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导演万岁 > 第889章 《角斗士》的首映式(下)第890章 《角斗士》——经典中的经典!

随着《角斗士》的剧情越来越紧张,阴谋的气氛弥漫着每一个画面,观众们的情绪也越来越紧张。

电影里面,马克西姆斯不断地挫败卡默多斯的阴谋,同时也在削弱他的声望,作为罗马的皇帝,年轻的卡默多斯已经声望扫地。

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来说,这显然是不可忍受的。

卡默多斯想杀死马克西姆斯,比任何人都想杀死他,但是他的理智告诉他他不能光明正大地这么做,因为马克西姆斯已经成为整个罗马的英雄,一旦他杀死了马克西姆斯,那在民众的心目中他就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了,那时候下场会怎么样,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罗马人会像拖着一条死狗一样把他丢出罗马城,他的政敌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卡默多斯还是有办法的,他要隐忍起来,像一条蛇一样,等待最佳的时机发动致命的攻击!

而另外一方面,马克西姆斯也在秘密地施行计划。他找到了原来在军队中的部下,和军队取得了联络,在莫妮娅的帮助之下,他和元老院的领袖奎格斯取得了联系,奎格斯答应将他偷运出城,让马克西姆斯找到他的军队然后带领着那支钢铁雄狮杀回罗马。

气氛变得紧张了起来,巨大的罗马城暗流涌动。

“上帝呀,**马上就要来了,马上就要来了……”爱因斯坦低低地呢喃道。

是的,**就要来了。

卡默多斯的爪牙遍布了整个罗马城,他对元老院领袖奎格斯和马克西姆斯之间的阴谋。了若指掌。当然,还有他地姐姐莫妮娅。

卡默多斯逮捕了奎格斯,这让马克西姆斯地计划彻底破产。莫妮娅连夜把这个消息通知了马克西姆斯。

马克西姆斯要连夜逃出罗马,但是卡默多斯棋高一招,他以莫妮娅的儿子卢休斯为要挟,逼迫莫妮娅说出了所有的计划。

夜晚,当马克西姆斯想要逃出去的时候,卡默多斯的军队包围了他的住所。

在寓所里面。马克西姆斯的那些同伴们和前来抓捕他的人殴打在了一起,在他们地掩护之下,马克西姆斯进入地道逃脱。当他到达接应地点的时候,却发现那里早已经被卡默多斯包围了。

“上帝呀!阴谋!”

“阴谋!”

“可怜的马克西姆斯!”

当看到马克西姆斯的同伴们纷纷死去,看到马克西姆斯被俘的时候。电影院里面爆发出一阵阵悲呼。

角斗场。马克西姆斯被囚在牢狱之中。他再一次见到了卡默多斯。

卡默多斯告诉马克西姆斯他要和他角斗。一场终极对决。

“上帝呀,这个皇帝是不是脑袋有问题呀!他怎么可能是马克西姆斯地对手!他这不是找死吗!?”山姆华纳叫道。

“一定有阴谋,肯定有阴谋地!”阿道夫楚克在一旁叫道。

卡默多斯果然有阴谋,他知道自己不是马克西姆斯地对手,但是他却清楚如果他在所有罗马人跟前杀死马克西姆斯,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他的权威。

他用小匕首戳了马克西姆斯一下,那匕首上。抹着毒药。一种慢性毒药。

有了毒药的帮助,他自信马克西姆斯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卑鄙!卑鄙!”爱因斯坦揪着自己的胡子。气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这个伟大的科学家比任何人都更加的嫉恶如仇。

咒骂声,叹息声,响遍整个剧院!

长时间沉浸在阴谋之后地观众们,已经到了极点了,他们攥起了拳头,怒目而视荧幕上地那个皇帝卡默多斯。

角斗了!最后的角斗!

马克多斯被人穿上了盔甲。和他一起出去地,还有卡默多斯。

“马克西姆斯!”

“马克西姆斯!”

竞技场之中,无数罗马人高呼着这个代表着勇气和荣誉的名字。

而这样的呼声,同样响彻在大剧院里面,几千名观众跟着电影一遍遍高呼着马克西姆斯的名字,为真正的男人而呐喊。

满天的花雨从竞技场的高处落了下来,落在了马克西姆斯的身上,落在了这个从将军沦落为奴隶,再从奴隶成为角斗士最终对抗罗马皇帝的男人的身上。

与此同时,雄壮而悲烈的音乐响起!

