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玉台碧 > 第284章 纷乱1

玉台碧 第284章 纷乱1

作者:桩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2:05:28 来源:免费小说

  他的意思是,借口有一个夭折,送走一个,万一皇帝下旨杀杜家满门,还能给杜家留下血脉。

  岑三娘看看这个,瞅瞅那个,一个都舍不得。送走的要小心护着长大。留下来的,却是九死一生。她心就像剜了一块似的,疼的哆嗦。

  “也就这几天的事了。要不,全都送走吧。封了花厅,孩子被送走的消息就传不出去。万一皇上真要杀杜家满门,他们也有机会不是?”岑三娘回绝了。

  “少夫人。小少爷离不得奶娘。抱走一个,在外面悄悄找奶娘也不碍眼。三个都送走,意味着还要分头找三个奶娘,府里离开的人也多,太打眼了。且孩子全都不见了,官府肯定会发海捕文书寻找,说不定一个都保不住。对外说夭折了个,两三人悄悄离府,就不会引人怀疑咱们把孩子送走。”黑七缓缓分析给岑三娘听。

  岑三娘的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对外说夭折两个行不行?多保一个是一个。孩子本来就没足月,又是一胎三个,小米糕像只小猫似的。哪怕去了两个,也不会有人生疑的。”

  她说给黑七听,更多的却是想找理由说服自己。消息是真,多活一个也好。

  黑七心里发酸,却坚持:“少夫人,多送走一个,就多一分风险。再说,咱们只是做万全的准备。事情如果没到那地步呢?”

  岑三娘明白,黑七的话有道理。

  她吸了吸鼻子,做出了决定:“他们哥仨,老二最安静。不怎么哭闹,送出去也不容易引人怀疑。阿秋,你去告诉馒头做好准备。你们夫妇俩,馒头的爷爷抱着老二离开。对外说麦面夭折了。”

  阿秋就哭了起来:“少夫人,我和馒头不走!”

  “如果国公爷回不来了,他就是杜家唯一的血脉。有时候,活着的人比死去的更难啊。一家祖孙四人返乡探亲,也不至引人怀疑。这件事你知道就行了,连方妈妈夏初都不要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岑三娘紧接着又做出了第二个决定,“事情就这么定了。我得赶紧睡会儿。天一亮,我要递折子进宫谢恩。”

  阿秋担忧的说道:“您还在月子里,怎么能出门。”

  “不冻着就无碍。我得抢在西边的消息传回长安之前,进宫面圣。国公府不能坐以待毙!”岑三娘斩钉截铁的说道。

  又吩咐黑七:“明天一早,送舅少爷回书院。再递信给姑奶奶,初二不必回门。”

  两人出去各自办事,岑三娘就请了方妈妈尹妈妈和夏初进来。

  “方妈妈,你看着老大。尹妈妈,我把老三托付给你了。从现在起,不要让他们离了你们的视线。如果宫里真的下旨抄家。两位妈妈一人抱一个孩子,我会嘱侍卫护着你们,能不能逃脱,就看天意了。”岑三娘望着炕上三个儿子,哽咽起来,“二小子安安静静的,不挠人。我最喜欢,今晚就留在我身边吧。你们抱他们出去吧。”

  方妈妈和尹妈妈上前抱了孩子,见岑三娘歪着身子爱怜的看着麦面,也不敢说什么,行了礼出去了。

  “夏初,我睡一会儿。天亮我要进宫。把花树冠找出来吧。”

  “是。”

  皇帝皇后宴请百宫命妇通常都是除夕元宵两节。大年初一,岑三娘递折求见让高宗和武后都大为吃惊。

  帝后正在太液池旁赏雪观梅。得了信,武后说道:“杜老夫人过世停灵在庵堂。蔡国公夫人原还在坐月子。年节时宴请就免了她来请安谢恩。初一她却赶了来,想必定有要事。皇上还是见见吧。”

  高宗笑道:“朕差点忘了。杜燕绥那三个小儿还是沾着朕的福气生下,过年正想赐点什么,请蔡国公夫人进宫。”

  武后见他允了,吩咐内侍道:“蔡国公夫人生产不久,用顶暖桥去接。”

  等内侍用暖桥接了岑三娘来。高宗眼前一亮。

  岑三娘挽了单髻,戴上了一品诰命的九树九翟花树冠。

  因守着老夫人的孝,她没有穿华丽的一品诰命服。里面穿了件白色的深衣长裙,外间套着蓝色的貂皮出锋大袖丝绵对襟袄子,挽了条白色的披帛。披着件白狐皮大麾。没有用胭脂。素净的像庭园里怒放的白梅。

  行了大礼叩谢了皇恩。武后赐了软榻让她坐了,关切的问道:“瞧着气色还好,只是这么冷的天,何必再进宫一趟。本宫记得你还没坐满月吧?孩子们如何?”

