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紫卿 > 第五百六十一章 知灯

紫卿 第五百六十一章 知灯

作者:枕冰娘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2:32:57 来源:书海阁

“哪里是罪,功,是功。”李景霄笑意寒凉,“若不是踩着这些恨和不甘,本王又怎会有凌云之力。只怕和三皇兄一般,在乱花迷人眼的富贵中,军功临门一脚也能被夺了去。”

李景霄顿了顿,眸底氤氲开如烟的怅然:“本王不想去计较以前的事。因为真正的王,从来都不是出自大明宫,而是来自,广袤的土地和长空。”

王,不是孕育自皇宫和蟒袍,而是淬炼自土地和长空。

方为,真王。

扑通一声,李圭忽的跪下了,再次弯下的脊背,愈多真诚之意:“臣,愿赌一把:赌圣上百年之后,这个国,会迎来一位真正的王。”

“哦?那李家主的赌资是什么?”李景霄似笑非笑。

“出来罢。”李圭朝旁侧挥手,于是一名女子袅袅婷婷,来到了李景霄面前,敛裙下拜。

“知灯见过王爷。”

娇声如莺啼,深处却噙着冷意,胭脂红的裙摆铺洒在汉白玉地上,若春末缤纷的桃花瓣,一地娇秾。

李景霄根本就懒得看女子,语调多了分不耐烦:“知灯?你怎么不叫知锅,知盆,知碟,知碗呢?”

女子一笑,不急不恼:“因小女出生时哭闹不已,后来见得一盏琉璃宫灯,格外心喜,便止了啼哭,由此得名,知灯。”

“这便是老夫的嫡女,李知灯。”李圭很是满意,盯紧了李景霄的表情,“我陇西李和皇室从来都是两氏之好,陇西愿为王爷效忠,也请王爷,拿出相应的诚意。”

李景霄唇角一扬,毫无掩饰地冷笑:“李家这么快就忙着下筹码了。小心又看走了眼。本王如今无意娶亲,至于丫鬟歌女,是女的都不要。”

这番直白的讽刺,却让李圭不怒反笑:“王爷会错意了。两氏之好,不一定是姻缘。老夫只是想让小女追随王爷,端茶倒水都行……”

“本王不缺。”李景霄再次打断,语调噙了怒意。

李圭却笑意愈浓,胸有成竹道:“那让王爷待小女若臣子呢?王爷若想为真王,小女的聪慧一定不要错过。王爷可听闻,一句流言‘点灯引路,万国来朝’?”

李景霄心里咯噔一下。

这句流言他听过,很多人都听过,只是没有人,懂到底是什么意思。

点灯引路,万国来朝,莫非和这名“知灯”的女子有关?

李景霄多了分郑重,终于打量了眼女子。见后者容颜虽无绝艳,但也算娇娥,胭脂色襦裙如霞,衬得她小脸儿似芙蓉,唯一让他注目的是那双眸子。

表面上看是恭敬和娇艳,深处却是极度高傲的冷。冷得,连瞳仁对着李景霄,也好像并没真看他。

李圭和他说说笑笑,她也就玩着自己二寸青葱指甲,打了个哈欠,半点兴趣也无。

李景霄脸色稍缓,却还是想到某个人,有些踌躇:“若此女真有才能,本王也不是不能……只是,流言总会传变样,恐有人多想……”

“还请王爷放心。不要顾念小女陇西李的身份。只要她追随王爷,便是王爷的臣子。王爷随意安置,离个十里八里都行。”李圭毫不在意,显得格外自信,“臣相信,尘埃不掩明珠。总有一天,王爷会有用得上小女的时候。”

李景霄沉吟再三,眸底划过一抹坚毅。

为着“点灯引路,万国来朝”的流言,他愿意赌一把,而李圭都放话了,任意安置,他干脆把她弄去蜀中,和白莳一块作伴,省得某人误会。

“好,此女本王收下了。本王有个妾室在蜀中养病。本王就派你去蜀中,为她读读诗,找找乐子,本王有空回蜀,有机会再召你。”

李圭面无异样地应了。

李知灯也面无异样地应了。

“即刻启程罢。李知盆。”李景霄随意地挥了挥手。

“王爷,奴名:李,知,灯。”女子直视越王,一字一顿,笑意很是谦恭,胭脂映花开。

然而李景霄一愣。

他确定,很确定自己看到了,在女子转换笑意的上一刻,极短的间隙里,她翻了个白眼。

她竟然对自己翻了个白眼?

是那种根本不在乎李景霄的王位,还有如今立下的战功,甚至对他着吉服俊容颜,也不屑的一个白眼。

那一瞬间,李景霄忽的抓捕到一点势均力敌的东西——

是来自同为英贤的默契,英雄惺惺相惜。

李圭说得对,若要为真正的王,他不能,错过任何助力的可能。

他是合格的弈者,利用一切可用之物,然后算一场万国来朝。

“不,本王改变主意了。”李景霄终于开口,“封汝为‘校书’,秩七品,为本王帐下一臣,不日后去越王府见过同僚罢。”

李知灯扯了扯嘴角,眸底异色一闪:“知灯领命。”

点灯引路,万国来朝。

八方珍宝,四海竞舶。

谁也没想到,这个女子,将在十几年后,成为左右盛世国运的存在。

时隔多年,越王回想当日,也庆幸自己那一丝直觉,是多么的正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声钟响,日暮漫天,臣子们鱼贯走出午门,朱红铜纽的宫门轰隆关上。

七月三十一,大朝结束。

这场历时一个月的叛乱,终于尘埃落定。

这场携裹进三位皇子的棋局,终于选出了终局的王选。

这场让长安数十万百姓揪心刮肚的动*荡,终于能睡个太平角。

王家势力全数溃败,王俭携亲眷在逃,皇二子赵王被收押天牢,皇三子并皇四子平叛建功,依靠“为今上分忧”的谏言,将半只脚踏上了金銮座。

血洗一城,成王败寇。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隐没十余年的皇四子,那个从小脸部溃烂,而被遗忘在烟花川蜀的越王,靠早已遍布京城的势力,为叛乱落下压轴一子,军功赫赫,如日中天。

百姓们开始从脑海深处翻出皇四殿的记忆,化为了席卷全国的敬服和称颂,一时间,生祠遍地,传说如神。

官吏们也开始从棋局中看到新的权力分布,王赵去后的势力隐隐分为两半,晋或越,蜀汉相争,双龙夺珠。

长安城赢了安,大明宫赢来了胜,朝堂赢来了新的王,天下棋赢来了最终的局。

后世史书载:“天和十三年七月初,逆贼王俭拥二殿赵王,叛。三殿晋王率清河崔并荥阳郑,举兵平叛。先战于长安城门,城门失守,移至皇城,苦战不下,后二殿赵王亲自率兵参政,三殿晋王斥其出尔反尔,向其宣战。战局再至赵王府,死伤上千。及至帝秘密回京,诏四殿越王举兵相助。四殿号‘清君侧’,诏安兰陵萧,截断两翼,击溃逆贼,囚二殿于天牢。月末大朝,帝允两王陈情。两王心怀百姓,无争功勋,谏愿为今上分忧。帝准。”

——《魏书·圣宗纪》

喜欢紫卿请大家收藏:(wuxia.one)紫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