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玉台碧 > 第196章 等待

玉台碧 第196章 等待

作者:桩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2:05:28 来源:免费小说

  仗打胜了,朝堂上却乱成了一锅粥。照规矩,官衙还有三天才封印停止办公。看情形,官员们联手撂挑子了。

  高宗第二日上朝拂袖而去。

  武昭仪柔声劝他:“要过年了,臣妾寻思着老大人们是心疼皇后娘娘来着……”

  高宗恨得直攥拳头,终于醒悟过来。这是给他示威讲条件来了。

  武昭仪微微一笑:“过年诰命们要进宫朝贺,皇后娘娘不升座,让诰命们拜谁去?”

  高宗就不想如老臣的意。

  “来日方长。皇上年轻,他们……终究老了。过年节,何必被一班老臣们坏了心情。每天积攒的政务总是要人去办的。”

  高宗一口气就泄了。下令撤了皇后寝宫门口的禁军,不再追究人偶一事。下令的第二天朝官们这才回朝处理公务。

  朝堂上又是一番君臣和睦的景象。

  武昭仪静静的站在廊下,望着漫天飞雪。皇后,不是那么容易废的。她握紧了手,轻声问丹华:“还有两天过年节,杜将军回府了吗?”

  丹华摇了摇头:“杜将军伤重走的是水路。行程会慢一些,怕是年前赶不回来。”

  武昭仪轻叹了口气:“那边布置的如何?”

  “娘娘宽心。主子换走了扬州刺史的小儿子。刺史大人难逃一死,他明白该怎么做。”丹华轻声答道。

  武昭仪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了笑容:“本宫给你件差使,就不留你过年了。你去照顾杜将军吧,好生侍候着。”

  丹华脸上露出惊喜,跪地叩头:“奴婢谢娘娘开恩。”

  “傻丫头。你在洪州侍候我那么久时间,我还不知道你的心事?去吧。”武昭仪微笑着扶起了她。

  长安城里的年味一天比一天浓郁起来。张氏停着灵,杜燕婉嫁到了邹家。国公府安安静静的等待着唯一的男主人杜燕绥归来。

  岑三娘给自己找活干。领着全府上下除尘搞卫生。盯着房里织造房做羽绒服交订单,给府里人做青布的新衣裳。融了银子打了几百个一两重的各种模型的小银元宝备着赏人。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大厨房。府里到处冷清,只有每天要做百来号人伙食的大厨房烧着柴,锅里煮着饺子,炖着汤,烙着饼。她贪恋着大厨房里的忙碌和热闹。常换了小袄,系着围裙学着做各种面点。

  就这样忙碌着,转眼几天一晃就过,到了年三十。

  先去外院给张氏换供品香烛,磕头诵经。到了晚间,招呼了归燕居里所有的丫头,全拉到了正气堂。

  正厅摆了一桌。岑三娘陪着杜老夫人坐了。

  外间沿着四面的回廊摆了八桌。内院除了守二门后门不能离人的丫头婆子外,都叫来一起吃年夜饭。

  老太太穿了件褐色福字暗花的绸缎大袖衫。岑三娘脱了大孝白麻衣,也换了件碧色小袄,系白色裙。头上梳了螺髻,插了朵银制的花簪。

  下人们都穿上了青布的新衣裳,头上也不插花戴红。

  自己和老太太是要吃素的,备着汤锅,摆的都是素菜。下人们也没有上大鱼大肉。天气冷,一桌一个羊肉汤锅子,备着各种素菜,肉片。吃着也暖和。

  瞧着院子里人头攒动,杜老夫人拍了拍岑三娘的手道:“你有心了。”

  岑三娘微笑道:“过年节,总要热闹热闹的。”

  她朝方妈妈示意。方妈妈站在正堂门口,扯开嗓门吼道:“主人说了,今儿过年节,府里有丧,委屈大家了。明年府里定过个热闹年。今儿不拘大家,守门巡夜的都安排妥当了,一桌两坛剑南烧春,闹出笑话,主子不怨!”

  院子里一下子炸了锅,几十号人纷纷端了杯子整齐的给杜老夫人和岑三娘敬酒。提前安排好了,各种祝福的话语接连不断的响起。乐得杜老夫人开怀直笑。

  酒过三巡,让尹妈妈和方妈妈都去吃酒去了。岑三娘起身笑道:“累了一年,也让妈妈们歇着。今天孙媳侍候您。”

  杜老夫人微笑着说道:“坐着吧,我还没老到不中用的时候,这涮锅子啊,就得自己亲自动手才好。”

  岑三娘坐了,依然忙着给老夫人挟菜。

  府里有丧,烟花爆竹也能放的。吃了一会儿,就听到外头值夜的婆子来报:“前院和后院都准备好了,问老太太和少夫人什么时候开始。”

  婆子得了允许,去传了话。不消片刻,就听到爆竹声震天响起。前院后院同时点燃了百子千孙爆竹,烟花也燃了起来。

  不让老夫人着了凉,后院的爆竹和烟花就在庭院里放着。

  没有后世那么多花样,但烟花依然美丽,衬着夜色绚丽之极。

  “燕绥今日就满二十周岁了。”杜老夫人突然感慨了句。

  一句话让岑三娘生生浮起了泪。她望着夜空默默的想,他的伤好了没有?队伍走到哪里了?

