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皇后安好 > 第4章

皇后安好 第4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11:13:46 来源:免费小说

  先帝朝政清明,但驾崩得突然,未来得及收回的兵权成了新帝的大患。而新帝头上不但有两位位高权重的皇叔,还有四个不省心的兄长。

  皇上登基十年,忍着先皇胞弟荣亲王的嚣张,徐徐图之,用了足足八年才逼得镇国公上交了南漠兵权,卸甲归京。有了兵权,一向嚣张的荣亲王府规矩了,这两年多是抱病在府,不再对朝政指手画脚。

  □□亲王消停了,还有一掌着户部的贤亲王。而比起与先帝一肚子出的荣亲王,贤亲王可要狡猾多了。

  “平中布政使司参政董放留书畏罪自杀,从三品的大臣说死就死了,”皇帝双目如霜,却含笑。朝臣们都是老狐狸,董放一死,谁都品出牡江延河一带堤坝坍塌牵涉定是甚广。那段时日,报病的大臣可不少。

  燕氏三兄弟受已逝老尚书燕唯教,都是纯臣,只忠于君。燕茂霖临危受命,带着他的圣旨和五十万担粮食去了平中省赈灾,并接了平中布政使司参政一职,仅用一年就替他查清了牡江延河堤坝坍塌一事。

  可惜有些人的嘴太硬了,皇帝每每想起此事,就心绪不稳,微眯双眼。平中布政使严琦顶了罪,一口咬定是他连同死了的董放挪用了建堤坝的银子,但其上交的账本经燕茂霖核查竟漏洞百出。

  严刑拷打数日,严琦仍是不招,他便成全了他的那番忠心,诛严氏满门,以祭平中省因水患丧生的近万百姓。

  户部!皇帝勾唇浅笑,严琦、董放死了,平中省也恢复了昔日的繁荣,但这些并不代表延河堤坝贪污一案就了了。

  “今年燕茂霖又该回京述职了,”户部侍郎钟黎青已临花甲,他是个圣明之君,要体恤老臣啊。

  到了此刻,范德江算是明白了。已逝老尚书燕唯膝下三子一女,均是嫡出。其女燕氏舒安因早产,生来体弱,十八嫁入宁诚伯府。宁诚伯府三姑娘正是燕氏所出。皇上重用燕家三兄弟,自是看重宁诚伯府三姑娘。

  “如无意外,平中布政使燕大人的夫人五日后将会抵达京城。”

  皇帝点首,燕家小一辈中无嫡出女,燕茂霖三兄弟因着妹妹对这嫡亲的外甥女可是极为亲厚。

  再看宁诚伯府如今的情况,便知已逝的李燕氏随了父兄,也是尤为聪慧。不但眼光长远,为女儿计,打着子嗣的名头谋了庶长,一招断了宁诚伯续娶高门女的路,还借此博了贤名。乱了嫡庶,却让里外说不出一个不好。这等手段,才堪了得。

  燕茂霖在去平中省前,提了宁诚伯府的三姑娘。说其承了母,年纪小小就极为懂事,就是性子太安静了。他怕自己回不来,死在崇州,便求了恩典。

  不过现燕茂霖还活着,那他当初允下保宁诚伯府三姑娘一世无忧的圣言也就不作数了。

  范德江耳鬓发痒,不敢抬手去挠,颊边肉一抽一抽的。

  可就这样他心里头还在捋着事,皇上提燕大人要回京述职,这是意指要将燕大人留京。留下来去哪?肯定是去六部。挨人头数,只两息他就想到了那个都缺了两颗牙的户部侍郎钟黎青,顿时大悟。

  燕茂霖是皇上的人,户部掌在贤亲王手里。皇上这是准备把燕大人塞进户部,去抓贤亲王的错漏。贤亲王是先帝最年幼的弟弟,高祖宠妃吴氏所出。入朝就把着内务府,后又去了户部,可算是一路抓着天家的钱袋子。

  燕家对上贤亲王府,势弱。但若是宁诚伯府三姑娘入主中宫呢?贤亲王就算是嫌燕茂霖碍事,想动他,也会因着中宫有所顾虑。反过来,燕茂霖成了户部侍郎,也是为宁诚伯府三姑娘添势。

  还有燕茂霖的两个弟弟,燕茂庭和燕茂晙,一个坐镇北曳,一个守着舟云海的海运。这些年三兄弟在任上可没少为皇上搂银子。

  妙啊!

