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现言 > 元府女姝 > 第三百七十章 闲气生完了

元府女姝 第三百七十章 闲气生完了

作者:淼仔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0:54 来源:88小说

元秀琢磨下银芽的话,觉得大有道理,她不愿意去,就是个理由,向银芽一笑:“你说的有道理”,低头继续盘算家务,有一句话忽然到面前,差点冲口而出:“明国郡王妃何必赶这个风头”,她虽年青到底谨慎,把这话忍下来。

话回肚腹,化为情绪顿生脑海,让元秀停下笔很想出神,她也不愿意让丫头看到她为明国郡王妃这事出神,就找个出神的理由:“倒碗茶来。”

霜草如今能管茶水,送一碗上来。

元秀呷着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神,看似品茶,其实想着新出来的心事。

她相信银芽,相信这房里所有的丫头和婆子,侍候的人是她自己挑选,而出入到她面前回话的管事婆子,一年里也了解颇多,如果不信任的也不会到面前。

可她有些俏皮话还是不敢说出来,她在自己家里是兢兢业业你做事,小心翼翼言谈。

对于当家的媳妇来说,家务是她的差使。

据她知道的,这个家里不止她一个人兢兢业业,她的丈夫云展,她的公婆,都是日常也不敢肆意的人。

云展平时是一早到衙门去书房,很少有中午回房,起更后回来,二更后回来,三更过后才回,并不少见。打春后到端午节以前,出京三回,最近的一回包袱交进来,衣裳挤巴着像霉干菜,猜不出来他有多辛苦把衣裳穿成这样,但至少知道他顾不得更换。

公公护国公也是勤政的人,公主喊全家用餐时,护国公父子往往一前一后的回来。

元秀还看出来她的婆婆,据说权势滔天的大仪大长公主也相当谨慎,这一点从平时不肯轻易接其它孙子就能看出来,而元慧活泼好动,是公主府上正大光明的客人,公主对她的喜爱溢于言表。

关键的又在敬安的事情上,明国郡王妃那个爱出风头的,嘲笑过敬安不像正常少女后,又和元秀感叹:“竟然是你妹妹来了,帮着郡主夺回家产,姑母是有手段的人,居然坐视肃王府里乱。”

元秀没理她,也没告诉云展和公婆,明国郡王妃想出风头,她犯不着跟,她高嫁到护国公府,已经是世人眼里最大的风头。

但是闲的时候,明国郡王妃的话到心头,元秀认真的推敲过,她的婆婆在给肃王机会,在元秀来看,也确实有哪怕把敬安养废,也想让肃王改正的想法。

又或者,把敬安养废刺激到肃王的父女亲情。

明国郡王妃相信公主能把敬安好好教养,元秀也相信,但公主是她的婆婆,她为婆婆想了想,肃王按律当宰,是公主这二姐把最小的弟弟保下来。既然留下肃王,就想着方法让肃王能向好。而杀了肃王夺敬安,敬安长大不恨吗?

公主又想肃王回心转意,又想敬安平安长大,在元秀看来,她做的也谨慎。

元秀是旁观者,她不知道肃王说过的话“不留下敬安就同归于尽”,她从婆婆的媳妇角度,最多想到这里。

有人可能要说,“都夺走敬安,还怎么同归于尽?”生父还活着,当女儿的总要回家看看,肃王要想同归于尽,机会不少。

而公主只想姐弟、父女重归旧好,并不是闲着没事拉仇恨,强行夺走敬安,养出一个伶俐的人儿,要是不想想父亲在哪里,为什么从父亲身边带走自己,那是怪事情。

公主并不想肃王这就死去,她留下他的性命,就想着他能有好转的一天。

这些元秀都不知道,她仅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她的婆婆也足够谨慎。

锦国郡王妃丁氏也谨慎,轻易不和金侧妃翻脸,一翻就翻回大的,直接送了她的性命。

为什么明国郡王妃如此随意?