“《阿依达》!是《阿依达》!”当这段音乐响起的时候,剧院里有人大声喊了起来。

这段音乐,很多人实在是太熟悉了。

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中的这段音乐,早就为人熟知,而对于《阿依达》这部歌剧的内容,人们也很是清楚,听到这段音乐之后,观众彻底疯狂了。

威尔第是意大利最着名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为意大利人最尊重的人。他的一生中,祖国在他的心目中分量最重,在他生活的年代,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威尔第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都凝注在了自己的歌剧作品上,他用自己的歌剧作品作为武器,歌唱祖国,歌唱忠诚,歌唱光明和自由!他本人,因此也被称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死后甚至享受了国葬的待遇。《阿依达》这部歌剧,作为威尔第的代表之作,在世界上广受欢迎,在美国。它是美国人最喜欢的威尔第的歌剧作品。

这部歌剧说地是一段爱情故事。但是实际上,却是对祖国对忠诚对自由地歌颂。年轻的埃及军官达拉梅斯和阿依达相爱阿依达原来是埃塞俄比亚的公主,在战争中沦为埃及女奴,埃及国王派出军队攻击埃塞俄比亚,达拉梅斯奉命出征。

埃及公主安奈瑞斯也喜欢达拉梅斯,她对达拉梅斯和阿依达之间的爱情十分的忌妒,她叫来了阿依达,看见满脸泪水的阿依达的时候。安奈瑞斯问阿依达是不是为了祖国埃塞尔比亚遭到埃及的进攻而忧心忡忡。善良地阿依达告诉安奈瑞斯她不仅仅为这个,更为领军出战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爱人而痛苦。安奈瑞斯大为恼火,她丢下了一句话:“有种就在情场上和我决战吧!我会让你肝肠寸断!”

埃及军队凯旋了,达拉梅斯带来了很多战利品,这些战利品中有和诺埃塞尔比亚的俘虏。阿依达赫然发现自己的父亲——埃塞尔比亚地国王就在其中。埃及国王释放了这些战犯。唯独留下了埃塞尔比亚国王。同时。为了奖赏达拉梅斯,他将安奈瑞斯许配给他。安奈瑞斯喜气洋洋,而阿依达却在一旁只有失望和伤心。

公主和达拉梅斯新婚地这天,阿依达来到神殿前,等待达拉梅斯前来。面对着天神,阿依达低声祈祷,她希望自己地祖国能够得到拯救。希望自己的爱人能够幸福。而且她愿意以葬身尼罗河底为代价。阿依达的父亲却要求自己的女儿从达拉梅斯的嘴里面套出埃及军队的情报,只有这样。埃塞尔比亚的军队才能够获得胜利。

阿依达陷入了两难之中,一方面她希望拯救自己地祖国,另外一方面她却不想欺骗自己地爱人。但是最后,她还是按照父亲的话做了。当达拉梅斯出现在神殿里面地时候,阿依达从他的嘴里面获取了情报,当阿依达父女要带着达拉梅斯一起逃亡的时候,发现丈夫不见了的公主安奈瑞斯带着士兵追了过来。士兵们抓住了达拉梅斯,却让阿依达父女逃走了。

泄漏军机的达拉梅斯接受了审判,他以叛国罪被判死刑,并且无可赦免。在地牢里面,即将走向死亡的达拉梅斯思念着阿依达,当他一遍遍喊着阿依达的名字的时候,却发现阿依达就站在他的面前。阿依达从达拉梅斯嘴里面窃取了情报,拯救了自己的祖国,可现在,她走入地牢,只为在爱人的怀里相拥而终。这个女人,终于没有愧对祖国,也没有愧对爱人。歌剧的最后,在二重唱中,命运之神取走了这对恋人的生命,却留给了他们永恒的爱情。

可以说,《阿依达》这部歌剧,充满着浓浓的爱,这种爱,是大爱,是对祖国对光明对自由的爱。

《角斗士》里面,当已经被毒刃刺伤的马克西姆斯在无数罗马人的欢呼声中走入竞技场的时候,在漫天的花雨之下,赫然响起的音乐,竟然是《阿依达》中那首最具有代表性的咏叹调:《我的祖国》!

