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二十六章 前奏(六)

赤色黎明 二十六章 前奏(六)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章瑜和柴庆国听完了汇报之后没有多说什么,柴庆国笑道:“顾璐同志,辛苦你了。”

“如果两位首长对我转达的内容暂时没有要问的,我就先去工作了。”顾璐并没有继续才与秘密讨论的打算,而且顾璐也没有感觉章瑜与柴庆国有希望他留下来参与讨论的打算。

“顾政委,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打算?”章瑜也不提顾璐参与的秘密会议,直接简单直白的问道。

章瑜不提陈克的计划,顾璐也不提此事。在顾璐看来,不管听陈克说过什么,革命工作总是要靠实际做的,“按照原定计划,我们师要渡过黄河,把北洋军全部驱逐出河南。北洋第二镇还盘踞在安阳,当下我就要去做渡过黄河的准备工作。”

“那就去准备吧。”章瑜答道。

等顾璐离开了会议室,章瑜对柴庆国说道:“老柴,你看人果然没错。顾璐同志真的有心胸。”

“又不是我先看上顾璐同志的,有齐会深担保,这位同志的确是非常优秀。”柴庆国并没有居功,“章书记,既然陈主席已经把问题说的明白。你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什么打算?”

“陈主席都已经说明白了,我还能有什么打算。就按照原先的计划执行,在河南全面推行土改。而且当下招兵工作也抓紧吧。”章瑜也不矫情,率直的答道。

柴庆国笑道:“咱们在河南时间不长,招兵工作只怕不会那么容易。”柴庆国答道,“你也知道,满清的情况,招兵都是欺负地方上家里面人少的。我们在基层力量薄弱,只怕是没那么简单。”

“哼哼!老柴,这时候他们若不欺负人,咱们反倒不容易招兵。把《兵役法》彻底执行就行了,哪怕是有人说军人有特权,咱们也得捏着鼻子认了。”章瑜一贯务实,对于虚名这等事情并不在乎。

柴庆国也不认为能够轻易的改变群众对军人的观点,按照陈克所说,自打2000年前,军人不再是由拥有政治权力的“国人”组成之后,“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的军人形象就完全谈不上了。而且军队这种组织本身就是国家最暴力的机关。即便是人民党给工农革命军灌注了灵魂,可军民之间的情谊,也从来都是在实际互动中形成的。就如同工农革命军部队,当下也谈不上什么“好名声”。虽然比起以前的官军强很多,但是人民也仅仅是没有遇到工农革命军就逃窜而已。热烈迎接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避祸,距离衷心还差的远。

“但是,我还是觉得当下的局面还是要以宣传为主。如果从军不是一种光荣的话,总是心里面不踏实。”柴庆国并不乐观。

“人民先得见到我们工农革命军,才能明白我们工农革命军与以往的旧时代军队不同。光想着人民会拥护咱们,那都是妄想。”章瑜答道,“我们到底是不是人民的子弟兵,都是干出来的,可不是想出来的。陈主席当下要求zhèng fu和部队尽可能的拉动基础建设,没有配套的基础建设,粮食产量根本提不上去。而且没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没有全面的动员,群众也发动不起来。没有群众的支持,一切都谈不上。”

柴庆国被说服了,他答道:“就这么做吧。”

人民党的征兵令下达到地方上之后,应者寥寥。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捻钉。这是这时代百姓们的共同观点。人民党夺取了政权是一码事,对百姓来说,任何政权下百姓都是纳粮。能不当兵那自然是最好。

直到土改宣传队在村里面开始宣传《兵役法》之后,河南百姓才得知军属的诸多优厚待遇。这不仅没有掀起从军热潮,反倒激化了百姓对兵役的恐惧心理。任何百姓提起官府,第一念头就是“不可信”。人民党的官府固然开始土改,1913年又是提供良种,又是只收三成税,也和百姓们讲道理,百姓们也觉得人民党说的革命道理很对,百姓的确应该过好日子。不过既然人民党的治下,百姓已经通过分到土地,种上了良种,从农业合作社买到了廉价铁农具。平日里为非作歹的那些家伙都被人民党给收拾了,这好日子已经降临到自己头上,那为何要去当兵打仗呢?