读书的姑娘知道这与性格有些关系,有人天生就散漫,对任何事都散漫,所以,银芽说的对,有些时候还要从心,不想去就不去陪。

元秀把最后几口茶喝完,继续理家务,端午前又有几位官员携眷进京,忙忙的请了,但要抽出时间细细的见,第一面儿说的细,印象会深刻,去年那种四位薛娘子弄晕头就可以不出现或少出现,她见到第三位官夫人时,明国郡王妃的丫头来请她。

“请夫人也一同入宫主事,帮我家郡王妃说句公道话,几位郡王妃和几位世子妃都去了呢,”

几位郡王妃里不包括锦国郡王妃,丁氏伤了身子,元秀去看她时,她还在管家,面颊上瘦的脱形,苍白的像一捧雪,元秀回家后出于担心请教积年的老妈妈,都说没有几年休养不好,元秀特意拿出家里的鹿胎膏送丁氏调养气血。

元秀暗想这就算自己不算孤单,至少丁氏嫂嫂肯定不去,让紫芍去回:“就说我有要紧的客,抽不开身。”

到下午消息出来,明国郡王的生母老太妃据理力争,明国郡王妃被休弃了。

不可能丁氏扳倒婆婆,另一个人也紧接着就能扳倒一位太妃,皇家接二连三的出事,想也应该知道这不可能,除非有重大事件。

丁氏生下小县主,又拿孩子和金太妃拼了一回,金侧妃劣迹班班,丁氏赢了。

明国郡王妃成亲这些年,没有一男半女,她和自己婆婆的矛盾也尽人皆知,这个风头出的惨。

其它几位郡王妃和世子妃是进宫看热闹,唯一没去的元秀鹤立鸡群,东阳小县主的母亲宁国郡王妃想想女儿现在元家住着,自己和云世子夫人有种说不清的亲密关系,带着被震撼的破碎心情来见元秀。

二门婆子挡住她,宁国郡王妃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带气等通报,元秀也干脆,不遮也不挡,让丫头回了两个字:“不见。”

宁国郡王妃再次震惊在护国公府二门上,这是亲戚啊,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干脆就说“不见”?

宁国郡王妃闪闪眼睫有些明白,让马车回府,出护国公府大门的时候,遇到宪王世子妃的马车进来,世子妃也是想着自家儿子现在元家呢,应该和世子夫人元秀更增亲切。

休弃一位郡王妃将昭告全国,这事情太大了,而元秀居然不来,难道她事先看出来什么?

其实说白了,就是不凑别人家务事的热闹。

宪王世子妃想不到,心里又特别有悲观想说的话,她慢上一步也过来。

两个马车遇上,宁国郡王妃手打车帘:“她不见。”宪王世子妃愣住,可总认为自己的体面多,忙道:“我有个话要问她,是我和她的话。”

宁国郡王妃也不揭穿,任由宪王世子妃的车和自己的车擦身而过,车行长街上,又遇到长河小县主的母亲,靖国郡王妃,两车并排,二位郡王妃含笑问好。

“你这会子才出宫?”宁国郡王妃带着好奇。

“我去看看我们家的老太妃,这天热,不得叮嘱她别贪凉嘛。”靖国郡王妃笑回。

宁国郡王妃心想这个刁钻的想的还挺周到,气愤上来没忍住,把元秀不见她说出来,靖国郡王妃掩口笑:“她没有在大门上挡住,还算照顾大家脸面,二门里拒客,好歹这闲话传不出来。”

宁国郡王妃有点被雷轰顶的感觉,带笑道:“很是。”回府就让人送消夏的东西给自家的老太妃,又让人打听宪王世子妃有没有进护国公府内宅,结果是护国公世子夫人今天拒亲戚。

拜见她的官夫人个个请进,世子妃和郡王妃一个不见。

宁国郡王妃撇嘴:“这狡猾劲儿......这谨慎劲儿......这,哎,算了吧,我也是高嫁的,何必学那爱出风头的,这事情本也与我无关啊。”

公主府上很快知道,和白头宫人逛园子消夏的公主笑的不行,白头宫人啧巴着嘴:“世子挑人哪能有错,”公主笑道:“她倒不怕得罪妯娌。”

白头宫人道:“谁会和妯娌过日子?关起门来面对的,只有自己家务事。”

元秀也不担心得罪妯娌,没过几天,就是她请客的日子到了,她是按时请客的好媳妇,有她的婆婆公主在,倒是别人不敢得罪她。

拒客是她挑明的态度,尽来的世子妃郡王妃们只字不提被休弃的明国郡王妃,虽然消息已经传出来,明国郡王将在下半年向他的表妹提亲,老太妃娘家最小的侄女儿,今年初长成,只得十六岁。

