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现言 > 元府女姝 > 第三百八十二章 中秋

元府女姝 第三百八十二章 中秋

作者:淼仔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0:54 来源:88小说

元秀动动嘴唇,认为自己应该谦辞一下,可是给不给官职她不应该插话,话到嘴边就又咽回去。

夫妻继续品茶,元秀情绪多少受到影响,一直在分心,云展就也不能自在的欣赏悠闲,他就把话题再次带到元秀喜欢的地方:“你那间店铺生意近来好吗?”

“好。”

元秀顿时聚精会神的高兴起来,连比划带说:“新集没有好的皮毛,我还以为皮毛在这天气里卖不动,结果皮毛到货的时候,宁哥和燕燕绿竹往老主顾面前说了一声,都抢着做冬衣呢。”

“裁缝做得了,也就冬天了。”云展道。

元秀爱意流连,让她的面颊生动的美丽起来:“容我再多多的谢你,若不是你想到我的父母亲,燕燕店铺里也没有这么多的生意。”

云展谦虚一下:“那海味倒是他们自己寻来。”

“宁哥不贪功,这是郑掌柜的功劳,据说他还在南边儿,天天守着海船回来呢。”元秀愈发的活泼起来,有点儿像大一号的元慧。

云展亦是满意点头,说到元运他认为可惜,说到郭氏他着实生气,朝廷选官不容易,一点儿银钱就把元运干掉,要说钱,难道他没有,难道他出手不大方?

给元慧数万,难道舍不得给妻子娘家三房不成,明知道元秀嫁给自己,眼睛里却偏偏只看那一点儿银钱,让人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还是燕燕的店铺如今有趣起来,这里面也夹着一些令人生气的人,比如除去祁氏以外的整个南阳侯府,但是燕燕能自立,让这亲事开始养眼,闲来无事可以多看几眼,说一说也较为开心。

中间卫王世子唐谓来辞行,苦丧着脸的唐谓再次得罪表哥,在他成亲闹房的时候,又念了一首表哥写给表嫂的情诗,这是在元家居住时一起偷看来的,忍到心底只等着他洞房时候又和表哥开了个玩笑,明天就是中秋节,同样忍在心底只等中秋的云展给他揽了个差使,逼着唐谓上午出京。

卫王夫妻幸灾乐祸,知道这差使时,当天带着唐谓进宫讨了一桌宫宴,向唐泽说:“这就算世子陪您过中秋了,吃完就打发他走。”

皇帝唐泽大乐不已,也不帮着唐谓。

唐谓一面装难过,一面大翻白眼儿,惹得品茶的夫妻笑个不停,又添了一道笑料。

一起来辞行的还有尤认,有他跟着,云展可以放心,卫王可以放心,卫王世子唐谓感觉糟心。

尤认太能办公事,唐谓能想像到自己这一路上遇到的公事都躲不开,有尤认在呢。

夫妻接下来直到晚饭点儿,就笑话唐谓去了,晚饭后,卫王世子妃傅婵娟写了个纸条儿抱怨,“中秋月明人不圆”,元秀促狭心起,回了一句“好过在家人不圆”。

傅婵娟可能会做个能共事的妯娌,但是要她这辈子原谅云展不太可能,她那天生促狭的丈夫,云展不成亲,他就不成亲,到处想办法给云展寻亲事,除去没有下药,什么手段都用上。

结果云展还没有成亲,也没有因此纳妾,唐谓先被算计,在给表哥寻亲的过程里,他抬进府四个美妾,都出自名门。

傅婵娟和元秀说起来:“我房里随时开一桌牌,还多出来人,难免看你房里冷清,有空我给你物色几个。”

元秀让她免谈:“没听说过,卧榻之侧不容别人出现?”

“我的卧榻旁站满了人,我怎么能看得下去你清闲?”

两个人拌了一回嘴,不会真怒,也不会因此生分,因为有个叫不满意的东西一直横在那里,没法儿更生分了。

但是和前明国郡王妃没事就惹事相比,学士门第的傅婵娟倒不算难相处,元秀和她还能算得上一对好妯娌,只是需要把双方丈夫忘记。

云展晚成亲固然拖累唐谓亲事,元秀夫妻间的情诗在秦楼楚錧吟唱,这是唐谓的功劳。

......