  捋顺了,范德江抱紧怀里的拂尘,立马开始盘算要如何使人接近宁诚伯府三姑娘。且直觉告诉他皇上属意这位,现就看其品性及手段了。

  坤宁宫不是那么好住的,当初陈太后虽是自请旨意去的护国寺,但这其中可还隔着件脏事呢。一旦皇上娶妻,她就有了回宫的借口。

  所以皇上的皇后想要坐稳中宫,不但要压得住宫妃命妇,还需斗得过陈太后和懿贵太妃。

  到了乾正殿,皇帝翻了两本折子,不知看到什么,手下动作突然顿住。

  范德江察觉到,立时紧了神。

  “吩咐内务府,修缮坤宁宫,”皇帝垂目看着武静侯上的折子,早朝时马晨才谏言封后,武静侯上奏立世子的折子就来了。

  若他记得不错,韩致虽是嫡出,但其母并非武静侯已逝原配,与淑妃一样都是继室所生。嗤鼻一笑,武静侯原配所出嫡长子韩逾只是体弱,身并没残缺面目无损,皇帝将手中折子合起,扔至一边,留中不发。

  啥?范德江以为自己听错了,一时间竟忘了规矩,两眼盯着皇上,想问一句,可又不敢。

  眼看着就快入冬了,明年又是大选之年,这个时候修缮坤宁宫。范德江只觉一股冰寒之气自脚底直穿向上,皇上这是要后宫前朝都斗起来,不要有一刻消停。

  京郊东太山之上的护国寺,后山一株千年菩提树下,身着素衣的妇人躺在贵妃椅上,由着两个同样穿着素衣的嬷嬷捏着腿,听完垂首立在嬷嬷身后的老汉回禀,懒懒地眨了下眼睛:“这么说皇帝又没了一个孩子?”

  “是”

  别看老汉身上的短褂打着补丁,他露在外的半截臂膀可结实得很。

  “那皇上定是要伤心了,二十又七,膝下竟只有两靠着药吊着命的皇子,”妇人眉目带笑,语调之中不无幸灾乐祸:“你回吧,告诉你家主子,哀家一切都好。”

  “那奴才就先告退了。”

  躺在贵妃椅上的妇人,正是自请来护国寺为国祈福的陈太后,往寺里送菜的老汉一走,她就坐了起来,望向西边挂在山头的红日,面上没了笑,迟迟才喃喃自语道:“凌庸墨,庸墨,舞文弄墨归于平庸。”

  先帝爷,您既将他予了臣妾养着,可又为何赐下这个名,骗得臣妾与他离心离德。是您先负了臣妾,臣妾所做所为亦只不过是为了自保。

  可他们还是看轻了那个喜舞文弄墨的皇七子,如此精妙的棋局,竟叫他破了大半。不过就现下这情况,也比先帝活着,拿两亲王给太子历练铺路的好。

  第8章

  不过四日,皇上令内务府修缮坤宁宫的事就被传得人尽皆知,后宫前朝表面上是都没了声,但暗涌却不断,可喜坏了都察院的御史,这两日总有人往都察院透消息。

  而那些巴望着后位的世家大族,近来走动更是频频。

  宁诚伯府后院,丫头打着用粉色丝帛做成的阳伞,走在伞下的李安馨颔首低眉,双手捏着帕子,樱桃小口微抿着。进了浅云院,见母亲身边的洪嬷嬷正等在院里,不禁加快了迈步。

  “奴婢请六姑娘安,”洪嬷嬷屈膝,提点道:“严嬷嬷刚走,二夫人正等着姑娘,姑娘快进去吧。”

  “嗯,”李安馨心知母亲着婢女寻她来是因何,牵强地扯起嘴角,深吸一口气,见洪嬷嬷撩起门帘,便起步上前。

  坐在堂屋六棱梨花木桌边的周氏,低垂着头,看着杯中在伸展的嫩芽。于自己院里,她也没收敛情绪,沉着脸怒色外放。

  贴身伺候李安馨的丫头被洪嬷嬷拦下,缩着肩头惶恐地跪在院中。

  李安馨进了屋,见除了母亲,并无下人服侍在旁,走近干脆地下跪,不为自己做一声辩解。

  “下跪作何?”周氏侧首看向跪着的女儿,心中不无失望,拿着杯盖的右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拨着浮在上的茶叶。

