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日月永在 >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明巨变(一)

日月永在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明巨变(一)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8:00:05 来源:88小说

广东,广州。

这是一处占地极广的宅院,府门之宽足有数丈,身穿绫罗绸缎、一身贵气的豪商此刻正络绎不绝的涌入,宅府门头上悬着一块横匾。

“广东商会。”

这里是粤商的大本营,是一个掌控亿万财富,往来无贫寒的所在。

而就在广东商会的不远处,还有一片工地,此刻正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千余名泥瓦匠在一栋约三丈高的楼体内忙活着,那儿是工地,也是广东商会正修盖的新总部。

三丈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广东商会在盖碉楼城堡呢,然而这工期还没有到一半,预计的高度是九丈九。

所以当初广州府衙门在得知后,那是说什么都不批准这一建筑手续。

好家伙,城楼才高几丈,你这比两座城墙还高,想屯兵造反不成?

好在广东商会的能量大,府里不批,人家直接找到布政使司衙门,诉说缘由。

原来,广东这群商人在看到新式桥梁后,脑子里就转开了,开始研究如何盖一座高楼来,最大限度的节省土地占用面积。

这个想法得到了广东左布政使曾文济的大力支持,还如此说道。

“广东商会一向是我广东改革的旗手,土地改革也是改革,盖高楼可以大量节省土地占用面积,这是好事,如果可行,本官也盖一处新的广东布政使司衙门,将省内各衙门都迁进新办公楼,甚至可以考虑盖些六七层的民房,将百姓迁入其中。”

得到了省里的支持,广东商会马上开始着手去做,一处九丈九、占地十五亩的总部大楼就这么在广州地界开工动土。

“人都到齐了吧。”

正堂之上,粤商的会长郑铎环顾一圈,确定没有缺席会员之后,才郑重其事的说道:“今日请诸位齐聚,为的是一件大事,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

翻天覆地?

大家伙心里齐齐一惊,怎么着,你是打算带大家伙造反不成?

郑铎没有给大家疑惑的时间,而是径直说道:“前两天,广东布政使司的赵参议找到我,希望从我广东商会抽借海船五百艘,说要去一趟印度,我自家是拿不出来的,所以找诸位来,一是为了凑够这个数,二一个,也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个事。”

广东布政使司借五百艘海船?

所有人都不自然的眉关紧锁,粤商在经济方面的头脑一向清晰,而且有很敏锐的商业嗅觉,仅从郑铎这一句交代中,都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不仅咱们广东,福建和浙江的商会,大多数的海船都被朝廷借用了。”

郑铎端起茶碗慢饮,眼皮微垂:“印度有多少东西,需要朝廷都开始向咱们借船来装了。”

堂内一片安静,大家都在心里猜测估量。

“去年,朝廷在印度报了捷,今年就借船去,应该是拉战利品吧。”

有消息灵通的先开了口,顿时引起一片七嘴八舌的讨论。

“朝廷去收集战利,这对咱们有什么影响,朝廷要借船就借呗,租金少收些许,也当支援朝廷了。”

郑铎没有给予回应,而是看向自己右侧,那里还坐着一人。

“良生,你堂兄在广东工商联里供职,你也就别藏着掖着了,给大家伙都说说,朝廷这次去印度是做什么的吧。”

被唤作良生的男人清了清嗓子,等堂内安静下来后,便开口道。

“诸位可知,印度的具体情况以及朝廷准备在印度征多少的税。”

“自是不知。”

靳良生微微一笑,伸手笔划了一个七。

“七税一?”

叽叽喳喳的声音响起:“那可真是不低了,咱们这才三十税一,七税一,比咱们的赋子高了四倍多呢。”

虽然感慨于印度的税赋苛重,但大家伙还是未能一解心中迷惑,毕竟朝廷在印度收税,跟他们这些商人有什么关系,收上来的赋子,又不可能给他们。

靳良生摇头,而后神色端肃的说道:“不是七税一,而是十税七。”

“啪!”

茶碗掉地粉碎的清脆声接连响起,紧跟着就是一片惊愕。

“多少?十税七?”

种出一百斤粮食交七十斤,这个比例只有农场主雇佣的佃农才会出现的情况,朝廷这是把整个印度的百姓全变成了农奴啊,那些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和半耕农呢?

