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日月永在 > 第四百六十章 在南京(中)

日月永在 第四百六十章 在南京(中)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8:00:05 来源:88小说

赶在辰正一刻的时间,杨士奇就早早入了宫,他的车辇一路过西长安门直抵承天门方停。

“见过阁老。”

从车厢里走下来,那些步行入宫的各部堂官便纷纷向着杨士奇见礼,平素里关系近便的更是凑上来嘘寒问暖。

“天降瑞雪,明年又是一个丰年,阁老的气色也是红润的很啊。”

对于这些吹捧的言辞,杨士奇已经听了太多年,十部堂官走马观灯的换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变的就是每一个到了这个品轶位置上的,对于捧高踩低非常的熟稔。

一行人踩着薄雪走过宫门,向着文华殿的方向前行,聊着一些家长里短、趣闻轶事。

谁家的闺女要出阁,谁家的小子要娶妻。

亦或者地方哪里又出了些新鲜玩意,取得了哪些成绩。

“阁老的公子,听说过了年关就要成亲了?”

杨士奇拾级而上,闻言笑笑:“对,上旬下的聘书,日子定在二月初二。”

“好日子、好日子。”

赞不绝口的奉承话说着,一群人就这般簇拥着杨士奇到了文华殿的大门,内侍们上前帮众人脱下挂雪的绒氅,然后备上了棉绒拖鞋。

一群人脱下沾满水渍、泥渍的官靴,换上这皇帝特意让宫中尚衣局宫娥们手工缝纫的所谓‘拖鞋’,还别说,挺暖和舒适的。

臣子入殿要去履,但是京砖太凉,入冬的话,岁数大的受不了,这拖鞋的诞生算是应时应景。

文华殿因为是内阁现在专用的办公地点,布景同其他宫殿早已大为不同,除了正中那属于皇帝的高高在上的金椅之外,原先在下手备好的两排座椅早就改变了排序。

一张巨大的圆桌放在文华殿的正中,十八张太师椅围着圆桌放的有规有矩,而在圆桌的东西两侧,则各自摆放着两排小桌椅。

列席圆桌的自然是内阁五名阁臣、九部尚书加上明联教育部、明联外交部、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

至于圆桌左右两侧的小桌椅,留给了翰林学政通政司负责记录列席会议内容的书记官。

杨士奇当仁不让的坐在了正中首位,他的左手位空置,因为武英殿大学士朱棣从来不会参加阁部会议,右手则是夏元吉和朱高炽。

阁部会议由杨士奇主持召开,按照以往的流程,在阁部会议召开之前,内阁一定是先在谨身殿跟朱允炆商议好之后,拿着拟定过的章程直接按照各部的管辖职责和权属交代下去,不过眼下朱允炆不在,又批复内阁自行相机决断相应事宜,杨士奇才召开了这第一次完全独立的阁部会议。

“今天有几件议项要讨论,这第一件事,今年的新年大宴怎么办。”

杨士奇的身前桌面上放着奏疏、砚台、笔架和一杯茶,说着话的功夫拿起了最后一样,润了润自己干涩的喉咙,其他人的配置也都是这般,有本子有笔也有茶。

“陛下今年不会回来过年了,圣驾前几天才刚从太原北上去漠庭,估计等到回转的话也是二三月份,今年这个年,就咱们自己过了。”

朱允炆不回南京的消息对这群有资格参加阁部会议这一级别的官员来说不算什么秘密,通政司也没什么秘密能瞒得住这群人,所以并不吃惊。

“陛下的圣谕这段时间朝廷的一应事务,除了陕甘退耕和涉及明联的相关事宜之外,其他事项让咱们自己拿主意,所以本官这才斗胆僭越,召开了这次阁部会议,跟诸位同工咱们一道商议一下吧。”

杨士奇把这件事的缘由起因阐述了一遍,而后放下茶碗,两手搭在太师椅的扶手上,左右扫视:“来都说说,别光看我。”

大家伙都乐了起来。

“没人愿意先说,就让我来抛砖引玉吧。”

户部尚书祁着第一个开口:“虽然陛下不在京,诏书没法拟,但通政司完全也可以用内阁的名义拟一份行文,咱们该表扬的表扬,新年第一天嘛,讨个喜庆,至于加俸的事,也加上吧。”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包括杨士奇。

“新年加俸向来算是陛下的恩赏,不过也算是成了常态惯例,大家如果都没意见,就定下来。”

杨士奇含笑点头,这也算是为所有京官争取到的一点小福利。

“领完俸之后呢?”

