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日月永在 > 第二百七十八章 优渥政策?

日月永在 第二百七十八章 优渥政策?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8:00:05 来源:88小说

人生真的处处充满了狗血。

可能连朱允炆自己都没有想到能碰到这种事情。刺王杀驾四个字说的容易,成功率实在是太渺茫了,但就这么微乎其微的机会当被把握住之后,一样可以对他朱允炆这个皇帝造成极大的威胁。

当失捏干带着那几名鞑靼人向朱文奎射出箭矢的那一刻,朱允炆连丝毫的犹豫都没有就飞身而去,义无反顾的挡下。

皇帝需要亲情吗?

这个问题朱允炆回答不了,他只是做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而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皇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好在这事也算有惊无险的尘埃落定,至于能给朱文奎带去什么样的影响,就要看小家伙自己的觉悟了。

而现在受到这次意外的影响,朱允炆的王帐之外,整整集结了十几万的汉人军队,甚至连着辽东的军队也开始向朱允炆的方向运动,整个大草原恍如陷入阴霾之中,没有人知道朱允炆在酝酿着如何的怒火,一旦爆发又会多么的可怕。因此,当明军开始将所有的非族裔兵器收缴后,这群人只好战战兢兢的等待审判。

早前于斡难河老营投降的两部万户,整整两万人已经在王帐之外的草原上跪了整整一天。

“该死的失捏干,他就是这个世上最愚蠢和无脑的人,比下贱的猪狗还要愚蠢一百倍!”不仅仅是草原人,连着各部的酋长都在怒骂失捏干。

他们担心汉人的皇帝会迁怒到他们,作为这个天地之间的主宰,他可以随时将整个草原屠戮一空。又或者把他们全部贬为奴隶,发配到开渠修路的工地上出力到死。

一想到可能随时出现的凄惨下场,这些人都恨不得昏死当场。

“让他们散了吧。”

朱允炆烦躁的捏了捏眉心,一挥手:“朕不会迁怒那些牧民,一人做事一人当,失捏干已经被凌迟,朕的气也算消了。”

交代完,朱允炆又看向朱棣:“关西八卫的指挥使到了没有?”

“在东胜卫候旨呢。”

“召来吧,等他们到了,连着兀良哈三卫、三部女真的酋长都招来,朕跟他们聊聊。”

优渥宽恕这些无辜的少民可不是朱允炆心慈,心慈这个词已经跟现在的他没有任何的关系,他只要点下头,大明那些忠心于他,狂热崇奉他的军民就可以迅速搞一次族群清洗运动出来。

但大明将来的外部扩张,需要大量的走狗而不是敌人,一个残暴的帝国形象会严重拖慢大明扩张的步伐,南亚和东南亚那些国家在面对大明的时候,将会选择誓死抵抗,因为,投降也会被灭种啊。

朱允炆从来不觉得自己聪明,但他会学,他想将大明推向世界唯一霸主的地位,那学习约翰牛是世界史唯一生动和证明过成功的例子,该屠杀的时候要毫不留情,但该宽宥的时候,也要按捺下自己的杀心。

“辽东、山东、河北,这就是朕为你们准备的土地。”

临时赶制自北平送来的全国堪舆图上,朱允炆铺开这幅巨大的画卷,并提笔圈下。

“尤其是辽东以及河北,这里打了很多年的仗,百姓大量流失,土地荒芜情况严重,足有数百万顷之巨,养活上千万人都绰绰有余。”

朱允炆的目光扫过,帐内十几号各部落的酋长神情不一,有的一脸激动,有的则是神情灰暗。

世代放牧,现在却要去学习汉人的耕种?

“朕知道你们不习惯,但想想,迁入内陆有多少坏处,又有多少的好处呢?”

朱允炆笑呵呵的说道:“你们不用再忍受边地苦寒风沙,不用担心凛冽的寒冬下没有御寒的衣物,不用担心生了疾病却因为缺少药物而病逝,更重要的便是你们可以填饱肚子,土地,可不会像牛羊那般生瘟闹疫。”

说完,朱允炆看向速哈察,鼓励道:“卿这一次立了很多的功劳,规劝了很多对我大明心生误解的牧民,是我汉人与草原各部族得以和睦相处的使者,朕决定赐你汉姓苏,如何?”