  宁诚伯府日渐式微,二房更是不堪。她在这个除了出身样样皆出众的女儿身上,耗费颇多,为的就是女儿能一朝飞上枝头。

  “女儿有错,还请母亲责罚,勿要因我这个不争气的女儿动怒,伤了自个,”李安馨眼睛红了,是她思虑不周,行事随了心,落了话柄。

  啪一声,周氏将杯盖放于白瓷杯上,忽的站起上前一步,厉声斥道:“晓得是错,又为何要犯?”她既有意入那富贵地,那就该克己慎独,不得有一丝松懈。

  李安馨垂泪,不过对母却没隐瞒:“是女儿不想面对三姐姐,”李安好的存在映衬得她尤为黯然,抽噎着抬起泪眼仰望被气得红了脸的母亲,继续道,“三姐姐是宁诚伯的嫡出女,而我……”

  “她让你自惭形秽,你就避着她无视她,自甘堕落地找来四丫头商量事,寻求那一时的舒爽?”在知道这事起,周氏便想到了这一茬。

  摸清了女儿的心思后,她只等着,等着她事后回过神来主动去大房找三丫头。五天过去了,结果她很失望。今日严嬷嬷停了一天课,特地来了浅云院与她说这事。

  “之前我跟你是怎么说的?”

  这京里世家大族盘根错节,而天子最厌恶的就是世家大族之间联系紧密,和衷共济。皇上后宫那十三位妃嫔背后,个个都有世家的影子。所以皇上登基的这十年,她们无一能坐上那个位置。

  而宁诚伯府在勋贵中属末流,爷们又没本事,正好可让皇上安心。明年的大选,三丫头过了年纪不可参选,安馨有九成的可能会中选。

  三丫头失母又不得父宠,为何能将出自勇毅侯府还生了两儿子的钱氏压得死死的?是她手段厉害吗?不,是因为其外家——燕氏。

  李安馨颤着唇,久久才找到自己的声音:“我和三姐姐是亲姐妹,理该和睦,不分彼此。”三姐姐的外家就是她的外家,借势夺帝心赢隆宠。这是母亲助她梳理京城形势时教她的,她不敢忘。

  闻言,周氏后仰头,抬手扶着额,轻出一口气,缓了缓,坐回桌边的绣凳上:“知道严嬷嬷来跟我说了什么吗?”也不等女儿回应,便接着道,“她说你什么都好,唯一点要不得,自以为是地寻求无谓的优越。”

  无谓的优越?李安馨愣了片刻,蓦然自嘲一笑,可真是一针见血,捏着帕子抬手擦去泪,后双手贴于腿面:“母亲,女儿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

  八岁时,已逝大伯母留下的嫁妆被清点,抬进了汀雪苑,正好叫她见着了那盒紫烟海东珠。那是她有记忆以来见到的最美的东西,回了自家院里就跟母亲说,她想向三姐姐要一颗,反正她有十二颗。

  母亲却拉着她进了内室,详详细细地将紫烟海东珠的由来告诉她。从那时起,她便梦想着做这世上最尊贵的女子。

  周氏观着她的面,见无一丝不诚才软了语气:“你要记住,能屈能伸方能成大事。”

  “母亲教导,女儿谨记。”

  “起来坐吧,”周氏端了茶杯,饮了两口茶,润了口扭头看向落座的闺女:“昨儿京郊的庄子里送了两筐冬枣过来,三丫头喜甜口,下午你给她送去一些,两姐妹正好说说话。”

  三丫头是李燕氏一手带至九岁,李燕氏死后,规矩礼数上也从未出过差,见人一张笑脸,不逢迎不谄媚。老夫人最是喜欢这个嫡孙女的大方得体,可在她看来,三丫头和其母一样,心思深沉。

  就拿那年李燕氏的嫁妆之争来说,钱氏弄出那样大的丑,三丫头是亲身经历。

  可事后呢,她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一天天地去籽春院请安,待钱氏一如以往地尊敬。不但从不提她母亲嫁妆之争,还管束得汀雪苑的丫鬟婆子私下里也无一句小话。

  一次老夫人有意试探,她一句家和万事兴,让老夫人欣慰不已,出手就是津边城东城的一间铺子。

  而据她所知,这些年三丫头将李燕氏的嫁妆也打理得井井有条。在这宁诚伯府要论富余,她可不逊其父宁诚伯。

  汀雪苑中,李安好刚用完午膳漱了口,就见夏溪进了屋。

  夏溪行了礼后偷瞄了一眼主子,走至宝乔身边站着似闲话一般道:“刚奴婢去马房,路上见着二夫人院里的芍药,她说二夫人今儿也不知道发什么火,六姑娘都是红着眼从她屋里出来。”

