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玉台碧 > 第177章 长逝1

玉台碧 第177章 长逝1

作者:桩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2:05:28 来源:免费小说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证明。年轻温和的皇帝并不是没有诚府心机的。并不是一味对老臣们唯唯诺诺的懦弱男子。

  杜燕绥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高宗踱了两圈,停了下来:“燕绥,接到旨意了?”

  “是。军情紧急,臣今日就去兵部点五百亲兵出发去淮南道。”杜燕绥静静的回道。

  高宗沉默了下道:“只许胜,不能败。”

  行军打仗哪能保证不吃败仗?杜燕绥接旨后已经去兵部报备过了,也查了江南两道八百里快报传来的所有消息。他有八成完胜的把握。还有两成变数。一成是他不知道江南道的形势在自己赶过去之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成是离京之后,朝中格局会不会有突然的逆转。比如,武昭仪突然死了。比如,皇帝最终没能扛得过两朝老臣们。比如,为了不让皇帝赢,江南两道的官员故意下绊子,让自己兵败,再遣自己的将领去收拾残局。

  最后一点是致命的。牺牲了杜燕绥,让叛乱来得更猛烈。皇帝不得不退让,老臣们再徐徐收拾叛军。

  他一旦败了,皇帝想收拢军权的心思落了空,还能再徐徐图之。国公府却是覆顶之灾。杜燕绥只要一想到年迈的祖母,病重的母亲,心头就发紧。崔侯爷会怎么待燕婉?还有三娘,她嫁给自己才半年。

  “皇上放心,这一仗不会败。”杜燕绥说的凝重不己。

  高宗莞尔一笑:“败了也没什么,活着回来朕不会治你死罪,最多革了将军之职罢了。一群刁民,给你练手而己。”

  这就是高宗和滕王最大的不同啊。君王能这样说,做臣子的哪能不感动,情愿为之胆脑涂地。

  杜燕绥配合的露出感动的笑容:“臣宁可马革裹尸,也不会丢皇上的脸。”

  高宗看着他,轻声喟叹:“还记得咱俩小时候的约定么?那坛子酒等你得胜后,朕就挖出来和你共饮。”

  杜燕绥开心的笑了:“真的……能喝?”

  高宗努力板着脸道:“必须能喝。”

  两人相视一笑。

  杜燕绥要抓紧时间,君臣说完话就行礼出了殿。外面风已萧瑟,他深吸得一口,沁人肺腑的凉。他匆匆去兵部点兵,一路上满脑子都是皇帝的话。

  八岁那年带着天策剑面见先帝后,和一群备选的孩子住在宫里。他不合群,喜欢独自躲在假山背后呆着。遇到一个人悄悄溜出皇子府的晋王。

  假山临水处种着一棵桃树。晋王抱着一坛子自己酿的酒埋在了树下。告诉他,再过十年,酒会非常醇香。将来定请他饮上一杯。前提是不能告诉任何人。当然,晋王也威胁了他一把:“我看到你带着天策剑见父皇了。我认得那柄剑。”

  这件事他没有告诉太宗皇帝。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父亲教育的太严,他没有玩乐过。也许一个八岁的孩子童心未泯。晋王是他第一个朋友。

  后来,杜燕绥跟了滕王,一直都在想,做了皇帝的晋王定笑得像只狐狸。他也开心,最不可能当皇帝的晋王继承了皇位。他只需要等待一个离开滕王的机会,回到长安的机会。他灭了冯钟的长林军余党之后,高宗就借此功劳将他留在了千牛卫。对一个曾跟在滕王身边**年的人,高宗给了他无比的信任。

  就如武昭仪猜测的,投靠帮助她和滕王是有所求。他其实是皇帝的人。

  和滕王相处的时间再长,情谊再深。他终究是怀着目的留在滕王身边的。他无时无刻不想念着回到长安,重新做杜家九郎。

  高宗给了他信任,也愿意继续相信着他。杜燕绥清醒的知道,儿时那一抹意外的友情只是君臣相处默契的前提。

  皇帝就是皇帝。他只是个臣子。从小到大生活在一团团秘密中,努力求生存的臣子。皇帝再给他多少承诺。此次平叛,也只能胜,不能败。

  杜燕绥到了兵部,照规定去校场点五百士兵。他带了两名千牛卫亲兵,到了校场,心就沉了下去。老的老,小的小。十六至六十岁都要服兵役。给他准备的人,青壮只占三分之一。老臣们肆无忌惮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他没说什么,也没时间让他去找兵部尚书斡旋。点完兵去领甲胄武器马匹等。任军器监丞的杜静贤给了他最优良的武器:“九弟,一定要胜!”

