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玉台碧 > 第132章 思念1

玉台碧 第132章 思念1

作者:桩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2:05:28 来源:免费小说

  杜惜福进了厅来,扫了一眼,情不自禁的低下了头。

  他想起上一次看到的岑三娘。娇憨可爱的偎依在孙少爷身边,异想天开的想种名品牡丹。今天一副端庄贵夫人模样,心里生出一丝荒谬的感觉。他暗暗问自己,这是同一个人吗?

  “杜总管,今天是我第一次认识府里做事的人,你先介绍下吧。”岑三娘端着架子,不急不徐的说道。

  “是。”杜惜福有些诧异自己走神了。他收敛心思想,等听完岑三娘处理,自己就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了。

  他恭敬的应了。拿了本名册递过去。

  阿秋上前接了,也不递给岑三娘。捧着名册坐到了旁边的圆凳上。

  夏秋也坐了下来,慢吞吞的研着磨,在桌上铺了纸。

  这是岑三娘一早吩咐的。让她俩边听边记。

  “……账房先生两位:徐先生,田先生。”杜惜富不用名册,早已烂熟于心。挨个儿的介绍起府里的人来。

  徐先生和田先生大约五十出头,瘦削身材,身着藏青色的圆领茧绸长袍。颌下留着山羊胡须,极符合岑三娘印象中的账房先生形象。

  杜惜富简单介绍了下。两位账房先生都是先前杜家还没被削去国公爵位时的僚属。

  国公府,依制有自己的僚属。是有品级的。由户部颁月俸银子。国公府多增加的人则是府里自己掏钱养着。爵位没了,僚属们又回户部,等待另行分配。

  这二位年轻时曾受过杜如晦的恩惠。精于理账算账,别无他长。算是国公府自己掏钱请的人。国公府垮了,僚属四散。徐先生和田先生忠心,不肯离去,誓与国公府同富贵,就留了下来。

  理账好手,是可用之人。岑三娘朝阿秋点了点头,二婢就仔细记了下来。

  杜知恩二十来岁,身着武士服站在旁边,听到哥哥介绍自己,上前朝岑三娘揖首行礼。

  他和统领的府里侍卫们站在一侧。

  岑三娘看过去,侍卫中竟有两位头发全白了的。

  她愣了愣,听杜知恩沉着大声的介绍。才知道这些都是昔日跟在杜如晦身边出生入死的亲兵。

  成立国公府后当了侍卫。国公府垮了,老夫人也不忍心让他们没了去处。只要肯留的都留了下来。

  他们静静的站在院子里,武士服洗得干干净净,只是旧了些,料子都洗的褪了颜色,隐隐发白。

  岑三娘鼻子发酸,觉得自己这身衣裳华丽的让她不安。心里又记下了。

  一圈介绍下来,岑三娘心里就有了数。

  “……吴妈妈你依旧管着大厨房。连你在内四个厨子。给你八个干粗活打下手的丫头。每天全府的伙食都交给你了。你回头细细报个账目来,每餐须得有肉有菜,米面管饱。每月用多少石米面,多少肉食瓜果菜蔬,多少柴禾。大概需花多少银子,按月拨给你。只需府里无人投诉吃了霉米坏掉的肉菜,或是被克扣了份量,如何采买都由得你。正气堂,我的院子,还有府里其他人,需要另行添菜,各掏胸包单付你银两。”

