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日月永在 > 第六百二十七章 资本的力量

日月永在 第六百二十七章 资本的力量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8:00:05 来源:88小说

估计许不忌做梦都没有想到,成为这次朝廷招工修铁路的最大拦路虎,不是户部那些心疼经费的度支郎而是地方的工厂!

涉及铁路线的五个省中,广西、交趾离得远,信息不便一些具体的情况一时半会还到不了北京,但,河北可就在北京眼皮子底下。

河北几家刚成立不久的榨糖厂可是跟河北布政使司正儿八经的打了一场擂台赛。

这几家榨糖厂的掌柜不单单只是商人,股份里面有蔗林农场的农场主一份呢。

每年,河北几个蔗林大农场里面,大好几万名蔗农挥动着锋利的砍刀,将一片片树林般的甘蔗砍下,但砍下之后怎么处理?

整个河北连着北京才能消化掉多少。

这一车车的甘蔗要是全靠陆运的话实在是麻烦了,而成建制的榨糖厂和相应的工艺又多在江南,河北当地的蔗林场主当然不会愿意,所以几个大的场主和商人一拍即合,直接从江南学了相应的技术,在河北建了厂。

直接在自家当地出成品的砂糖和蔗糖分销卖到全国。

新厂建立当然得需要工人,释放出来的用工岗位这一下就空了出来,需要的就是新劳动力,而朝廷这次大招工,光在河北当地就拢走了大几十万,这些商人坐不住了。

真等朝廷把人给招的一干二净,他们这刚刚建好的榨糖厂就该面临用工荒,投资了那么多钱岂不是直接打水漂?

一天不开工,要少赚多少银子啊。

这别说是朝廷的面子了,你就是今天亲爹来了,这做生意也没有退一步的道理。

抢工人吧。

而这些商人招工人的宣传也很简单,他们就拿着这次建铁路的工票说事,同时也拿出了自己的政策。

一天管两顿饭,工钱九十文。

这小气巴拉的劲,也就算是比朝廷多了十文钱,愣要说出个什么优势来,也就算是剩个现钱这么一项。

一边给现钱,一边给兑票。

这就成了考验老百姓思想高度的一道选择题。

喊口号的时候都可以喊得很响亮。

‘参与伟大的一带一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喊这口号的时候,这些老百姓可还没有面临眼下的选择题呢,而现在这选择题出来了,还能有多少人坚定内心?

起码就内阁这边从河北拿到的统计数据来看,河北一省,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就有小一万人又跑到衙门道不是,最后还是去到了几大榨糖厂里做工。

离开的多都是一些个年轻人。

而后河北的民间还为这件事没少口水争波。

老一辈人对这些年轻人的选择那是嗤之以鼻的,但嘴里说来说去的无非也就是诘责几句没良心、不懂事。

可这群年轻人也没个善茬,两句话不搭就呛了回去。

“我们不赚钱拿什么来娶媳妇过日子?”

理是这么个理,想赚钱能有什么错。

这件事如果认真起来,那就不是什么大事。

也是嘛,左右不过才一万人而已,同整个上百万人的大工程来说,这一万人,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还没有影响到国家整体建设的资格。

但许不忌还是很不开心,并且为此专门开了一堂会。

“我们应该从这件事中看到一些看似微小,但却至关重要的信息。”

许不忌嘴里的微小却又至关重要的信息指的可不是这些个工厂主挖朝廷的墙角,也不是那一万多名拒绝服朝廷之劳而去改换门庭做工的年轻工人,他指出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意识形态。

“我们必须承认一点,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这些年轻人当然可以有权去选择他们更想要从事的工作,但是是什么影响他们更换的呢。”

许不忌在会议的题板上郑重写下了两个字。

资本!

“咱们在大搞宣传的同时,这些商人同样在宣传,而他们的宣传可比咱们朝廷的宣传要更加给力,也更加触动人心。”

说到这里的时候,许不忌苦笑一声:“咱们的口号立意高远,人家的口号真金白银,别提什么俗不俗的,真个论起来,朝廷确实抢不过人家。

这也得亏他们的用工岗位就这么一万左右,要是也需要个十几二十万,河北一个省估计一半的工人都能被他们的宣传给挖走。”

几个负责搞宣传工作口的官员有些不服气,嘟囔了一句。

“这也就是年轻人好骗,一个八十文、一个九十文,但一个是给朝廷做工,一个是给那些个泥腿子财主做工,那能一样吗?

给朝廷做工,咱们说,是,虽然给的只有兑票不是现钱,那到底稳当吧,票子是稳到手里面,给这些个商人做工,全国各地哪年不闹出几次要薪的案子闹剧。

再说铺铁轨户外做工,下雨刮风大雪啥的,能休息,虽说不给钱但在工地上照样管两顿饭吃。

再说了,给这些个厂里做工,哪有什么休息一说,天天都得忙活,说是跟朝廷一样都是做工五个时辰,哪个工厂做到过,还不是找遍一切理由偷摸的加点工时。”

“这些话,你跟那些个年轻人说,他们听的进去吗?”

工部的官员不置可否的笑了一声,打自己桌前取出一道本子摊开来。

“看看人家这宣传手段,有头有尾的。”

一桌子人接过转圈观看,可是都笑了起来。

原来这些个商人的宣传可不是上来就去强调他们那微不足道的九十文工钱,而是剖析了一下眼下大明社会的经济‘现况’。

吃穿住用行。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如果不是青学、大学的学历,如果不是技工职业学校出身包专业分配,那么从十四五岁开始进入社会,想要娶上媳妇过日子,得花多少钱?

可不是家家都有足够的底子下聘礼。

兄弟两人娶一个媳妇的在古代可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这惦记嫂子都算是一个传承千年的典故了。

加上大明没有明令限定纳妾,所以这也导致官员、有钱的商人往往拥有很多的媳妇。

姑娘的数量她终究是有数的。

头部分完了,基层哪还有的分。

“你觉得人姑娘是愿意做大财主的十八房小妾,还是做你明媒正娶的发妻?”

“宁愿坐马车里哭,她也不愿意坐你自行车后座上笑啊。”

一句句剖析现实的宣传语跃然纸上,可谓是直戳每一个年轻人的心。

这就是,贩卖焦虑。

资本的惯用手段了。

先把这些个焦虑的情绪抖楞出去,让年轻一辈急的两眼上火,然后才是他们诱导的机会。

“要工票有什么用,换肉奶果蔬?这肉奶果蔬是咱们现在该去惦记吃的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的努力。”

“商人才是你们真正应该感恩的人,因为他们付出的是能够解决你们所有问题需要到的东西。”

这些个宣传标语才是许不忌专门召开这堂会议的主要原因。

因为资本已经开始影响舆论和思想形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