汉姓。

速哈察大喜过望,伏身便拜叩首:“末将谢陛下隆恩。”

“只要咱们能够放下成见,十年二十年之后,等你们的后代儿孙成长起来,他们一样可以参加科举,一样可以为朝廷效力。”

朱允炆为他们画了一张大饼,却足够吸引一心向汉的部族酋长激动。就比如脱不花这位蒙古指挥使。

他早就受够了在西北戍边,这些年大明边贸繁荣,他在关西一样看到了许多往来的豪商,那些绫罗绸缎下的大腹便便,却左拥右抱的圈地造宅,美妾成群。

他是个将军,不是强盗。军纪的束缚下,他没有动手强抢的胆子。所以他只能在心里艳羡不已,而现在,朱允炆指出了一条璀璨的金光大道。

他的后代子孙,可以不用过他这种生活了。

“陛下,末将想要带部族迁往河北。”

一人应,众人应。

王帐内的十几名各部族酋长都纷纷表态,愿意接受朱允炆和大明朝廷的安排。

民族融合已经是不可悖逆的大势,朱允炆不会允许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大明的边地任意繁衍,更不会坐看他们做大,几百年后,惦记这锦绣江山。

不服从内迁,那剩下的另一条路可能会比较血腥。

“当然,鉴于你们可能不太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朕会派人教你们。”

肯定了众人的明智,朱允炆开始露出獠牙。

“内陆不比草原这般广袤,内陆有城、有山有水,以部落的形式生存自然是不符合地貌环境的,所以朕给你们安排的规划,是以百户为村,分散在这一大片土地上,这些你们民族组成的村落,村官你们自己推选。

等将来你们开始拓荒开田之后,朕也向你们保证,当地的县衙会对你们的族民一视同仁,你们的族民就是朕的子民,不用担心朕会睚眦必报的搞出什么四等人制度。”

汉人的皇帝也太大度了。

这些酋长互相对视,都看出了各自眼中的如释重负,他们最怕的就是内迁之后,被大明朝廷当做奴隶使唤,而今只要一视同仁,那自然是最好的结局,无非是换一种生存方式罢了。

当年他们入关坐江山的时候,很多贵族一样做过大地主,也不是非要放牧才能活。

“你们的族民都世代放牧为生,对于耕地恐怕不太熟络,朕责令当地的县衙派人去交,第一年的收成呢免税。”

朱允炆掰着手指一条条的将自己的计划说出:“同时朕也了解到,你们的族民大多数数量都不算太多,像兀良哈三卫、三部女真,都才只有几万人,而蒙古各部虽然有一百余万,但多是女人和孩子。

为了能够使你们快速繁衍,朕这倒是有个想法,将来你们各部族每一户百姓,只要家中有男丁的,只有一个儿子的,在年满十六岁时要必须服兵役五年,这五年家中免税。

两个儿子的其中一个要服兵役义务,另一个如果也愿意当兵的话,则他每年的等额饷银,朝廷会奖励给他家里。

孩子越多,只要愿意当兵,同理都可以获得双倍饷银。同时,凡是在军伍之中有立功表现的,可以酌情改汉姓为汉人,世代后人都不用服兵役,且可以参加科举为我大明朝廷效力。”

说到这里,朱允炆笑眯眯的看向他们:“这就是朕为你们准备的优渥政策,用以促进你们族民的收入和安定,并且有了银钱,也可以快速的融入进我大明的生活之中,如何。”

汉人的皇帝是因为这次意外被吓傻了?

草原人的秉性耿直,没有太多的弯弯绕,失捏干的事出来以后,他们甚至以为朱允炆会大举屠刀,将他们杀个血流成河呢。

结果,这位年轻的皇帝还推行如此优渥的民族政策?

自古汉夷两立,水火不容,彼此更是有着几辈子的血海深仇,人有恻隐之心,不舍得屠杀灭种还情有可原,但还愿意善待,怎么老是感觉有坑呢?

“这、这。”

十几人各自支吾起来,最后如脱不花、速哈察这种精汉份子齐齐拜倒在地,山呼万岁,感谢朱允炆对他们部落族裔的厚待。

“君无戏言。”

“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意的含笑点头,朱允炆抬手:“既然诸位都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定了,都平身吧,各回部落准备迁移的事吧。”

又是一阵磕头谢恩的欢呼,而后这么一群穿着传统袍服、毡靴的部落酋长撅着屁股,鱼贯膝退出王帐。

宽敞明亮的大帐之内,只剩下朱允炆、朱棣等人。

“陛下?”

下意识的,等这些异族离开之后,朱棣便抢先开口表示了疑惑。

“四叔想问,朕为什么要对他们那么好是吗?”

朱允炆嘴角挑起一丝笑容,只是冰冷的眼神让朱棣知道,皇帝铁定是不安好心的。

“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生活很困难,每年耕种的粮食难以糊口,而他隔壁的那一家有五个孩子,但因为五个儿子都去当了兵,每年有上百两饷银的奖励。

县衙为这个从军入伍的家庭勒碑立石,夸他们军属光荣,钱也有了名也有了。

邻里之间这户草原家庭的地位也好、生活条件也好都冠绝乡里,那么他的亲友邻里看到,晚上再看碗里那难以糊口的糠咽菜,还吃得下吗?”