  “是。”吴妈妈应了。

  厨房的花销是大头,岑三娘不能放手。

  把厨房单列出去之后,正气堂也说明让尹妈妈单独管理。

  绣房新买了四名绣娘,岑三娘看了看,点了一名面相和善的王妈妈做管事的。

  外院仍让杜惜福做了总管。迎来送往,打点回事。侍卫班,车马处,门房,只要对外事宜,都归了他管。

  基本上没有削减他的权力,还能让他更专心处理对外的事宜。

  这样一来,岑三娘就放心提了方妈妈做内务总管事妈妈。

  方妈妈本来管着岑三娘院子。院子里有四个丫头帮忙,岑三娘住着,出不了什么事。又点了四个粗使丫头到自己院子里来做粗活。

  方妈妈多出来的任务只有两处。一是进入内院的二门和后门的守门婆子和负责跑腿报讯的小丫头。二是分配完之后几十名做粗活的丫头。要负责前院和内院的洒扫清洁,洗衣裳等活。

  安排之后,国公府的管理变得简单明了,井井有条。

  没有出现岑三娘想象中的刺头儿,也没有出头鸟给她教训。她颇有些遗憾。

  杜惜福此时才觉得自己小看了岑三娘。隐隐对国公府的将来有盼头。

  “……各司其职,外男不得入二门。有事需得二门妈妈们通传。每天巳时正,各处主管和管事妈妈来议事厅碰头。议事厅外会设一个信箱。所有人如有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写了匿名投进去。不用担心无法面见,也不用担心被别人知道。钥匙只有我才有。接了投诉,我自然会查证落实。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对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

  岑三娘示意,方妈妈抱起准备好的一个木箱,亲自钉在了墙上。

  这一招倒是新鲜。院子里众人都兴致勃勃望着那个信箱。

  岑三娘从方妈妈手里收了钥匙,当着众人的面收进了腰间挂着的荷包里。

  她想起了武媚娘当了皇帝后在全国设置的告密箱,就出了这个主意。只不过武氏的告密箱因此催生了诬告陷害,还培养出唐代有名的酷吏来俊臣之流。

  这个人也许很多人记不住他的名字,但说起那个著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就知道他是怎样的逼供好手了。

  岑三娘觉得,国公府不比管理一个王国。人少,相对简单。方法得当,自己处事公正,反而有益处。

  该安排的都安排了。接下来该打个总结了。

  她站起身朝院子里的人行了一礼,惊得众人躬身的躬身,回福礼的忙个手忙脚乱。

  岑三娘脸上扬起了明朗的笑容,煽动式做激情总结发言:“这里有国公府的老人,也有新进府的人。这一礼是三娘谢各位把国公府当成自己的家,尽力尽力,不离不弃。你们不负国公府,国公府也绝不会亏待你们。”

  一席话说完,场里静的连针落地都能听到。

  岑三娘不安的想,自己是不是做过头了?还是一直摆主子的谱比较好?

  突然听到一个侍卫声音洪亮的喊道:“少夫人若有吩咐,小人万死不辞!”

  卟通就跪了,正正经经的朝她磕了个头。

  瞬息间,院子里就跪了一地。

  杜惜福微笑着想,孙少爷娶了个贤慧的夫人。国公府真有希望了。他掀袍和众人一起跪了,认真的向岑三娘磕了个头。

  “都起来吧。”岑三娘听到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

  她突然有些理解杜燕绥身上背负的东西了。

  除去新买来的下人,那些国公府原有的侍卫和仆人都陪着国公府渡过了最清冷的岁月。受了自己一礼,就能感动的高呼万死不辞。

  看来古有忠仆,的确不假。

  只是经过奶娘与百草一事后,感动归感动,岑三娘仍选择这种关系处理成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请起众人后,她微笑道:“杜总管,侍卫长,两位账房先生和绣房的王妈妈留下,其余人都散了吧。阿秋夏初,备茶。”

  方妈妈大手一挥,领着几十名新下属去了。

  这厢岑三娘请了众人坐下。

  阿秋拿了卖地板和鱼得的一千多两银子,让账房记了公账。

  岑三娘就开口说道:“当务之急是添置春夏时的衣裳。侍卫长你回去统计下,该做的武士服有多少套,回头王妈妈领人去量尺寸。先做两位账房先生的,然后是外院侍卫门房们的,内院丫头婆子稍候。统计好了,麻烦杜总管安排人去买了布匹。都要上好的细绵麻布。回头把账给我瞧了,领了对牌就去账房支银子。府里开销五十两银子以下,杜总管可以先行支取,记账既可,无需报备。五十两银子以上,每天议事时报我知晓。”

  见杜家兄弟都抢着想开口,一脸的拒绝之意。岑三娘知道他们的心思,怕府里银子不够,得省着花。她笑道:“侍卫,门房都是府里的颜面。包括车马夫。国公府别的地方能先省着花销,这事却不能拖着不办。”

  两人这才吞回了拒绝的话。

  “杜总管,你安排几名粗壮的小厮将后花院清理出来。能卖掉的山石草木都卖掉。花园太大,目前也无法清理出来。正气堂和我院子后面都自带小花园,后花园关着也是关着。能卖出多少是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