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220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 第220章

作者:湖涂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15:01:57 来源:免费小说

  和李青还是一个班的,见到李青了,就过来打招呼,“咱们班上有人找了几本会计专业书籍回来,我们准备待会儿在班上一起看看,你要不要一起?”

  李青闻言立马道,“要,我待会过去。”

  苏卫民听着她们讲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这种没啥学历的,果然和人家念书的有差距。

  李青这会儿没时间好他说话了,赶着去学习了。“那我去上课了,等考完试我就赶紧回厂里。”

  苏卫民点点头,转身就走了。

  等人走了,李青也赶紧去学校。

  她想多学点财务知识,然后把厂里的几个财务部的同志好好的培训一下。这些同志都是半道出家,跟着苏大宝同志学了点。但是和人家正儿八经的会计还是差了点。他们又没有其他学习的机会,只能她自己在学校里多学点,然后回去教他们。可能她学的还不够好,最好是能找人抄笔记。没准办公室那些同志比她学的好。

  进了学校里,刚刚那个男生还在等她,践她来了,就问道,“刚刚那个同志是你对象?”

  李青脸一热,“不是,别乱说。”

  “我看他经常来找你啊。”

  “我单位同志。过来谈工作的。”

  男生若有所思,点头,“哦……那你准备找对象吗?你觉得多一个人一起学习,怎么样?”

  李青:“……没怎么样,工作最重要。别的暂时不想提。”

  她反应过来,断然拒绝道。

  男同学顿时有些尴尬,然后转身走了。他本来想着李青这个同学挺踏实,长得也一般,不会有很多人竞争,当对象挺合适,没想到竟然被拒绝了。

  李青也觉得挺尴尬,她也没想到有人找她表白,她长的也普普通通,学习成绩也不算优秀……这也是为什么她这么看重粮油厂的工作了,因为这是她长这么大,唯一做好的一件事儿。

  如果找对象,她肯定要找一个谈得来的吧。

  莫名的,她脑子里就想起了苏卫民,然后有些不好意思了。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瓜子,觉得自己把工作的事儿想到处对象上来,很不正经。而且苏卫民长的好,人也很聪明。厂里好些外队来的女工都看上他 。这样的男同志估计也要找个好看的。

  苏卫民倒是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人心里也惦记着他,这会儿路过报停的时候,掏出钱买了一堆报纸。

  他琢磨着自己不喜欢去看课本,多看点报纸也行。

  青玉说了,报纸上的知识也是很有用的。特别是当厂领导的,多看报纸绝对是没错的。他也觉得有用,有次在和一个厂领导聊天时候,他随口说了个报纸消息,就和人接上话了。人家还说他学识渊博。要不是他脸皮厚,当时就得闹个大红脸了。

  他觉得自己都看看,看多了报纸,没准哪天也成为文化人了。他琢磨着再单等等,等自己成为文化人了,就说清楚。

  要是青玉在家里就好了,能给他当个中间人。

  可她去干大事儿去了……

  因为身负重任,现在估摸着肯定被队里人传开了,苏青玉觉得自己要是真没考核通过,到时候还真挺不好意思了。

  得了,这下子休息时间又少了。

  看看桌上的日历,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苏青玉赶紧收拾收拾,在宿舍里开始练习口语了。

  这会儿她挺庆幸自己和林佳华一个宿舍的。因为自从搬进宿舍之后就离开了,人也不知道去哪里了。不过这倒是便宜了自己了,不用另外找学习的地方,一个人在宿舍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过了两天,苏卫华所在的理工大学物理系也放假了。

  苏卫华原本是打算和苏青玉一起回老家的,结果苏青玉不回去了。

  知道苏青玉是要参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之后,他有些羡慕,“我们学校没这样的机会。听说以前学校有学术交流,可我们还是第一学期,老师也不会带我们。”

  苏青玉道,“所以你要保证自己学业优秀,这样等以后有机会了,老师才会带你参加那些学术研究。”

  “嗯,姐,我也挺想留在这里学习的。可今年第一年放假,我还是得回去看看家里。等下次我可能就不回家了。我也要想办法留在学校里。下学期我们可以进实验室了,学习机会很宝贵。”

  “你想的很对,咱们现在身边的人都太优秀了,咱们要比别人更努力,更用心,才有可能不落后。”

  这话说的挺没底气,因为在这个地方在学业上脱颖而出真的挺难。

  苏卫华也凝重的点头,但是随即又很兴奋,“这样也挺好的。总比以前我在县里高中念书,每次考第一,总觉得没奔头了。”

  苏青玉笑了,这可真是学霸才说的出来的话。

  送苏卫华上了去车站的公交车之后没多久,苏青玉就接到了学校的通知了,参与考核的学生以后要安排一个小时学习外交方面的礼仪。

  京大对于这次的事儿也挺重视。

  毕竟是高考恢复之后,第一次安排学生参与这种外贸级别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够做好。

  表现的好,以后这样的机会就能留在学校了。能给更多的优秀学生创造机会。

  为了办好这事儿,京大还特意安排了老师,组织这些准备参加考核的学生外交方面的礼仪。

  苏青玉一听果然要培训礼仪,顿时庆幸自己提前了解许多,不用在这上面耽误更多时间了。

  可能因为要学礼仪了,林佳华晚上又回来了。

  和苏青玉也是互相一个眼神都没有,当做对方不存在一般。第二天一早,就各走各的去上礼仪课。

  班上苏青玉还遇到了好些外语社团的同志,宋抗美也在。

  大伙儿互相之间传递了一下眼神,笑了一下。但是没敢说话,因为老师已经在教室了,看起来还挺严肃。

  负责教导礼仪的老师四十多岁了,是一位女士,姓沈,听说是从外贸部请过来的。

  沈老师看起来挺严肃。

  来教室第一句话就是,让大家不要嘻嘻哈哈的。

  对于任何对外事务都要保持严肃。

  哪怕不是外交上的事儿,这是一次外贸交易会谈,也要注意。咱们不要让外人觉得咱们不严谨。外面总有些人等着挑咱们的错,可能一点失误,他们都能扩大其词。所以尽量不要让人挑出错处来。