这首激昂的音乐一想起,整个大剧院里面沸腾一片。所有观众都站了起来,在这首更感人至深的音乐中,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

自从《阿依达》写成以来,这首音乐不仅鼓舞着无数意大利人义无反顾地走上反抗奥地利统治的革命中去,很多意大利人就是哼着这首音乐走上刑场的,这首音乐中蕴含的那种感情,不仅仅感染了意大利人,也感染了全世界。

这首音乐美国人是熟悉的,他们明白这首音乐在这里出现,代表着什么!

马克西姆斯对老皇帝奥提斯忠诚无比,他爱着这位皇帝,爱着伟大的罗马,爱着罗马的荣耀和光明。为了这些,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献上自己的生命,毫不犹豫地和卡默多斯进行人生中最后一场对决!

为了爱,为了祖国,为了光明和荣耀!

在无数罗马人的欢呼声中,在漫天的花雨之下,这首咏叹调让整部电影长期以来在阴谋中积压的那些情感全都释放了出来!

花瓣漫天,前面是巨大的竞技场,无数双眼睛在看着马克西姆斯,在他们心目中。他是英雄。前方就是卡默多斯。杀死了老奥提斯让罗马的荣耀和真理为之蒙蔽地人,马克西姆斯想杀了他,但是身中剧毒地他,显然没有多大的能力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场面悲壮极了!在那首咏叹调之下,观众第一次发现,这部电影在大片的形式之下,原来埋藏着的,是如此深沉的东西!

“马克西姆斯!”

“马克西姆斯!”

呼喊声震耳欲聋!只不过没有人能够分得清楚这呼喊声中。哪些是电影中的,哪些是剧院中观众喊出来的。

电影内外,早已融为一体!

当《我的祖国》这首咏叹调响起地时候,很多民众也都明白了,这个电影。将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作为《阿依达》中。最重要的一首音乐。《我的祖国》代表了整部歌剧的基调!悲壮但是激昂地基调。它出现在在电影之中,显然是有着丰富地含义地。也意味着,《角斗士》的结局,就必然是个悲剧。但是观众们期待这个结局的到来,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悲剧,应该也是光明的。

因为荣耀和真理。自由和尊严。是永远都不会被黑暗蒙蔽的!

巨大的角斗场里面,地上铺满了红色的花瓣。鲜红得刺眼。周围地竞技场地看台上,站着的是穿着黑色衣服地民众,再往高处,是湛蓝的没有一丝云朵的天!

鲜艳的红色,肃穆的黑色,高贵的蓝色,银幕上,三种颜色形成的巨大反差和对比,让画面异常的丰满,而且显得意味丰富。显然,这样的安排,是经过精心设计而且蕴含着特定的想法和意义的。

在遍地的红色花瓣之上,一个巨大的由罗马士兵组成的黑色方阵走了出来。他们用巨大的黑色盾牌遮住了上方,如同一个庞大的乌龟在一步步挪动。

黑色方阵来到了竞技场的中间,然后四散开来,出现在竞技场中间的,是两个人。

一身白色服装的卡默多斯,一身黑色盔甲的马克西姆斯!

全景镜头之下,银幕上的画面美得让人心醉,悲壮得让人心碎!

卡默多斯将手高高昂起向观众示意,而马克西姆斯只是踉踉跄跄地蹲下身来,和每次战斗之前一样,从地上抓起了一把泥土涂抹在了手上。

这是他对大地对这个世界的致敬!

音乐由刚才高昂的《我的祖国》,慢慢变成了低沉的哼唱,这首音乐,观众们同样很熟悉,因为它同样出自威尔第之手,是他最着名的《安魂曲》!

这首音乐,充满着抚慰,充满着安宁和平静,如同父亲的手拂过,如同爱人柔软的唇角拂过!恰如马克西姆斯此时的内

他没有愤怒,没有痛恨,有的是从容,是镇定,是走向死亡的坦然和骄傲。

无数罗马人在看着他,为他欢呼,他已经看到真理和光明在这些人中间生根发芽,眼前的这个独裁的皇帝,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所以他内心平静,他要坦然地完成人生中这场最后的角斗。

