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 第946章 【大同细作在搞事儿】

朕 第946章 【大同细作在搞事儿】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7:52:25 来源:88小说

“咸镜道本非我地,而于前朝避役之民,皆归其地矣。至我世宗朝,始设六镇,而野人愿托以生焉。”

这句话,是朝鲜大臣韩亨允,在一百年前说给朝鲜国王李怿听的。

朱元璋追亡逐北的时候,高丽王朝也趁机北拓,不但攻占元朝的双城总管府,还一路打到辽金两朝的地盘。李氏朝鲜建立之后,又跨境招揽、俘虏女真南下,充实这些新占地盘(韩亨允所言野人,很多就是女真族)。

大明永乐年间,女真族的王可仁上疏:“咸州(咸兴)迤北,古为辽、金之地。”请求朱棣收回,赐给女真人繁衍生息。

朱棣没有找朝鲜索要地盘,只让朝鲜把辖内女真人送还北边。朝鲜遂派出大儒,带着《辽史》、《金史》去北京抠字眼,说史书里没有记载这些地名,可见根本不是辽金两朝的土地。

这特么就是废话,那些地名后来才取的,当然不可能出现在史书里!

双方争执不休,把朱棣搞得好烦,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另一个时空,朝鲜趁满清搬空东北人口,悄悄的继续往北边扩大边界。最终在康熙末年的时候,再次以诡辩瞎扯的形式,糊弄满清勘界大臣,完成对图们江以南土地的偷窃。

也即是说,就算到了明末清初,图们江以南某些土地都不是朝鲜的。

咸镜道,会宁城外山区。

韩起元揭竿而起,对数百朝鲜、女真族农民说:“你们可知道,‘三手米’是征来做什么的?那是几十年前倭寇入侵,朝廷征来练兵的杂税。而今,倭寇早就被赶走了,就连建州鞑子都亡了,可朝廷还在向我们征‘三手米’!大家来评评理,‘三手米’该不该征?”

“不该,不该!”数百农民咆哮大呼。

韩起元又说:“朝廷颁布大同法,按田亩折米纳税。可贪官和地主勾结,我们明明没有土地,却把赋税算在我们身上,地主有田却不缴纳田赋。大家来评评理,这田赋该不该我们来交?”

“不该,不该!”

农民变得愈发愤怒。

韩起元继续说:“会宁周边的大山,朝廷不许我们采参。我们冒死去天朝的山里采参,回来就被官府抓捕,把我们的野参通通没收。大家来评评理,贪官污吏坏不坏?”

“坏,坏,坏透了!”

“去年冬天大雪灾,今年夏天又干旱。田里收成本来就不好,地主还要加租子,农民冻死饿死无数,这还有没有道理?”

“没道理,没道理!”

“我经常去天朝的山里采参,江(图们江)北有汉人、女真人、朝鲜人,不管哪个族,日子都过得好。虽然也有旱灾、雪灾,可天朝官府一直在减免税收。百姓开垦荒地,头五年免税,十年内减税。一江之隔,我们却赋税越来越重。你们愿不愿跟我造反,从今往后做天朝的百姓?”

“愿意,愿意!”

“跟我一起喊,生为天朝民,死为天朝鬼!”

“生为天朝民,死为天朝鬼!”

“……”

韩起元不但是朝鲜农民,而且还是大同细作的下线。

大同朝廷在图们江的统治很薄弱,那里地广人稀,不但没多少汉人,就连女真人都少见。

因此,朝廷只在图们江口,移民二百建立小镇。又设了国安院分所,拢共也就几个办事员,这点人手想探查消息,就必须收买朝鲜百姓做下线。

韩起元跑去中国境内挖参被抓,国安所见他聪明伶俐,非但没有罚款,还给他钱放回去。

这厮跟大同细作接触多了,野心也渐渐膨胀,开始图谋造反,想立功变成中国人,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平安道、黄海道的朝鲜农民军,或多或少都有大同细作的影子。

这些细作,以及细作的下线,就跟中国的使臣一般,无时无刻不想着搞大事立功!

韩起元不敢直接攻打会宁城,只带着数百农民军,去攻打城北的山区乡村。他们见到地主就杀,瓜分土地和财货,队伍逐渐庞大到两千多人,周边地主吓得纷纷躲进城里,撺掇城内守军赶紧去平乱。

会宁地处中朝边界,朝鲜驻军足有三千,而且全部属于“精锐”。

郡守勒令武官出兵,浩浩荡荡向北进发。这些朝鲜官兵,还没渡过图们江支流,山里的农民军就开始转移,一路顺着河谷杀向东边,沿途地主要么被杀、要么举家逃亡。

镜城郡守得知有农民起义,也开始出兵镇压,连火速联络广兴郡官兵。

三郡官兵联合围剿,不断压缩农民军的活动空间。

韩起元麾下的农民军,把老弱病残也算上,已然膨胀到5000多人。说是农民军,更像是叫花子部队,这里的朝鲜百姓过得太惨了。

他们不敢跟朝鲜官兵打仗,一路钻山往北逃,看到地主就杀。然后……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境内,韩起元还派心腹去国安所汇报工作。