她们抹牌、吃酒、听戏、说笑,嘻嘻哈哈玩上大半天告辞。

第二天,元秀摆酒为燕燕和绿竹的娘送行,燕燕、绿竹的娘把这几天在店铺里现做的菜给元秀,全是元秀爱吃的。

就像慧姐在新集出门去,不管在谁家,遇到饭时就吃,有时候还要求添菜,元秀、燕燕和绿竹三个人也是这样,她们熟知罗妈妈擅长什么菜,而燕燕的娘又调什么馅的包子最好吃,绿竹的娘炸东西最耐心,个个是美味。

元秀回赠了不少的礼物,又让给元慧带钱回家。

高嫁以后想的更多,若有条件,要让慧姐见识的更多,比如花钱,慧姐是时候学会管理自己的钱,成亲以后当起家来也有熟练。

燕燕倒不用准备备货的银子,她娘带的话,有郡主在元家,给的备货银子只怕今年花不完。

手里有钱不想过度麻烦元秀,送货进京的大船已经回程,镖师留了下来,这就送燕燕和绿竹的娘回家。

......

元家来了尊贵客人,岂止多出几百人那么简单,各家王府往来送东西不断,牛文献增加新集巡逻日夜不息,燕燕和绿竹的娘坐车来到镇外,看一看气象繁荣,自从进京没有止住的笑容再次加深。

镇口有几个商人嚷嚷:“为什么要检查,新集小集市为什么验路条?”

燕燕娘让车停下,帮着说了几句:“安全还不好吗?就不说我们镇上有贵人,如今是你买的货物顾不得运,放在新集从不会丢。”

绿竹的娘也道:“这集市上原本有几家骗人商铺,以前寻回公道要你自己找证据,讨回公道要费几个月功夫,自从来了贵人,这几家吓的不敢开门。我们就说他们再不回来,就把这几家店铺分掉。”

这二位当娘的胸有成竹,觉得为元秀、燕燕和绿竹拿下几间店铺不成问题,还花不到三万一呢。

说上几句,走入集市,一个镖师多了句话:“二位娘子不必多口,那商人里有一个不老成的,他怕的就是公道集市。”

“原来是这样。”燕燕和绿竹的娘笑一笑,让镖师把车停在元家门外,先把给元家带的东西送来。

大门敞开着,门内一排孩子,每人肩头扛一枝杏花,最大的擀面棒长短,杏花照出他们红扑扑面颊,在额头汗水里,他们欢声歌唱。

“田里的麦苗长哟,诵哥(敬安、清哥.....)的文章长,”每个人都唱自己,决计不会夸别人。

婷姐笑嚷:“那你们赶紧上学去吧,今儿又逃学了。”她说着,但是玩的也起劲。

唐诵等纷纷告诉她:“乡下有社戏,等下我们去看,中午在外面吃。”

集市长大的尤婷姐也知道一年所有的社戏,跑到元慧帝边:“慧姐,夏收前社戏要唱过夜吧?”

元慧向着两个肥头大耳的小胖子努嘴儿:“有祖母的小宝贝儿在,王妃陪我们在戏台下面过夜。”

婷姐嘻嘻一笑:“知道了。”她也是个孩子,上学的心比元慧就重一丁点儿,天天玩她也是肯的。

她归队,元慧带着她的小伙伴们扛着一早送来的杏花,继续满院子走动:“田里的麦苗长哟,我自己的文章长。”

燕燕、绿竹的娘此时坐到甄氏面前,把带的礼物清单交付,最后是慧姐的钱,二位笑得见牙不见眼:“秀姐说了,别拘着慧姐,让她早早学会管好自己的钱。”

秀姐在家里地位高涨,见过她在国公府众多仆妇中管家的甄氏一口答应:“让她自己管,慧姐应该学学,不敢比姐姐,好歹也学些模样儿,到了婆家不被笑话。”

元慧算低嫁,郑家敬着她还来不及,甄氏这话是谦虚了些。

黎氏和甄氏大多在一起,正要说几句夸慧姐的话,燕燕娘和绿竹娘取出另一张清单:“尤奶奶,这是给你和你家婷姐的。”

“还有我们的?秀姐这是太客气了。”黎氏接在手里,自然远比给甄氏的清单上少,但是一排排出现在眼前,也足够黎氏惊喜。

黎氏手捧礼单神往:“敢情在京里那地方,靠打赏就能富裕。“

这话一出来,甄氏满意的喜笑颜开,燕燕娘和绿竹娘齐声道:”是啊是啊。“

元秀现在身份远比黎氏高,黎氏说她的礼物是赏赐并不算出格的奉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