罗马士兵们围成了一个圆圈,马克西姆斯和卡默多斯站在中央,他们相互看着对方,一触即发。

马克西姆斯首先发动攻击,但是看得出来,他的动作根本不如从前那么伶俐了。卡默多斯一点点逼近,他的短剑在马克西姆斯的身上割下了伤口,马克西姆斯浑身伤痕累累。

银幕上,每一次马克西姆斯受伤,大剧院里面就会发出一阵阵惊呼,声音之大,震耳欲聋。

不过老练的马克西姆斯最后看准了了一个机会,他用剑拨飞了卡默多斯进攻过来的剑,然后将他砍伤。手里面没有武器的卡默多斯恼羞成怒,他向周围的护卫们要剑,但是没有人愿意给他。

看台上嘘声一片。马克西姆斯鄙视地看着卡默多斯,然后扔掉了手中的剑。

他要和卡默多斯公平的绝斗。

而卡默多斯却十分卑鄙地从袖子中抽出了准备好的匕首刺向了马克西姆斯。

“卑鄙!实在是太卑鄙了!”很多人都高呼了起来。

电影中,竞技场中地罗马人地嘘声更大了。

卡默多斯不是马克西姆斯的对手,马克西姆斯夺过他的匕首。然后一点点插进卡默多斯的脖子里面。

“好!”

“杀死他!”

电影院里面的爆发除了铺天盖地的欢呼声。

但是罗马竞技场中。却是一片安静。

皇帝被杀死了,当着全部罗马人的面。

马克西姆斯踉跄地站在竞技场中,突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原本壮观地竞技场,突然在他眼前幻化成一片生长着庄稼的庄园。地里面,大麦已经成熟,金黄一片,大风吹过。大麦荡起了层层涟漪。

马克西姆斯就在那些大麦中行走,他满是鲜血的手,拂过那些大麦,动作是那么的轻柔。这个镜头,观众们很熟悉。就是电影刚开始的那个镜头。

“这个镜头。用得好呀。”坐在我对面地约翰福特发出了会心地叹息。

身中剧毒地马克西姆斯看到了自己的家。无数次出现在自己梦中的家。儿子骑着马在山坡上游荡,妻子站在路口等着他。

他知道,自己就要和死去的妻儿见面了。

“马克西姆斯!”竞技场中,负责指挥的军官,原来是马克西姆斯部下的昆塔斯,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马克西姆斯从幻觉中唤醒。

“昆塔斯。放了我地那些同伴们。给他们自由。释放奎格斯议员,恢复他地职位。罗马共和是个梦想。它应当被实现,这是马卡斯奥提斯的愿望。”

马克西姆斯对着自己地这个手下说出最后的遗言。他的身体在阳光中摇晃着,生命正在一点点驶去。

低沉的音乐再次响起,女声哼唱,意大利的悼歌,充满着悲怆和安抚的力量。

全景镜头,成片的大麦田,成片的在风中荡起涟漪的大麦田。山坡上的庄园里,大风呼啸,马克西姆斯的妻子和儿子就在那里等着他。马克西姆斯走过去,穿过那些大麦田,他的手,拂过大麦,面带笑容。

他倒了下去。和无数角斗士一样,倒在了这个竞技场中,倒在了大片的花瓣之上。

中景黑白镜头。庄园的路口,马克西姆斯的妻子露西亚带着儿子站在那里,他们看着路口,看着一个人正在朝这边走过来。露西亚满脸微笑地让儿子过去,让儿子去迎接他的父亲。

远景镜头,一条长长的道路,孩子在道路上奔跑,一边跑一边挥舞着手大声欢笑。

马克西姆斯,这个男人,这个角斗士,终于和他的妻儿,生活在了一起。

在女声哼唱的意大利悼歌之下,几千人的剧院静寂一片,观众们全都站了起来,他们在抹拭着脸上的泪水,同时,他们也露出了微笑,露出了马克西姆斯那样的微笑。

“罗马值得一个好人牺牲生命吗?我们曾经相信,现在,让我们再次相信它!他是罗马的战士,让他得到他该有的荣耀吧!”莫妮娅站在马克西姆斯的尸体旁边,用手帮他合上了双眼。

无数罗马人冲进了竞技场,他们抬起马克西姆斯的尸体,抬着他们的英雄迎着阳光走了出去!

无数花瓣飘落!大风在吹!