中秋的桂花香遍新集,接着又香遍元家。

去年的中秋没有这么多的桂花,今年元家有大贵人们居住,宪王妃吩咐下来不要惊动,本省的牛大人和黄大人也积极的在周边种树种花。

元秀成亲的那年,整个三宝县城直到码头已经收拾过,这一回没有太多花费,就是把几株百年老桂移到新集镇外。

宪王妃和元慧的小伙伴们过年肯定要回京,可是牛大人体贴的又开始移梅花,他的说法是说不好明年贵人们又来到元家,把三宝县城收拾的更像风水宝地,是他今年、明年和后年的三年规划。

牛大人是有见识的,所以没拿桂花盆栽包围元家,而是错落的种在集镇之外,桂花的香幽远传来,时闻时而不闻,香味更好。如果鼻端时时是花香,不排除有人不习惯。

甄氏走出房门,扑面的清新空气里不时有一缕香,时不时的提了个神,让她心情不错的去见元慧。

元慧在正厅上坐着,左边两个婆子,右边两个丫头,侍候着慧姐管家。

这不是胡闹,也不是甄氏趁着只有二房母女在家里的时候,把管家权强行霸占。

这是元秀出嫁后,元老太爷特意吩咐下来,元老太太离世前的话。

老太爷执意让姑娘们读书,以后出嫁到婆家甩手掌柜般的,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让婆家笑话还是小事,如果有三兄四弟另兼五七个叔伯房头,姑娘们这辈子也别想出头,婆家有事也不敢寻你做,柴米油盐半点也不会啊。

而元慧来了尊贵的客人,只有元慧清楚小伙伴们爱吃什么,爱玩什么,甄氏和黎氏一概不懂,元二姑娘小元慧现在是正式的当家人。

甄氏刚才回房办了一件事情,黎氏伴着元慧,听说慧姐询问中秋家宴各式菜肴,慧姐作主添上拔丝苹果、拔丝桔子、拔丝橙子.......还真的有拔丝牛羊肉。

这是完全不考虑还有宪王妃和长辈们的安排,甄氏走进来时,黎氏正笑着劝元慧再添两道招待宪王妃的菜。

元慧嘻嘻:“我另外让酒楼送菜,今晚咱们走流水席面,把大家各自爱吃的菜和要品尝的菜都吃一个遍儿。”

黎氏忙又夸元慧:“到底是在姐姐家里住过,慧姐知道什么是流水席面,看我,我就不懂。虽然听说过,可是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

十岁的元慧没有太多谦虚,一般情况下也不带着谦虚出房门,她的得意赤祼祼写在小脸上,看得甄氏不由好笑。

甄氏坐下来,黎氏低声问她:“送走了?”

“送走了。”

元慧也问:“给三婶儿的节礼前天送去,她不肯回家过中秋,我想今天应该再送些时新的果品菜肴过去,再给亲家先生府上搬坛酒水,感谢他招待三婶这几个月。”

这段话措词斯文,心意上周到,甄氏也就得意了,母女的得意都在脸上时,能看到这一刹那间,活脱脱两个元慧坐在这里,一个成年,一个小姑娘。

转瞬,甄氏得意下去,现在是面上生辉,成熟稳重拿出来了,重新是肖似的母女模样。

云展是昨天浮生半日闲,和妻子闲谈说到郭氏,而在此之前,元秀和甄氏早就通信说过郭氏。

公公吩咐儿媳回家,儿媳却擅自回了娘家,这显然不合适。

虽然家里没有公婆在,可是二嫂却在。哪怕甄氏是弟妹,元家三房里只有甄氏留守,是想当然的管家人,郭氏应该和甄氏说一声再回娘家。

甄氏肯定不会阻拦郭氏回娘家,哪怕郭氏一直住着不肯回来,等到元老太爷回家来时,甄氏也实话实说的为郭氏圆场。

郭氏居然不回元家,甚至甄氏收到元老太爷寄来的书信,和元秀询问三婶在家心情可好,请二婶代为劝解的书信,郭氏也没有一个半语的送来。

元老太爷的书信由普通邮差投送,就是那种背着一大包子书信上马,书信的方向是一致的,比如都北,但是往北的方向地址不一,在往北的方向不变里,东南西北山坳村角都跑到。书信到元家时,元运摘官过去两个月。

甄氏算了算,郭氏回娘家至少有一个半月,她不是邮差,不需要在回来的路途里跑遍山坳村角,寻到码头上船,花不了几天。

两个月里,远在京里的元秀也收到消息,从而寄来关切的书信,郭氏还是人影不见。

郭氏内心的愤怨可想而知。

甄氏犹豫了好几天,请黎氏帮忙拿了主意,还是不主动询问郭氏的好。

问她可好?

