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叔,河渠令郑国与河渠丞李斯在一旁等候!”
没多时,以郑国、李斯为首的河渠吏员便是登临幕府一侧的山谷ding端,那里是护国法师玄清zi的修炼之所,也是药庐之所在。
缘由药庐的存在,近一年来,拯救了不知数千人,而更是因为护国法师玄清zi的存在,使得河渠之中chu现问题的qing况越来越少。
对于关东六国之人不想要秦国修成这条shui渠的心思,郑国和李斯都清楚,原本只想着有百万庶民守卫,那些人不敢行动,只可惜,每隔数日的河渠关卡被毁,令二人烦心不已。
不过,随其后,便是一juju关东六国之人的尸shen被悬挂在河渠之上。那是护国法师玄清zichu手,以莫大武dao擒拿贼人,近两三个月来,河渠之上已经没有了这般令人愤恨之事。
据传,在泾shui河渠的中段和xia段亦是有大王亲自派chu的巡御史巡察,同样击杀了甚多关东六国的异心之人,虽然郑国本人不喜杀戮,但这个时候将那些人杀了,却没有任何意见。
再加上秦王王书中隐约夹杂的消息,更是令郑国与李斯二人心神震动之,想不到去岁那dao举国大上河渠与今岁缓赋而行的策略都是护国法师玄清zi所chu。
如此,更令二人惊骇不已,大师明明是世外gao人,但对于国政要事的谋划,却远远超chu普通人,甚至有秦廷nei的重臣不能解决之事,落在大师手中,轻而易举。
再加上大王所发来的第二dao文书,原本二人是想要自己拿主意的,但李斯建议,先行询问玄清大师,再行为之,郑国为之认同。
盘坐于gao台之上,周shen淡紫se的光芒闪烁,浑shen上xia绽放无形的清静玄光,shen侧脚步而动,虚守一语而chu,闻此,周清shen躯悠然而起,踏步之间,便至不远chu1的郑国、李斯等人跟前。
“大师之策拯救百万之民,郑国代河渠之上的庶民谢过大师,非如此,不知现在是如何一个qing况了!”
shen为shui家shui工,自然知晓,想要修成一条shui渠,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民力?
是财力?
是wu力?
凡此种种,都不是he心。真正的he心是所在国家的政策,以及君王的决心,自从知晓秦王政一心想要修泾shui河渠之后,郑国就已经zuo好万全准备。
然而,万全准备虽有,却有逢天降大旱,换zuo山东六国,早就任凭民力自生自灭,哪里舍得放大仓之粮shi,哪里舍得养诸多老弱妇孺之人。
秦法虽严苛无比,但秦王却非苛刻之人!秦廷之人更非离心之人!
有了大师的两策,不仅为河渠带来百万民力,更是令接xia来河渠的修建速度更快,士气更为gao涨,若是第二dao王书的nei容外lou,估计,完工的速度还要提前。
“秦人不负你我,你我何负秦人耶!”
“郑国,你要拜的不是我,而是他们。没有他们,纵然有良策又有何用之,没有他们,秦国何以qiang大之,没有你们,河渠何以修成之。”
“玄清不过助力一二,当不得大事。”
挥手间,一gu柔和的劲力将郑国搀扶而起,同时,将shen侧那些李斯等秦吏制止,shen躯微转,kou中缓声而语,单手指着远chu1密密麻麻正在河渠工地上劳作的庶民。
“先前听李斯言语,大师chushen诸zi百家dao家天宗,如今一观,大师之作为,看似无为,实则无不为,郑国曾游学小圣贤庄,也了解dao家jing1要。”
“万事阴阳,乾坤而定,论平衡斡旋之法,dao家可为首。今日,大王一共xia达两卷王书,除了第一卷缓行赋税以外,还有第二卷。”
“故而,我等想要问询于大师,关于这第二卷王书,我等该如何抉择?”
听周清之语,郑国神se越发gan慨,或许这才是世外gao人,若是换zuo小圣贤庄的那些人,若是能够献chu这两策,早就yan睛不知dao跑到哪里去了。
言语缓缓,与shen侧诸人相视一yan,均敬佩无比,shen怀大功,却一言不发,shen为护国法师,shen份尊贵,却一直待在泾shui河渠之上,诸般种种,大师可为非常人。
言语未落,话锋一转,郑国从怀中拿chu一dao纸质王书,双手将其递给周清,似乎这第二卷王书有特异之chu1。迎着郑国与李斯看过来的征询之光,周清接过王书,打开而观。
上面竟然只有一句话:
秦王yu亲临泾shui河渠,河渠令以为何?
一yan扫过去,周清便是合上王书,将其递给河渠令郑国,这卷王书询问的可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