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当攻穿成农家媳 > 第41章

当攻穿成农家媳 第41章

作者:梦之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15:40:50 来源:书海阁

沈老爹:“三媳妇,事情老三都跟你说了吧?”

“嗯。”

“那你什么看法?”

“爹,这事情不成。破了这个例,以后谁还会去方掌柜那儿买东西?”方天林直接拒绝,“不过让二姐带走几只倒是没问题。”

“三弟妹,这怎么就不成了?”沈琳脸色一下子沉下来。

“这鸡跟鸡蛋都不便宜,这点想必二姐也清楚。这样品质的货物,普通人家怕是消受不起。阜阳县城富户就那么多,少一家便少一份收入。最主要的还不是这个,要是大家知道能从二姐这边拿到便宜货,甚至都不要钱,那家里这门生意还怎么做?到时候他们都会通过二姐这条门路拿货,我们合作方怕是连货都卖不出去。”方天林一点没夸张,他说的都是大实话。

沈琳也不是无脑之人,稍一细想便明白过来。可明白归明白,对于这个结果她显然有些难以接受。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和这个三弟妹简直是犯冲,每次碰到他准没好事。

见目标没达成,又坐了会沈琳便起身告辞。

“琳儿,这么急着走作甚?再等会,你来一趟不容易,带点东西走。”张婆子出言挽留。

“娘……”沈琳本来是一刻也不想多待,转念一想她这么空手回去有些说不过去,便又坐了下来。

搁以往也就罢了,问题是那些鸡蛋她家也曾买了吃过,味道确实比一般农家出产的要好,不带些回去怕是跟家里不好交代。若不是考虑到这点,沈琳并不想久留此地,一想到方天林屡屡给她难堪,她脸上那最后一点笑容都挂不住。

沈家人都知道轻重,方天林养的那些鸡他们轻易不会动,尤其是第一批,这次张婆子叫沈家海抓的便是原先沈家养的那些鸡。他们吃过,味道跟之前送给两个差爷的那两只鸡差不多。除此之外,张婆子又另外添了一些小个留着自家吃的鸡蛋。别看这些鸡蛋不起眼,味道可着实不差。

见到这样寒碜的鸡蛋,沈琳眼里闪过一丝不悦,到底没说什么,和沈老爹他们告别后便扬长而去。

方天林眼角余光扫过堂屋众人,见并未有人对他的决定不满,心中那点担忧俱都放下。再怎么说,沈琳都是沈老爹和张婆子的女儿,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媳妇,先天地位就不对等。他虽然不惧这些,但也不想闹得家里不宁。方天林不喜欢斗来斗去,当然,这并不代表他怂这些,在事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他会迎面而上。

沈琳的到来,让方天林明白,方掌柜那边恐怕并没有太过掩饰沈家的存在。他估摸着,现在阜阳县城那边官宦商户中的有心人,怕是已经知晓。他们通过沈琳来试探,而不是直接找上门来,估计周毅和张亭背后势力起了作用。毕竟沈家提供的上品货也就味道稍好一些,量又小,还远没到他们竭力争取的地步,至少沈家目前不用担心什么。

在见到只喂了半年空间水所养鸡下的蛋就能入商人眼之后,方天林决定从长计议。现在差别不明显还好说,一旦和市面上提供的货物差距大到离谱的地步,沈家怕是不得安宁。

方天林可不想自家成为别人的金库。靖朝是个皇权至上的国家,权势在握的人随便一个命令,就能让沈家乖乖献出所有,他们甚至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这也就意味着,在沈家没有足够力量之前,他必须将货物质量控制在比一般物品好一点,但利润又不会大至让人眼红到想方设法觊觎的地步。

方天林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家,而不是别人。现在第二批鸡蛋马上可以上市,他打算第一批鸡就留着自家享受,一直喂空间水,不限制时间。至于第二批鸡,暂定喂满一年,以后怎么做就视情况而定。

在靖朝,百姓能吃得起肉的不多,方天林养的又都是起码上品以上牲畜,价格更是高昂,只会在富贵人家之间流传,对百姓帮助不大,只能作为一门纯粹的赚钱营生。又因着阜阳县一带常常出现缺水的状况,不适宜大规模养殖。是以,他没有太过看重这些,那些经过空间水优化的粮种才是能为百姓带来莫大好处的物事,他将大部分心思都放在这里。

