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玉台碧 > 第250章 巧遇

玉台碧 第250章 巧遇

作者:桩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2:05:28 来源:免费小说

  皇后望着高宗,冷冷的转身,去了外间。

  高宗睡了一会儿,突然醒了。他蹙眉看了眼四周,叫了声胡公公:“回宫。”

  内侍进来帮他穿了鞋,高宗下了炕。

  胡公公低着头轻声禀道:“刚才冲撞御驾的内侍咬舌自尽了。”

  他好像只斥了他一句吧?怎么会咬舌自尽?高宗已走到门口,看到外间坐着的皇后和一屋子站着侍候的人。

  皇后撑着下颌半阖着眼睛,露出一半倦怠柔美的脸。

  高宗看了她一眼,吩咐道:“扶皇后进屋睡去。”转身就走了。

  出了宫门,被冷风雨一吹,高宗清醒了。他上了御辇,问胡公公:“那内侍是皇后宫里的?”

  胡公公轻声答道:“是名千牛卫。已请任值的曹将军来辨认过了。”

  雨声渐大,御辇里沉默着,没有再发出声音。

  胡公公也住了口,侍奉着皇帝回了宫。

  他亲自服侍皇帝换了衣裳,上了炕。

  高宗阖着眼突然问道:“怎么看出来的?”

  胡公公躬着腰轻声答道:“他行的礼不对。先是单膝,后才改了过来。”

  深夜,一名千牛卫换了内侍的衣裳出入皇后的寝宫,这意味着什么?

  像有一只手使劲拽着高宗脑里的筋,他伸手按着疼痛的那处,问道:“崔中郎将还未回宫?”

  胡公公悄眼看了看皇帝:“他家来人报称,他的伤腿还没治好,受了寒,病逝了。”

  “什么时候的事?”

  “一月前。因是小事,千牛卫报备了声便处理了。”

  “下去吧。不用查了。”

  高宗摆了摆手。

  “是。”胡公公领着内侍放下了层层帷帐,退到了帐外。不知是雨淋湿了衣襟还是自己的汗,胡公公背心一片润湿。

  皇帝说不用查了。胡公公在宫里头呆了几十个年头,却知道皇帝的意思是,不需要查了。

  他站在殿门处,望着外间黑沉沉的殿宇,越发佩服远处殿宇中的那个妩媚的美丽妇人。那么短的时间,自己只是让徒弟去匆匆传了个消息。她就安排妥当了。

  胡公公猜不到,压垮皇帝心防的最后一根稻草会什么时候到来。

  皇后宫里。

  崔皇后没有歇着,她眼里有着疲惫的红丝,声音干涩:“嬷嬷,那名千牛卫真是崔中郎将的人?”

  嬷嬷皱着眉:“以往似在中郎将身边见到过。”

  崔皇后长长的叹了口气:“那他说的是真的了。皇上对崔中郎将暴病身亡起了疑心。”

  “娘娘。皇上怎么会关心崔中郎将这种小人物?他除了是崔家族人,他的死活与娘娘半点关系都无。”嬷嬷冷冷说道,“老奴却担心别的。那千牛卫早不来晚不来,皇上一来,他就来了。娘娘,你不觉得过于巧了么?内殿那么大,他混在内侍中低着头,也比冒然跑出去冲撞了皇上安全。”

  “殿内有灯,他是千牛卫,听到皇上来难免有些惶恐。本宫也吓了一跳。好在皇上素来温和,也没看出什么端倪来。”崔皇后随口说道,想着忠心的崔中郎将,忍不住有些难过,“这宫里头值得相信的人越来越少了。本宫极是后悔,不该让崔中郎将亲自领人去。”

  “娘娘!”嬷嬷喊了她的一声,又垂下头去,“您歇着吧,奴婢去探探消息。”

  大雨整整下了七八日还没有停歇的意思。在翠华山老君观给张氏做周年祭的杜家一行人被阻在了山上。无奈的借宿在道观里。

  大夫瞧过杜老夫人道并无大碍。只是老太太年纪大了,不像年轻人恢复得快,只能慢慢调养。

  杜燕绥望着檐上滴落的水线,心里不甚担忧。

  侍卫轮番的冒雨骑马回府传着消息,他始终不放心。

  岑三娘挽着他的胳膊,靠在他身上道:“山道泥泞,马车不方便走。看这雨说不定要下十天半月,不如你骑马回府陪着祖母。”

  杜燕绥低头看她,伸手揽了她,用披风将她裹在怀里:“我怕你淋了雨也生病,不然,带着你共骑也行。”

  他的怀抱很温暖。岑三娘蹭了蹭,脸压着一处硬硬的东西,好奇的问道:“你搁了什么东西?”