朱棣先是眼睛一亮,随后又想到一个棘手的难题。

“可是这样的话,对朝廷的财政开支也是巨大的压力啊,一个兵给双倍饷银,那就是二十两的银子,虽然眼下瓦剌和鞑靼的健儿几乎死伤殆尽,但留下的狼崽子可是不少,将来,这些小子都到了可以服兵役的岁数,那也是好几十万呢。”

“能活下来多少?”

这句话让朱棣心头一颤。

“朕的大明要扩张,光靠我们大明的儿郎吗?”

朱允炆看向朱棣,随后引着后者来到这幅堪舆图前指指划划:“在西南,朕建立帝国体系,联合六个国家的军队操训,打算掳掠南天竺,而在西北,东察合台和苟延残喘的金帐汗国都等着咱们征服。

往西,还有不可一世的帖木儿汗国,如此广袤的土地,咱们的儿郎要死掉多少才能征服?

拿这些蛮夷的命来为我大明犁得土地,我们付出的不过是银钱罢了,这些钱在他们的手里转一圈,最终还是会回到咱们朝廷的国库里。

他们生一茬就要死一茬,都是韭菜罢了。

男丁死的多了,剩下的只有女人怎么办,只有嫁给邻里村落或同县咱们大明人,如此一来,几代之后,根红苗正的异族都为我大明的扩张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代代生养下去的都是咱们汉人的血脉。”

少民优渥政策?

朱允炆没有那么大方,他这是少民减丁政策!

这是结合了约翰牛的本土指挥 土着联军、满清的‘一座喇叭庙,胜过十万兵’这两个政策的精髓,朱允炆想出来的绝户计!

十九世纪末期,约翰牛的全球布局攻略,可就是把地方土着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往往都是一两千英军裹挟着数万的土着,为后者们武装军备,让后者充当炮灰冲锋在第一线。

约翰牛付出的,不过是悬在这些土着面前的面包和一张似乎触手可及的‘文明世界入场券’。

“屁股决定脑袋。”

朱允炆手搭在堪舆图上,江山土地在他的指尖划过,“底层的草原人内迁之后,他们每天也要面临着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琐事,要吃饭和花钱。他们没有精力去考虑这个政策更深层次的东西,他们唯一能看到的只有好处。

他们会玩命的生,然后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把闺女嫁给咱们汉人换一个后代子孙为汉姓的机会。

就算有一天有人看懂了,那又如何呢?

他们不再是部落式集中,而是星星点点的散落在每一个县城、每一处村落,他们一户挑头闹事,几户呼应云集?

就好比那一家五个孩子都在军伍之中,这种家庭会跟着抗议造反吗?

一年百十两银子的收入和花花世界足以腐蚀他们所有的野心了,就算他们一家只派四个孩子去当兵,留下一个传宗接代。

那他能保证留下的那个儿子一定也可以生很多儿子吗?如果只有一个的话,到了岁数也是必须要服兵役的,服兵役就会有死亡的风险。”

“男丁上战场,女儿嫁给我大明人。”

朱棣倒吸一口气:“一旦男丁绝户,他们前几年从朝廷手里拿到的奖励,就成了闺女的嫁妆。”

人不给他们留,钱也不可能给他们留。

“他们刚内迁的时候,一定不会适应咱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当这批狼崽子长大的时候,一定会有大多数选择从军入伍,到时候前线‘调控’一下这些人的死亡率,既不能引起大规模的恐慌,也要保证足以激励到很多没有入伍的异族健儿做起从军梦来。

仗慢慢打,地慢慢扩,人,慢慢清!”

朱允炆手掌拍在地图上:“等到这些男丁的数量甚至都不满万的时候,这条政策就可以终止了,因为那个时候,咱们的民族很可能已经繁衍到万万之数,消化掉万余异族连个饱嗝都不用打。

他们,也就没有霍乱咱们血统的资格了。”

贵州搞分化自治,西南搞利益捆绑,异族搞绝户政策。

还有什么办法是自己这个侄子想不出来的?

“这个政策的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朱棣又通盘考虑了一阵,随后表示了赞同,告辞道:“臣这就安排这些异族的迁移护送之事。”

护送,押送还差不多。

朱允炆点点头,目送后者离开。

这条政策到底能不能成,他心里有八分把握,但就算出了意外,他也不怕。

各部落拆分安置,也就失去了集中反抗的能力。

一旦事态发展不对,大不了。

学一学小胡子同志。

两手准备,万无一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