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皇后安好 > 第44章

皇后安好 第44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11:13:46 来源:免费小说

  皇帝垂目望向唐五:“朕给你道密旨,你去漠河州府找燕茂庭,他会把你送进西北军。只是进西北军,你不能用现在的身份。”

  “皇上,您能给臣句准话吗?”唐五神色肃穆,杨家是不是有反意?

  老头说过那几年之所以不遵君令,是因南蛮骚乱不断,不能走。时间长了那些骚乱总是不痛不痒,他才起了怀疑,以为那是有人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拖住他。

  在那张手书出现前,这些话唐五是一句不信。只因老头自幼跟着祖父,战场上的事见多了,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糊弄的没几个。可现在不一样了,“密旨”之事有了眉目,而有胆糊弄镇国公的几个中齐国将军府占一。

  皇帝越过他,看向殿外暗沉的天:“朕要知道杨嵊练的是什么兵?”北斐和辽狄多是游牧,而中原以城池为主。御敌和造反,练兵上会有区别。

  唐五明白了,无一丝浪荡不羁磕下头去:“臣一定不负圣意。”

  皇上这才拿到手书几日,就怀疑上杨家,他大胆猜测康嫔亦或是太后与杨家有牵连。岳父说过,太后能逃过老国公的暗杀,是因有人搭救。杨家?

  咝……等等,太后的那个女儿不就是嫁到了北边?

  “杨嵊没见过你,但杨家的几个小辈都认识你,”皇帝将此重任交给唐五,也是因他混迹街头,三教九流都沾,心思活络应变极强。单看那条被填的密道,就知杨家那堵墙不好戳洞。

  更叫他担心的是,自奉安老国公被先帝从鹰门山召回,西北军就一直由杨嵊领着。如今的西北军不知变成了什么样?

  “你自己要小心。”

  “皇上放心,臣自有对策,”唐五心绪归于平静,开始打起了算盘:“臣现在就怕一不小心劲儿用大了,顶了齐国大将军的位。”貌似开玩笑,但其中也有三分真。

  “口气倒不小,”皇帝转身说道:“不用试探,你若真有那能耐,朕就允你大将军之位。”

  唐逸清十四岁就敢跑到状元楼,拉着掌柜自荐,第一次见他就豪言能帮他逼得镇国公上交南漠兵权。

  他信唐逸清有统领西北军的本事。而唐逸清心里头重情,他用着也放心。

  要的就是这个意,不然也忒没劲儿了。唐五立时叩首:“臣先谢恩。”

  自大靖建国以来,旁的兵权基本不外落,只鹰门山西北军是个例外。因为北斐和辽狄人长得魁梧又好战,骑射极厉害,每年一入冬就会南下抢掠,所以西北军不回撤。

  老头这半年多没少给他洗脑子,说西北军不是杨家军。若非他遭了秧,奉安国公府又被太后拖下水,后起来的勇毅侯也伤了腿,西北军早该换人领了。

  大哥也常常在旁鼓动,他这心本就大,早痒了,哪个兵丁不想做将帅?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地支持,作者君约了师傅做牵引,先更到这,明天再见,谢谢支持!!!!

  第49章

  瞧他这嘚瑟样, 就好像已经坐稳了西北军主帅。皇帝扯了扯唇角,虽不想灭士气,但其中厉害还是要与其说清楚, 也算是给他紧紧皮。

  “建国以来,西北军一直都是朝中有能武将轮着领。但自三十年前奉安老国公被先帝召回后,朝中武将接连出事, 你说这当中是偶然居多,还是人为占主?”

  他这一天都在想这事, 奉安老国公初镇守鹰门山时, 杨嵊还只是个武义将军。因着其出自齐国将军府嫡长房, 奉安老国公将人带在身边悉心教导。没几年, 老国公被召回,杨嵊将将二十又六,就成了西北军副帅。

  接着已逝勇毅侯钱江带子去了鹰门山镇守,现任勇毅侯的腿就是在北边伤了的。然后杨嵊成了主帅, 奉安国公府因太后退避,镇国公出事等等。太多的巧合堆垒在一起, 叫他怎么相信杨家无辜?

  唐五跟了皇上八年了, 这话一出,他就听出意了。双眉紧皱, 被心中的那个想法给惊得眼仁都发胀, 难道……难道杨家早有……等等, 让他再好好理理,最近老头挺高兴,因为荣亲王失了大助力。

