上都是一面倒的恶感,主要这群太监做了太多丧失人性的坏事了,所有明朝相关的文学作品中,这群太监基本都是反派。

这不是自己现在惹得起的人,刘一峰赶紧行了一礼,带着雍当商行的人离开了。

那位王公公看着刘一峰的身影,感叹到不愧南军出身的人,对舰船居然如此了解。他自己也是因为参与了近几年运动民夫的事务,才有所了解的。

刘一峰阴差阳错的让王公公误会了他的出身姑且先不谈,他现在满门心思就是登上宝船去看看。

等轮到他们5个商行登船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感叹这船太大了,但刘一峰却愣住了。

不对呀,这宝船是不是太小了?

《明史》中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有专家根据考古发现的一把明代雕花尺,认为明代一尺是0.28米。也有专家根据文献中的“明工部营造尺”的记载,认为一尺是0.31米。

所以,宝船的长度是110米到150米不等,宽度也在30米到50米不等。这个大小,排水量差不多从一万多吨到三四万吨不等的。

这是什么概念?

二战时的很多航母和战列舰也就这排水量!

可眼前这船,撑死了50米左右长,10多米宽呀,排水量刘一峰不会计算,但估计也就一两千吨吧。

这是在海里泡久了缩水了?

“李鸿基,宝船都是这么大的嘛?”

“不是,我见过更大的。”

刘一峰松了口气,看来自己面前这艘只是比较小而已:“那更大有多大?”

“比这艘大一圈吧。”

众人整齐划一的吸了口凉气,特别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女真人和朝鲜人。但刘一峰却愣愣的看着李鸿基,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大一圈?

那也没大多少呀,大十圈也没到后世公众号说的那种大小呀。

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毕竟后世公众号的文章在专业性上往往以不靠谱着称。

纯木式结构,根本不可能出现满载排水量超过6000吨的舰船,即便是能制造核动力航母的后世的科技也做不到。

19世纪欧洲的那些超过5000吨排水量的风帆战舰,也不再是纯木制结构了,很多关键部位已经使用了钢铁零件了。

而且19世纪的那些5000吨以上的风帆战舰,也配备了蒸汽发动机了,因为真的太笨重了,风帆动力根本无法带动整条船。即便配了蒸汽发动机,那些船速度也慢如蜗牛,基本都是彰显国力的面子工程。

会出现郑和宝船那么庞大的数据,只能是明朝时各个部门使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导致的。具体原因因为清朝毁灭了太多明朝的文献,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而且记录历史的文官不懂技术写下了嘀笑皆非的数据这种事,即便是现代社会的世界各国,也是时常发生的。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郑和下西洋时的明朝生产力,制造长70米左右,宽20多米,排水量2000-4000吨的宝船,就差不多是极限了。

如果配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钢质零件,主要材质为木制,关键部位辅以钢质零件,超过5000吨也是能做到的,再大基本没可能了。

郑和下西洋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生产力,能造一艘宝船一半排水量的舰船,就算得上是世界上的强国了。历史上记载的欧罗巴出现上千吨的舰船,已经是15世纪末了,而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的事。

与登船后兴奋的众人不同,刘一峰有些意兴阑珊。就好像自己暗恋了很久的一个超级大美女网友,终于能线下奔现了却发现对方只是一个有些清秀的女孩子,线上的图都是改图改出来的一样。

不过这艘宝船对其他人而言就真的是超级大美女了。

5个商行的民夫大多数人这辈子见过最大的船,也就是长5,6米的渔船或者渡船了。至于女真人和朝鲜人,他们很多人甚至就没见过船,只见过木筏。

宝船船舷上挂着的舢板都比他们见过的最大的船还要大。

人类对于人造巨物是有一种本能的崇拜和恐惧的,这时候这种崇拜在不知不觉间就转换到了对大明实力的崇拜和恐惧。

所有的汉人都是一脸的与有荣焉。熟女真也是,鳌拜兴奋的脖子都红了。

至于生女真和朝鲜人,那是又怕又惧。

汉人恐怖如斯,老祖宗诚我不欺呀!

金承佑艰难的吞下了一口口水,他可不是泥腿子出身。算起来,他的祖上也算是平壤周边的大地主了,只不过倭人入侵让他家破人亡,他的童年就是在颠沛流离中渡过的。

大明打退倭人后,却发现高丽整个统治阶层几乎被倭人一锅端了,骨灰都扬干净了,干脆自己成为了高丽的主人。

对于大部分泥腿子而言,大明这个新主子比以前的李氏要好太多了,至少大多数高丽人终于能吃饱饭了。

不过依然有小部分高丽人对大明这个昔日宗主国很是不满,那就是金承佑这类曾经属于高丽上层的人士。

倭人掀翻了高丽阶层的棋盘,大明却不肯重建,直接按照自己的规矩来。于是他们这些昔日的棋手,如今连做棋子的价值都没有了,甚至还会遭到以往被自己剥削阶级的清算,他就是这么成为东夷奴的。

可是又能怎么办?

反抗嘛?

金承佑拍了拍厚实的船舷,扭头看向了远处另外几艘同样大小的宝船,又看向了港口那些海事局官吏对于宝船见怪不怪的表情,明白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根本不是现在的朝鲜能反抗的。

就算巅峰时期,传闻打退了大隋的高句丽也不是这个大明的对手吧,更何况高句丽后来也被大唐给击败了。

他想起了两年前,父亲去世时说的那番话:“以后再也没有什么高丽了,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必须成为大明的子民。”

他看了眼正在指挥5个商行的人集合的刘一峰,咬了咬牙,决定就从这里开始做一个大明的子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