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玉台碧 > 第198章 愤怒

玉台碧 第198章 愤怒

作者:桩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2:05:28 来源:免费小说

  高宗诧异无比。杜燕绥不会不知道喊得威风点给自己长长脸?

  就听到韦相王相为首的文官们讥笑起来:“毛头将军,力气不足啊!”

  高宗的脸沉了下去:“宣杜燕绥进殿!”

  内侍得了旨,站在高高的玉阶上喊,一个接一个,接力的把旨意传了出去。

  过了盏茶工夫,杜燕绥进了殿,抱着头盔放在一旁,行大礼参拜。

  “杜爱卿请起!”高宗看到杜燕绥朝自己眨了眨眼,心领神会刚才宫门扬威一事有内情。依旧例询问平叛经过。

  听到扬州刺史掌着兵勾结房州刺吏封锁道路,不发援兵,不给军粮,不补充供给。高宗大怒:“天杀的狗才!”

  说着眼风一扫群臣:“朕记得年终岁考,两佞臣给评了优等……”

  那等着拖得老长,威严感十足。负责岁考的吏部官员慌的跪倒一片:“……臣等受了蒙蔽!”

  主管六部的王相一咬牙也出班跪了:“臣御下不严,皇上恕罪。”

  高宗终于得到皇帝的尊严,睥睨着他们理也不理:“是否有人从中收受贿赂,或与二人勾结,着御史台并大理寺详查!”

  两台寺长官领了命,又听高宗温言说道:“杜爱卿继续。”

  杜燕绥声音清朗,简单明了的讲述了一路平叛经过。说到最后将叛军围在无名山坡之上,上万人欲拼死反扑,被三军合围,最终擒下匪首陈硕。他伏地请罪:“臣未能以天恩感化一万多叛军,请皇上降罪!”

  高宗拿眼睨着御史台,满面堆笑:“杜爱卿何罪之有。起来吧。”

  御史台的御史们照例还是站出两人参杜燕绥冷酷无情。说了几句,高宗轻描淡写一句没听见杜爱卿说,当时不下令,叛军就要反扑攻下山来?皇帝摆明了维护,御史只得讪讪的回了列。

  又捧了功劳薄呈上去。

  高宗照例翻看,交兵部吏部论功行赏。此时才慢吞吞的责问杜燕绥:“宫门扬威是怎么回事?”

  杜燕绥脸上露出一丝悲伤:“禀皇上,兵部当日给臣五百亲兵,生还者仅四十六人。宫门外叩谢天恩,实……心有余而力不足。臣恳请皇上召见,以示圣恩浩荡!”

  “都是我大唐的好儿郎,宣殿前赐酒!”高宗当然要同意。

  高宗领了文武百官出得宣德殿,内侍们抬来一坛坛美酒,过了片刻,那四十六名士兵就整齐列队在广场上,行过大礼后,激动的端起了酒来。

  有人激动的哭了起来:“卑职得皇上一碗酒,纵为皇上死了也心甘情愿哪!”

  这时带队的比了个手势,众人齐声喝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声音回荡在宽阔无比的广场上,端的是气势十足。

  高宗满意极了。以为这就是杜燕绥眨眼睛的用意,结果又看到杜燕绥眨了眨眼睛。高宗定晴一看,顿时大怒:“刘尚书,这就是你挑给杜将军去平叛的五百士兵?”

  兵部尚书吓得跪了下来:“皇上息怒,臣不知情。或是,或是青壮冲锋在前,是以都只留得老弱活了下来。”

  “不知情……”高宗念着这三字,心里恨极,指着下方一名校尉问道,“朕问你,你今年多少岁了?”

  那校尉头发都花白了,跪地回禀道:“卑职五十有八!”

  高宗再一一点过去,年龄最大的五十九,最小的十六岁。四十几号人中二十到四十五岁的壮男居然一个都没有。

  再一问,那校尉就哭了起来:“……去的都是老弱。有一个六十岁了,眼见着不用再服役了,结果被点了去,生生冻死在婺州。”

  高宗一下子明白杜燕绥的用意了。出发时兵部就使坏给了五百名老弱。这时候这些活着的人就是人证。且有功劳薄名册可以查。他回头冲着兵部尚书一笑:“尚书大人不知情,着御史台与大理寺查,是谁给的兵?谁的主意?给些老弱士兵,莫不是与叛贼勾结着,盼着朕平叛失利,好夺了大唐江山篡位改朝?!”

  这下罪名大了。谋反是十恶之首。

  兵部尚书委顿在地。百宫噤言,没人敢再帮着说情。

  高宗双手负在身后,觉得正月底的空气端的清爽无比,心情从来没有过的痛快:“杜燕绥家学渊源,平叛有功,赐其袭蔡国公爵。”

  韦相王相一惊,纷纷出列反对:“不过是江南平息了小股刁民叛乱。皇上就赐一品国公爵,这叫西边北边抵御外敌的将军们怎么好封赏?”