“现在你们知道朝廷借调海船是去做什么了吧。”

靳良生站起身,一步一步的缓缓踱步。

“我听说,印度各邦的府库已经被封存,原北德里苏丹国拥有的粮食、矿产储蓄现在都属于咱大明的了,朝廷调几千艘海船估计都要拉十几个来回才能全部装回来。”

说到这靳良生猛一转身,正色道:“若每年都有这般海量的粮食运进来,诸位可以想象一下后果了。”

没人是傻子,商人更不会是傻子。

靳良生的话说道这个份上,所有人都倒抽一口凉气。

“粮价、地价!”

印度有四千余万的百姓,耕种面积亦不比大明少多少,而且拥有着得天独厚、面积广袤的恒河平原,加上七成的超高粮税,毫不夸张的说,仅一个印度养大半个大明百姓绝对可以实现!

在加上一个交趾、暹罗这两大粮食输送产地,大明国内似乎种不种地,都不缺粮食吃了?

“所以,在国内百姓还没有得知这个消息前,我们需要尽快的把粮食卖出去、把地卖出去。”

郑铎这个时候接过了靳良生的话。

“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开始了,诸位,咱们若是在接下来行差步错,很可能数代努力积累下的身家一朝倾覆。

咱们粤商一直都是一条心,力往一处使,所以我与良生得知这个消息后,就第一时间召集了诸位通报此事,就是不希望哪家栽个大跟头。”

“话虽如此不假,但仓促之间,我家商号里数十个仓的暹罗米哪里卖的完啊,还有那两万多亩的地,谁愿意接手?”

一个大米商起身都快急哭了,满头的大汗止不住的流了一脸。

“是啊是啊。”

许多家私有田亩的商人都开始抓耳挠腮起来,如此重磅震撼的信息传来,把他们惊得个个六神无主。

这个当口,郑铎沉吟片刻后开口道。

“我这倒有一个办法,就是不知道诸位愿不愿意做了。”

“哎哟哟,我的会长、我的谦毅兄,您就快说吧,兄弟们这身家性命可全在那些地、粮上面呢。”

哀急声中,郑铎面视众人,沉声道:“烧粮仓!”

正堂之中,鸦雀无声。

自古以来,主动纵火烧粮这种事,可谓是闻所未闻。

“就算烧了粮又如何,加价卖粮就犯了国法,要杀头的。”

大米商还以为郑铎是打算囤积居奇,搞饥饿营销的手段,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

开什么玩笑,粮价下贱,无非就是家财损失惨重,但通过烧粮来加价兜售,就是把自己的脑袋放到鬼头刀下,家产还要充公,一家老小下半辈子连着落都没了。

“烧粮只是为了刺激卖粮,而不是为了加价。”

郑铎解释道:“现在兜售,你就是降价卖,我们这些有能力吃下来的商人不会买,而老百姓日常所用是吃不下你仓库里那数以百万石储粮的,所以,你起码亏八成,现在烧掉一半,放出风声说粮食紧缺,入了冬后广东粮价很可能会上行,刺激百姓以现行价迅速买入,盈利或许不能够持平你烧掉的那一半,但可以弥补三成。

如此通算下来,你们的损失,最多两成,两成和八成相比,你们自己选。而且只要不涨价兜售,就不算违反国法,不是吗?”

两害相权取其轻。

没人知道印度的粮食到底有多少,也没人知道朝廷拉回来如此海量的粮食打算怎么处理,江南数省的官仓那是肯定装不下的,酿酒也用不完,粮食曝天而放,要不了多久就会全部毁坏,谁也不敢保证,朝廷会不会直接将这批粮食无偿性投入市场。

一旦到那个时候,各大粮商就势必全体玩完。

“罢了,只好如此了。”

一众米商你看我,我看你,心里都开始快速的盘算起来,最后也确实感觉眼下只有这般是最好的办法,便纷纷跺脚,咬牙认投。

而就在广东商会一群商人通宵达旦商量对策后的不久,广东各地粮仓纷纷走水,燃起了滔天大火。

这把火,直接把严震直烧进了皇宫,这位浙江曾经的粮长连夜跑进皇宫求见朱允炆。

“他深更半夜的来找朕做什么。”

朱允炆在熟睡中被吵醒,心情委实有些恶劣挥手:“朕睡下了,让他有什么事明早再说吧。”

伺候的小宦官躬身领命离开,不多时,乾清门外响起了一阵阵震耳的钟声。

胆大包天的严震直,竟然敢深夜敲钟!

“反了他还。”

朱允炆有些面色不虞,但也由此可见,必是不得了的国家大事,只好强忍着倦意,起身穿衣,并派人把严震直召了进来,而后者的第一句话就让朱允炆面色大变。

“陛下,乾坤颠覆的弥天大祸就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