嗯,朝鲜三郡官兵,望着图们江毫无办法,他们可不敢去中国的地盘平乱。

韩起元顺着图们江往上游走,制作了大量木筏子,时不时的渡江劫掠。杀死地主,裹挟农民,散出小股部队打探,一旦遇到官兵,立即渡江进入中国境内。

朝鲜官兵都被气疯了,每次拼命追来,然后傻乎乎望着江面。

以此同时,庆兴郡也爆发起义。

庆兴城在图们江口的南边,这里的农民,也经常跟汉人移民接触。三郡为了平乱,大量征发民夫和粮草,让贫苦农民更加不满。

随着官兵追往西边,这里的农民也揭竿而起。在一个叫李金龙的自耕农带领下,他们沿途杀死地主,趁着庆兴城的官兵被调走,数百农民军就杀入城中,把庆兴郡城给攻占了。

李金龙不是大同细作的下线,但这家伙野心更大,号称是世宗大王后裔,闹着要杀去汉阳做国王。只要他做了国王,就免除全国十年田赋,附近的朝鲜农民纷纷来投。

此人打下庆兴城,甚至建制称王,建元裕兴,分封文武大臣。

韩起元那数千农民,一直在中朝边境反复腾挪。嘿,我到朝鲜了,嘿,我又到中国了,官兵追得已经不想再追。此时听说庆兴城沦陷,而且还有个家伙称王建制,立即扔下韩起元,火速赶去攻打庆兴城。

李金龙还想扩大地盘,主动往西边杀来,被朝鲜官兵打得狼狈而逃,一路退回庆兴城遭团团围困。

韩起元发现官兵走了,胆子愈发打起来,渡江径直杀向会宁城。

会宁城的官兵,此时正在围攻庆兴,守城的全是垃圾部队。韩起元带着叫花子农民军,竟然一战而下,自封为大同中国会宁知县。

这家伙的杀心很重,同时又军纪严明。

他将城里的房屋店铺分为三等,上等屋主格杀勿论,财货全部充公;中等屋主可以免死,但须缴纳罚款;下等屋主属于同志,一律收到义军照顾。城内的无业游民,全部编为军队,此举使得军纪迅速败坏。

由于军队抢劫事件激增,韩起元被迫停止扩张,一连杀死上百士兵,终于把风气给约束住。

他让心腹带兵守城,自己率领上万大军,一路杀死地主、裹挟农民,直奔东南边的镜城而去。

三郡官兵围攻庆兴二十余日,终于破城而入,李金龙和麾下文武,悉数被官兵杀死。这些官兵,特别是来自会宁、镜城的官兵,不顾军令开始洗劫城市,把庆兴城搞得一片狼藉,城中百姓人口几乎减半。

就在此时,南边传来消息:镜城被农民军攻破!

三郡官兵只得再次出发,并且强征更多民夫,因为这次不仅要运粮,还要运送他们抢劫来的财货。

民夫们苦不堪言,一路都在逃亡。

民夫数量不够,就沿途强征补充,官兵走到哪里就霍霍到哪里。这个消息传得飞快,陷入绝境的农民,在官兵到来之前,就拖家带口跑路,甚至有人跑去投靠韩起元。

韩起元因此得到官兵的信息,提前埋伏在河边山岭中。

咸镜道遍地大山,只有河谷和沿海能够通行。官兵上万大军(多为民夫),带着沿途抢劫的财货,拖拖拉拉杀向镜城,在渡过一条河流时被伏击。

官兵渡河仅数百人,文武官员就下令运财货,得先把他们抢来的财货运过去。

“杀!”

河流两岸的山中,数千农民军杀出。

处于半渡状态的官兵,顿时陷入绝境,朝鲜文武官员率先逃跑。一些官兵和民夫也跟着逃,与此同时,许多民夫趁机起义,撵着溃兵一路追杀。

扒下官兵的兵甲,韩起元的叫花子兵,终于有了点军队的样子。

他派偏师去攻打庆兴,自己率领上万大军,直杀向南边的明州。

在明州的南边,有一个吉州城,设有吉州都护府。

但是,吉州都护已经抽空附近军队,奉旨跑南边勤王去了。在韩起元的前方,一路城池皆兵力空虚,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力量。

平安道、咸镜道、黄海道,朝鲜北部遍地烽烟。

中国朝廷并没有插手其中,顶多也就大同细作,以及他们的朝鲜下线在搞事儿。但区区几个细作,以及他们的几十个下线,就能把朝鲜北部搅得天翻地覆,这说明当地的社会矛盾早就到了临界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