  意思是一来就赏了个一品国公爵,再有大的战役,别的将军胜了,再往上就只能封异姓王了。

  理由是站得住脚,高宗心里早有算计:“杜燕绥母亲病逝,仍忠君带兵平叛。蔡国公爵是先帝赐给杜如晦的。一品国公爵本来就是世袭。先帝削了他父亲的爵位是他父亲有过。今杜燕绥有功,朕把国公爵还给他又如何?”

  “臣谢主隆恩!家母病逝,臣请旨丁忧!”杜燕绥跪下谢恩。

  韦相王相反对,是怕杜燕绥得了国公爵上朝,殿前又多一个反对他们的声音。此时听到君臣对话,就愣了。国公是勋爵,没有实职。皇帝不赏杜燕绥别的职位,是因着杜燕绥马上要丁忧,守三年大孝。三年不能上朝,自己还反对什么?这样一想,也觉得皇帝不过是给了杜家面子。总不能让人家打胜了回来,只赏点银子帛绢了事吧?于是偃旗息鼓。

  高宗亲手扶了杜燕绥起来,温和的说道:“朕准了。不过,若国家有难,朕可是要夺情请蔡国公出山的。”

  杜燕绥马上接道:“为皇上效力,臣万死不辞。”

  大臣家中死了长辈,丁忧三年。皇帝不肯放长大假挽留其在职,叫夺情。

  韦相王相等人微眯了眼,心知皇帝留了活口话,心头暗暗警惕着。

  班师回朝,皇帝解了气,牵出了吏部与兵部的麻烦,想必将来皇帝要提拔哪个官员,吏部的阻力就小了。兵部也弱了声音,将来皇帝要调兵,会听话许多。

  杜燕绥拿回了国公爵,杜国公府实至名归。君臣二人都满意了。

  出了皇宫,杜燕绥就看到黑七和馒头骑着马,站在宫门前等他。两人腰间结着孝带,馒头手里捧着件孝衣。杜燕绥心里一酸,拿过孝衣穿好,翻身上了马,轻声说道:“回家!”

  国公府正门大开,所有人都安静的等待着。

  岑三娘陪着老夫人坐在偏厢,从逢春手里接了热茶送过去:“宫里头要述职恐怕要等些时候。祖母先在炕上歪会。黑七和馒头已经去宫门外接他了。等出宫的信传回来,我再来请您。”

  “我哪里睡得着。”杜老夫人拉着岑三娘坐在炕沿,斟酌着和声说道,“燕绥受伤,武昭仪遣了丹华姑娘一路侍候着。你别往心里去。燕绥带伤又带着孝,他断不会在这个时候纳妾的。”

  岑三娘满眼震惊:“祖母,我就没想过什么妾不妾的事……”

  “祖母明白。”杜老夫人温和的拍了拍她的她,轻叹道,“这节骨眼上,燕绥怎会有心思纳妾。你放心吧,祖母也不会答应的。”

  你想答应我还不干呢。岑三娘被杜老夫人几句话搅得坐立不安。

  杜家人丁少,杜老夫人再疼自己,她心里巴不得杜燕绥是配种的公猪,圈里溜达一圈,来年母猪出栏似的,最少一窝生三。

  岑三娘可以理解,却无法忍受。如果她嫁杜燕绥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一群儿女,或者有了一群妾。她实在没办法只能面对现实,大不了隔绝了心,尽量把日子过舒坦就行。可是她和杜燕绥就像后世所有的小夫妻一样,明明白白的两个人,突然硬生生的要挤进来各种女人,叫她怎么受得了?

  先前她一味心思往武昭仪和滕王要往杜家安眼线的思路上想。经杜老夫人这么一点,岑三娘眼里满是丹华的身影。

  面容娇美,武艺超群……原先一个叫丹华,一个叫空青,都画里的颜色来着。琢磨着,岑三娘就想起青梅竹马,同为滕王侍卫,朝夕共处,日久生情来。

  一琢磨,她就冷静了。一冷静,就想看戏了。

  外间响起了丫头的声音:“老夫人少夫人,孙少爷的马进巷子了。”

  杜老夫人猛的坐了起来。来不及叫丫头,岑三娘赶紧蹲下侍候她穿了鞋,扶着她去了正堂。

  刚站定,就看到杜燕绥甲胄未解,身上罩着宽敞的孝袍,大步走了进来。

  “燕绥哪!”杜老夫人激动的喊了一嗓子,眼泪就泄了一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