“吃饭呗。”

兵部尚书齐泰默默缀上一句,直接引得在座一片哄堂大笑。

“吃饭归吃饭,关键是陛下不在,咱们做臣子的没有去华盖殿设宴的道理。”

“去礼堂办。”

一说起吃饭,大家伙的兴致都很高涨,纷纷群策群力的出起主意来,至于所谓的礼堂,其实就是位于东长安街上的旧标营,一五计划结束后被内阁改成了大礼堂。

目的就是用于每逢五年计划结束后,各省官员入京,一个开集体大会的地方。

奉天殿固然很大,但实在也是装的勉强。

“别光想着吃喝拿钱。”

眼瞅着一大帮人都开始商量起了备哪些菜,杨士奇忍俊不禁的敲了敲桌面,打断:“陛下不在,授勋的仪式肯定是没了,那国庆当天,咱们总得做些什么吧。”

说完,杨士奇看向许不忌,温声道:“许部堂给出个主意吧。”

这般点将,也算是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了许不忌的身上。

后者这会正一个劲的忙着品茶,没想到会被杨士奇点将,一时间还有些错怔,好在许不忌也算是大风大浪走出来的,很快定住心神,沉吟了片刻。

“既然阁老点了下官的将,那我就说两句不成熟的建议。

何谓国庆,国庆是国家建立的日子,但国家的建立不是咱们说两句话,写两句词磨磨嘴皮子就能办的事,也不是立几条律法、写几章条陈就能管好这个国家。

自吴元年太祖高皇帝谕中原檄颁发,拉开北伐大幕,宣布武力驱逐暴元,廓清帝宇,收复失地,统一全国开始,直到洪武元年正月初四金陵建国我大明。

前后不仅付出了数万健儿的鲜血性命,还多亏了河北、江南多省数百万百姓在其背后的付出与支持,军民同心,举国一致才一举实现了这一伟业,所以国庆不只是国家的节日,也是每一位天下百姓、士兵卒武的节日。

窃以为,今年国庆,既然陛下不在京,咱们不妨在这南直隶寻一寻,有哪些参加过当年北伐的老兵,邀请来南京,内阁和各部堂官组个团,给这群老兵拜个年,搞次团拜会,等到天黑,咱们再邀请些耆老、农工商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起赴礼堂参加年宴,顺便排一排歌舞类的表演,搞一个春节与国庆相联的晚会,各界一同欢度佳节。”

文华殿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许不忌的提议说愣住了。

团拜会、春节联欢晚会?

细想想,这一点确实不错,比起吃吃喝喝的,确实要更有意义的多。

“诸位的意见如何?”

杨士奇问了一句,自己先表明了立场:“我觉得许部堂的提议很有建设性,我支持。”

有了内阁首辅的率先点头,在座的所有人也就都没有什么意见,纷纷点头允了下来。

见到所有人都同意下来,杨士奇便开口定了调子:“这事就这么定了,通政司等下向南直隶各府发行文,寻找一下当年参加过开国北伐奠鼎之功的老兵,邀请来南京,同时行文工商联、应天府,邀请一些在农、工、商各领域一些优秀代表一道,咱们正月初四在大礼堂一道参加观看所谓的春节联欢晚会,具体歌舞的编排和节目,礼部来选定吧。”

新接任的礼部尚书温长昀点点头把这份差事接了下来。

“再说第二件事。”

把第一件事敲定之后,杨士奇脸上的喜庆开始渐变成严肃,看了一眼解缙后说道:“第二件事是大绅提出来的,打算废除农业税和实物税,各位有什么意见,咱们提出来通盘议一议。”

举座哗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