  杜燕绥突然想起来了。他松开手,从怀里掏出了一只细长的匣子:“去年我去江南平叛乱,没来得及给你备生辰礼。今年又去断龙气,也错过了。给你补的生辰礼。”

  岑三娘看匣子大小,知道定是簪子一类的。听他还记得,不由嗔他:“你记着,明年可一定得陪我一起过。”

  她打开匣子,里面是枝银簪,簪头镶了颗猫眼石,样式简单,说不上十分美丽。

  杜燕绥拿过簪子,拔开了簪头,簪身是空心的。

  “装着软筋散粉末,给你防身用的。或者你放张银票也行。除了簪头是纯银的,簪身却精铁包了层银。这样就瞧不出它是空心的了。你拿着当柄小匕首用都成。”

  岑三娘哭笑不得:“别人送首饰都是为了好看,你怎的送我这样的东西。”

  杜燕绥想起了对滕王决裂的对话,笑道:“我就想你安安全全的。实用最好。但愿你永远都不要有用上它的一天。”

  他将簪子小心的插在她头上,抱歉的说道:“我把馒头和侍卫都给你留下。只带黑七回去。”

  “老君观甚是规矩。二十几名侍卫还有阿秋和逢春在,有什么不放心的。你快些回去吧。我倒真担心祖母。她年纪大了,又病着。府里虽说有人侍候,哪里比得上你在她身边踏实。”岑三娘说道。

  杜燕绥嗯了声:“不用收拾行李,做点饼,我穿身蓑衣就回去了。等雨停了,我来接你。”

  他叫来馒头吩咐了几句,和黑七穿着蓑衣戴了斗笠,上马去了。

  张氏的年祭法事已经做完了。杜家包了一座小跨院,侍卫们轮班守着,岑三娘足不出院,和丫头们做着针线活,只等雨停了便收拾行装下山。

  岑三娘呆在屋子里极闷,这两日眼见雨渐渐小了,阿秋就劝她:“少夫人不如去观里走动走动,拜拜三清道祖。”

  岑三娘不信教,觉得在观里走走活动下筋骨也不错。就换了方便行走的胡服,穿了木屐,带着馒头和几名侍卫出了院子。

  才进三清殿,见殿内蒲团上单独跪着个妇人,旁边站着个丫头。她停住了脚步。

  那妇人叩头上完香,摇出了一支签文来。她扶着丫头的手起来,转过身就和岑三娘打了个照面。

  “徐夫人?”岑三娘诧异无比。

  徐夫人也是一惊:“杜夫人?”

  见她吃惊的模样,岑三娘微微有些放心,暗骂自己像惊弓之鸟,见着滕王身边的人就忍不住胡乱猜疑。滕王远在隆州,杜燕绥才回来没多久,他怎么可能出现在京郊。

  两人见了礼,徐夫人热情的说道:“我是来还愿的,顺便摇支签瞧瞧。杜夫人怎么也在这里?”

  岑三娘没有隐瞒:“母亲周年,做场法会,没想到被大雨阻在了山上。看这天气,这两日就该停了,等路好走一点,再下山。”

  徐夫人点头道:“我也是,来都来了,马车好不容易才上了山。在观里包了个院子,打算住几日待路好了再走。”

  既然见了,岑三娘就请徐夫人去自己院里坐了坐。

  屋里烧着地龙,徐夫人顺手将签文放在一旁,看到茶具,笑盈盈的道:“今日小妇人给您点杯茶吃吧。”

  她动作流利的煮茶,没有提今年织锦阁的干股,岑三娘也没有问。这本来就是滕王送的。今年他不送,就算了。

  徐夫人是个好相处的,不提干股一事,却说起了代销的羽绒服:“……今年已销了五千两银子了。回头妾身便把银子给您送去。”

  蚊子再少也是肉啊。岑三娘笑咪咪的点了点头:“多谢您关照了。”

  徐夫人又道:“现在销路打开了,杜夫人可以自己开店。织锦阁旁边就有铺面,原也是我家主子的产业,因织锦阁要不了那么大的门店,所以做了别用。如果杜夫人愿意,妾身就收回那家店面,把羽绒服单放在店里,另取个店名。掌柜都是现成的,您只管遣个帐房来就行。租金照市价八折,您看如何?”

  相当于百货商场里买个专柜,自己经营。省时省力。

  岑三娘觉得不错,就同意了:“店名不用取别的,就取羽绒服三字,简单方便。”

  徐夫人抚掌大赞:“如此简单明了,甚少。待回去,您只管安排帐房先生来坐堂就可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