郭氏或许认为自己看笑话,人人知道婆媳天生是对头,其实妯娌里也会出现。

安慰她?

郭氏或许会拿刀子回来拼命,认为元家上上下下都在贬低她。

黎氏因此知道三爷被摘官,而甄氏和郭氏关系一般,她刚才见到甄氏坐下时就低声询问,郭氏现在算有件不光彩事情,高声大气像张扬她。

黎氏也没有说郭氏坏话,这个机灵的妇人借住在元家,虽然和甄氏相处亲密,却不是元家正经的子侄,她没有必要说话不严谨,说一次不露风,自己不在意时会说第二次第三次,被郭氏这个正经的元家主人听到就不好。

黎氏建议甄氏等到唱社戏的日子,给郭氏送些果品吃食,什么也不要问什么也不要说。

当时端午节已过,等中秋又太远,好在乡下能找出好些热闹的日子,唱社戏可以算乡下的节日。

甄氏多了个心眼,想起来郭氏对三弟摘官不满也就算了,三房的亲家先生是和公公、自己父亲往来走动的读书人,难道这位长辈也有埋怨不成?

一般来说不可能,老学究认死理儿,道理定型以后,一辈子不会改。

就让人往郭家附近问了问,结果老学究果然不向着女儿,郭氏大哭进门,向爹娘诉委屈,她当然说自己对,而公公不通情理,公公又不是元运的上司,凭什么摘元运的官职,就算告到刑部、大理寺,也还有打点的机会。

现在倒好,爹告儿子,手握把柄,元运的官职当天就没了。

郭氏哭道:“我问了人,都说这不合朝廷规矩,朝廷命官由朝廷管,当爹的管不着。”

老学究大怒,直接把郭氏撵走:“出嫁之女回娘家为何?你的家不在这里!”

他没有分析郭氏的话,从中找出郭氏的不对,就直接认为郭氏不对:“我和老元一生互敬,这才成儿女亲家。我养你一场,许这样好的亲事,我对得起你了。滚!”

郭氏当天回娘家,当时被撵走,哭哭啼啼的不肯回婆家,住到幼年闺友家里,几家轮换着住,有一家的公婆厌了她,就换一家,半个月后,郭篱也被摘官回来,郭氏理所当然的住到郭篱家里。

郭篱一直留郭氏住在今天,郭篱的妻子早就烦了,在外面说三道四的,甄氏就也听到郭篱的心思。

元老太爷一怒摘官职,元运的官没了,其实元运还没有收钱,大张旗鼓收钱的郭篱肯定跑不掉,本省里会审了一下,先摘官,后报吏部,郭篱就麻溜的晚郭氏半个月回家。如果先等吏部公文再摘官的话,郭篱应该在过年前回来。

老太爷的手面大,一摘就是两个官,郭篱心思从来活络,一眼看出老太爷这么大的手面,给他复职也不会困难。

郭氏往他家里来,口口声声堂哥害了她,郭篱好说好讲好脾气,留郭氏住下来,准备等到元老太爷回家以后,借着送郭氏的机会登门拜访,和元老太爷多多赔情,多多认错,寻找自己复职的机会。

元老太爷这一回出京,圆他几十年里思念旧友的迫切心情。

有的人能证实客死京里,打算探望他的家人,如果家贫不能过,送些安家钱。也有一些旧友说不定还活着,故人相见想来荡气回肠。

公主出他的盘缠钱和赠送的安家钱,元老太爷打算趁身体还好,按三年寻访,他今年不回来。

郭篱不知道,他以为老太爷有钱有闲,出门逛去了,但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有一句话叫入土为安。老太爷有了年纪不可能在外面过冬天,他过年肯定回来。

也就招待郭氏小半年,就可以得到顺理成章拜访元老太爷的机会,这是老天有眼,给自己又开了一条生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