即便是陈克对此已经有了足够的警告,河南省委的同志们面对这样的局面仍旧感到颇为棘手。

这也不能怪河南同志们工作不努力,宣传不到位。现在是1914年,而不是历史上中国革命空前激烈的战争时期。旧农业社会远没有解体,劣绅驱逐良绅的过程还没有全面激化农村矛盾。没有抗战时期蒋光头炸开花园口,把黄河以南变成黄泛区。更没有抗战结束后五子登科,国民党大肆掠夺中国的财产导致了城市阶层的破产。也不存在国民党把美国大量援助的廉价粮食在市场上低价出售,直接导致中小地主的全面破产。河南百姓的革命需求根本没到要求彻底砸烂旧世界的程度。而且人民党的政策直接导致了群众对当前生活比较满意。参军就更不是当下河南人民党“就业”的首选。

所以征兵令下达之后,地方上村民们还与往常一样,“动员”本地的外来户,以及“劝说”本地人口稀少的家庭子弟参军。至于大宗大族,他们根本不想自家的子弟参军。

既然河南省委书记章瑜已经预测到了这样的情况,zhèng fu的要求很简单,所有参军的人必须是良家子,部队绝对不要地痞流氓。

章瑜对革命的看法颇为直接,革命到底是必须的,革命理念更不可少。不过真正能够推动革命的是人民群众的仇恨。更直白的说,就是人民党组织内部对旧世界的仇恨与恐惧。如果没有到不打倒旧世界就吃不香睡不着的程度,革命肯定发展不起来。

作为自打凤台县就跟随陈克的章瑜看来,人民党最早的根据地百姓之所以铁了心跟着人民党走,无一不是面对了个人根本无法抗衡的天灾**。河南当下还没有到这个程度,河南人民就跟溺水后只是接近窒息的人一样,突然被人民党给硬生生从水里面拽出来,感激的心是有的,但是彻底推翻旧时代的心思只怕还远远不足。

硬生生制造矛盾当然不可取,不过若是一味想息事宁人,做和事佬更不可取。当下征兵中的河南本地战士遭到地方上百姓不公正待遇,他们对旧时代的痛恨心情是可以利用的。

不过这种痛恨乃仇恨的心情是需要引导的,这些新兵毕竟是新兵,披红挂彩的被送来军队之后,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忐忑不安。人民群众中都认为当兵就会挨打,军队里面欺负人就是常态。

新兵入伍时,区长亲自为他牵马送行。到达部队,经过体格检查后,人们就向他介绍部队的历史、沿革和光荣的战绩,使他感到参加这样一支优秀部队很光荣。新兵一到达,老战士争着向他问寒问暖。有的帮他穿上军装,有的给他理发,或送他毛巾、肥皂之类的礼物。大家明显地是要使新兵感到如同在家里和在朋友中间那样温暖。

柴庆国对此非常有经验,在于章瑜深入讨论部队建设工作之后,柴庆国很赞同章瑜的观点,如果群众的觉悟不高,那么就只能优先提高部队的觉悟了。针对河南的情况,部队里面又制订了三个月后回家探亲的方法。

这些新兵本来就是地方上小家族的子弟,家里面普遍人丁稀少。当了兵之后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家里面会不会受到欺负。这都是人之常情,新兵们如果知道家里面因为自己当兵之后,日子过的更差了,傻子才会铁了心跟着人民党走。

部队政治部里面倒是有人对这种做法不是太支持,“部队的探亲一般都是一年后,咱们给提前到三个月,是不是会违背纪律?”这种观点也不是少数。

“咱们人民党最讲立场,这立场可不是让咱们当好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才是第一位的问题。”柴庆国立刻对此进行了批评,“如果群众没有站到咱们这边来,我们就没有理由无条件的提供支持。厚此薄彼本来就不对,更不用提这等不公平的待遇问题。”

不仅是柴庆国在镇压这等“教条主义”,章瑜作为省委书记,他也亲自出面对这些“犯了教条主义错误”的同志进行了公开批评。“同志们,大家知道家里面肯定得到了良好的照顾,因为大家都亲眼看到了。如果大家参了军之后家里面日子过不下去了,你们能够接受么?如果你们都不能接受,你们怎么能要求别人接受?有这个道理么?”

面对章瑜的质问,没人敢继续质疑与反对。

到了1914年5月,新参军三个月的部队开始大规模回家探亲。为了彰显人民党的军事力量,部队将探亲与大规模新军训练结合起来。部队以顺时针方向在大半个河南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行军训练。凡是提供兵源的村落,大部队尽可能都要经过。实在是无法赶去的地方,则以相关地区的新兵组成的小部队单独前往。

很多当地百姓都是第一次看到了数以万计部队的大部队行军的场面,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长队列,以及行军中高唱军歌的战士。实在是给了他们极大的冲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