竞技场的高处,一面巨大的蓝色鹰旗从风中落下,盖住了这个罗马人的尸体,盖住了那张坚毅的脸!一切回归与平静。

特写镜头,一双手,一双黑人的手,将马克西姆斯带在身边的妻子和孩子的雕像埋在马克西姆斯的坟墓跟前。

镜头拉开,那是曾经和马克西姆斯并肩战斗过的黑人同伴。

他看着镜头,微笑着说道:“现在我们自由了。我们迟早会见面的。只是时候未到。时候未到。”

他的笑容,是那么灿烂,如同阳光下的大麦!

哗哗哗!

哗哗哗!

整个剧院。铺天盖地地掌声响起!震耳欲聋!

在这掌声之中。电影失焦,结束。

《角斗士》结束之后,中国大剧院里面掌声如潮!几千人齐齐站起来,对着银幕用掌声表达他们对这部电影地喜爱。

直到电影结束之后现出十几分钟长长的字幕,掌声依然没有停息。

我带着格里菲斯、斯蒂勒、加利古柏、罗纳德里根等剧组人员走上舞台向观众致意。

“勇气和荣耀!”

“勇气和荣耀!”

观众们用电影中的台词来回应我们,很多人更是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往台子上扔,前台瞬间被鲜花淹没。

电影首映结束之后,酒会之上。阿道夫楚克一把把我拉了过去。

“安德烈,我觉得现在最高兴的人,应该是马尔斯科洛夫了。”阿道夫楚克笑道。

“为什么?”我被他说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阿道夫楚克摊手道:“当初你拍这部电影,还不是和西席地密尔较劲,说要拍摄出一部和西席地密尔截然不同的大片来。现在看起来。这部电影不仅远远超过了西席地密尔的水平。还必然会成为好莱坞大片中的经典,估计会拉动好莱坞一批新地大片的产生。”

“你的这部电影成功了,就等于扇了西席地密尔一巴掌,马尔斯科洛夫自然高兴得要命。”阿道夫楚克做了个鬼脸。

“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老马和西席地密尔之间,真的挺可惜的。毕竟怎么着也都是好莱坞地人,而且合作了那么长时间。”我摇了摇头。

酒会之上。很多记者围了过来。到最后我只得把这些记者打发到格里菲斯和斯蒂勒那里去了,自己落得一身轻松。

“柯里昂先生。你地这部电影拍得真是好,如果让一般人来拍,肯定会拍得空洞无比,但是你地这部电影,真是越看越有味道,尤其是里面的音乐和色彩,让人叹为观止!”爱因斯坦走到我跟前的时候,兴奋得满面红光。

作为一个小提琴家的爱因斯坦,对于威尔第以及意大利的传统音乐是十分熟悉的,事实上,他自己也很喜欢,但是好莱坞在电影中采用威尔第的音乐地人,基本上还没有。

事实上,在好莱坞,电影配乐还并不是被人所看重,很多音乐都只不过是背景音乐,即便是配上了音乐,也都是一些流行地曲调,古典音乐基本上是没有人放进电影里面的。之所以出现这样地现象,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古典音乐不是单曲,往往都是一个整体,一部歌剧或者是交响曲或者是康塔塔之类的音乐,最短的也有一两个小时,这些音乐如果抽出来放在电影里面,大部分的情况下,不但不会为电影增添美感,反而会因为突然插入而破坏电影的整体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很多的。古典音乐本身如同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体,有着本身自己独特的意义,音乐家在创作它的时候,就已经赋予了这部音乐独特的含义,不管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还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本身都带有独特的意义的。同样,一部电影也有着自己的主题,如果导演在选取音乐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音乐本身的含义,没有考虑到电影本身的含义,而光觉得一段音乐的曲调很适合画面进而就拉进了电影中的话,肯定就会产生不和谐的结果,造成音乐和画面的冲突、矛盾,甚至是相互诋毁。

相反,如果导演了解古典音乐,又能够把握电影的内核,选取的音乐在意义上能够和画面形成互动,那必然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观众在观看电影地时候,在观看电影中地画面的时候。突然进入了一段古典音乐。这段古典音乐又偏偏是观众熟悉的,那么他必然就会把这部古典音乐中的含义嫁接到电影的画面中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影,这样的一个过程,是音乐和电影画面重新融合并且创造出新的意向的时刻,也是运用古典音乐地典范,如果导演做到了如此选用古典音乐,自然就不会产生不和谐了。