  所有人立马笑都不敢笑了,心里也把这次考核看的更加严肃。不止是争取一次机会,更要慎重对待这件工作,不能丢脸。

  头一天都是理论知识人,大家都做好了笔记,接下来一个星期每天都会进行实际操作之类的训练。

  苏青玉心道就算这次没选上,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也是很难得啊。

  以后改革开放了,这种场合多的是,总会用的上的。

  与此同时,外贸部的所有人也在忙活。

  这次的事情是外贸部全权负责的。而这次的和外来资本进行会谈,也是上层直接安排的。

  这是一次试探性的接触。目前虽然广福两省已经开始了特殊性的对外贸易政策,但是因为时间很短,还没看出大的成效。这次会谈也是想再进一步的肯定这两个地区外资进入之后的规划。

  他们拿着这次需要接待的名单反复确认。

  一共有十二家企业家都要来。其中有五家是华人同胞,都是战乱时期甚至更早的时期出国的,虽然人在国外,但是战乱时期也对国内进行过支援。所以这次对外开放,就邀请了他们,其中一部分人也十分积极的响应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拒绝了。

  最后能来的这物价,外贸部还是很看重的。

  毕竟是自己的同胞,总比真正的外人要好说话一点。

  负责这次接待工作的副部长道,“这些就安排学生翻译,其他从外交部请来的正式翻译主要是对外商。”

  “这些华人同胞也要安排吗?”

  “安排上吧,有些人出去的早,这次回来的大多数都是他们的后辈,这些人在国外出生长大,华语不一定说的比外语好。”

  五家,总共就需要五个翻译了。

  好在这次京大参选人挺多,总能选出来合适的。

  也幸好去年恢复高考了。能找到有用之人啊。

  如今还远在国外的这些企业家们也都在大力的准备这次带回去的资料,以及打听各家各户准备拿出什么样的投资。好参考一下。毕竟华国这个市场关闭的太久了,对于国外来说,就是一块还没有开发的肥沃土地。

  特别是华人们,心里比较复杂,他们一方面想回去建设祖国,一方面也想在这个广大的市场里面发展。但是吧,对国内的政策又带着几分不确定。

  所以干脆坐在一起开会商量,各自露底。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八点半见。

  今天男主要出来了。别骂别骂别骂,骂我我先跪下了。他就是个工具人,将近八十万字才出现的工具人。

  第191章

  因为华人在国外的艰难地位, 所以互相之间都认识的, 不管平时怎么竞争, 遇到事情了, 他们也会互相拉一把。要不然在外面很难生存。

  在这次要归国的五家里面,元家是最早出来的。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

  当清朝的大门被列强的大炮轰开之后, 眼看着那么多的钱被抢走了,做生意的元老爷子心疼死了。

  当时元家当家人想的很直接。既然他们把咱们的白银给抢走了 ,那咱就去他们国家赚钱去。打仗打不过,咱做生意就没输过。为了表示决心,重金聘洋老师教授外语,学了个七七八八之后, 一家老小远渡重洋。

  结果到了国外之后, 因为水土不服,元老爷子直接就没了。

  剩下两个儿子四十多的儿子当家。因为人生地不熟,做生意还真输了,吃了很多亏。加上当时对外战争基本都输了, 他们在外面也被人歧视,生活的十分艰难,要不是老爷子留下遗愿, 两兄弟还真想立马打道回国。

  好在磕磕碰碰的, 还是在英国站稳了脚跟。

  然后经过不断积累, 也确实赚了钱。人在外面久了,就想回国了。赚了钱不回国如同锦衣夜行。

  本来也打算收拾收拾回去,结果发生二战了。

  到处都打起来了, 他们一想,回去生意也做不成了,得了,换个地方继续做生意吧,还能给国内寄点钱。于是又举家搬到美国了。

  而且因为战争波及英国本土,为此也损失了不少产业。元气大伤。

  美国更不好混,他们被歧视的很严重。花了好些年在美国站稳脚跟之后,二战结束了,但是这刚站稳就搬家,又得大伤元气,总感觉这些年白过了。于是准备再多赚点再回去。而且那会儿美国经济是真好,真舍不得这地儿。结果过了十几年,回不去了。国家大门关上了,全世界还搞起了冷战。

  元家老一辈的又走了,就留下遗愿,一定要回国,回国,回国!钱不赚了也得回国!

  如今元家的当家老爷子都把这当执念了。为此还给孙子取名元归,希望他不要忘记归国之志。

  这不,终于等到机会回国了。

  元老爷子觉得这名字果然取的好啊。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孙子配不上这名字。他倒是想回国,但是他满心满眼的就是回去赚钱的。一点也没有继承到老元家爱国的思想。

  这会儿几家坐在一起开会,元归就坐在老爷子边上发言,“当然得回去,华国正值举国建设之际,正是我辈之人出力的时候,我们元家准备举家归国,领取华国国籍,当然,这次太过突然,还要再多做安排。为表决心,我们元华集团董事长这次回国留在华国养老。”

  元老爷子听了,顿时想翻白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