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101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 第101章

作者:湖涂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15:01:57 来源:免费小说

  朱琳就说起来了,“可忙了,我现在是校长助理,每天跟着青玉姐后面处理大事儿。”

  朱副厂长点头,聪明人愿意带着闺女在后边学习,这是好事儿。

  “还有,我现在又开始学习了。”也不敢说自己和谁学,担心自己爸接受不了,“青玉姐说了,学好知识了,以后在单位里才能有出息。”

  鼓励学习,这是为孩子好。

  “别人都是要开荒才能学习,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呢。”朱琳骄傲道。

  朱副厂长听出来了,这是特别照顾了。

  都这么好了,朱副厂长也没啥好怀疑的了。

  要想骗人,也不至于做这些,至于后面回城的事儿,那也还早。

  只要孩子在乡下过的好,没吃什么苦头,还知道学习,那就是好事儿。

  甚至比在自己家里的时候教育的还好。

  朱副厂长看向苏青玉的时候,眼神里都带着感激。不管这位同志抱着什么目的,至少照顾到了他闺女了。然后心里又有些心塞。这看着也差不多的年纪,都是女孩子,怎么自家闺女就不如人家聪明呢。难道是干部家庭更会教孩子?

  吃完饭之后,朱副厂长就用自行车带着两人去机械厂那边。

  朱琳坐在前面,苏青玉坐在后座。

  也得亏两人都不胖。

  不过朱琳坐着还是不舒服,心里还是嘀咕着,以后一定要过上有公务车的日子。这自行车坐着太憋屈了。

  本来朱副厂长就打算帮他们办成这事儿的。毕竟是闺女找他求助。这会儿知道苏青玉对他闺女的照顾,知道闺女在乡下过的好之后,这就更心甘情愿了。

  领着两人到了厂里之后,还一路和苏青玉介绍这机械厂的业务。

  海城西城机械厂,是海城唯一的一家生产农业机械的机械厂。这倒不是说他们落后,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生产设备多,生产技术高,才被委以重任,试着生产这种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们有专门的技术员研究农业机械,而且还有从苏联老大哥那边买来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在全国来说算是领先的了。

  这样的大型机械厂,那就不是朱副厂长一句话能解决的事儿了。

  好在负责接待的人也是副厂长,面上和朱副厂长寒暄了一阵子,还算热心。

  这就是有熟人的好处了,要不然苏青玉觉得自己连大门都进不了,更不用说见人家副厂长了。

  寒暄之后,机械厂副厂长就带他们去看旧的农用机械。

  数量并不多,也就十来台。

  有小型收割机,小型播种机,还有脱粒机。也有苏青玉说的那种安装在拖拉机头上的犁。也有大型的工具,不过大型的比小型的还少。

  副厂长介绍道,“这种小型机器不大实用,这些机械主要是在平原地区使用,大型的使用效率更高。”

  毕竟平原地区一般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当然是要针对这样的地区生产机器。至于其他地区,暂时确实也顾不上。

  苏青玉觉得简直天赐良机。

  红旗公社的地形就不算平坦,路也不算好,大型机器反而还不好用。

  就是这些机器都不便宜。就算是小型的,而且还是二手的。一台脱粒机都要四百多了。一□□回去,全都得掏空了。

  虽然肉疼,可苏青玉也只能咬牙了。

  能买到就不错了,不挑。先拿回去让大伙儿看看这些机器的好处,以后有钱了也能再添置。

  这购买的可是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生产力。有了生产力,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苏青玉提出实验机器,看看能不能用。

  “哟,这同志还不信任我们的产品?”

  机械厂副厂长笑了一下,立马让技术员来开动这些机器。

  厂里生产这种机器,那都是又实验的地方的,几名技术员依次演练。

  说实话,苏青玉真是看不中这速度,她见过未来的农用机械,那才是一个人能种几十亩土地的神器啊。

  不过总比人力要好。

  一台机器至少能解放几个人力了。

  特别是犁田用的大铁犁。到时候用拖拉机一拉,在这个时代算的上是开荒神器了。

  不过这铁犁她没准备要,拿着笔简单的画了下来,准备回去让县里机械厂帮着做,更便宜。

  反正这个是最没技术含量的。

  至于其他的,就挑了一台脱粒机,一台播种机,一台收割机。

  其中收割机最贵。就这一台就花了七百。

  三台加起来花了一千七左右。

  这机械也不用苏青玉他们自己来拿,朱副厂长拍着心口保证帮着联系顺路的车子直接送县里去。

  “爸,你这思想觉悟没的说的!”