  废妃苏氏,抬手挠耳鬓,他……他想起来了, 四天前,曹魏带禁军抄工部尚书府和苏庆和在京里宅邸时,老头还感叹了几句。

  说若不是苏庆和坐歪了屁股,认不清主子,姜堰苏氏也不会在一夕之间落到这个地步。他当时还多嘴问了一句,老头让他去翻太宗时期的律案。

  他还真翻了。太宗宠妃吴氏也刺杀过皇后,当时看这案时,他就觉哪里不对,只一时间没想到那点。这则案下有所谓的大家解词与结语。

  结语说正因太宗之举,齐国将军府感念圣恩,坚固了忠君为民之心,行事愈发低调。

  这不对,除了感念圣恩忠君为民外,还可演变成另外一个极端。在经历了头悬铡刀之事后,齐国将军府生了不臣之心,想当“太宗”。

  一理清,唐五都不禁打了个哆嗦,若真是自太宗时期杨家就有反意,那……那蓄积近百年,齐国将军府隐在暗处的势力怕是要远超呈于表面的。

  皇帝见唐逸清神色变得凝重,才点到:“不要掉以轻心,会没命的。”确实,唐五紧锁的双眉舒展不开了:“皇上,臣能借欢情阁阁主用几天吗?”欢情阁阁主己秋貌美,京城无人不知。可有几个晓得己秋是男儿身,他精通易容之术,也不知皇上从哪找来的能人?

  反正阁里的女子,经他之手涂涂抹抹后,河边的野草都能变成小野花。

  “可以。”

  唐逸清一脚高一脚低地离开后,皇帝扭头吩咐天乙:“从天字号挑二十个十六、七岁的青丁,让他们两天后出发去北地。”

  方脸太监拂尘一甩,单膝跪地领命:“臣这就回暗卫营。”在心里已经开始评估杨嵊的战力了,万一唐逸清暴露惊了蛇,千钧一发之时,二十个青丁就将执行龙令,斩杀西北军主帅。

  “去吧,”皇帝清楚唐逸清的能耐,但也得以防万一,且他还想将龙卫渗透进军中。明日早朝后,留兵部尚书琮秧商议,今年西北军扩军。

  “范德江。”

  “奴才在。”

  “去坤宁宫瞧瞧皇后有没有歇下,若没有就让她来乾正殿宿。”

  范德江很想提醒皇上,这会已经亥时末了,但没那胆。急赶慢赶到了坤宁宫,如他所料,坤宁宫已落了锁,皇后娘娘早睡了。站在门外犹豫了近一盏茶的工夫,还是放弃敲宫门,垂头丧气地往回。

  “皇后睡了?”皇帝有些不信,竟然没等他。

  “皇上,这都快过子时了,”不歇息才不正常。

  皇帝听出话外之意,冷冷瞥了一眼范德江,让他把大靖地域图收起来,转身去了后殿。

  一夜好眠,晨起李安好是全身都舒坦,前夜里被皇上折腾出的酸痛全都不见,梳洗了一番,伸手正准备去拿糕点先祭祭五脏庙,不想却听小雀儿嘀咕,“昨儿都夜半了,御前那个黑脸在咱们宫外鬼鬼祟祟了好一会,什么都没干就走了。”

  “不会是患了离魂症吧?”九娘面露担忧:“这样可不能贴身伺候皇上。”

  小雀儿煞有介事地点了点脑袋:“确实。”她已经把这事告诉地辛了,地辛会去找天甲商量。她们都觉得范德江不适合再待在御前。

  李安好捏着一块豌豆黄,看着两人,她们是在针对范公公吗?不过话又说回来,皇上怎么那么晚还没睡?

  “娘娘,”宝樱端着一盅牛乳进来:“各宫妃嫔都已在前殿候着了。”

  “嗯,”李安好接过牛乳,不凉不烫,就着豌豆黄喝了起来。

  自废妃苏氏死后,各宫的妃嫔来中宫请安,从衣饰到规矩都比以往更严谨了,聚在一起话也不多说。就连淑妃都管住了嘴,瞧谁不顺眼至多就是抛两眼刀子。

  坐在淑妃正对面的德妃,一直低着头,两手相扣,不去理会周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她昨夜对月写了一首词,表达心境,本想递去乾正殿,可昨夜皇上并没有歇在坤宁宫,她又觉可以再等一等。

  也许……也许待帝后大婚满月了,皇上就会招旁的妃嫔侍寝呢?不到万不得已,她也不想为难皇上。

  “皇后娘娘到……”

  “臣妾(嫔妾)请皇后娘娘安,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安好坐到主位:“都起来吧。”

  “谢娘娘。”

  德妃离得近一眼可见,李安好看她瘦得下巴跟刀尖似的,妆容也厚,便多嘴问了一句:“本宫瞧你最近消瘦得厉害,可是有哪不舒服?”入宫快十一年,总不会是膳食不合口。

  “劳娘娘烦神,是臣妾的错,”德妃屈膝行礼:“夏日里天闷热,臣妾也没什么胃口,消瘦得就厉害些。”

  “皇后娘娘,您不必担心德妃妹妹,”实在是见不得她那作态的淑妃,终是没憋住,勾唇露齿状似说笑:“妾与德妃妹妹一同进宫,早就见惯了。在春日里伤春,秋时悲秋,阴天雨水打着了小花,她都能茶饭不思三两天。起先妾也担心她哪天就没了,后来是知道了,家里有食就饿不死人。”

  这都是作给皇上看的,可惜皇上眼里没她。

  德妃怎会听不出淑妃这些话中的讽刺,只是拿她没法子罢了,低着头不言不语,似不屑去理。

  “都坐下吧,”到此李安好也明白了,德妃这是心里不痛快。至于心里为什么不痛快,她不会去问,转眼看向坐在末位的韩嫔:“今日见你过来请安,本宫就放心了。”