遗憾的是,方天林发现空间水这个作用晚了些。到现在为止,他也只收获了几种二代粮种,数量有限,也不知道能不能满足沈家自己对粮种的需求。

沈琳走后,堂上众人很快便散去。现在气温很低,大家都爱窝在炕上,而不是在堂屋里浪费木炭。

谁都没想到,第二天薛广林会亲自上门来。

“广林,昨儿个琳儿才来过,你今天来是?”沈老爹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

“爹,我也是昨天才知道沈琳回了娘家。这事不是我的意思,沈琳她想得太简单,您老别放在心上。”薛广林面上满是尴尬之色。他平时忙得很,没空整天盯着家里。昨天中午没看到人,晚上他问起才得知沈琳去广延村所为何事。

这些天不时有人上薛家套近乎,想走通他家这边的关系,从而低价得到老丈人家卖的上品鸡蛋,若能得到上品鸡那是更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薛广林作为沈老爹的二女婿,找他牵线搭桥的商户不少,但都被他委婉地拒了,或者以其他借口拖着。他是商人,自然知道经商需要注意的地方。走后门没问题,但量必须要控制好。就沈家那两亩地树林子,能养的鸡数量有限,沈家又不是只有他家一家亲戚,弄个三五只还好,多了真心不可能,那样生意就别做了。

沈琳这事,错不全在她身上,昨天瞒着他回娘家,其中怕是有爹娘他们的意思在。饶是如此,也让薛广林心火突突地冒。他不求她为家里做多少贡献,毕竟是农家出身,进城后又常年在后宅转悠,眼界一时半会上不去很正常。他只求她安分一些,别被人三言两语就说动,然后做出一些让对方难为之事,最终还不是要他来收拾残局?

看来,以后他得多顾一些家里,不能把时间全耗在生意上,薛广林如此想到。他现在感觉前所未有的疲惫,他心累!家里一大两小都有问题,大的不说也罢,小的那两个更让他无从下口。

现在儿女还小,还能教,再过几年等他们性格成型,可就没法再掰正过来。薛广林打定主意要多花时间在家里那三人身上,放任他们这么下去,他赚再多钱也没意思,到时候还不是一样被败光?爹娘兄嫂他管不到,妻儿还是得听他的。这次不管娘再如何闹,他也不妥协,回去就将儿子挪到前院。都进学了,没的还在后宅中厮混。

既然沈琳说不听,那就好好待在家里,哪都别去,省得不知不觉又给他惹事,等反省彻底,再放她出门。

沈老爹:“你过来就为这事?”

“嗯。”

“这又不是大事,我哪会放在心上?你不用为此介怀。”沈老爹放下捧在手中的茶碗,很是郑重地说道,“广林,赚钱是重要,可家人更重要。你回去好好教教琳儿,她这个性子不行啊!”

薛广林点头应承下,他也是这么想的。

“三媳妇,你过来有什么事?”沈老爹和薛广林闲聊着家常,一抬头便看到方天林进了堂屋。

“爹,家里没人识字,以后签契约都容易上当受骗。我想着托二姐夫在县城里物色这方面的人选,有功名的咱们是不想了,就连童生估计也看不上,就请个识字认数的,教到明年开春,您看如何?”方天林觉得识字这事不能再拖,他也不想一直当个半文盲,正好这次薛广林过来,借他的人脉关系请个先生应该问题不大。

方天林也是无奈,这个时代士子可是傲得很,根本不会自降身份来给农家人做西席。靠沈家本身怕是一个先生都请不到,他也只能动用薛家的关系。

方天林话落,堂屋顿时一静。识字一事他们不是没想过,只是那都是送孩子去镇上私塾,请人过来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按说广延村不小了,人口也不少,可学堂却迟迟没法建起来。最大的原因便是广延村近几十年连个童生都没出过,这样的村子,有哪个先生愿意过来?村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主,自建学堂高价雇请先生这一条路也被堵上。

闻言,薛广林多打量了方天林几眼。他对于这个提议十分赞同,识字的确非常有必要。他家就是因着几兄弟都认字,这才能将生意越做越大,否则就要做好被帐房坑的准备。

听到方天林的话,沈老爹心中一动。培养一个学子出来非常不容易,但花几个月工夫教会儿孙识字,这却并非不可能。

“广林,这事能成吗?”沈老爹心里没底。

薛广林没有直接应下,这事说简单极为简单,说难也难,主要是教学地点问题。会识字算术的,多半在镇子县城生活,让他们在乡下住两三个月,愿意过来的人真不多。他考虑过,多砸点钱下去应该能成。尽管这么想,最终他也没有打包票:“爹,这事我没有十足十的把握,只能尽力而为。”