而这种作法,显然在好莱坞少之又少。好莱坞电影人连在电影中选取古典音乐都很少。就更难谈怎么出色地运用古典音乐的了。

所以爱因斯坦如此激动,也是有原因的。

我们站在那里聊天,聊着电影,聊着音乐,很是投机。

“老大!老大!热闹极了!热闹极了!”就在我和爱因斯坦聊得热火朝天的说时候。甘斯和雅赛尔跑了过来。

“什么热闹极了?”我皱起眉头问道。

“洛杉矶热闹极了呀!”甘斯咧了咧嘴:“咱们的《角斗士》成功了。其他地三部电影各有千秋。”甘斯喘了一口气。

“说说。”一听我这话。我就来了精神。

今天晚上,可是四部电影同时首映地日子。除了《角斗士》之外,还有齐纳曼地《第七个十字架》、西席地密尔的《撒旦夫人》以及希区柯克的《后窗》。

“老板,电影一放映出来,结果可真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雅赛尔笑了笑,道:“齐纳曼的电影《第七个十字架》很受民众欢迎,这个年轻人拍起电影来越来越老辣了。但是西席地密尔这次算是栽了。彻底栽了。”

“西席地密尔栽了?什么意思?”我惊讶道。

甘斯笑道:“这个地密尔,估计路快要走到头了。他的这部《撒旦夫人》说是他精心准备地艺术片,但是听观众说整部电影依然是20年代地老腔调,没有多少创新,有的只是虚假、华丽地布景,公映的情况很不好,赔钱是一定的了。”

甘斯的话,让我愣了起来。

说实话,西席地密尔的这部《撒旦夫人》,我一直都挺关注的。之所以关注,并不是因为地密尔现在阻止了巴比伦电影公司而且和凯瑞洛克菲勒走得很近,我总觉得西席地密尔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对好莱坞来说十分重要的人才,他的出走,对于好莱坞来说,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撒旦夫人》是他出走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如果成功了,巴比伦电影公司自然就站稳了脚跟,如果是这样的话,也算给好莱坞做出了点贡献。但是如果这部电影失败了,不但西席地密尔的声誉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恐怕巴比伦电影公司的根基都要晃动起来。

西席地密尔的巴比伦电影公司,说到底是从米高梅电影公司里面分裂出来的,如果倒闭了或者怎么样了,对于好莱坞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所以于公于私我都希望西席地密尔能够取得成功,哪怕是不大的成功也好,但是现在,竟然栽了。

以后西席地密尔会如何,巴比伦电影公司会如何,我想这绝对是所有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

而现在还不仅仅是《撒旦夫人》栽了这么简单的事情,因为我和西席地密尔赌气投拍《角斗士》的事情在美国人尽皆知。现在《角斗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算是让西席地密尔丢尽了面子。长期以来,他最骄傲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大片,现在在大片上,他的优势没有了,而在艺术片上,他的《撒旦夫人》又栽了,如此一来,他因为出走米高梅而骤降的声望,自然也就更低了。

甘斯说得不错,西席地密尔这下子恐怕还真的走到头了。

这样的一个结果,我想,即便是马尔斯科洛夫听到了,他也不会有多高兴。我了解马尔斯科洛夫。虽然他现在恨西席地密尔恨得牙根痒痒。但是说到底,他和西席地密尔一起这么多年,感情还是有的,他是绝对不想看到自己地老朋友变成这样。

一时间,我地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雅赛尔,希区柯克的那部电影怎么样了?”一旁的胖子见我脸色不好,马上转移了话题。

“希区柯克的电影?火了!而且很火!”雅赛尔的一句话,让众人都睁大了眼睛。

“什么!?希区柯克火了!?他的那部电影能火!?”连约翰福特都不相信。

“是火了。雷电华旗下所有放映这部电影的电影院售票处已经排满了人。这部电影,或许会是希区柯克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部电影!”雅赛尔解释道。

“这样也好,希区柯克一成功,雷电华电影公司内部又要狗咬狗了。”阿道夫楚克哈哈大笑。

“我也是这么想。”我耸了耸肩膀。

首映式地第二天,洛杉矶的媒体迅速地对首映的四部电影进行了报道和评价。

《角斗士》毫无疑问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电影。占据了所有媒体的最重要地位置。

“当柯里昂先生和地密尔先生打赌称要拍摄一部与众不同地大片一部真正地大片的时候。我想没有一个人怀疑他说的话。我们只是万分期待地等待。昨天晚上。《角斗士》首映了,当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我的脑袋里面闪现的依然是这部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