  韩璐赶紧起身福礼:“谢皇后娘娘关心,嫔妾已好全了。”一入宫门深似海,至今她才读懂这话中的深意,可惜太晚了。

  “好了就好,”李安好示意她坐,又问了沈修仪和许充容两个皇子的近来吃得香不香。

  朱薇岚看着李安好从容的举止,心里头有瞬间的惶然。当然惶然的不止她一个,孔雨晴也在勉力保持着面上的笑。

  叙了一会子话,李安好就让她们散了。

  照常去慈宁宫请安,这几日太后心绪不佳,说起话来那叫一个阴阳怪气。她只当是听戏,左耳听右耳出,不过今日是不能再装样连着点头了。

  “再过两天,你和皇帝大婚就满月了,”太后拿起内务府昨儿午后送来的指甲套,细观了会,才交给一旁的宫女,递出保养得水嫩细滑的手:“先前哀家说你那些话,也是为皇上和你的名声着想。”

  什么名声?李安好就料到这几天太后要旧话重提,姑且听着吧。

  “敬事房的玉鸯牌也该挂起来了,”太后摆弄着右手,指甲套上的宝石紫幽幽的,看着更高贵,“这宫里还有几个尚未承宠,都是大家淑女抬进宫的,亏待了,怕是会有碍前朝稳定。”

  李安好蹙眉:“母后,您的意思是世家闺秀进了宫就一定要得宠,不然其背后的家族便要搅得前朝不宁吗?”

  “哀家何时说过这话?”太后沉下脸,她是愈来愈厌恶皇后了。

  “原来是儿臣误解了,”李安好不在意太后的怒色,笑着道:“前朝稳定与否全看皇上施政,与后宫妃嫔可没什么干系,”她也不怕气着太后,加重语气,“《靖宗训》明文,后妃与前朝勾连,废之,白绫绞杀。”

  闻言,太后双目一敛,冷嗤一声侧首看向皇后:“你倒是记得清楚。”

  “儿臣是皇后,一言一行皆是表率,”李安好屈膝福礼:“《靖宗训》一句一字都牢记于心,严格律己,”弯唇凝眉笑之,似还心有余悸,“刚刚母后那话可惊着儿臣了,好在儿臣多问了一句,不然得绞死好几个呢。”

  太后咬牙,放在梳妆柜上的手不自禁地收拢,精致华贵的指甲套刮着紫檀木,发出的声音有些刺耳。

  “若没什么事,儿臣就先告退了。”

  走出慈宁宫,李安好面目如常。还是那句话,太后想皇上雨露均沾与她说无用。她是下臣,做不得皇上的主。她是妻子,也不会将自己的夫君往外推。日后玉鸯牌挂上,只要皇上高兴,翻哪块她都不会过问。

  下了早朝,皇帝留了一众武官说话。

  闻皇上欲要给西北军扩军,镇国公就想到昨夜孽障偷偷摸摸出去一趟,回来后便拿着几本快要翻烂的兵书闯进他院中,硬拉他秉烛夜谈,探讨兵法之事。

  他有意套话,那忤逆的东西谨慎得很,是一个字都不漏。

  “皇上,西北军扩军实非小事,”勇毅侯拱手说己见:“当年凫山一战……”

  “腿伤了,你眼也瞎了吗?”奉安国公陈弦打断勇毅侯的话:“西北已经安宁了二十余年了,你以为北斐和辽狄改吃素了?”他十三岁随父去了鹰门山,二十二岁归来成婚,只没想到成婚之后再踏不得西北。

  镇国公极认同陈弦的话:“皇上,西北军已经有七年没扩军了。”靖昌四年,江南水患,皇帝给西北军扩了五万军,怕的就是北斐、辽狄趁机来袭。

  “确实太久了,”皇帝看向琮秧。

  琮秧立时禀明:“近年来西北一带并无灾患,兵源充足。”

  “好……”

  皇帝想说什么,就瞥见坤宁宫的首领太监冯大海在殿外勾头招手,扭头示意范德江出去看看。

  范德江以为是皇后知道了昨夜他上门的事,正想法子圆过去,却不料竟是旁的事。听了冯大海的陈述后,赶紧地快步进殿回禀,只一众武官都在,他也不好大声。

  镇国公几个撇开脸,去观盘龙柱。

  “皇上,太后娘娘传了太医,皇后娘娘跪到了慈宁宫外,”范德江控着声,音量虽小,但大殿里安静,他敢保证这些个武将个个耳聪目明。

  皇帝皱眉:“怎么回事?”

  奉安国公陈弦额上冒汗,他跟太后已经断亲了,之前容九儿与她走动,纯粹是为了稳住她,顺便探查点事。

  “就今儿皇后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说帝后大婚将满月,要皇后劝皇上雨露均沾……”

  站在镇国公之后的武静侯心顿时提起,直觉要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