“没事,这样就够了。你忙完自家事再来操心这个,可别耽误了铺子生意。”沈老爹微眯着眼,脸上满是笑意。

村里别说童生,就连识字之人都不多。像沈老爹这样识得几个字的,在村里都能排得上号。这回只要薛广林将事办成,那可不就只是单单认得几个字这么简单,他家以后在村中的地位怕是都要再升一层。

“二姐夫,这袋子干菜你带上。”方天林回房拎了一口布袋出来,直接递给薛广林,“味道不错,回去尝尝。记得留着自己吃,可别送人。”

这样的话语薛广林不是第一次听到,每当沈家人这么交代,送的东西品质就不会差,起码比集市上卖的要好。

薛广林回到马车上,打开布袋仔细辨认。眼前这些只是极为普通的小白菜干,看不出什么,等回去就让人做成菜尝尝。

薛广林进城后没有直接回家,转道布店,让人煮了一浅碗面条当点心,没几下便一整晚都下肚。他直感叹,方天林给的这袋小白菜干,味道真心不错。

“当家的,爹当真叫二妹夫去请先生?”一听到沈家海的话,姚大嫂惊得差点拿针戳到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嗯。”

“太好了,以后小松两兄弟日子有着落了。”姚大嫂眼睛都在放光,识字就有可能在镇上找到好工作,那时便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埋头黄土地上讨生活,这可是大喜事。

沈家其他人也差不多和姚大嫂一个想法,这一天,整个沈家都洋溢着欢笑声。

村里大多数人还没穷到请人教识字都请不起的地步,唯一横亘在中间的,那就是阶层间的阻碍。想要学个手艺都千难万难,想认字识数更是难上加难。靖朝知识都把持在士子手中,一般农户即便有钱,也没有门路请到先生,唯一的希望便是把自家孩子送进学堂。那样花费就高了,远不是请先生教上几个月可比。

薛广林办事效率很高,没过几天,就带着一个中年人来到沈家。一落座,他便将那人介绍给沈老爹他们。

这人是个帐房,姓胡。他东家回老家,将铺子兑了出去,眼下又是腊月,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很难找到新东家,索性歇在家里,等着明年再寻。

胡帐房本也不愿意过来,他还真不缺这么点钱,没得为此跑到乡下去受罪。若不是见薛广林钱给的不少,又不好抹了他的面子,他压根不会接下这个差事。

不过既然应下此事,胡帐房就没想着糊弄,必然好生教导,这是他做人的原则。

这点也是薛广林找上胡帐房的一大缘故。找个不情不愿的先生,对谁都没好处。

知道可能会有先生过来,沈家一早就收拾好了一间客房,墙壁重新粉刷,家具也凑了一套出来。这间房原本归沈松,现在他挪进了沈家海的房间。

胡帐房将行礼搁在桌上,抬头打量他接下来几个月的住处。屋子不大,倒是收拾得挺干净,东西也置办齐全,的确是花了心思,就是头上的茅草屋顶看着让人有点心悸,可别一场雪就压塌了。

胡帐房在房中转了一圈,对沈家还算满意,有这份心就够了,别的他也不奢求。

胡帐房的到来,当即引起了村民的兴趣。

“听说沈南请了个帐房来教导家中儿孙认字,我住得远,不大清楚,这事是不是真的?”

“应该是吧,今天中午那会就传开了,这种事情不大可能瞎传。”

“他从哪请的?你说我出钱,帐房先生肯不肯教我家孩子?”

“我看不大可能,那帐房是阜阳县城人,估计是托沈南家那个搬到城里的小女婿找的关系,不然哪个帐房会没事跑到我们这个乡下地方来?”

“你说得对。哎,咱们这样的出身连想认个字都难那。”说话之人一脸无奈。

“你家这样已经不错了,你还有心思想着让孩子认字,我家是恨不得连奶娃子都下地干活,这日子艰难啊。”

“沈家这两年风头很劲啊,时不时就能在村里听到他家消息。”

“还不是他那三儿媳妇娶得好?自从那人进门后,沈家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不是说养鸡花了老本吗?”