“壮观,博大,轰轰烈烈!这可能是所有人对大片地印象,《角斗士》在场面上,显然是无可挑剔地大片标准。但是如果我们拿着《角斗士》和西席地密尔的《巴比伦》相互比较地话。就能够很容易地发现,地密尔先生的《巴比伦》中。也充斥着壮观的大场面,但是不知道怎么的,在看他的电影的时候,觉得那些大场面就是大场面本身而已,比如,出现在他电影中的庞大军队仅仅只是军队,除了让人觉得壮观之外,没有其他的感觉,但是柯里昂先生的《角斗士》显然不一样,同样是军队,但是从画面中透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气氛,会让你喘不过起来,在《角斗士》中,似乎一切都是有寓意的,一起都是那么的丰富多彩,那么的有味道,让人再看完一遍之后,觉得很多地方自己只是了解了一个皮毛,忍不住再咀嚼一遍。”

“《角斗士》展现的景观镜头,比地密尔先生的《巴比伦》要壮观得多,但是却更加深沉,更加有味道。另外,柯里昂先生在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画面中,每一个镜头中,都精雕细琢,如果仔细观看这部电影,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镜头里面都很有说法,不管是出现在电影前后的那片金黄色的麦田,还是电影中的音乐,疑惑着是马克西姆斯和卡默多斯进入竞技场的时候,镜头中红色的地面、黑色的观众和蓝色的天空这三种色彩的强烈对比,这些设置里面,都包含着无尽的含义!”

“《角斗士》会成为一个里程碑!大片的里程碑!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它让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大片!”

“所谓的大片,不是说投进去的钱很多,参加的明星多,宣传得程度大,导演的名气大,就行了。这些都是浅薄的。真正的大片,必然带有一种大的人文关怀!一种对真理和普世价值的思考,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对善与恶的探讨,对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反思!导演不再是一个小厨子,相反,他是一个法国大餐的制造者,他有丰富的原料来做出一顿好饭,这饭,会让人在吃了之后落下泪来,让人大为感动,让人陷入沉思,这样的大片才是真正的大片。”

“而现在,在好莱坞,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人对于大片的理解,都是流于形式的,都是十分浅薄的。”

在《洛杉矶时报》的头版头条,亚当伯恩斯坦用一篇名为《什么样的大片才算是真正地大片?》地文章,为《角斗士》拍手叫好。

而在其他的报纸上,关于《角斗士》的评论更是多不胜数。

“我觉得《角斗士》就像是一个阔大的博物馆!之所以这么说。不是指这部电影展现的是古罗马的一段历史。不是说我们可以从里面学习到很多历史知识,而是说这部电影就如同一个宝库,所有电影人都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之前从来没有学习过的东西!不管你是导演,还是演员或者是编剧、摄影师,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一定能够从中发现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

“柯里昂先生是伟大地,关于罗马的题材,现在在好莱坞都快要拍烂了。大片这种形式不管是观众还是电影人,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但是在柯里昂先生的手下,这部电影竟然如此的让人为之叹息!”

“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成功。我想很多人会从各个方面去探讨,事实上。柯里昂先生地每一部电影出来之后。在美国电影界就会刮起一阵研究之风。不管是好莱坞电影人还是电影理论研究者。显然,我们能够从各个方面研究出来一些成果,这些成果是能让我们学习到不少东西地。但是,我认为,柯里昂先生地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有最为根本的一点。那就是柯里昂先生的个人魅力!”

“我一致认为。一个导演拍摄一部电影,就如同一位作家写一篇小说一样。工具一样。各种外界的条件也基本上一样,为什么有的作家能够成为文学大师有的写出来的却是垃圾,那是因为不同地作家有着不同地个人魅力。”对于两个导演,即便是给他们相同的演员,相同地剧本,相同的场地,相同的投拍资金,他们拍出来的电影也会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导演就像是作家。导演的创作,必须要反映自己的特色来,导演要对自己的灵魂负责,对观众负责,对真理负责!”