  还能发什么火?皇上这个时候修缮坤宁宫,便是有意娶妻。二婶是聪明人,她清楚安馨入主中宫亏在身份上。

  估计这京里年前是不会得消停的,漱了口的李安好又拿了一块桂花豌豆黄,咬了一小口。桂花的清香瞬间散满口,豌豆被磨得很细,里头只搁了一点点冰糖,吃着正好。

  看来下午她这汀雪苑要来客,不在意地眨了下眼睛,吃完手里的豌豆黄,李安好起身,准备在院子里溜达两圈。她母亲只生了她一个,燕家也不喜乱认亲。

  籽春院,郝嬷嬷给钱氏脱了簪,正服侍她午休,不想茹娟隔着帘子回禀道,“夫人,前院的周管家着人来报,说舅家的大夫人回京了。”

  舅家?屁股才沾床的钱氏露了疑惑,嘀咕道:“我大嫂近日没出……”

  话没说到底,她就意识到了不对,不由得双目微瞪,是燕家。燕景氏怎么会这个时候回京?

  按说燕茂霖年底回京述职,就算是要留京,燕景氏这个当家主母需留后收拾家私,最快也要到明年二月开春后才能归京。

  想否定,但钱氏知门房不会报错,立马推开托着她臂膀的郝嬷嬷,三步并两步出了内室,问到候在门口的茹娟:“燕家使人来报的信?”

  茹娟屈膝回道:“舅夫人身边的周嬷嬷已经到了后院。”

  跟着钱氏的郝嬷嬷见主子神色不佳,警告似的狠瞪了一眼屋里做事的丫鬟,后笑着出声道:“想想舅家大夫人陪着燕布政使在任上也有五年了,一入京就这般急切地派贴身嬷嬷来伯府,定是十分想念三姑娘。夫人还是着人去汀雪苑,将舅家大夫人回京的事告诉三姑娘一声。”

  需要她多事吗?汀雪苑那位应该早就知道了。钱氏深恨,用力咽下堵在嗓子眼的那口气,想到那周嬷嬷将至,赶紧地收敛外露的情绪,只是嘴上还是忍不住抱怨:“舅家大夫人回京也不提前知会伯府一声,闹得伯府都失礼了。”

  听了这话,郝嬷嬷也不知该做何反应,满心都是无奈。

  在勇毅侯府,夫人的姨娘得宠,仗着膝下有两儿子,平日里都敢拿话顶正房侯夫人。侯夫人端着身份,也不和她计较,让春姨娘自己教养孩子。哥儿还好,到了岁数都会搬到外院,有名师教。

  就是害了姑娘,一个商户庶女出身的姨娘,能教出什么好?

  第9章

  前院的周管家不但差人去了正院送信,还让小厮跑了一趟宁余堂,寻了正盯着丫头婆子们清扫宁余堂的江嬷嬷。

  与钱氏不同的是,江嬷嬷听闻燕家大夫人归京,不管心里是怎么想,面上是表现得极为欢喜:“在江州府时,老夫人就在念叨舅家大夫人,没成想这便回来了。她老人家要是知道,心里头肯定高兴。”

  至于燕大夫人为何急匆匆赶在年前回来,怕是京中钱夫人所行之事已传到平中省。三姑娘的嫡亲大舅燕茂霖燕大人可是平中布政使,正三品的大员。钱夫人那点子后院小伎俩,根本就入不得他眼。

  “嬷嬷说的是,”小厮头垂得低低的,两眼盯着地,不敢露丝毫轻浮,尤其是此刻身处后院。

  欢喜过后,江嬷嬷紧接着又问:“可着人去告知三姑娘了?”前几日她还在替三姑娘惋惜,现燕大夫人提前回京,倒是叫她看明白了。燕家是要插手三姑娘的婚事,这也不怪。

  回京的几天,她也找府里的几个老姐妹打听了一些。

  伯府出孝的这大半年里,钱夫人可是赴了不少宴,说了不少话,那唱作的功夫也比从前更佳了。不然三姑娘没出后院,外头的一些大妇怎么会觉三姑娘与早早去了的燕夫人一样,都体弱不禁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