“我算了下,这个时候那批鸡差不多可以卖了,没准能赶在年前赚上一笔。”

“你就这么肯定不会赔本?上个月我瞧着他们神色也不见得有多好。”

“你也说了是上个月,现在他们可没有苦着一张脸,能赚多少我不清楚,至少不亏本这点我可以肯定。”

“也是他家有本事,运气也好,泉眼刚巧就落在那片树林子中,不然谁家有能力养几百只鸡?沈南这下子可以享福了。”

“咱也努力一把,没准明年也能过上好日子。”

“哈哈,你呀,先把现在的日子过好再说吧。眼下虽然因下了一场大雪,地里暂时不缺水,以后怎样可就难说喽。”

“我不就是为此发愁吗?听说商阳山脉另一头旱情不小,现在都有人过来咱县投靠亲友,我这心啊可一直悬着,始终落不到实处。”

“谁说不是?希望明年能够风调雨顺。”

……

这些人和沈家不熟,将胡帐房当作谈资说完就不再提起,沈家亲友就没有那么容易打发。好不容易有个教书先生过来教人识字,尽管只是个帐房,他们心里也热乎,都想沾点光,让自家孩子也认上几个字。

这些人得到消息后,一过午饭的点,便各自带着孩子过来,腆着脸,好话不要钱似的朝着各自目标说,这让沈家人都很为难。

这事不是他们能做主的,得看胡帐房的意思。沈老爹示意让众人回家等着,有消息他定会告知。

胡帐房听了沈老爹的意思,没有立即回答,思忖片刻才回道:“堂屋最多放十几张桌子,你看着办。”

得到答复后,沈老爹踱步回上房,开始想应对方法。光沈家自家人就有近十人,他家亲友不少,只能每家给一个名额,多了没有,就这都得挑着关系亲近的来,远的那些只能错过这次机会。

有了决定后,沈家人便忙活起来,开始制作沙盘。笔墨纸砚就别想了,那东西贵着,作为初学者耗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胡帐房坐在上头,看着底下那些年龄大小不一的学生,眼角不停跳动。他这趟接的差事真是让他都无话可说,特别是沈家那几个大的,更是让他没眼看。这都什么事啊,连过了而立之年的大人都过来凑热闹,年纪这么大,学东西可没有孩子快。罢了,罢了,他尽力教,他们能学多少是多少,其他的他也管不了。

几个月内要教完一千个字以上,难度可不小。不要以为一天只学三十个字左右就非常简单,初学者学过便知道,一天认三十个字容易,天天如此,估计学了后头的,前面的都已经忘了,最终能记住几百字就极为不错。

明知如此,胡帐房还是按着这个数量教。

方天林手中拿着沈家唯一一本书,还是托薛广林在县城买的。就这么薄薄一二十页纸,便要好几百文,看来读书确实不易。

胡帐房说完注意事项,便来到堂屋正中,那里放了一个沙盘。很快,众学生就围成一圈。胡帐房极为不适应地拿着树枝在沙盘里写下一个个字,简单讲解过一遍后,便让他们照着描。

第一天还好,识字量不大,多半人都能完成,第二天忘的字就多了。亏得胡帐房不是真正的先生,这才没有动用戒尺予以惩罚,不然,底下那些学生怕是各个手掌都要被打肿。

不是胡帐房不负责任,实在是他自己也清楚,他定下的习字量有些过大,让学生全记住就是在为难他们,就连他当初进学堂时,也是学了几年,才将字差不多认全。

方天林并没有表现得多突出,他唯一做的便是将任务分配下去。沈家总共八人在堂屋认字,一人学会四五个字,就能将胡帐房一天所教的字都记全,还不会让人起疑。至于沈家那些亲友家的孩子,方天林不管,他们只是附带,不是他的责任。

方天林的办法挺管用,负担减轻后,沈家人学习效率不低。即便如此,仍然有人偶尔忘记之前学过的字该怎么写,好在沈家买了书,对照书本集八人之力,至少能将字认出来,再默写几次加固一下记忆,下次再忘的几率就大为降低。

胡帐房不是瞎子,沈家人这个做法他一早就发现。也是,方天林他们一人一天最多背下十来个字,在最初几天中,这个数量显然极为不正常,想不被注意到都难。

沈家人也没想着要瞒什么,胡帐房一问起,便全说了。为此,方天林还得到了胡帐房的夸奖。也就他脸皮厚,才能笑着接下这些赞美之词。其实他心里还真有那么点不好意思,他能随意想到这个法子,不过是思维方式被打开,不再拘泥于从前罢了,并不表示他智商有多逆天。

喜欢当攻穿成农家媳请大家收藏:(wuxia.one)当攻穿成农家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