  这时,杜惜福亲自来了,满面笑容:“老夫人少夫人,孙少爷又使人快马回府报讯。”

  杜老夫人动容,站了起来:“快点叫进来!”

  杜惜福带了个侍卫进来。

  他临时换了件府里新制的新衣,对着满院子的女眷有些局促,跪下磕头拜了早年,起身腼腆的答道:“孙少爷走的是水路。大概还有月余才到长安。怕老夫人和少夫人惦记,荆统领每隔一日就会遣一人回来报讯。小人不负所托,终于赶在年三十回府请安了。”

  杜老夫人听得眉开眼笑:“每天都有消息回来就好。杜总管,赶紧着领了他去前院吃酒去,瞧这小子,怕是临时换了甲胄,连澡都没洗吧!”

  那侍卫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杜惜福笑道:“这不是怕惊着您老人家了吗?前院热闹着哪,都给夫人灵前磕头上了香,聚在跨院里涮锅子吃酒。您放心,巡夜的,守门的,都安排妥当了,您就安生过年吧!对了,黑爷不肯去前院,厨房给他抬了锅子备了菜,请少夫人放心。”

  岑三娘点了点头,看着他的笑容,见杜惜福瞧也没瞧尹妈妈一眼,心里就犯了酸,赶紧吩咐道:“前院人多事杂,你们赶紧去吧。”

  杜惜福带着那侍卫就要出去,尹妈妈就站起身来。岑三娘心头一紧,喊了声:“尹妈妈,这一年您也辛苦了,三娘敬你一杯酒!”

  尹妈妈看着大儿子领着侍卫出去,心想老二也快有消息了,也歇了心思,端着杯子笑吟吟的敬岑三娘。

  最终老夫人熬不住夜,岑三娘让尹妈妈侍候她睡了。自己坚持着守夜,不让人气散了。待老夫人去了,岑三娘这才怔怔的出了神。

  走水路,是他有伤在身,受不住马车颠簸。要走一个月左右,慢就慢点吧,只要他能活着回来就好。

  年三十就这样过去了。初一给下人们发了红包。初二杜燕婉回府,家里没男主人,邹雄杰很知趣的留了她在府里,道晚间来接。多了人说话,一天又充实的过去。

  此后每天都会新的侍卫回来报讯。岑三娘多了个心眼,禀了老夫人之后,偷偷又去见了。终于知道了杜燕绥的大致情况。中了箭,身上也挂了彩,昏迷了几天就醒了。找着大夫人沿途跟着,情形倒是一天比一天好。他倒是想急着回来,荆楚不干,趁他躺着动不了,作主包了船走水路。道等伤势好些,再走陆路。

  岑三娘想写信带去,又觉得让人赶着路回去太累,就安心在府里等着。

  转眼就到了元宵节,回来的侍卫说杜燕绥的队伍已经到了山南东道的襄州,弃船上岸。岑三娘对地理一点不熟,详细问了,知道离长安只有几百里了。大概还有十天就能到了。杜燕绥已经能坐起来了。只是伤了右肩,还不能提笔写信。岑三娘不在意。只盼着这十天能快快过去。

  年节前江南道平了叛乱。运往江南的粮食终于送到了。江南开仓放粮,百姓欢呼,举国欢庆。高宗大喜之下,登了城门楼观灯。今年的元宵灯节长安城比往年办得更热闹。

  国公府有丧,府里的人只能瞅着灯节过过嘴瘾。八卦的最厉害的莫过于,皇帝登城门楼身边只带了一个妃子。有的说肯定是皇后,又有人争论说皇后得了风寒,皇上带着昭仪。一时间争论不休。

  岑三娘也很好奇。这种露面的场合,不带皇后,就是明着不给老臣们脸面。再说武昭仪也不会留下话柄让老臣们攻讦。她一好奇就使了人去打听。没想到还真带的是武昭仪。

  话是岑四娘过府来拜访时说起的。听说舅父致仕告老,皇后哭得晕厥过去,病了。崔老夫人进了宫照顾皇后。皇帝定了要登城门楼与民同乐,皇后都病得起不来床,自然就带了武昭仪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