  杜燕绥心头一暖,有些愧疚:“三哥,上次租院子的事……”

  “自家兄弟。亲兄弟明算帐,租金该给的。哥知道国公府也难。”杜静贤笑道。他见左右无人,又悄声说道,“扬州刺史是我家尚书的门生。”

  皇帝令洪州刺史扬州刺史这两名江南道的州衙长宫协助。知道了扬州刺史和兵部尚书的关系,杜燕绥就提前了防备。他轻声道:“多谢三哥。”

  杜静贤大力的拍着他的肩:“三哥等着你得胜回朝喝我的喜酒。”

  韦小婉明年二月十八嫁给杜静贤。此时已是十一月中旬了。有三个月时间。

  杜燕绥却知道,越快越好。最好赶在年三十前结束这次平叛。喜庆热闹的过年。

  离队伍开拔还有两小时辰,他匆匆的回了府。

  府里已得到了消息。前院里侍卫们都翻出了多年未穿上身的甲胄,站得整整齐齐。他们中有的跟随杜如晦征战沙场,有的是父亲曾是杜如晦帐下亲兵。听说孙少爷要领兵平叛,一时间热血沸腾。不等老夫人咐咐就自行披挂起来。

  “都散了。都跟着我去,府里老太太夫人少夫人怎么办?我在千牛卫挑了两名亲兵。”相比战场,杜燕绥更担忧家里。

  “孙少爷,你带着馒头吧!他十六了,壮的像小牛犊子。腿脚灵便,给你跑个腿传个信都成。”一名头发花白的侍卫推出了自己的孙子。

  “孙少爷,带上我吧!我能开二石弓百发百中,每天都背着石锁跑十圈校场!”十六岁的馒头眼里闪烁着渴望。

  又有几名二十来岁的侍卫围了上来。

  这些才是真正的自己人。杜燕绥一时之间有些犹豫。把府里青壮挑走了,国公府的安全怎么办?“等我见过祖母再说。”他扔下话,径直去了正气堂。

  杜老夫人焦急的等着。

  “祖母!”杜燕绥一笑,“只是小股灾民,您放心。”

  知道多少是在宽慰自己。杜老夫人眼圈一红:“起来。”

  杜燕绥望着祖母,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杜老夫人厉声喝道:“此仗是你的第一仗。只能胜,不能败。瞧你那样,像个要出征的将军吗?”

  杜燕绥下意识的挺直了背。

  “府里要带什么人不用你管,祖母已安排妥当了。会在城门外等着你。时间不多,去瞧瞧你母亲和三娘吧。”杜老夫人一气说完就赶他走。

  杜燕绥跪下给杜老夫人认真的磕完头,脸上扬起了笑容:“祖母,当初祖父上战场时,你也这么严厉么?”

  杜老夫人扬起拐杖欲打,杜燕绥身手敏捷的跳开,笑嘻嘻的说道:“我去见母亲和三娘。您等着我过年,给我封个大利市!”

  等他走了,杜老夫人急步走到门口,伸手去扶尹妈妈的手:“燕绥出不得意外哪!”

  尹妈妈宽慰道:“孙少爷会得胜回来的。”

  张氏已起了身。那身三品淑人的诰命服松松的披在她身上。挽了高髻,戴着七凤七翟花钗冠。施了脂粉,容貌端庄秀丽。

  她身后锦被堆着高高的,支撑着她能端正的坐在正厅的罗汉榻上。见着儿子的身影,张氏嘴角噙得一丝温柔的笑。

  杜燕绥进房瞧着这一幕,分外惊喜。他有很长时间没见张氏下过床了。他都快忘记娘亲打扮起来精神抖擞的模样。

  “娘!你今天打扮真漂亮!”杜燕绥快走几步,跪在张氏身前,将头靠在了她膝上,“娘你一定要等着我回来!我不管你怎么撑着,你都要等着我!”

  大夫说张氏拖不过年去。平时早就接受了母亲快离开的现实。等他真要离开一段时间,杜燕绥心里充满了难舍和酸楚。

  他近乎撒娇的语气让张氏眼里落下泪来。她伸手抚摸着他的头:“好。娘等你回来过年。燕婉过年能回来吧?到时候娘给你和燕婉,还有三娘都封大利市。”

  “我回来去求皇上,接燕婉回家过年。”杜燕绥承诺。

  张氏温柔的说道:“过年你就二十岁了。娘记得当时守岁,你爹扶着娘看府里放烟火。那时候你二伯才尚了公主。府里很是热闹。就数你调皮,娘正在兴头上呢,你就急着出来……”

  杜燕绥抬起头,认真的说道:“娘要好好保重身子,等我回来过年,我放烟火给你看!”

  张氏抿嘴笑道:“你瞧娘不是好好的么?好了,时间也不多,去瞧瞧你媳妇吧。别让她等久了。”

  杜燕绥恋恋不舍的起身:“娘,你记得答应过我的。儿子去了。”

  他抱了抱张氏,飞快的出了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