  朱琳高兴道。

  “那还不是为了你?”朱副厂长点了她的脑袋。

  看着这么一幕,苏青玉突然有些羡慕。想着自己的亲生爸妈,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有他们。

  即便有,也不再是她的爸爸妈妈了。

  不过总有一天,她还是要回去那个地方去的,那个曾经养育她的地方。如果有他们,至少改变他们的命运。

  办完事儿之后,苏青玉就让朱琳和朱副厂长回去了。自己去海城农业局那边去了解目前有的农作物品种。

  对于苏家屯种什么,她心里已经有底,就是种子不好弄。

  作者有话要说: 码字的速度永远跑不过时间,永远在迟到的我。么么哒,明天见。

  第77章

  苏家屯的地理位置很尴尬, 北方和中部地区交界, 地形不如北方平原地区那样平坦, 土壤也不算肥沃。气温还不如南方那样温暖。

  这些年种稻子种麦子, 产量都不高。而且土地利用率也不合理。旱地一年才三熟。要不是因为这些年来国家水利工程做的好,而且不断培育新的粮食品种, 只怕苏家屯的社员们连吃饭问题都没法满足。

  即便是现在也仅仅是不挨饿而已,连口肉都吃不上。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特殊性,市场需求,以及保鲜运输,苏青玉将蔬菜类和药物类的农作物全都排除了。老老实实的决定种植和衣食住行有关的。

  最后选了油料作物作为苏家屯目前主要经济作物。

  使用套种模式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玉米套种黄豆,黄豆套种油菜。这样旱地就能一年三熟了。玉米暂时没那技术榨油, 但是玉米棒子磨碎了能喂猪, 玉米粒可以作为食物,黄豆和油菜则用来榨油,作为队里的主要经济作物。

  苏青玉想着,甚至连以后苏家屯的榨油厂开在哪里都想好了。

  当然, 前提是能弄到好的种子。

  别看都是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可是同样的农作物也有不同的种子。

  苏青玉之前也了解过农作物研发方面的流程。知道国家一直在培育新的品种,每个时期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不一样的。光是豆子的品种就有好多研发批次了。最新的品种都是要在一些基地种植一些年, 才会推广。像苏家屯大队所在的宁安县小县城, 肯定是没有这种最新培育的种子的。

  苏家屯那地方, 如果种植以前的种子,那优势不是很大。就算种田,那也要与时俱进, 一直种植最新的,最优质的品种,才能够脱颖而出。

  这次要是不能在海城弄到种子,她也准备回队里去翻翻自己的小本本,看看哪些同志又能为农村建设做贡献了。

  海城虽然大,好在苏青玉在这边长大,每一条路都还有些记忆。坐着公交车顺顺利利的到了农业局。

  海城农业局是是个两层楼带小院子的单位。

  门口还有守门的大爷。

  她身上带着证明,老大爷看了证明就开始盘问了,“你是海城下乡知青?“

  苏青玉点头,“是啊。”

  大爷又谨慎问道,“你家住哪里的?”

  “就在西区政府大院里面。我爸叫苏军强,是海城西区武装部后勤处主任,我妈是海城文工团的舞蹈老师。”

  “哟,还是干部子女呢。”老大爷诧异道。“家里就没给你弄回城?“

  苏青玉笑着道,“主席同志说让咱在农村建设,咱就好好建设,做点成绩出来,不想回城。”

  老大爷笑着道,“是个好同志。”

  见证明资料都有,来历也说得清楚,老大爷也没为难她。让她进去办事儿。

  苏青玉倒是没着急进去,将袋子里的糕点拿出来了,“我们那边的特产,这次办事准备带回来给大伙儿尝尝。大爷你也尝尝。”

  东西虽然不贵重,可是一片心意。

  大爷笑眯了眼,接过来放兜里。又多嘴问了一句,“你过来办啥事啊?”

  “这还不是前些天我们公社干部知道海城农业局有新品种了,还登报了。知道我是海城人,就想让我过来问问是什么种子。农民同志们对这些最有兴趣了,就是消息不灵通,生怕听错了。不过我倒是挺有信心的,咱海城农业局可不一般。”

  守门的老大爷笑了,“你说的是稻子还是麦子啊,咱这边最近研发新品种提供挺多的,海城毕竟是大地儿,那和其他农业局不一样。年年都要搞新品种。搞出来就找地儿试种,种好了就推行。”语气里都是浓浓的骄傲。

  她笑了笑,“大爷,您懂的可真多。”

  “也没什么,这不看看报纸多,又离这地儿近吗?”

  苏青玉惭愧道,“咱也想看报纸,就没机会。这次来的着急,想买之前的农业报,都买不到。”

  这也是实话,现在买也买不到之前的报纸了。

  老大爷一听,就从抽屉里抽出一叠报纸,都是农业报。

  “准备拿回去糊墙的,你用得着就拿去看,下乡的孩子也不容易啊。”

  苏青玉顿时惊喜不已。她本来也就想简单的套点消息,免得待会儿进去之后,真的两眼一抹黑。没想到还能弄到这些报纸。

  对于别人来说是过期报纸,对于她来说,那可是很宝贵信息资源。

  她双手接过来,“大爷,您可帮了咱们大忙了。”

  老大爷和气的摆手,“艰苦时候走过来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苏青玉再次感激的道了谢,然后拿着报纸坐在一边看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