  岑三娘斯文的答道:“臣妾早想进宫叩谢皇上皇后隆恩,碍着守祖母的孝,不方便年节时进宫赴宴,冲撞了喜气。年初一冒昧进宫,一则谢恩,二则是国公爷递了信来,不得不进宫禀告皇上。”

  “哦?”年前最后一封战报传来,说杜燕绥带着探营和亲兵突围,往葱岭方向和北进的大军汇合。难道家书里又写了新的战况?高宗来了兴趣。

  岑三娘眼圈一红,嘤嘤哭了几声:“臣妾胆小,被信中说的话吓着了。请皇上皇后恕罪。臣妾生了三个儿子,老三弱的像只小猫,老二昨夜就喂不了奶水。臣妾惶恐,怕他们受不住皇上的福气。”

  不说信里究竟写了什么,说起三个柔弱的儿子,武后也叹了两声:“你也别太难过。早产不说,又生了三个,能养活一个都是福气。尽力而为吧!”

  “娘娘说的是。小孩子本不容易养活,又生在这寒冬腊月的。是臣妾贪心了。”岑三娘勉强收了泪,却又离座跪下:“国公爷书信上说如果来年西边来的战报上没有他的消息,叫我不必担心,说他不和大军一处。他说他应承了皇上,要办完差事才会回返。国公爷说的含糊。祖母见到三个孙儿后高高兴兴的去了。国公府就只有臣妾和三个羸弱的孩儿。臣妾心里空落落的……臣妾不是想探听什么,就是心里害怕。”

  武氏目光一闪,颇有兴趣的望着岑三娘,嘴里却嗔道:“皇上,您究竟遣蔡国公办什么差事去了?让他离了大军行事,西突厥地广人稀,胡人又彪悍,难怪蔡国公夫人担忧不己。”

  岑三娘一双噙泪的眼眸瞅着高宗怜惜不己。他猛然想起临行前,叮嘱杜燕绥取得冯忠首级一事。越发相信杜燕绥是为了杀冯忠,而把主帅一职让与苏定方。大局已定,领着兵追杀冯忠去了。杜燕绥不要主帅的功劳,还记挂着为自己效忠,他心里越发愧疚起来。见岑三娘柔柔弱弱的模样,觉得内宅妇人就是这般不禁吓,不觉一笑:“你且宽心。他领了朕的皇命替朕办差事去了。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想必开了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岑三娘两眼放光,激动不己:“臣妾多谢皇上吉言。”

  起身回座,脸上就带了笑。又坐了一会儿,就向帝后告辞,腼腆的说道:“……不知道儿子今日情形是否好转。”

  如实露出对儿子的思念,高宗和武后哈哈大笑,也不再留她。帝后又赏了三小子绢帛等物,嘱内侍送她出宫。

  出了丹凤门,岑三娘搭着夏初的手上了车,才瘫倒在车里。

  夜里,国公府外又多伸出一支小小的白幡。人们瞧着一大一小叹息了摇头。知道国公府三位小公子,有一位没能受得住皇帝亲临带来的福气夭折了。

  花厅暖阁里哭成一片。

  岑三娘白天进宫叫了夏初陪着。阿秋在暖阁值守,没曾想奶娘喂完奶,阿秋坚持说二小少爷是岑三娘要留在暖阁里的,抱了回去。没想到岑三娘回来没多会儿,发现麦面一点声音都没有,不知何时夭折了。抱着儿子哭了个雨漫金山。最后迁怒阿秋,攆了她一家出府。待众人劝着,才把孩子交给了黑七买副小棺材埋进了杜家祖坟。

  她哭是真哭,要把儿子托付给阿秋和馒头一家带出长安,岑三娘能不伤心才是怪事。然而她行事却没有瞒着方尹二人和夏初。

  逢春暖冬还小,一直都在给阿秋和夏初打下手,也不知情。倒是喂过麦面的奶娘,心疼的陪着哭了半宵。

  第二天一早,国公府的角门里驶出辆平板牛车。阿秋馒头和馒头的爷爷都换上了普通的葛麻绵衣,打扮成普通的百姓。带着铺盖卷子,为数不多的行李悄悄的离开了国公府,回山东老家。

  崔仲冬早得了信,去了城门附近的酒肆。看到平板车上放着三床铺盖卷,几只包袱。风雪飘临,做妇人打扮的阿秋和馒头爷爷手插在衣袖里,蜷缩的坐在板车上。脸晒得黑红的馒头戴了顶宽檐毡帽,沉默的驾着牛车经过。

  “算你们走运。岑三娘赶了你们出府,看在你们无心侍候死了杜家一个儿子的份上,我不为难你们。回老家种田过平凡日子吧。”崔仲冬终于长舒一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