约翰福特的这片文章,振聋发聩。

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好莱坞很多电影人也分别从各个角度对《角斗士》进行了热烈的赞扬。

不过在这些文章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篇文章的名字很有趣,叫《从华莱士到马克西姆斯》。

“我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和西席地密尔赌气,柯里昂先生是不会拍摄《角斗士》的,是不会拍摄什么大片的。可即便是这样,仓猝之间准备出来的《角斗士》依然如同燧石一般之让人目光灼热。这是一部经典的电影,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看《角斗士》的时候,会想到《勇敢的心》。我想和我有这个想法的观众,会有很多。两部电影,都是柯里昂先生的作品,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都是一个男人的故事,最后这两个男人都死了。”

“在情节上,两部电影有很大的相似。在场面上,两部电影同样的博大,一个是苏格兰,一个是古罗马,在音乐上,更是同样的精益求精,一个是苏格兰风笛,一个是意大利歌剧……相似的地方很多,但是我感觉出不同的地方,是这两部电影的内在精神。”

“相比之下,《勇敢的心》要柔和一些,要平静一些,就如同苏格兰的风笛一般,静静地婉转地流出忧郁和自由,它是有着些许的柔软的。但是《角斗士》坚硬滚烫,就如同意大利中的高音咏叹调,是那种酣畅淋漓的呐喊,那声音,使血液沸腾时发出来的声响!”

“威廉华莱士是英雄,追求自由的英雄,他是飘逸的,是潇洒的,马克西姆斯也是英雄,担当责任的英雄,他是沉重的,是坚毅的。”

“我想从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上,就可以看出柯里昂先生这几年来心境的变化。拍摄《勇敢的心》的时候,他是好莱坞电影新锐,自由空明,几乎不必要担当什么责任,他可以轻装上阵,现在,作为好莱坞电影之父,柯里昂先生的身上压着整个好莱坞,他始终都是好莱坞的基石,都是好莱坞的支柱,所以如今的马克西姆斯,是那么的沉重而厚实。”

“两部电影,有着不同的美,同样都成为经典,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莱坞优秀导演的心理路程。”

“而能够担当责任,无疑是真正的好莱坞电影人应该做的事情。好莱坞应该庆幸有了柯里昂先生,好莱坞也应该庆幸有了一批像柯里昂先生这样敢于担当责任的电影人。正因为有了他们,好莱坞这艘超级大船才能够驶向光辉的彼岸!”

这篇文章,写得很是独特,很难用一般的影评去评论它。

我看了一下坐着的名字,然后就笑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想这个名字没有人不知道的。

《角斗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仅是在声誉上,票房上也一片飘红,虽然投资超过了1000万,但是根据首映第一天票房推断,在一周之内,这部电影将会给梦工厂带来至少2000万的收入,如此高的票房,绝对会创造一个新的历史纪录!

各大媒体在关注《角斗士》之外,也没有忘记另外的三部电影。

齐纳曼的电影《第七个十字架》,受到了不少人的赞扬。

“这部电影充满着想象!一个年轻导演的无穷的想象力!《第七个十字架》中,那种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叙事节奏,让人很难相信这部电影出自一个年轻的电影新锐导演之手。整部电影在人物的刻画上十分的到位,艺术表现力上同样的是弹性十足,尤其是对于影片画面色彩的把握上,可以看得出来,齐纳曼先生深受梦工厂学派尤其是柯里昂先生的影响,匠心独具。”

“齐纳曼拍了一部好电影。《第七个十字架》的可贵之处,在于这部电影鲜明的个人风格!这部电影,让人想起了柯里昂先生的第一部电影《色戒》,当初那部电影出来之后,让所有好莱坞电影人都觉得眼前一亮,齐纳曼的这部电影便是如此。”

“假以时日,齐纳曼先生,必然会成为一代电影大师,必然会成为米高梅电影公司的顶梁柱。”

媒体对于齐纳曼的《第七个十字架》赞叹有嘉,我想马尔斯科洛夫那家伙现在肯定乐不可支了。

齐纳曼获得了成功,西席地密尔这下子算是惨了。

各大媒体上,对于他的那部《撒旦夫人》一片讨伐谩骂声。

要说名望,西席地密尔无疑是好莱坞最有名望的电影导演之一,他是少有的几个被称为大师的人。但是正因为他的名望如此之高,所有民众根本不允许他出现这样低级的表现。

不过这一次,西席地密尔被骂得实在是太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